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项训练:质量守恒定律提高同步测试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质量守恒定律提高同步测试附答案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该反应中反应物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2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D.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2.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3.如图表示某个化学反应,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反应中乙、丙两物质质量比为2: 7
C.图示中x的数值为4 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4.食盐不仅可以做调味品,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电解饱和食盐水,不可能得到的产物是()
A.H2B.Cl2
C.NaOH D.Na2CO3
5.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36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
6.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反应后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A.70%B.50%C.30%D.10%
7.在一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物质质量/g25m188
反应后物质质量/g9待测384
A.“待测”数值一定为2g B.该反应中甲和丁为反应物
C.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9:38
8.下列物质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
A.H2O B.He C.O2D.NaCl
9.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2H2 2个氢气B.4H 4个氢元素
C.Ca+2—个钙离子D.2CO2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10.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AlO﹣﹣氧化铝B.2N﹣﹣2个氮元素
C.H+﹣﹣1个氢离子D.Cl2﹣﹣2个氯原子
11.40%的甲醛(CH2O)溶液被称为福尔马林。

工业上可用甲醇(CH2O)氧化得到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A与B的分子个数比为2:1
B.生成C与D的质量比为15:18
C.40%的C溶液能使蛋白质凝固变性
D.其中A、C、D属于化合物
12.托盘天平两边放两个等质量的烧杯、内装浓度和质量都相同的稀盐酸,若左杯中投入一块生石灰,向右边杯中投入一块石灰石,且两块固体质量相等,则反应后天平的指针将()
A.偏向左边
B.偏向右边
C.仍指零处
D.无法确定
13.“神舟七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

该过程中NiFe2O4是()
A.生成物B.反应物C.催化剂D.氧化剂
14.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该反应中共有3种分子
B.该反应中分子数减少
C.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15.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某物质与水和氧气反应的化2R+2H O+7O=2FeSO+2H SO:则R的化学式应为
学方程式为22424
A.FeS B.Fe2S3C.FeO D.FeS2
16.下图为甲烷与水反应得到水煤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前后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B.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四种物质中有三种氧化物
17.重铬酸钾(K2Cr2O7)可用于测定酒驾中的酒精(C2H5OH)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7
B.K2Cr2O7属于氧化物
C.C2H5OH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C2H5OH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5:1
18.常温下,氯气与苛性钠溶液反应产物是氯化钠、次氯酸钠(NaClO)和水。

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1 C.-2 D.+2
19.用甲醛(HCHO)水溶液浸泡动物标本,使标本能长期保存,下列有关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醛分子中含有16个质子
B.甲醛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质量比为1:2
C.甲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甲醛由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构成
20.维生素C,可能是我们平时最熟悉的维生素,当我们出现口腔溃疡的时候,可能就是由于缺少它引起的。

其实,维生素C的作用远不止祛除口腔溃疡,我们若是睡觉之前适量的补充一些维生素C,或许能收获许多好处。

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
B.维生素C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核
C.维生素 C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原子质量比为9:1:12
21.DNA承载着生命遗传密码,胞嘧啶是DNA水解的产物之一,其化学式为C4H5N3O,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胞嘧啶中含有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
B.胞嘧啶中碳、氢、氮、氧四种原子的个数比为4:5:3:1
C.胞嘧啶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D.胞嘧啶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
22.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这一实验说明了()
A.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构成的
D.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3.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2
24.2017年5月,中国科学家取得了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的重大突破。

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制取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分子数之比是1:2:4
B.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D.无机物不能转化为有机物
25.过氧化钠(Na2O2)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X,可表示如下:
2Na2O2+2CO2=2Na2CO3+X↑,下列有关说法错误
..的是()
A.Na2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B.CO2可用作气体肥料
C.Na2CO3可用于清洗厨房油污D.白磷与X反应生成大量白雾
26.在细菌作用下,可以用氨气处理含有甲醇(CH3OH)的工业废水,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CH3OH + 12O2 + 6NH3 = 3N2 + 5X + 19H2O,则X的化学式为
A.NO B.CO2C.H2D.CO
27.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甲乙
丙丁
反应前的质量
(g)
24.550.10.4
反应后的质量
(g)
0515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是反应物B.丁是催化剂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x=10
28.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 3:1
29.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里反应,质量变化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
/g
2042020
反应后质量
/g
2待测3226
A.乙一定是与该反应无关的杂质
B.甲是一种化合物
C.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是16:13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30.“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化成无毒气体,如图所示为其中的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则从该示意图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参加反应的甲中氧元素质量等于生成的丙中氧元素的质量
C.甲和丁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不同
D.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分子个数比为1:1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D
【解析】
试题分析:A、所以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B、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中反应物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错误,C、反应前是两种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是化合物,故各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错误,D、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正确,故选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元素的化合价规律
2.D
【解析】
A、根据图可知:两种单质生成一种化合物,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错误;
B、根据图可知:氢分子和氯分子变化成了氯化氢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故错误;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故正确。

点睛:
化学反应的实质一般是指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直接聚集构成新物质)。

3.B
【解析】 【分析】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可知,该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氢气与四氯化硅(SiCl 4)反应生成
了硅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SiCl +2H Si+4HCl 一定条件
,由方程式可知: 【详解】
A 、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A 正确;
B 、反应中乙、丙两物质质量比就是氢气和硅的质量比为:(2×1×2):28=1:7,故B 不正确;
C 、由方程式可知,图示中x 的数值为4,故C 正确;
D 、由方程式可知,氢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了+1价,故D 正确。

故选B 。

4.D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详解】
饱和食盐水中不含有碳元素,所以电解饱和食盐水不可能得到碳酸钠,故选D 。

5.C 【解析】 【详解】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100-52-3=45,故A 错误;
B 、反应后W 质量是0,是反应物,氧气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数增大,都是生成物,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物质,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 错误;
C 、反应后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数都增大,说明W 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的碳元素、氢元素来自于W ,因此W 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W 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即W 中不含有氧元素,故C 正确;
D 、W 中碳、氢元素质量比=,故D 错误。


选C 6.C 【解析】 【详解】
假设碳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则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4,混合气体中碳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
3
×24%=32%,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
24%-32%=44%;
假设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3:8,混合气
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
3
×24%=64%,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为1-24%-64%=12%;
题目中燃烧后生成的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所以氮气的质量分数应该介于12%~44%之间,故选C。

7.B
【解析】
【详解】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25g-9g=16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6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38g-18g=20g;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8g-4g=4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应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乙的质量应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待测”数值一定为mg,无法确定具体的数值,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中甲和丁为反应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6g:20g=4:5,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8.D
【解析】
【详解】
A、H2O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B、He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C、O2是由氧分子直接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D、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符合题意;
故选D
9.D
【解析】
【详解】
A、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H2可表示2个氢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H可表示4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一个钙离子可表示为Ca2+,故选项
说法错误。

D、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CO2可表示两个二氧化碳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0.C
【解析】
【详解】
A. 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此选项错误;
B.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N表示2个氮原子,此选项错误;
C.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H+表示一个氢离子,此选项正确;
D.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二个氯原子表示为2Cl,Cl2可表示一个氯分子,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1.B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2CH3OH+O2一定条件
2CH2O+2H2O;
【详解】
A、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A与B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A正确;
B、由方程式可知,生成C与D的质量比为(30×2):(18×2)=15:9,故B错误;
C、40%的C溶液能使蛋白质凝固变性,故C正确;
D、由物质的组成可知,其中A、C、D属于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先根据微观示意图确定物质的种类,后解决相关问题。

12.A
【解析】
【详解】
生石灰即氧化钙,虽与盐酸反应,但无气体生成;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两固体质量相等,由于石灰石一侧产生气体,故质量减小,天平指针偏向另一侧。

选A。

13.C
【解析】
【分析】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
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详解】
利用24NiFe O 将航天员呼出的2CO 转化为2O ,而24NiFe O 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则24NiFe O 为催化剂,故选C 。

14.C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3:2 + 3 2 【详解】
A 、根据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中共有甲、乙、丙3种分子,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3:2,所以该反应中分子数减少,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甲和乙的总质量等于生成丙的总质量,结合分子个数关系可知,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相等,故C 错误,符合题意;
D 、该反应中反应物两种,生成物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15.D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氢、硫、氧、铁原子个数分别为4、4、16、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R 中含有2个铁原子和4个硫原子,则化学式为2FeS ,故选D 。

16.D
【解析】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4+H 2O CO+3H 2;A .反应前在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反应后在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发生了改变,故A 正确;B .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B 正确;C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C 正确;D .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四种物质中有CO 、H 2O 两种氧化物,故D 不正确;故选D 。

17.C
【解析】
【详解】
A .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x+(﹣2)×7=0,则x =+6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B.K2Cr2O7是由钾、铬、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乙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2:3:8,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正确;
D.1个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C2H5OH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6: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8.B
【解析】NaClO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 ,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1+x+(-2)=0,得x=+1,故选B。

19.C
【解析】
【详解】
A、每个甲醛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每个甲醛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2+6+8=16,故选项错误;
B、甲醛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质量比为12:(1×2)=6:1≠1:2,故选项错误;
C、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相对分子质量
×100%,故质量分数之比=质
量比,甲醛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2:(1×2):16=6:1:8,由此可知,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正确;
D、甲醛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相对分子质量
×100%。

20.C
【解析】
【详解】
A.由分子结构简式可知,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叙述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由化学式可知,每个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每个原子有一个原子,所以维生素C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核,叙述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而维生素C(化学式
C6H8O6)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12+8×1+6×16=176,所以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叙述错误,故符合题意;
D.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6):(1×8):(16×6)=9:1:12,叙述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A
【解析】
【详解】
A、胞嘧啶是由胞嘧啶分子构成的,胞嘧啶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与氧原子构成的,其中最小的微粒是电子,故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胞嘧啶中碳、氢、氮、氧四种原子的个数比为4:5:3:1,故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胞嘧啶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故正确;
D、由化学式可知,胞嘧啶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故选:A。

【点睛】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22.D
【解析】
【详解】
A、加热蔗糖的产物是炭黑和水,但蔗糖不是由炭黑和水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蔗糖属于纯净物,而炭黑和水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蔗糖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不能说蔗糖分子由碳元素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说明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3.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没有发生改变,选项A错误;
B、图中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选项B错误;
C、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选项C正确;
D、图中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选项D错误。

故选C。

24.B
【解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气过量,参加反应的氢气分子为6个,二氧化碳分子为2个,生成1个乙烯分子和4个水分子;故A选项生成物分子数之比是1:2:4是错误的叙述;B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生成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是错误的叙述;D选项根据题中叙述知道,无机物能转化为有机物,故是错误的叙述;答案选择B
25.D
【解析】
【详解】
A、Na2O2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设O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学式整体化合价为0的原则,(+1)⨯2+x⨯2=0,所以x=-1,故正确;
B、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所以可用作气体肥料,故正确;
C、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能和油污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可用于清洗厨房油污,故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的化学式为O2,白磷与氧气反应生成大量白烟,故错误。

故选D。

26.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结合化学反应:5CH3OH + 12O2 + 6NH3 = 3N2 + 5X + 19H2O,可以推出X化学式为CO2,故选B
27.D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由表格的数据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4.5g+5g+0.1g+0.4g=5g+15g+x,则x=10g,物质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故甲为反应物,而质量增加的丙、丁为生成物;即反应物为一种,而生成物为两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故属于分解反应.
【详解】
A、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可能没有参与反应;
B、丁的质量由0.4g,变为10g,不可能是催化剂;
C、由分析可知:反应物为一种,而生成物为两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故属于分解反应;
D、由分析可知:由表格的数据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4.5g+5g+0.1g+0.4g=5g+15g+x,则x=10g.故选D.
28.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通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看出,反应物中有一个分子过量,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A不正确;
B、该反应只有1种生成物,故B不正确;
C、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看出,每个生成物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故C不正确;
D 、由于反应物中有一个分子过量,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 3︰1,故D 正确。

故选D。

29.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20g-2g=18g,所以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
甲的质量为18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32g-20g=1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26g-20g=6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A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甲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甲是一种化合物,故B正确;
C、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是12g:6g=2:1,故C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D 错误。

故选B。

30.B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甲、乙分别是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生成物丙丁分别是
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NO2+4CO 催化剂
4CO2+N2。

【详解】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故A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中氧元素质量和乙中氧元素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丙中氧元素的质量,故B错误;
C、甲是二氧化氮,丁是氮气,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不同,故C正确;
D、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分子个数比为4:4=1:1,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决此类题的一般步骤,根据微观示意图确定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写出化学方程式并配平,然后分析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