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水平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水平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朝人。

[2]关于本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3]判断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是否恰当,恰当的打“√”,不恰当的打“×”。

(1)“润如酥”写出小雨细腻的特点,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又滋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______)
(2)“最是一年春好处”是说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应该抓住早春时节早作打算。

(______)
(3)前两句写早春景色,以“小雨”“草色”为描写对象,小雨滋润小草,而小草使小雨更亮、更湿润,两者相得益彰。

(______)
(4)“绝胜烟柳满皇都”是作者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暮春。

(______)
[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草色“绝胜烟柳满皇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古诗阅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

千门万户(),总把()。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_》,作者是()代诗人()。

“|元日”是农历(),即()。

[3]根据解释从诗中选出相对应的字词。

①( ):一年已尽。

②( ):药酒名。

③( ):日出时光亮而又温暖的样子。

[4]判断对错。

对的打“√”,错的打“×”。

“屠苏”是一种糕点名。

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吃这种糕点,以驱邪避
瘟疫,求得长寿。

(____)
[5]《元日》诗中的哪句诗概括出了“年复一日”这个词?()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6]王安石的《元日》诗反映了北宋过新年有哪些习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放爆竹 B.喝屠苏酒 C.换桃符 D.看花灯
3. 古诗词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朝的____。

[2]解释词语。

别枝:____。

见:____。

[3]请用“/”画出下面语句的停顿。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4]这首词中,作者写“鸣蝉”“蛙声”,是运用_____的手法,写出了乡村
夜晚的________。

[5]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某人
(印度)泰戈尔
你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
我们的爱戴使你发射光芒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
可是
爱之神发现了你
[1]这首诗所赞美的“你”和课文里的“有的人”有哪些相似的美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和《有的人》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但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春夜喜雨》题目中的题眼是______(一个字)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填序号)
A.诗人亲自耕作,种菜养花,因而喜爱春雨。

B.“知时节”赋予了春雨人的生命和情感。

C.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喜爱春雨之情。

D.“花重”中“重”读“chóng”。

[3]在表现春雨细腻轻盈特点的诗句下画横线。

[4]朗读这首诗适宜用______语气朗读。

A.激昂
B.高亢
C.赞美
D.陶醉
6. 阅读《春夜喜雨》,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具体指出哪里是真实描写,哪里是想象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西江月”是_____。

[2]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通过嗅觉,听觉来捕捉秋夜景物特征,反衬夜色之静。

C.词中以“七八个星天外”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

D.这首词表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胸。

8. 读句子,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词题是。

(2)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明月别枝惊鹊,。

(3)词中的“见”读,它的意思与“”相同。

(4)词中描写的景物
有、、、、、、、。

9. 读诗句,完成练习。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牵牛织女”指的是民间故事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作者以浪漫的想象,并结合传说,把黄河汹涌澎湃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形象。

(_______)
②这首诗写出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_______)
③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

(_______)
10.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诗中哪一句点明了标题?为什么说这句诗点明了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日暮客愁新”中有一个“愁”字,请写出作者在愁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你能联想到的同样是表达这种“愁”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偶句前后呼应,互相映衬,对比鲜明,语言凝练,便于记忆和传诵。

请写出诗中的对偶句,并写出你对该对偶句的感受或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理解。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

“吟”是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_______;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的决心。

[4]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___)千锤万凿,(_________)烈火焚身,(___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1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①,闻说②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③遮望眼④,自缘⑤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正面写塔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侧面写塔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诗人登临飞来峰上的千寻高塔亲眼看到的景象。

(______)
②诗人登高远望,觉得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诗的后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______)
③本诗揭示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人生哲理。

(______)
[3]“浮云遮望眼”运用了典故——“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浮云”在这里指__________。

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他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

1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1]请分析诗歌的三、四句是如何做到虚实结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除了写春景外,还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诗词,完成下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

A.首联中的“岱宗”是泰山的别名。

B.颔联“割”字写出了泰山的绵长。

C.颈联描写归鸟,交代了时已薄暮。

D.尾联描写了诗人登上山巅之所见。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