轻钢雨棚设计专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钢雨棚设计专题
一、雨棚计算相关
1、荷载计算
雨蓬的荷载主要包括风荷载、恒载、活载、雪载、地震荷载,其中活
载和雪载不同时考虑。
1)恒载恒载没什么好说的,计算玻璃考虑玻璃的自重,计算构件要
考虑玻璃、构件等本身的自重。
2)活载活载一般取0.5KN/m2,活载可以覆盖施工荷载,检修荷载等。
3)雪载有积雪的地方才有雪载,按照《荷载规范取值》,雪载不与
活载同时考虑,两者中应取较大者;考虑向上组合时不能考虑活载或是雪载,我看到论坛上有这样做的,这是基本概念问题,搞错了是要闹大笑话的。
4)地震荷载6、7度设防地区的雨蓬一般可以不考虑地震荷载,如果
考虑的话应该是竖向地震,不必考虑水平地震。
5)风荷载风荷载是最难也最有争议的荷载;我先谈一下高度变化系数,得到高度变化系数有两种方法,一是采用《荷载规范》条文说明中的
公式,二是直接查《荷载规范》的表7.2.1;但高度比较小时,两者得到
的数据有较大的差异,应该以《荷载规范》表7.2.1为准。
负风压体型系数取为-2.0,这基本上没有争议,正风压体形系数则
无相关规范可以遵循,大家莫衷一是,有人不考虑,有人取0.2,有人取0.6,还有人取1.0,前几天在论坛上还看到有人取为1.5;有人认为可以
参考《荷载规范》中“单坡及双坡顶盖”,独立雨蓬正风压体形系数可以
遵循此条取为1.0(也可以稍微保守一点取为1.3或1.4),我认为大门
口的雨蓬和独立雨蓬不一样,虽然说建筑物周围气流的方向是非常紊乱的,很难把握,但是我相信气流在建筑物周围主要还是向上的,所以正风压体
形系数应该比独立雨蓬要小,正风压体形系数应该小于1.0,至于具体是
多少绝对不是我们几个搞幕墙的人在这里讨论讨论就可以决定的,这是要
经过大量的风洞试验才能确定的,如果《荷载规范》不对此做出规定,此
争议将长期存在;另外,从工程事故来看,也从来都是听说雨蓬被掀翻,
从来没听说过被风吹掉下来过,如果按照有些网友把体形系数取为1.5的话,那么向下组合比向上组合还大,应该是向下破坏,显然与实际不符。
因为气流向上,非独立雨蓬考虑向下组合时我个人一般不考虑风荷载,下
面的荷载组合可以看到。
2、荷载组合
1)向上组合
1.4风荷载标准值-1.0恒载标准值
这里不能考虑活载和雪载
2)向下组合
活载起控制作用:1.2恒载标准值+1.4某Ma某{活载标准值,雪载标
准值}
恒载起控制作用:1.35恒载标准值+1.4某0.7某Ma某{活载标准值,雪载标准值}
取上面两种组合的较大值。
虽然有些情况一眼就看出向上荷载起重要控制作用,但是,对于非双
轴对称截面梁来说,向下组合可能会引起失稳问题。
我举个例子,如果雨
蓬主梁采用T型钢截面,向下组合可能导致T型梁腹板自由一侧失稳,向
上组合则没有这个问题。
3、拉杆长细比问题
《钢结构规范》规定长细比不宜大于150,但是对于雨蓬的拉杆来说,这个要求太苛刻了,拉杆粗了笨重难看,细了又不满足150的要求。
我觉
得我们要好好领会钢结构规范“不宜”这两个字,“不宜”不是不可以,
只是要慎重对待,既作为受力构件又作为装饰构件的拉杆就“宜”适当放宽,建议长细比在200以内,当然也不是一定不能超过,我就曾经做过长
细比是220的,只要考虑实际的长细比所对应的稳定系数计算通过即可。
我经常看到有朋友考虑负风压时“假设”或者“认为”拉杆(其实是压杆)不起作用了,这是要不得的,假设都是有条件的,拉杆只要不失稳,就仍
然起着主要的作用,你这一假设,就与实际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4、玻璃强度许用问题
我们知道雨蓬和幕墙玻璃的需用强度不一致,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困扰
的问题,对于12mm的钢化玻璃,幕墙的需用强度是84MPa,而雨蓬的是
42MPa,我猜想规范制定者是考虑到雨蓬或采光顶玻璃破碎伤害力更大的
原因,所以把安全系数定得更高,但是我们采用夹胶玻璃后就不存在这一
问题了,即使破碎也掉不下来。
但是既然规范是这样,建议大家计算雨蓬
玻璃时还是按照《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来吧。
5、玻璃挠度控制问题
几个原则:小于1/60,不积水(和坡度相关),自重下不能让人肉
眼能容易观察出来(这个和挠度及雨蓬高度都相关)。
二、雨棚概念设计相关
结构方面:
1、建筑师的外观设计选择梁的外观样式,根据主体结构选择雨篷的
受力模型。
这个里面合理的受力模型是一个关键。
得分析现有的主体情况,合理的安排力的传递方向,从板面到次梁到主梁,这样一步步的分细地布
置过来。
c、对于玻璃肋连接梁我个人不建议如些处理,因为雨篷多设置于出
入口的安全设计,玻璃的正立面延性不错,但端部的脆性很强,在侧向受
力时易于驳接处连接破坏,从而失去结构体系,并且这种做而面玻璃承受
侧向刚度,不建议使用
美观性较好处理。
但因为多不龙骨与钢梁为不同材质,应有一定的变
位能力。
三、雨棚规范相关
1、人流密集的建筑不宜采用点支承玻璃采光顶棚,不应采用倒挂式
玻璃采光顶棚。
2、
3、采光顶棚、金属屋面排水坡度宜不小于3%,必要时可适当加大排
水坡度。
4、有组织排水系统的走向应直接明确、减少转折,屋面檐口应设置
天沟和落水管。
5、对于屋面起伏容易局部积水或汇水面积较大的大型屋面,应设置多组独立分区的排水系统,必要时可设置溢流口,防止遭受特
大暴雨时发生倒灌或屋面积水现象。
6、当隐框玻璃采光顶棚、雨棚采用
悬挑玻璃时,玻璃的悬挑尺寸应符合计算要求,且不大于150mm。
7、需穿过采光顶棚、金属屋面板的金属构件,宜选用不锈钢材料。
在穿过面板部位应采取多道防水措施
8、采光顶棚采用明框构造时,面板应有足够的排水坡度防止铝框积水,宜在外侧的扣盖连接处设置排水通道。
9
、点支承玻璃采用穿孔式连接时,宜用浮头驳接件。
扣件与玻璃之间
的垫片周边应注
胶密封。
10、注胶式板缝:
1)板缝底部应设置背衬材料,背衬材料宽度应比接缝宽度大20%。
应采用硅酮建筑密封胶密封,胶缝厚度宜不小于3.5mm。
宽度宜不小于厚
度的2倍。
11、雨棚板材应伸入檐沟内,长度应不小于80mm。
檐沟端头应封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