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二年级暑期夏令营结业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年级暑期夏令营结业考试
〔120分,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说明1-12题为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填涂到答题卡上。
第二卷为笔答题,请用黑色签字笔作答。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2分,共16分〕
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干谒.〔yè〕锱.铢〔zī〕腈.纶丝〔qíng〕窗明几.〔jī〕净
B.伛偻.〔lǚ〕劈.柴〔pī〕冷飕飕
..〔sōu〕薄祚.寒门〔zuò〕C.春禊.〔xì〕晕.车〔yùn〕白炽.〔chì〕灯不肖.子孙〔xiào〕
D.推搡.〔sǎng〕濩.落〔hù〕黑魆魆
..〔xū〕牝.〔pìng〕鸡司晨
2.以下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有观点认为,由于近年来房价迅速攀升,关于动则价值千万元的房产,如果是家庭惟一住房,作为遗产留给子女,但子女又交不出数百万的遗产税,是否要被剥夺继成
权。
B.最近,深圳试行住房公基金提取新规,九大类重大疾病或重大手术可申请提取本人账户余额。
这引来了山西太原市民的关注。
C.博爱县柏山镇马营观村村民钟和钢和杜晓玲夫妇在中说,他们家养鸡厂四周的排涝河最近被有关部门修成了景观河,河两岸、河底都被硬化,导至排水不畅,造成
大批鸡死亡。
D.鲁迅先生在给孙用的信中痛心地说:“书坊专为牟利,是不好的,这能使中国没有好书。
为了帮助中国青年世界语者从风雨荆棘中踏出一条希望的道路,鲁迅先生不辞
辛劳,经过一年半的奔波,终于联系到一家小书坊愿意接受出版这部长诗。
3.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遵守的第一个诺言,就是对朋友的一种感恩;感谢他们的无私陪伴和支持,感谢他们让我们在悲伤哭泣无助的时候能给予一双坚强的羽翼。
B.如果我们能够看准时机,把握机会,那么今天所投资百万元带来的效益,恐怕是五年后投资千万元也比不上的。
C.在重新入主克里姆林宫的“新普京时代〞,普京能否实现“自我超越〞,从某种角度讲也是俄罗斯能否进入一个“新发展期〞的重要节点。
D.截至去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10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1万公里、在建规模1.2万公里,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然一时得了蝇头小利,但有损企业名声,得不偿失。
③“漫游费〞零成本内幕的披露,说明政府部门的反应落后于媒体,面对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的取缔“漫游费〞的诉求,政府监管者岂能再度,失信于民?
岸观火作壁上观袖手旁观B.袖手旁观隔岸观火作壁上观
C.作壁上观袖手旁观隔岸观火D.袖手旁观作壁上观隔岸观火
5.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当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多地进入职场,人们也将感受到机器人“全面入侵〞的威胁。
“人工智能将导致机器人像删除垃圾邮件一样‘删除’人类〞,这样的言论固然耸人听闻,,。
无论如何,机器人潮流势不可挡,我们只有在革新中引领,在顺应中制变。
A.但机器人带来的哲学反思与伦理困境,必将是将来社会的严峻挑战
B.再加上将来社会的严峻挑战,机器人必定带给人类哲学反思与伦理困境
C.机器人即使不能带给人类哲学反思与伦理困境,将来社会也会面临严峻挑战
D.不管是否能使将来社会面临严峻挑战,机器人都能带来哲学反思与伦理困境
6.午宴上,某中同学碰到父母的朋友劝酒,以下回应得体的一项是
A.下午还有两门考试呢,别劝了,行不?
B.谢谢足下,家父从来不准我喝酒。
C.不喝,不喝。
中同学不是不能喝酒吗?
D.谢谢,谢谢!我年龄还小,不能喝酒。
7.以下各句文言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 .夫晋,何厌之有?B.一言以蔽之
C..大王来何操?
D.王问:“何以知之〞
8.以下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9.以下各句的特别句式,不属于被动句的是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C.假设属皆且为所虏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6分〕
《忠义水浒传》序
〔明〕李贽
太史公曰:“《说难》《孤愤》,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由此观之,古之贤圣,不愤则.不作矣。
不愤而作,譬如不寒而颤,不病而呻吟也,虽作何观乎?《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
盖自宋室不竞,冠屦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
驯致夷狄处上,中原处下,一时君相犹然处堂燕鹊,纳币称臣,甘心屈膝于.犬羊已矣。
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
是故愤二帝之北狩.,则称大破辽以泄真愤;愤南渡之苟安,则称灭方腊以泄其愤。
问泄愤者谁乎?则前日啸聚水浒之强人也,欲不谓之忠义不可也。
是故施、罗二公传《水浒》
而复以忠义名其传焉。
夫忠义何以归于《水浒》也?其故可知也。
夫水浒之众何以一一皆忠义也?所以致之.者可知也。
今夫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理也。
假设以小贤役人,而以大贤役于人,其肯甘心服役而不耻乎?是犹以小力缚人,而使大力者缚于人,其肯束手就缚而不辞乎?其势必至驱天下大力大贤而尽纳之水浒矣。
则谓水浒之众,皆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可也。
然未有忠义如宋公明者也。
今观一百单八人者,同功同过,同死同生,其忠义之心,犹之乎宋公明也。
独宋公明者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卒至于犯大难成大功服毒自缢同死而不辞则忠义之烈也!真足以服一百单八人者之心,故能结义梁山,为一百单八人之主。
最后南征方腊,一百单八人者阵亡已过半矣;又智深坐化于六和,燕青涕泣而辞主,二童就计于“混江〞。
宋公明非不知也,以为见几明哲,不过小丈夫自完.之计,决非忠于君义于友者所忍屑矣。
是之谓宋公明也,是以谓之忠义也,传其.可无作欤?传其可不读欤!
故有国者不可以不读,一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在于君侧矣。
贤宰相不可以不读,一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在于朝廷矣。
而部掌军国之枢,督府专阃外之寄,是又不可以不读也,苟一日而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为干城心腹之选矣。
否则不在朝廷,不在君侧,不在干城腹心,乌在乎?在水浒。
此传之所为发愤矣。
假设夫好事者资其谈柄,用兵者藉.其谋画,要以各见所长,乌睹所谓忠义者哉!
10..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是故愤二帝之北狩.狩:帝王被俘虏的婉辞
B.今夫小德役.大德役:役使
C.不过小丈夫自完.之计完:保全
D.用兵者藉.其谋画藉:凭借,借助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不愤则.不作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甘心屈膝于.犬羊已矣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C.所以致之.者可知也盖夫秋之.为状也
D.传其.可无作欤则智者尽其.谋
12.以下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作者认为《水浒》像《史记》一样,是“发愤之所作〞,肯定了《水浒传》的创作意旨和思想内容。
B.作者没有论及《水浒传》在文学艺术上的价值,主要是肯定了水浒众将的“忠义〞观念,用语饱含激愤之情。
C.文中提到宋江并非不知燕青、二童等人的意图,然而他并不挑明,也不加以阻拦,这是他明哲保身的计谋。
D.作者认为水浒众将都是大力大贤大忠大义之人,因为不甘役于小德、小贤而被逼入水浒,这也包涵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情形的讽刺。
第II卷〔共96分〕
三、〔29分〕13.用“/〞给文章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2分〕
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卒至于犯大难成大功服毒自缢同死而不辞则忠义之烈也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①是故施、罗二公传《水浒》而复以忠义名其传焉。
〔4分〕
②是犹以小力缚人,而使大力者缚于人,其肯束手就缚而不辞乎??〔4分〕
15.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以下小题。
〔5分〕
桃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
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zhēn〕蓁:草木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纳了________的形式。
〔1分〕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4分〕
16.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0分〕
〔1〕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
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
〔2〕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刘义隆轻率出兵,虽有“〞之雄心,也只怕会有“〞的结局。
〔4〕________________,燕子双飞去。
________________,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
〔5〕___________,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
羞耻感是理性的敬畏心态的情感基础,也是社会治理的心理基础。
①,必定是一个堕落的人,一个缺失羞耻感的社会,②。
纵观当今那些毫无敬畏感、恣意背离法律和道德、挑战文明底线的人,③。
要在全社会展开羞耻感教育,促使广大人民群众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
①
②
③
四、现代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驯火者
火箭如喷着火舌的莽兽巨龙,梁思礼这些第一代中国“驯火者〞就要为这头巨兽套上笼头,绑上马鞍,驾着它从战争的废墟驰向航天的大门。
中国的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出生在“文革〞最乱的年代。
“生于乱世,先天不够〞,注定了这枚火箭多舛的命运。
那时,留美归国的梁思礼担任该型号火箭的控制系统主任制定师。
远程运载火箭要求精度更高,控制系统也要更进一步,原有的分开元件组成的计算装置,体积、重量过大,必需做出小型弹上计算机。
这在当时,是个棘手难题。
梁思礼大胆决策,决定采纳“惯性平台—计算机方案〞。
但这种方案必需用到集成电路,集成电路在当时技术成熟度并不高,关于导弹研制和发射来说,这块神秘莫测的区域虽然诱人却少有人染指。
当时只有美国的一款洲际导弹用过,但元器件常常出问题。
梁思礼和负责制导控制的同志,决定从系统制定上解决集成电路稳定性问题。
他们重新推导了制导方程和关机程序,最后拿出了一个方案,减少了三分之一集成电路,不仅为计算机“瘦了身〞,还解决了可靠性的问题。
然而,与政治上的压力比起来,技术上的压力还只是小儿科。
1969年底,军管会与北京市联合组织“705”大会战,提出了“改革研制程序,不搞烦琐哲学〞的口号,用搞群众运动的方式抓科研。
大会战虽然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但是以群众运动方式研制导弹,使大部分设备在试验时问题百出,有的不得不回厂返修,甚至重做。
梁思礼被逼无奈,想出了另一个对策。
他说:“当时我留了一个后手,我没敢把弹上所有的东西拿去会战,仅仅同意把地面设备、电源设备,这些不是太重要的东西拿去会战了。
结果会战表面轰轰烈烈,其实回来以后还得返修整顿,搞得非常被动。
〞
就在这样的闪转腾挪中,远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一步步进行着。
1971年春天,远程运载火箭各个分系统完成,送到211厂做总装测试。
测试中,梁思礼发现笔录仪上出现了一个不应该有的“毛刺〞干扰,而且时有时无。
为了查明原因,梁思礼带领技术人员“守株待兔〞等了几个小时,最后发现是相邻车间用电载荷瞬间突变造成的。
还有一次,因为脱落插头里的一颗小钢珠不见了,梁思礼就要带着大家趴在厂房里找上几个小时。
总装阶段中,这样的问题层出不穷。
后来,在解决航天的可靠性问题上,梁思礼提出了“十倍理论〞,意思是在概念制定阶段,花一块钱能解决的问题;拖到方案制定阶段,就要花十元钱才干解决;到了出样阶段,要花一百元钱……
而在当时的实际状况中,最后的问题又何止十倍?为了搞掉这些“毛刺儿〞,梁思礼带着同事在211厂不分昼夜拼命干,一干就是五十天,最后把自己累得尿血住院。
1977年,远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走上正轨,连续六次试验都取得成功。
1980年,梁思礼带领九人精度小组,对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飞行试验的制定、工艺、环境和可靠性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精度分析工作。
1985年,他摘取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桂冠。
倘假设时空能像纸张一样轻松折叠,用铅笔在上面戳个洞,再展开:美国普渡大学模拟电网实验室里做实验的梁思礼,五院里夜夜鏖战的梁思礼,酒泉发射基地里做着发射前最后检查的梁思礼,站在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领奖台上的梁思礼……在每一个节点,梁思礼眸子里不变的热情抵抗着时间的轮番攻击。
时间夺去了他的青春,却没能撼动他的初心——对中国航天不倦的追求。
〔有删改〕【相关链接】
①他住的地方并不大,房子的装修也很简单、朴实。
这栋房子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房子,还有唐山大地震时留下的裂缝。
〔黄奔《我和梁启超之子梁思礼的交往》〕
②梁思礼说:“我们从父亲那里继承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爱国’。
父亲生前曾说过,‘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
’这一句话,影响了我的一生。
〞〔《梁思礼院士自述》〕
③梁思礼坦言,真善美需要保持,有时候还要吃些苦头。
“吃苦头就吃吧!〞他爽朗地笑着说,自己最喜爱萧伯纳的一句话:“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刘茜《访梁启超之
子梁思礼》〕18.以下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梁思礼深受父亲爱国热情的激发,他看到了当时中国航天事业筚路蓝缕的艰辛,成为第一代“驯火者〞也因此成了他留美归国的动力。
B.作品说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命途多舛,“先天不够〞主要指中国当时的航天科研力量相对薄弱,“生于乱世〞主要指研发工作受到了“外行指导内行〞的干扰。
C.梁思礼在工作中有着“拼命三郎〞的美誉,他带领211厂的同事不分昼夜地处理着层出不穷的问题,以至于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
D.作品以“驯火者〞为题,新颖生动,既特别了远程运载火箭难以驾驭的特点,更凸显了航天工作者无畏的勇气和强大的力量。
E.梁思礼笑看人生,淡泊名利,提倡继承先辈的业绩,尽己所能,将之发扬光大,然后从事教育工作,言传身教,薪火相传,努力培养莘莘学子。
19..梁思礼身上体现了中国第一代“驯火者〞所具有的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20..作品最后一段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4分〕
21.梁思礼提出“十倍理论〞的背景和意图是什么?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5分〕
五、作文〔5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50分〕
人生旅途,记忆林林总总,但,什么样的记忆,才会深深地铭在心底,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风化?它或许是个人的失与得,或许是家庭的悲与喜,或许是国家的耻辱与荣光,或许是人类的迂回与进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心得?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必需符合文体要求;
〔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