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试题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政治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试题答案及解析
1.近年来,各地刮起了一股哄抢文化名人之风:全国呈现出“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都有,尧舜遍地开花,赵云两个户口,李白回不了家……”的混乱局面。

这种状况启示我们必
须()
A.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B.坚持古为今用,大力开发利用文化遗产
C.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封闭主义
D.吸纳传统文化精髓,警惕迷失文化发展方向
【答案】D
【解析】近年来,各地刮起了一股哄抢文化名人之风:全国呈现出“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都有,尧舜遍地开花,赵云两个户口,李白回不了家……”的混乱局面。

这种状况启示我
们必须吸纳传统文化精髓,警惕迷失文化发展方向,其它的说法都不符合材料,本题是在强调警
惕迷失文化发展方向,因此本题选D。

【考点】本题考查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数间民居、一泓流水、挺拔的青松和结伴的人们……以丰子恺漫画为底稿的“中国梦”公益广告,亮相于全国大街小巷,向人们诠释着我国仁爱宽厚、孝悌友善等传统美德,引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

这说明传统美德:()
A.只能通过特定的方式传播B.必须按照原有的含义理解
C.始终具有同样的社会背景D.仍然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
【答案】D
【解析】题中材料“以丰子恺漫画为底稿的‘中国梦’公益广告,亮相于全国大街小巷,向人们诠释
着我国仁爱宽厚、孝悌友善等传统美德,引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既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
定性特征,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这充分说明了传
统美德在今天仍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

由此可见,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文化传播的方式具
有多样性,故A项表述不科学,不能入选;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同时,它
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传统美德也应与时俱进,故B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人类社会是
变化发展的,故C项表述不科学,不能入选。

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征、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

3.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法国巴黎做出决议,同意将中国申报的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联合国通过文化遗产名录的形式,持续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联合国这样
做()
A.有利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B.将改变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不利于文化的多样性
C.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进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D.有利于改造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繁荣世界文化
【答案】C
【解析】联合国通过文化遗产名录的形式,持续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因此将中国申报的杭州
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进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故选项
C正确;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合,故排除;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了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知识。

4. 2013年以来,各类教育改革层出不穷,而高考改革因牵动成千上万个家庭尤其引人注目。

关于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C.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小
D.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答案】C
【解析】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A、B、D这三项符合题意;C项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小的观点明显错误;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其作用会越来越大。

本题正确答案为C。

【考点】本题考查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5.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该诗句可以体现(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该诗的意思是: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了古和今,江上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我们又来登临。

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天气寒冷,云梦泽显得格外深远。

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了衣襟。

该诗句可以体现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具有继承性,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①③④符合题意;②项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这一观点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C。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6.今年春节,一些城市的烟花爆竹不像往年那么“热闹”了,烟花和爆竹声变得越来越稀疏了。

而新年习俗不断涌现:短信、微博、视频拜年;旅游健身、学习充电等正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春节长假……人们觉得,少放点烟花爆竹,年味儿也不会变淡!从文化生活角度看,鞭炮声音少了年味儿却没减的原因是
①传统的“年”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不会因鞭炮声音少了年味儿变淡
②传统的“年”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出现了新的庆祝新年的方式
③传统的“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因此年味儿不会减少
④传统的“年”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题中材料“现代社会庆祝新年的方式由燃放烟花和爆竹演变为短信、微博、视频拜年,旅游健身、学习充电等”,既表明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也表明了传统文化在传承中的创新与发展,故①②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③④两项说法与题意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

因此,答案是A项。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征、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7.每项创作都来源于有关的文化传统,但也在同其他文化传统的交流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为此,实现文化创新必须把握好
①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②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③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材料中“每项创作都来源于有关的文化传统”,告诉我们要处理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
展的关系、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由此可见,①③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题中材料“在
同其他文化传统的交流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启示我们要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故②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材料并未体现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故④项不合题意,不
能入选。

因此,答案是A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

8.“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

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


下是其中的两个:
其一: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其二: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

后家境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
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
养母亲。

”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10分)
【答案】(1)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既有促进文化社会、个人发展的积极因素,也有阻
碍社会、个人发展的消极因素,不可全盘肯定,也不可全盘否定,要一分为二地辩证认识。

(4分)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革故鼎新、推陈出新”,批判地
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
或摒弃。

(4分)
(3)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文化建设就会失去根基,我们必须反对完全否定传统文化、全盘接收的错误倾向,应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2分)
【解析】本题以“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为背景。

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

可以从传统文化的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作出
正确的文化选择等方面分析回答。

9. 2011年9月30日,四川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

其中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
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新修建具有少数民族特色
的羌寨建筑。

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

回答22—23题。

【1】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D
【2】羌寨建筑,既参考了羌族古建筑的风格,也结合国内外现代建筑节能环保的特点,形成了
独具特色的羌族建筑文化,这说明
①羌寨建筑是对传统建筑的继承,是展现羌族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羌寨建筑文化产生过程是在借鉴中、西文化的基础上推出新文化的过程
③羌寨建筑文化体现了明显的区域特征,具有独特性
④羌寨建筑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具有时代精神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 D
10.某制鞋公司成立初期收集300多件上至先秦下迄民国、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代表性鞋履,认
真研究“张良跪履”“谢公屐”等典故所代表的文化经典,然后把鞋与民俗、鞋与小说、鞋与民间美术、鞋与文学等结合起来,制作出独具特色的文化鞋。

从“鞋文化”研究到“文化鞋”制作说明
A.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传统文化采取不同的态度
D.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答案】B
【解析】略
11.广东省计划于2009年,将“南海Ⅰ号”和省内其他“海上丝绸之路”的遗址和文物,一起捆绑起
来打包“申遗”。

“申遗”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的融合B.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情感
C.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D.借鉴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
【答案】C
【解析】略
12.中国古代建筑强调群体结构,小至四合院,大至皇宫、皇城,都有一道墙,形成一种封闭自足、不待外求、自成一统的意蕴。

且不论园林,就是四合院、宫殿,群体结构的屋与屋之间,总
有很多“空”,有条件就一定要辅以亭池草木,显出实中之虚。

中国建筑的特点是使人不出户,不
出园,就可以与自然交流,悟宇宙盈虚,体四时变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外向开放的。


述材料表明,我国传统建筑文化
A.是不断变化发展的B.体现了封建主义的落后思想
C.只有在继承中才能不断发展D.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答案】D
【解析】略
13.下列关于教育方式的变革与文化传承的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教育方式的变革将改变其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具体方式
②教育方式的变革只会对人类文化的传承产生积极作用
③教育方式的变革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化传承的方式
④教育方式的变革对人类文化的传承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A.①④B.①③C.③④D.①②
【答案】A
【解析】略
14.我国很多地区保留着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

这些习俗能够保留至今的原
因主要是:
A.文化的继承B.文化的创新C.文化的发展D.文化的交流
【答案】A
【解析】略
15.伴随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中国文化也开始了一次大规模的革命,这句话告诉我们:A.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B.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的发展
C.文化的发展总是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D.新文化必然代替旧文化
【答案】B
【解析】略
16.(2006·全国Ⅱ,15)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

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秀、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
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文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

这足以证
明()
A.当时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
B.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
C.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
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
【答案】D
【解析】A、C两项显然不符合史实。

尽管启蒙思想家们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在对待中国文化的
态度上却不见得相同,伏尔泰的个人观点并不能代表全部启蒙思想家,故排除B。

题干中的材料
表明伏尔泰和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也就证明他们曾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17.(2009·天津红桥二横)“不知道过去什么情况,就不懂得现在要干什么,更没法展翅未来。


从文化的角
度,这句话启示我们()
①对待传统文化必须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民族文化的创
新就会失去根基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④弘扬和培育民
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D
【解析】略
18.(2007·广州深圳模拟)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以广州的象征——“五羊雕像”为主体轮廓,图
案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轮廓,构图以抽象和具体相结合,
在灵动、飘逸中不失稳重,象征着亚运会的圣火熊熊燃烧,永不熄灭。

这说
明()
A.离开传统文化,才会有文化创新
B.文化创新来自创新者的灵感
C.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文化
D.没有传统文化就不能实现文化创新
【答案】C
【解析】略
19.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

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B
【解析】略
20.北京奥运会是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舞台,必将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发展。

北京奥运会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处处彰显充满魅力的中国文化。

这种做法
①说明传统文化比现代文化更有生命力②有利于在继承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③做到了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④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D
【解析】①错误。

题干不能反映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只体现继承,不体现继承的方式,③排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