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艺术歌曲《天伦歌》的创作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艺术歌曲《天伦歌》的创作特征
关键词:艺术歌曲创作背景曲式分析旋律特征
一、作曲家简介
黄自是我国近现代作曲家杰出的代表人物,他突出的创作成果集中表
现在艺术歌曲上。

为了发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歌曲,他身体力行,在不断探
索的过程中,改变其早期作品音乐语言较欧化的倾向,为电影《天伦》创
作了主题歌《天伦歌》,这首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二、《天伦歌》的创作背景
〔一〕故事片《天伦》的剧情概述
影片描述了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在老父弥留之际,承诺善待他人,回
报社会。

20年后,他实现了诺言,回乡创办慈善机构,帮助老者与孤儿,并用自己的行动感召了后代。

歌曲抒写了故事中主张“奋起、惊醒、效劳
牺牲、舍己为人”的精神,宣扬“大同博爱,共享天伦”的美好愿望。

《天伦歌》就是根据主人公的个人情感和人生命运,唤起儿女,以至于唤
起天下大同和博爱的崇高理想。

〔二〕艺术歌曲《天伦歌》的作品简介
〔一〕《天伦歌》的曲式特征
《天伦歌》是带有引子和尾声的并列三部曲式,分为a+b+c,有引子、尾声。

这首艺术歌曲曲式结构方整、节拍韵律感好,歌唱性强,力度变化由
弱到强,还有一些装饰音参加,使整首歌曲更加饱满。

引子局部在低音的重复中进入,右手演奏出主旋律,还伴有和弦的参加。

左手的持续音与柱式和弦交相照应,速度上为渐慢,描述一种凄凉色彩。

a乐句是第5小节到第19小节,以降E大调音阶进行为主,由引子
局部可知,歌曲表现的是一种悲伤的情感。

右手主旋律单音开始,伴有和
弦参加,后面出现了装饰音琶音奏法,旋律流动性强,力度变化由弱到强。

从第一句“人皆有父,翳我独无?人皆有母,翳我独无?”到重复句“小
鸟归去”前,力度记号是渐强的,具有一种推动故事开展,逐渐到达主人
公内心的情感,也就是在“归去”处,音符弹奏出宽厚的效果,表现出主
人公失去亲人的悲伤和痛苦。

b乐句从20小节第四拍到第30小节。

节奏鲜明,有一种进行曲式的
风格,表现出意志的坚决。

音乐转入f小调,节奏型主要以切分音节奏,
音符以八分音符,描绘出富有弹性的效果,与四分音符之间形成强弱的鲜
明比照。

左手震音的弹奏表现出宽广、宏达的音响效果,速度上保持渐快
的频率进行。

c乐句从第31小节到51小节,调式回归主调降E大调,主要分为c1
和c2,分别是第31小节到第47小节,第48小节到53小节。

第一局部
表现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信念和“效劳牺牲,
舍己为人”的决心。

[2]这种思想和决心的描述为揭示出全曲的高潮局部
做出了铺垫作用。

从48小节开始,歌曲速度变慢,旋律庄严,和声色彩
丰富,最终唱出了“大同博爱,共享天伦”的高尚理想。

尾声局部只有3个小节,主要是作为主题结束的影子局部,最终在主
音中结束全曲。

〔二〕《天伦歌》的旋律特征
歌曲采用了新式三段式曲式结构,调式是降E大调,拍号4/4拍,旋律主要是以五声民族音阶为主。

全曲共分为三段,引子局部在力度记号弱奏中进入,描述了一种平静的感觉,然后歌曲进入到第一段。

第一段力度和前面引子局部一样,弱奏进行,主要交代故事背景,描述主人公失去父母的痛苦心情。

语气主要以悲伤为主,节奏上平缓进行,柱式和弦的出现表示一种庄重有力的情绪。

到了第二乐段,歌曲转入小调,力度记号变成中弱,与第一段平静的感觉相比有所变化,开始出现层次化。

音乐情感变化上也由痛苦上升到悲壮,旋律上出现了跨度较大的音程,速度开始加快,音乐渲染出来的情绪化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再加上左手钢琴伴奏运用了强烈的震音奏法,刻画出人物内心深处冲动与发奋的情绪,为引出全曲的高潮局部做出了强烈的铺垫作用。

第三段的音乐力度在强中进行,但是在速度上是变缓的。

整体音乐在柱式和弦伴奏中进行,描写一种庄重严肃的进行曲式风格,随后调式又由小调转到大调上,音乐也到达了全曲的高潮,坚决而庄严地揭示出全曲的主题思想“大同博爱、共享天伦”的美好愿望,最后尾声在强奏力度中结束全曲,预示着追求美好愿望的最终实现。

〔三〕《天伦歌》的歌词特征
《天伦歌》的歌词格式是自由的新体诗,这与当时崇尚新式自由思想的时代背景是分不開的。

在谱曲时黄自先生采用了三段式歌词结构,调式音阶上个别变化音与转调的巧妙运用,使歌曲本身充满了焕然一新的民族风格。

歌曲情感丰富,先后按顺序表达了悲伤、激昂、严肃、悲壮的情绪变化,速度上也由不同歌词含义所产生渐快、渐慢等速度记号。

全曲通过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来推动音乐的开展。

作品第一段从孤儿失去父母的悲惨经历,逐渐细致化深入描写此时孤
儿的内心深处,仿佛自问自答或者在反思,一种酸楚、凄凉的遭遇使人感
到悲壮,好似歌剧中的咏叹调,表达角色此时的内心独白,将人物内心活
动通过音乐演唱的方式传达出来。

音乐开始从平静、忧伤中展开,“人皆
有父,翳我独无”描写人物悲惨的身世;“白云悠悠,江水东流”又用景
物的描写衬托出凄然、哀怨的场景,表现出孤儿内心深处的伤感和酸楚,
以及面对现实生活的无助,几乎陷入了人生谷底。

连续两遍的“何处觅源头”,第一遍平静,仿佛是低声浅吟,询问自己。

第二遍力度强些,像是
询问其他人。

表现出主人公对人生命运的无奈,不能改变,又只能去面对
现实,该如何面对?一串串疑问,情绪丰富,通过音乐来表现,使音乐思
想更加饱满。

第二段一开始情绪发生变化,从平静转为急促,钢琴伴奏为柱式和弦,悲壮而有力,突出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

节奏型以切分音为主,表达出人
物情绪的紧张和不安。

旋律迂回曲折,音量由中弱开始,调式也转入小调,情绪上显得痛苦和压抑。

随着音乐的突然转调,情绪也由悲哀转为悲壮,
尤其是在演唱“人世的惨痛”中的“惨”字时,音乐用一个八度展开,此
时富于戏剧性的哭腔表现出崇高的思想内涵,更能产生一种艺术的冲击力。

“奋起啊孤儿,惊醒吧”反映出主人公在现实中清醒,开始与命运对抗,
歌曲中力度的变化渲染主人公意志的坚决,层次也到了高潮,声音力度有
爆发的感觉。

第三段是对前面两局部的总结和升华,通过艺术性和哲学性的描写将
全曲上升到另一种高度,尤其借用孟子的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
幼以及人之幼”的理念作为追求的理想,更加升华了歌曲本身的思想内涵。

然后随着旋律速度变慢,音乐庄严,整体音响效果也发生明显的变化,在
最后结束落在歌曲名字“天伦”上,同时也到达了全曲的高潮局部,情绪
的高昂、气息的下沉、音色的有力,一同发出“大同博爱,共享天伦”这
一人类的崇高理想,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从总体上看,这是一首极其富有艺术张力的声乐作品,实际上其风格
更接近于西方的咏叹调。

在二度创作时,可以根据音乐开展的不同层次、
一些名言警句的运用,来对歌曲本身较好地控制和把握。

正因为作品中强
调舍己为人的精神,升华了歌曲本身所具有的内涵,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在《天伦歌》的庄重严肃中,延續着传唱不朽的民族文化经典之作。

四、结语
在中国艺术歌曲的开展道路上,黄自无疑是杰出代表人物。

在他创作
的歌曲中有许多已经成为经典之作,而歌曲《天伦歌》又是众多歌曲中极
具代表性的作品,它不只是一部简单的艺术歌曲,相反,歌曲中所表达的
人道主义精神内涵才是黄自所要传递的真实目的。

所以,笔者在研究和分
析这部作品时,除了详细描述艺术特征外,重点也在于歌曲中所表达的中
华传统美德思想,例如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还有“大同博爱,共享天伦”的思想,这对于我们了解和认识歌曲起到非
常大的作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与喜爱民族艺术歌曲,从而进一步传播歌曲中的中华传统美德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