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课《欢乐的泼水节》(精选1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欣赏课《欢乐的泼水节》(精选12篇)
艺术欣赏课《欢乐的泼水节》篇1
活动目标:1、傣族人民生活的图片,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重要节日。
2、了解傣族人民生活的地域、风俗和服饰等特点。
3、学唱歌曲,学跳傣族舞蹈的音乐部分和制作孔雀羽毛,感受傣族人民在欢庆泼水节时的欢快和喜悦情绪
活动重点:抓住人民生活风俗中的艺术要素开展教学活动。
活动难点: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兴趣,自主探索学习。
活动准备:关于傣族人民的(服饰、居住、乐器等)相关图片,彩笔、油画棒、卡纸
剪刀。
活动过程:
一、导入:舞蹈《金孔雀》
问:这是哪个族的?你们了解傣族的什么?泼水节是傣族人们中最重要的节日,在那一天人们穿上漂亮的衣服,为免除灾难,互相泼水,相互祝福以求吉祥安康,给人带来幸福。
二、走进傣族
1、随着孔雀的介绍了解了关于傣族的居民、服饰、乐器等
今天我们就去傣族,去感受泼水节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你们想去吗?想和大家一块来跳孔雀舞吗?那好我们一起坐上自己的火车,去傣族,出发了!(播放音乐)(1)搭乘火车的音乐。
(2)由孔雀当导游,创设情境、自然的让幼儿带入今天的艺术活动中,以优美的音乐和欣赏傣族的服饰、居住、乐器等图片带给幼儿美的感受。
2、学习歌曲
小朋友快来,欢乐的泼水节开始了,人们唱起了优美的歌声(放音乐)
(1)放音乐欣赏歌曲
(2)跟着琴声用lu来哼唱。
(3)带入歌词
(4)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两遍
3、制作孔雀羽毛。
4、学跳傣族舞蹈
(1)(放音乐)欣赏教师舞蹈
( 2)幼儿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
(3 )尝试创编动作
| (4 ) 跟这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表演
5、边唱边跳,结束活动
我们今天来到傣族和小孔雀,一起参观了傣族山寨,参观了解了他们的服饰、竹楼、乐器、歌曲、舞蹈。
我们要感谢这只漂亮的小孔雀,和小孔雀说声“谢谢”吧,我们下次还会来美丽的傣族参观,小孔雀“再见”
艺术欣赏课《欢乐的泼水节》篇2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58
二年级语文《欢乐的泼水节》中“湿淋淋”教学
师:老师这有两块毛巾,哪块是“湿淋淋”的,为什么?
生:右手那块,它往下滴着水呢。
生:它是潮的。
师:对,潮的往下滴着水的,这个样子就叫作──(生齐说):湿淋淋。
师:那孩子们,平时你看到过湿淋淋的东西吗?
生:妈妈刚洗过的长头发,披在肩上是湿淋淋的。
生:我刚洗过的红领巾是湿淋淋的。
生: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一个人游泳,刚爬上岸,他的身上湿淋淋的。
生:老师,我们在《雨后》里有一句话: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
师:对,你能想起以前学过的知识,真了不起。
你看,这湿淋淋的毛巾一滴一滴的往下滴着水,所以“湿淋淋”还能说成──?
生:(齐说)水淋淋!
师:那如果我一滴一滴地流着汗呢?
(生沉默,思考)
生:可以叫“汗淋淋”。
师:那我一滴一滴地流着血呢?
生:那就叫“血淋淋”。
江苏仪征市大巷中心小学论坛
艺术欣赏课《欢乐的泼水节》篇3
【教学理念】
这是一篇描写民俗风情的文章,重点写人们在泼水节这一天互相泼水的生动场面及象征意义,遵循新课程标准理念,根据年段目标和教材特点,本课设计着手于学生朗读、说话、观察、想象,移情等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中积极参与发现、研读、品味、思考。
通过抓住课文中重点的句子进行品词、品句、品读学生感受到词句所体现的场面和欢乐气氛,理解蕴意,突出了阅读教学重朗读、重理解、重感悟、重积累和运用的特点,让学生在以读悟话、以语悟情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设计思路】
1.利用多媒体中录象、图片、音乐和学生的动作体验,渲染情境氛围,强化感知课文内容;
2.利用图片、联系上下文,结合学生想象等手段理解词句,引导诵读感悟,深化体会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3.启发引导观察、想象、自主探究,提供说话句式、内容等,优化语言实践训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十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描写泼水的欢乐场面§2,体会泼水的情景和人
们欢乐的心情。
【教学难点】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初步理解词语
三、学习第一段,了解傣族及西双版纳的一些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入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欢乐的泼水节》,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学习的词语,你还记得吗?
西双版纳、凤凰花、一年一度
指名读词语,齐读。
听着这旋律优美的音乐,(金孔雀)看着这几个词语,你回忆起了什么?(生……)
3.填空说话
()的()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的泼水节。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1.第一第二句
1)师:这泼水节,跟咱们的春节一样,一年就一回。
点击出示课件中泼水的场面(照片)
师:这张照片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气氛或想到了什么词?(欢乐、狂欢兴奋等等)你能给它起个名吗?
2)难怪人们为了过节,早就行动了,请小朋友快速默读第二小节,找找人们做的准备工作。
学生交流
根据情况出示:这一天,人们提着桶……有的撒上了花瓣。
交流:你仿佛看到些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进行理解和指导朗读。
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第一句: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①人们来得很早。
小朋友,人们一边急急地赶路,一边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相机理解“早早地”指导读好。
②准备泼水的工具:“提着桶”“端着盆” 指导读好。
是啊,晚了就错过最精彩的活动了。
谁能读好第一句。
我们都在急切地盼望着欢乐时刻的到来,就让我们一起用读表达出此刻的心情来吧!(齐读)
第二句: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③准备好了清水。
看一看,闻一闻,这清水可有点特别(清水里加如了香水和花瓣,又香又好看),人们为什么这样做呢?
读好“滴上香水”“撒上花瓣”
清水中加入了香水,多香啊,清水中撒入花瓣,多好看哪!看来大家都想表达自己最美好的祝愿。
谁能读好第二句话。
3)小结:让我们一起把盼望和美好的心情读出来吧!(齐读)
2.第三第四句
1)师:大街上的人越来越多,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临了,开始泼水了,人们会怎么做呢?请看(放映泼水录象)
问:你们刚才看见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2)出示: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着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点击课件,看图了解“瓢”。
谁能来做做动作,怎样是灌?怎样是泼?明确动作后,让两名学生表演。
看他们的样子,肯定泼得很……
水能把这种欢乐读出来?(指名读)
大家都来参加吧!(齐读)。
3)语言训练:
(谁能说说人们还会怎么泼)开始泼水了,人们有的有的还有的别提。
4)指着多媒体图片引说:“这样一来,老人、这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人人脸上”。
(出示句子: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点击词语看图,理解“湿淋淋”、“笑开了花”。
谁来读读?指导朗读。
3.身上湿成这样还笑得出来?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怎么能不高兴呢!
理解“吉祥如意”(简单讲述)
原来清水表示,别人泼你水就表示(无形中理解了“象征和意味”
2)要是你的身上被泼了很多水,能不高兴吗?(不会不高兴),你来读好这句话。
师走到多个学生身边,发问并指导朗读。
3)小结:多么热闹,多么欢乐,让我们把这欢乐的场面记在脑中。
配着音乐自由朗读。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看,地上(引读并看图片),听(引读并听录音,理解“象脚鼓点”
2.出示这一段内容。
在这欢乐的节日里,泼水仅仅是其中的一个节目,还有其他精彩的节目等着我们呢,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还有什么节目?
交流
人们怎么还不回家呀?指导读这句话。
这真是一个()的泼水节,大家还沉浸在欢声笑语中,再读。
三、总结
小朋友,随着课文,我们也同傣族人民一起过了一个泼水节,心情怎样?让我们把这分欢乐传到每个角落,齐读课文。
四、作业
(一)背诵课文,向父母介绍这个节日。
(二)看课外资料,了解更多的少数民族节日。
(印发资料)选一个最感兴趣的在组内介绍。
【板书设计】
欢乐的泼水节
早做准备:提、端、滴、撒
开始泼水:互相追赶泼灌
铺满回响唱跳赛放
艺术欣赏课《欢乐的泼水节》篇4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98
第四册《欢乐的泼水节》资料
(一)欢乐泼水节
傣族是个爱水、恋水、惜水、敬水的民族,以水表示洁净,每年傣历六月中旬是傣历的新年(傣语称“桑勘比迈”,今年为1364年),也叫“泼水节”,期间人们互相泼水祝福,主要活动有浴佛、龙舟比赛、燃放孔明灯、放焰火、高升、丢包、跳孔雀舞等等。
泼水节的水代表着吉祥、幸福和健康,因此被泼得越多越预示着新年的好运。
泼水节的具体日期每年都要按傣历计算,大致在公历4月14日、15日、16日这3天。
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是新旧年交替中的过渡日子;第三天才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
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十分壮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
现在的“泼水节”已演化成群众性的狂欢
活动,街市里、广场上到处见人们在相互追逐泼浇。
主要的活动地点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景洪市及其它各地,昆明的云南民族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泼水节的神话来历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傣族民间有一个动人的神话。
相传,创世初期,天地不分季节,世间不分冷暖,人类难以生存。
创世神见此情景,委派天神捧麻点腊(又名混桑或帕雅桑)把一年划分为旱、雨、冷三季,为人间规定了农时,让他按时降雨、放热、降温,使冷热、雨水与人间的农时相符,为人间造福。
捧麻点腊自恃法术高明,神通广大,既不关心人类,又不遵守天规,乱显神通,为所欲为,想降雨就降雨,想升温就升温,弄得人间雨旱失调,冷热不分,秧苗枯死,人畜遭殃,各种灾难接踵而来。
有个智勇双全的傣族青年名叫帕雅晚,他亲身经历了人间的种种灾难,决定把人间从灾难中拯救出来。
他用木板做成翅膀,飞到天庭,找到创世神诉说了人间的灾难。
于是创世神免掉捧麻点腊的职务,另派英达提拉神掌管天地的风雨冷暖。
可是捧麻点腊不肯交出权力,仍在乱兴风雨。
英达提拉决心制裁捧麻点腊。
他变成一位英俊的小伙子,去引逗捧麻点腊的七个女儿。
七位美丽的姑娘都深深爱上了这位聪慧、勇敢的小伙子。
小伙子眼看时机成熟,便把她们的父亲如何作恶之事说了出来。
七位美丽、善良的姑娘早就对父亲的所作所为深感不满,听了小伙子的话更是义愤填膺。
为了清除人间的灾难,她们决定大义灭亲。
从此之后,七姐妹对父亲百依百顺,深得父亲的欢心。
捧麻点腊见女儿们如此听话,感到非常高兴,在谈笑中不知不觉泄露了自己的生死秘诀。
他告诉七个女儿,火烧、水淹、刀砍、箭射他一概不怕,怕的是用自己的头发做成弓赛宰(弓为弓、赛为弦,宰为心,意为心弦弓)。
一天,姑娘们把父亲灌得酩酊大醉,趁父亲酣睡时悄悄拔下父亲头上的一根头发做成了心弦弓,当她们把心弦弓对准父亲的脖颈时,捧麻点腊的脖子就断了,头颅一落地就冒起火来,邪火到处蔓延。
为了扑灭邪火,七个姑娘只好把头颅轮流抱在怀里,直到它腐烂。
轮
换时,姑娘们都要打来清水,泼在怀抱头颅的姑娘身上,冲去她身上的污迹遗臭。
捧麻点腊死后,英达提拉便开始掌管风雨冷暖大权。
从此人类又过上了风调雨顺的好日子。
后来,人们把捧麻点腊死的这天定为全年之首--新年。
为了纪念七位为民除害的仙女,过新年时,人们都要互相泼水为她们洗去身上的污血,扑灭她们身上的火焰,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泼水习俗。
(三)多彩的节日活动
除了场面壮观的泼水狂欢活动,泼水节还有很多丰富多彩的传统活动,主要有浴佛、堆沙、龙舟比赛、燃放孔明灯、放焰火、高升、丢包、跳孔雀舞等等。
赕佛(又叫浴佛):是指在节日的第一天,人们从寺庙把佛像搬出来用香水清洗,把从佛身上滴下来的水收集起来,带回去为朋友、亲戚清洗和净化,求吉。
堆沙:就是大家在一起把沙子堆成一堆,烧上香火,诵经念佛,求佛佑人。
龙舟比赛:节日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会举行划龙船的比赛。
把木船扎上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
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
比赛结束后,优胜者来到主席台前领奖并喝庆功酒。
放高升:夜晚,各村寨都要燃放高升。
这是傣族人民自制的烟火,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架上。
点燃引线,火药燃烧,竹子即如火箭一般射入云天,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特别美丽。
高升放得最高者受到人们的赞赏,并获得奖励。
放孔明灯:入夜,人们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气球内,利用热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
丢包: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青年
男女通过丢包寻求伴侣,表达爱慕之情。
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
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歌舞活动: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娃娃,穿上节日盛装,来到村中广场,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合着芒锣象脚鼓点翩翩起舞。
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玉腊呵”,有的即兴而作,边唱边跳,动作优美,节奏鲜明,歌声动人。
跳到兴高采烈时,或爆发“水、水、水”的欢呼,或以“玉腊呵、玉腊呵”的歌声结尾。
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狂,通宵达旦,甚至醉倒在舞场上。
此外,放河船、斗鸡等,也是泼水节期间的活动内容。
近几年来,还增加了民俗考察、经贸洽谈等内容,使泼水节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四)周总理与泼水节
西双版纳泼水节的声名远播与一个共和国伟人的名字--周恩来密不可分。
1961年4月,周恩来总理与缅甸吴努总理来西双版纳,正遇傣族一年一度的新年。
他便和边疆各族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当年景洪交通闭塞。
周总理乘飞机到达思茅后改乘汽车。
澜沧江大桥正在建设中,只能乘渡船过江。
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整个小城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扶老携幼,怀抱鲜花涌向街道,拥向码头,用民族的最高礼节来迎接人民的总理。
四月的版纳正是凤凰花盛开的季节。
火红的凤凰花树下,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手拿银盆与各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
小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难忘的泼水节》,记述的就是这个温情感人的故事。
从此以后,西双版纳景洪在全国乃至世界逐渐出名,现已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周总理在景洪期间,视察了热带作物研究所引种的橡胶园,鼓励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们为把西双版纳建成祖国的第二大橡胶基地而努力。
周总理和各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纪念址位于景洪市曼听村的曼听公园。
它已成为西双版纳人民永远怀念周总理的纪念地。
1984年公布为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
你可以使用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
艺术欣赏课《欢乐的泼水节》篇5
【】
《欢乐的泼水节》是国标本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课本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俗风情。
有人说,一篇课文的题目就好象是一部音乐作品的标题,它既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常常是显现主题、透露核心信息的关键。
所以在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时,我以叶圣陶先生的“自学引导”的教学思想为指导,紧扣题眼“欢乐”一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让他们自主地阅读课文,在阅读中体验欢乐、品味欢乐,与文本中的人物、文章的作者、课堂中学友、老师进行多向的对话。
【教学片段】
情境之一:复习旧知,体验当小作家的欢乐
师:小朋友,这是我们本学期学过的《识字1》,介绍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四个传统节日,如果请你来当小作家,编写关于傣族泼水节的词串,你打算写些什么词?
生:我选“泼水”,因为泼水可是泼水节里最重要的活动。
生:我选‘凤凰花’,因为凤凰花开,泼水节就到了。
傣族人还把凤凰花的花瓣铺在地上呢!
生:我打算写“烟火”。
师:傣族人放的烟火是自己制造的。
他们把放烟火叫放高升。
……
师:看来刚才大家读课文时都很认真。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让我们和傣族人民一起过一个齐读课题:欢乐的泼水节。
情境之二:导读课文,体验过泼水节的欢乐
导读第一自然段
师: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相机出示迷人的西双版纳的图
片。
师:走进迷人的西双版纳,看,浓绿的椰树、高高的佛塔、宁静的村寨,还有那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美丽时节,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又来了。
谁能读好第一自然段?
生:读第一自然段。
将“一年一度”读了重音。
师:听出来了,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凤凰花开的时候傣族人民迎来了泼水节,小朋友,从这个“迎”字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先读读句子,再和同桌讨论讨论吧!
生:读读句子,再讨论。
生:这个“迎”字说明人们是很高兴的。
生:“迎”告诉我们人们对泼水节是盼望已久了。
师:想了又想,盼了又盼,终于迎来了。
就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句子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导读第二自然段
师:盼望以久的泼水节终于来了,咱们这回来西双版纳,正巧赶上,开心吧!那么参加泼水节要准备些什么呢?快去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你做了什么准备?
生:我提着桶,端着盆,到大街上去了。
师:屏幕出示: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师:来,让我们提着桶,端着盆,到大街上去吧!
生:个别读句子。
语气较平。
师:老师感觉人们是在九、十点钟才来到大街上的,一点都不早!
生:再读句子,将“早早地”读成重音。
师:有人来得还要早呢!你来做什么的呀?
生:我是来准备清水的。
师:屏幕出示: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
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师:泼水节用的水也是很有讲究的。
滴上点点香水,撒上片片花瓣,闻一闻,怎么样?这水真香啊!
生:读读句子。
师:小姑娘,泼水活动还没开始呢!你为什么来那么早啊?
生:因为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我不想错过。
生:要过泼水节了,我兴奋得都睡不着了,就早点来了。
师:是啊,泼水节是一年一度的,很难得,不能错过的。
虽然泼水活动还没有开始,但是人们早早地做开始准备了。
多么带劲呀!
生:齐声读读句子。
师:一切准备就绪,泼水开始了。
听,欢快的象脚鼓响起来了!(播放《欢乐的泼水节》音乐)让我们也加入到这欢乐的人群中吧!赶快读读这一部分课文。
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三、四、五句话。
师:你现在的心情怎样?
生:我很高兴。
师:那就请你高兴地向大家介绍介绍泼水活动吧!
生:高兴读句子。
师: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这份欢乐的?
生: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师:屏幕出示句子。
怎样才算是互相追赶呢?
生:你追我,我追你。
很有趣的。
师:是的,那还有什么地方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欢乐的?
生: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师:请你舀一大瓢水,往你同桌的衣领里灌一灌,来个慢动作哦!
生:动作演示“灌”字。
师:像这样,水从上而下往衣领里直浇下去,这就是灌!女孩子拿起瓢,让我们也来灌一灌。
男孩子端起盆,高兴地泼一泼吧!
生:表演。
师:说得好!演得好!相信大家能读得更好!
生:齐读句子。
师:出示图片:看,此时的大街已经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生:再读句子
师:板书:欢
师:看看你的身上——湿得怎样?
生:衣服完全湿透了。
生:衣服全沾在身上了。
生:我的衣服还挂着水呢!好像刚从水盆里捞起来,没有拧干,直接穿在身上一样。
师:课文中哪个词语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生:湿淋淋。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语。
生:有感情地读词语。
师:不光我们,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
生:湿淋淋。
师:人人脸上——
生:笑开了花。
师:屏幕出示: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句子。
表情很严肃。
师:读这句话时脸上也要笑开花,再试试!
生:笑眯眯地读句子。
师:带着灿烂的笑容,我们也来读一读。
生:齐声朗读句子。
师:小姑娘,漂亮的节日服装都被淋湿了,怎么还那么高兴啊?
生: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师:屏幕出示句子。
怪不得啊,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多会给人们带来很多的幸福呀。
这个“!”在这边传递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