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几条有效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楼兰古城”还原图。
还原了一个古城,等于还原了一部城市历史。
学生在还原古城的过程,必须查阅许多相关历史资料,搜集当今有关古城的考古资料,还要展开想象,才能对当时古城的发展状况做出正确的判断。
教师这时可以顺藤摸瓜,指引学生学习古代的“丝绸之路”,学生更是兴致勃勃了。
三、巧用肖像图,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无论是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无论是古代历史,还是近代历史,每个朝代都会涌现一批杰出的历史人物,引领当朝历史的发展。
为了方便学生了解各朝代的历史知识,历史教材也理所当然选用一些人物肖像图片作为插图,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各色人物都有,他们曾经在各自的岗位上有着突出的业绩,为历史做过贡献,都是当时历史的一张名片。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指导学生读出这些历史肖像图背后的历史内涵,并结合当时的历史事件与其他史实,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历史概念,深刻地认识到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现行历史教材都是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几个模块来编订的。
教师可以将几个朝代的开国皇帝肖像图片或者比较有政绩的皇帝用多媒体同时展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说出历朝开国皇帝、他们颁布的政令、政治改革的力度、当时人民生存的状态、边贸情况等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同样是唐朝的诗人,教师可利用不同诗人的肖像图片,让学生对着不同诗人背诵不同的诗歌,体会每位诗人所写诗歌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真知灼见出自于比较,学生在自主比较学习中容易产生再造想象,点燃思维的火花,开启自己的求异思维。
历史插图在历史教材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比重也逐次增加,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用、妙用这些历史插图,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也爱学、乐学,愿意与教师共同分享这些历史插图背后的历史故事,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关键是从教材、学生、教师这课堂的三要素入手,“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下面,我就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提出几条有效途径。
一、营造环境是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提
在课堂上,营造与教学内容和谐统一的或喜或怒、或抑或扬的教学环境,可使学生置身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景的特定的情境中,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调,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形成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情感共鸣。
这样学生就会不自觉地进入到文章的角色中。
我们知道,音乐是最高情感的、听觉的艺术,对人的心灵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并能激起共鸣。
用它来配合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拉萨的天空》时,先播放一曲《青藏高原》,那高亢、嘹亮的歌声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氛围,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
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时,把抒情、优美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曲带进课堂,让学生边听边唱,既背诵了诗歌,又感受到了那优美的意境,同时情感得到了升华。
二、激发兴趣是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把科学的教材内容寓于趣味的情节教学中,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讲《捞铁牛》一课,可设置导言:“有个几千斤重的铁牛掉在河底,被泥沙淹没了,没有汽车、起重机,你能将它打捞上岸吗?”略作停顿后又问:“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前一位和尚是怎样把铁牛捞上岸的
吗?”略略数语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教材内容得到延伸,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孩子的天性就是爱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讲《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晏子的才华,课前把本文编成一个简明的课本剧,让几个学生分别扮演适合的角色,课堂上学生进行表演,动静结合,引起了同学的好奇和青睐,气氛异常活跃。
从理解课文内容到改写剧本再到现场表演,从亲身的体验中,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潜力得到挖掘,创造力得到培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心里学家指出;“儿童是用色彩来思维的”。
让学生在课堂中画一画,会画出一片新的天地,一幅直观的图画简洁明了,形象生动,能胜过千言万语。
学生不仅喜闻乐见,更热衷于自己动手作画。
当教学过程中遇到障碍,常常难以用言语表达时,老师不必多加解释,而是画一幅简笔画就能如愿以偿。
如教《天安门广场》一课,书中说“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的中心,广场北端是天安门,红墙黄瓦,庄严又美丽。
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南端是毛主席纪念堂,东西两侧分别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
读完句子,让学生把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的位置画出来,人人动手,看谁画得准确,谁就是小画家。
学生为了能得到小画家的称号,仔细琢磨中央、前面、中间及东西两侧,通过阅读课文,动手画画,相互评评、教师帮帮,不仅使学生印象深刻,更理解了课文内容,突破了难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谈谈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几条有效途径
王文萍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小学,甘肃定西743000)
摘要:语文是一门综合的基础学科。
社会发展的大背景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客观依据。
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形成一个联系性的开放体系。
只有开放,学生才能实现对阅读意义的主动建构;只有开放,学生的阅读个性才有挥洒的空间;只
有开放,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才会有培植和滋养的土壤。
激活课堂,不失为让语文教学走出低谷的根本
之举,也是语文教学适应时代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194-02【民主教学】
. All Rights Reserved.
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注重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是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能让学生将偏难却有抽象的知识理解和掌握,如何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尤为重要,如果将一些重要知识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通过学生的表演和展示化进行课堂教学,不仅能面向全体学生,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展示能力,通过表演达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为生物课堂教学增添活力。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教学案例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表演展示化课堂教学方式。
案例:蛋白质作为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有时讲解多遍学生也难以理解并掌握。
该部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结构、种类及缩合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和功能。
对于该部分内容而言,均较为抽象,学生对有机化学也很陌生,这样难点的知识如何寓意化,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和展示出来,让学生更明了又能掌握呢?
教学设计与应用:我通过思考起了个剧情名字“多情的蛋白质”。
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队列队形的变化也很熟悉,由此我开始想如何让蛋白质的有关知识表演展示成一节课堂上的体育课,为此从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的通式开始设计,一个人体就是很好的氨基酸通式,常见的氨基酸大约有二十种,是由于R 基的不同,那找二十个同学不就能说明问题吗?面相不同。
躯干代表C ,两条腿就像H ,那左、右手不就能代表氨基或羧基吗?于是,首先让一个学生来展示氨
基酸的通式,学生通过形象化的寓意并进行形体展示,很快每位同学就能写出氨基酸的通式。
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就简单了,两个同学讲台上表演,首先各自展示氨基酸的通式,个别同学可能是右手是氨基,有的同学左手是氨基,提前做些纸片,上面写上氨基或羧基,学生可以左右手各自随意选
择,脱水缩合就是一个同学的氨基(左或右手)和另一个同
学的羧基(左或右手),脱水即把纸片上的H 和O 元素撕掉后
连在一起,即羧基去掉HO 、氨基去掉H 形成的水脱去,肽腱
(-CO-NH-)就形成了。
然后再由第三个学生、第四个学生
进行脱水缩合,这样形成一条肽链,并且让学生总结脱水
数、肽腱数、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
接下来通过变换对列来
形成两条、三条肽链,学生总结多条链的肽腱数、脱去水的数、游离的氨基、羧基数,最后总结有关蛋白质质量的计算培养了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游戏来操练一些课文,也可以使学生个个手舞足蹈,在学习中玩耍,在玩耍中学习。
为了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展开多项活动,进行同桌比、小组比、全班比,争当背书小能手,谁最先背出谁当背书组长、朗读小能手、查字典小能手、写字小能手、听写小能手等,并以一朵小红花或一本本子给予奖励,使课堂变得趣味无穷。
三、启发想象是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想象是创造的羽翼,任何发明创造都必须经过创造性想象。
在教学中,如抓住课文空白处和耐人寻味之处,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思维。
如教《狼和小羊》一文的结尾句“说着就向小羊扑去”时,教师让学生想象:“小羊会怎么样?”问题一出,课堂气氛异常热烈。
有的说:“可怜的小羊被狼吃了”;有的说:“这时恰好来了位猎人,狼被猎人打死了。
”……正当学生想象之余,老师话锋一转又说:“小羊若不用讲道理的办法,它能想出别的办法对付狼吗?”同学们想象的翅膀再度展开,小羊大声喊:“‘我已中毒了,你吃了我吧,反正我已经活不成了’,狼信以为真,就走了。
”重新构建了一个新的童话故事,至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培养。
四、鼓励创新是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
求异创新是以怀疑精神、独立思考为标志,以思维的扩散性、多维性为特点,以言之有理、持之有效为要求的思维过程。
它摆脱了思维定势的束缚,具有创造色彩,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把求异思维的培养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来。
如教《黄河象》一文时,当学生了解到“黄河象”落水的原因后,可启发学生求异:“黄河象”是否一定是
落水而死,还有别的原因吗?片刻后,学生纷纷回答出“黄河象”落水的多种原因,从而使求异思维得到培养。
又如,讲《再见了,亲人》时,教师抓住“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这句话,让学生多角度领会它表达的意思。
有的同学说,这是志愿军战士心疼老妈妈,不让老妈妈送别了。
有的同学说,这说明老妈妈对志愿军依依惜别。
还有一个同学提出,这句话如果在“停住”前边加一个“请”字,不是显得尊敬和有礼貌吗?教师对这种做法表示赞赏,学生的求异性创造思维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总之,要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要经常不懈地挖掘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潜能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并对其适时点拨,同时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优美精当的语言、一个新颖的题材、一个独到的观
点,都要适时给予“点燃”,以期形成燎原之火。
表演展示激活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张宝平
(河北省石家庄市矿区中学,河北石家庄050100)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尤为重要。
本人在
新课程改革教学形势下,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尝试让学生进行表演展示来激活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导入、运用和
延伸,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设计;表演展示化;课堂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195-02
图1蛋白质结构【民主教学】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