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鹰坠落观后感之欧阳文创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黑鹰坠落》有感
《黑鹰坠落》这部影片一开始就是对战争饥荒后场景的描述,配上极具特色的音乐,带给人强烈的代入感,把战争国家的荒凉落败表现的淋漓尽致。
黑鹰坠落指的是美国1993年在非洲国家索马里的军事行动。
这次军事行动的目的是协助联合国在当地进行人道主义援助,同时消灭当地军阀和反政府武装。
其中最重要的一次任务发生在首都摩加迪沙,由美国陆军游骑兵部队和三角洲特种部队合作进行,目的是捉拿索马里军阀头目艾迪德及其政府幕僚。
但是由于准备不充分以及情报错误,导致抓捕行动陷入混乱,两架美军160特种航空团的UH60“黑鹰”直升机被先后击落坠毁,直升机上的幸存成员陷入民兵的包围之中,抓捕行动随即变成拯救行动。
美军在摩加迪沙陷入索马里民兵甚至平民的重重围攻,激战15小时才在巴基斯坦维和部队掩护下撤回安全区,共有19名美军士兵在行动中丧生,而索马里平民和民兵伤亡超过1000人。
索马里的军事行动是美国在越战以后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军事行动。
1993年底,美国政府对索马里彻底失去信心,当时的克林顿总统最终下令撤军。
这次行动也使美军看到城市作战战术方面的一些不足,促使其改进城市战术方法,为
日后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的城市作战提供了经验教训。
黑鹰坠落(Black Hawk Down)不仅仅是2002年拍摄的反映这一事件的影片的名字,同时在美国,这个词组也指代整个失败的索马里军事行动。
作为由真实故事改变的战争片,这部片子还是很好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血腥。
电影中有被火箭弹炸得下半身血肉模糊的士兵,还有半截手指被子弹打断只剩一层皮连着的,真实表现了战争场景,不像某些抗日神剧一样过分夸大,对于了解战争还是很不错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部电影还是对美军进行了一定的修饰美化,如在行动刚开始时就发生的大家都熟知的意外,Chalk-4的新兵托迪•布莱博在垂降时掉了下来。
Blackburn 是M60的辅助枪手,身上背了很多的弹药,加快了他的下滑速度,加上由于这架直升机进入控制点时延误了一下,使悬停高度比原定的高了一些,有70英尺高,结果布莱博几乎是直接摔在地面上,导致颈部重创。
大概是“训练精良”的士兵居然会自己失手看起来实在是太臭了,所以电影中就虚构了一段飞行员为了躲避RPG-7火箭弹而把他甩了下去的剧情。
同时,马克•鲍顿的原著中采访了许多索马里人,有许多内容是从索马里人的角度去看这场战斗的,也记载了许多索马里平民的伤亡。
但电影为了美化美军,就连平民的伤亡都是从美军视角叙述。
据说从原著到最终的电影剧本做过三
次大的修改,估计改的就是这些吧,不过恐怕这也是电影摄制组能够获得美国国防部全力支持的原因吧。
这部影片中极力宣扬美军为维护世界和平不得不以战止战的无私,奉行美国所谓的正义,为这场战争冠以一个正义的名号。
但是影片中的台词很能准确的表达发动战争的错误:“这不是你的战争,你不了解这里的历史。
这是我们自己的内战……”。
据研究机构调查发现,美国人是最不了解世界的人,世界的发展似乎与他们无关。
美国人往往用自己的文化和制度来思考看待替代其它国家的文明发展,其实这是个很大很大的错误,一个无可挽回的错误。
影片真实的反映了战争的无情和残酷,但除了错误的战争,还能表现什么呢?导演只好告诉观众我们不能留下同胞,因为他们会被俘虏,会受到非人的待遇。
多么可笑,美国人的生命是无价的,他们的命比什么都重要,可看看片尾的字幕,在摩加迪沙街头的战争中美军死亡18人,敌军游击队死亡1000多人,多具有讽刺意义。
难道这些被称为暴民的人就应该送死吗、难道他们就没有亲人?美国受过军事训练的特种部队们射杀这些业余游击队时,难道就没有想过他们的生命。
当然,战争是残酷的,你不杀他,自己就会死亡。
影片中唯一表现游击队亲情的地方恰恰是最感人的。
一个美国士兵落单躲在平民的住宅里,他已被包围。
当他从后门出去时脚下打滑摔倒在地,正是摔倒躲过了小孩的子弹。
子弹误伤了自己人。
小孩扔掉步枪扑在男人的身上嚎啕大哭,死去的男人肯定是他最至亲的人。
美国兵这时没有开枪射杀小孩,他看了看,不知该怎么办,呆呆的几秒钟才择路逃跑。
在我看来,美国的这次战争不管目的是否如他们自己所宣称的那样是为了保障索马里人民的利益,都没有理由介入这场本该发生在国家内部间的战争。
这种行为也是侵犯国家主权的一种,是强权主义霸权政治的表现。
国际法基本原则中有以下内容:
1、互相尊重主权、领土完整原则
1970年《国际法原则宣言》详尽阐述了主权原则的内容,其中心是各国主权平等。
该宣言规定,主权平等包括下列要素:①各国法律地位平等;②每一国均享有充分主权之固有权利;③每一国均有义务尊重其他国家之人格;④国家之领土完整及政治独立不得侵犯;⑤每一国均有权利自由选择并发展其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制度;⑥每一国均有责任充分并一秉诚意履行其国际义务,并与其他国家和平共处。
在国际实践中,只有互相尊重国家主权,才能使国家主权原则得到切实的保障。
相反,如果各国可以互相干涉,可以恣意侵犯,可以借口主权性质不同而兵戎相见,国际关系就要混乱,国际法也就无法存在了。
因此,将国家主权原则
比作各国保护自己生存,反对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法律盾牌,是完全正确的。
国家主权原则对国家、对国际法都有重要意义。
国家主权原则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
特别是二战之后,几乎所有的国际文献都确认了这一原则,包括《联合国宪章》。
主权平等原则依然是国际法最基本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将此原则列为首位,也说明了这一原则的重要性。
领土完整是国家领土主权的表现,国家之间相互尊重领土完整是尊重国家主权的最主要内容。
应当指出,领土完整是个法律概念,而非单纯的地理学概念。
在地理学上,依领土分布的连续程度认识领土的完整性,将领土连成一片的称“连续领土”,领土被海洋分隔的称为“不完全连续领土”,部分领土被他国领土分隔或包围的称为“非连续领土”。
习惯上将连续领土视为完整,而后者为不完整。
而在国际法上,领土完整表明了领土整体性和统一性的内在特征,指国家领土不能被分裂,领土主权是否被侵占。
连续领土若为别国侵占或分裂,也不能视为领土完整;相反,领土并不连续,但并未被别国侵占,仍应属领土完整。
领土完整是构成国家主权的重要部分,是鉴别国家是否真正享有独立和主权的重要标准。
2、互不侵犯原则
《国际法原则宣言》对互不侵犯原则的内容作了阐明:
①侵犯战争构成危害和平之罪行,须负国际责任;②各国皆有义务避免从事侵略战争之宣传;③各国有义务避免使用武力或威胁侵犯他国边界和国际界线;④每一国皆有义务避免对阐释各民族享有平等权利与自决权原则时所指之民族采取剥夺其自决、自由及独立之任何强制行动;⑤每一国皆有义务避免组织或鼓励组织非正规军或武装团队,包括雇佣军在内,侵入他国领土,有义务避免在他国发动、煽动、协助或参加内战或恐怖活动,或默许在其本国境内从事以犯此等行为为目的之有组织活动;⑥国家领土不得作为违背宪章规定使用武力所造成之军事占领之对象,不得成为他国以使用威胁或武力而取得之对象,使用威胁或武力取得之领土不得承认为合法。
3、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不干涉内政原则是从国家主权直接引申出来的。
依此原则,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无权以任何理由直接或间接地对别国进行干涉,不得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的内政与外交事务,不得以任何手段强迫他国接受别国的意志、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而《联合国宪章》将“不干涉内政”明确为“不干涉国内管辖事件”原则,按照1970年《国际法原则宣言》的解释,“国内管辖事件”包括内政或外交事务。
国际法允许根据国际条约和国际义务对他国提供援助,
这种援助必须是在完全平等和自愿的基础上的共同防御和抗击侵略者以捍卫被援助国的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
另外,各国对实行种族隔离或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的行为所作的斗争,当然不构成国际法上的干涉。
而影片中美国的行为上是违反了国际法基本原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