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阳光外国语学校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0分)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否则,可能会发生危险,因为它的实际深度会超过你看到的深度。
这里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光学规律。
以下实例不涉及这个规律的是()
A.三棱镜分解白光B.自行车的尾灯格外亮
C.雨后的彩虹D.瞄准鱼的下方才能
又到鱼B
解析:B
A.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否则,可能会发生危险,因为它的实际深度会超过你看到的深度,是因为光的折射,而A选项三棱镜分解白光,实质就是光的折射,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自行车的尾灯格外,是光的反射,故B选项符合题意;
C.雨后的彩虹,原理是光的折射,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又到鱼,是光的折射,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分)同学们在公园的湖水里看到了“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美景。
正确的是()
A.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实像
B.水中的云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
C.水中的鱼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实像
D.水中的云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B
解析:B
云在水中所成的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虚像,其成像与平面镜成像是一样的原理,而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0分)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光是沿直线传播到地球的
B.当一束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大小为90°
C.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D.有时对着墙壁按遥控器键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因为红外线发生了反射D
解析:D
A.由于大气层不均匀,故太阳光是沿直线到达地球的是不正确的,故A选项错误;B.当一束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故反射角为零,故B选项错误;
C.验钞机利用紫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故C选项错误;
D.有时对着墙壁按遥控器键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因为红外线发生了反射,是正确的,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4.(0分)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中,以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B.
C.
D. D
解析:D
A.图中描述的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情境,反射光线的方向错误,不符合反射规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不符合折射规律,故A不符合实际;
B.图中描述的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情境,反射光线的方向错误,不符合反射规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符合折射规律,故B不符合实际;
C.图中描述的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情境,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符合反射规律;折射角等于入射角,不符合折射规律,故C不符合实际;
D.图中描述的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情境,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符合反射规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符合折射规律,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5.(0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小孔成像实验中,烛焰通过小孔所形成的“倒像”是实像
B.一束光线与镜面夹角是40°,则反射角是40°
C.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20cm,则它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40cm
D.人远离平面镜,人在镜中的像变小A
解析:A
A.烛焰通过小孔所形成的“倒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实像,故A正确;
B.一束光线与镜面夹角是40°,则入射角为50°,与其对应的反射角为50°,故B错误;C.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20cm,像距等于物距则它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20cm,故C错误;
D.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大小一致,人远离平面镜,人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保持不变,故D 错误。
故选A。
6.(0分)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与文中词句相关联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A.“渔歌互答”,歌声要靠空气传播,水中的鱼是听不到歌声的
B.“静影沉璧”,如玉璧一样的湖中月是因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薄雾冥冥”,湖面的雾是湖水汽化形成的
D.“锦鳞游泳”,水中鱼的实际位置比透过湖水看到的位置更深些D
解析:D
A.因为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所以水中的鱼可以听到歌声,故A错误;
B.如玉璧一样的湖中月是因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错误;
C.湖面的雾是湖面上方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错误;
D.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看到的是鱼的虚像,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所以,水中鱼的实际位置比透过湖水看到的位置更深些,故D正确。
故选D。
7.(0分)如图是小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蜡烛A距玻璃板5cm,则蜡烛B距蜡烛A需5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B.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低且倾斜,在右边三图中,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C.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直径与蜡焰大小相当的圆形挡光板则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
D.若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蜡烛A的像将变小C
解析:C
A.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若蜡烛A距玻璃板5cm,蜡烛A的像距离平面镜也为5cm,则蜡烛B与蜡烛A相距10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故A错误;
B.实验时平面镜必须与水平面垂直放置,如果不垂直放置,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由图可知,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故丙图平面镜中蜡烛A的像会偏低且倾斜,故B错误;
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如果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挡光板,则能看见蜡烛的像,无法看到物体B,故C正确;
D.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故D 错误。
故选C。
8.(0分)以下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的色散现象表明,白光是复色光
B.光同声音一样,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道路拐弯处的反光镜是凹面镜,具有扩大视野的作用
D.小孔成像与日食形成原理不同A
解析:A
A.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说明白光是复色光,故A正确;
B.光在真空中能传播,声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误;
C.道路拐弯处的反光镜是凸面镜,具有扩大视野作用,故C错误;
D.小孔成像与日食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9.(0分)下列有关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A.阳光下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
B.强烈的太阳光照在玻璃幕墙上会发生漫反射,造成“光污染”干扰正常生活
C.海市蜃楼是由于不同高度的空气疏密不同,发生光的折射造成的奇观
D.太阳光通过棱镜后可以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一现象叫光的色散B
解析:B
A.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被物体挡住,光线不能到达的区域就会形成影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强烈的太阳光照在玻璃幕墙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造成“光污染”干扰正常生活,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由于不同高度的空气疏密不同,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造成的奇观,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复色光通过棱镜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0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红、黄、蓝光被人们称为光的三原色
B.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汽车的后视镜利用凹面镜来扩大视野
D.光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108m/s B
解析:B
A.色光三原色是红、绿、蓝,故A错误;
B.光的色散是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所以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正确;
C.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利用凸面镜来扩大视野,故C错误;
D.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D错误。
故选B。
11.(0分)2020年6月21日下午,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可看到如图所示的“金边日环食”奇观,下列现象中与日食成因相同的是()
A.海市蜃楼
B.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C.凸面镜扩大视野
D.水中舞月 B
解析:B
根据图像,日食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A.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A项不合题意;
B.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和日食形成原因相同,选项B符合题意;
C.凸面镜扩大视野,是光的反射现象,C项不合题意;
D.水中的月亮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D项不合题意。
故选B。
12.(0分)下列词语中涉及的物理现象和对它的解释所用物理原理相符的是()A.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
B.海市蜃楼——光的反射
C.一叶障目——光的反射
D.镜花水月——光的直线传播A
解析:A
A.凿壁偷光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叶障目是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镜花水月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0分)如图,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S发出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5°,S 是光源经水面反射所成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水面降低时,S'到水面的距离变大
B.反射角大于45°
C.当水面降低时,反射角将变大
D.当水面降低时,光斑A将向左移动A
解析:A
A.当水面降低时,S与水面距离变大,即物距变大,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距变大,S'到水面的距离变大,故A项正确;
B.由图可知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45°,则入射角为45°,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为45°,故B项错误;
C.当水面降低时,入射角不变,反射角也不变,故C项错误;
D.当水面降低时,入射点右移,光斑A将向右移动,故D项错误。
故选A。
14.(0分)下列各种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课间操跟自己同步运动的影子
B.在水池边喂金鱼时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C.把筷子插入装有半杯水的玻璃杯中,筷子看起来折断了
D.大雨过后天空中出现了美丽的彩虹B
解析:B
A.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折断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彩虹的形成属于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5.(0分)(1)如图1是被水环抱的国家大剧院的照片,从远处观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一个完整的“鸭蛋”,产生这种视觉效果的原因是光的_____,所成的是一个_____像(选填“虚”或“实”),漂亮的“蛋壳”闪着明亮耀眼的光芒,这是发生了_____的缘故(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2)如图2是大剧院内的一组隔音墙,它是用_____的方式减弱噪音。
反射虚镜面反射传播过程中【分
析】(1)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面镜子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以及镜面反射的定义;(2)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在人耳处减弱
解析:反射虚镜面反射传播过程中
【分析】
(1)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面镜子,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以及镜面反射的定义;
(2)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在人耳处减弱。
(1)[1][2]由于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面镜子,由于光的反射,剧院在水中成一等大的虚像,所以从远处观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一个完整的“鸭蛋”。
[3]由于镜面反射,所以漂亮的“蛋壳”闪着耀眼的光芒。
(2)[4]大剧院内的一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点睛】
本题考查光的反射,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难度不大。
16.(0分)如图所示,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后退直到看不到硬币的最右端A 点。
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逐渐向杯中加水,硬币上表面中间一点(B点)和最左端C点能先后被看到。
(1)看到的水中硬币是一个变___________(选填“浅”或“深”)的虚像。
(2)图中画出了刚看到C点时光的传播示意图,入射角是αC;如果刚看到B点时的入射角是αB,则αB___________αC(选填“>”、“<”或“=”)。
浅=
解析:浅=
(1)[1]当沿杯子壁缓缓向碗中加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变浅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
(2)[2]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光从水中进入人的眼睛的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不变,所以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从B点和C点射出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不变的,即αB=αc。
17.(0分)如图所示为汽车的后视镜。
为了扩大视野范围,汽车的后视镜都采用
___________(选填“凸面镜”、“凹面镜”或“平面镜”);在雨雪天气后视镜的表面极易产生水雾而影响驾驶,为了消除水雾的影响,有的汽车后视镜具有加热功能,用加热的方法消除水雾是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现在汽车中普遍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的汽车发出的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进行回声定位。
凸面镜汽化超声波
解析:凸面镜汽化超声波
[1]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面镜能扩大视野,应用于汽车观后镜。
[2]用加热的方法消除水雾,是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
[3]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进行回声定位的。
18.(0分)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
一位同学很粗心地仅画了三条光线,没有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如图所示。
其中反射角大小为______;玻璃在______(选填“AB左侧”“AB右侧”或“CD上方”)。
30°AB左侧
解析:30°AB左侧
[1][2]光在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发生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相等,可判断AB为分界面,CD为法线,OF为反射光线,反射角为反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即30°;又根据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且光由玻璃入射到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知,玻璃在AB左侧。
19.(0分)身高1.65 m的小丽站在平面镜前1.5 m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镜中的像是
______(选填“虚像”或“实像”),小丽到像的距离是______m,若她以0.5m/s的速度沿着与镜子平行的方向行走了2s后,则此时她与像的距离是______m。
虚像33
解析:虚像33
[1]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2]平面镜成像中,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物像之间的距离等于小丽到平面镜的距离的2倍。
[3]她以0.5m/s的速度沿着与镜子平行的方向行走了2s,没有改变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所以,她与像的距离不变。
20.(0分)如图所示,为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小华将一束激光射至空水槽底部的P点,形成一个光斑,然后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________(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动”)。
向左移动
解析:向左移动
当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时,水面上升,在入射光线不变的情况下,入射点左移,且折射光线方向保持不变,向左平行移动,所以,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向左移动。
三、解答题
21.(0分)(1)图所示是一束光贴着垂直于平面镜的纸板,沿AO方向射到平面镜上的O 点,再沿OB方向射出的情境,ON是法线。
当入射角逐渐减小时,反射角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利用图所示的装置及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其中平板透明玻璃与水平纸面垂直将蜡烛放置在玻璃前距玻璃4.6cm处,则蜡烛的像到蜡烛的距离是______cm。
解析:减小9.2
(1)[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当入射角逐渐减小时,反射角也会逐渐减小。
(2)[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为4.6cm,所以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也是4.6cm,故蜡烛和像的距离为
9.2cm。
22.(0分)如图所示的是上午8:00太阳光经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图,入射光线AO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
请画出一小时后太阳光照射同一点时大致的入射光线及对应的反射光线(________)。
若此时入射角改变了10°,则反射角将变为_____度。
解析:
[1]画出一小时后太阳光照射同一点,太阳直射角变大了,入射光线靠近了法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如下图所示:。
[2]8:00时,入射角为60°,现在时入射角改变了10°,即为5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也为50°。
23.(0分)自行车是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它包含了许多物理知识.例如,自行车尾灯就包含了光学知识.它本身不发光,但在夜晚,当有汽车灯光照射到尾灯上时,就会发生反射,以引起司机注意.尾灯的结构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说明反射光线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入射光线平行射入,反射光线平行射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方向相反
通过作图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即光线从哪里来,还反射到哪里去,会引起司机注意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24.(0分)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无知的代价
本报3月8日讯:(记者张宏明通讯员刘兆清)福山区一姓王蔬菜大棚种植户突发奇想,将大棚原来使用的白色塑料薄膜换成了绿色薄膜,结果棚内种植的蔬菜生长缓慢,甚至枯萎,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老王喜欢观察与思考.他注意到蔬菜的叶子多数呈现绿色,由此他猜想,蔬菜的叶子是绿色的,可能是由于蔬菜喜爱绿色的缘故,假若将温室的白色薄膜换上绿色的,又让阳光中的绿色光通过并照射蔬菜,这样蔬菜就会生长得更快,产量更高.有了这样的想法.于是他就将大棚全部用上了绿色薄膜,结果酿成了悲剧.通过了解农科所的科技人员他才恍然大悟,原来,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光来决定的,叶子呈绿色,说明蔬菜反射的是绿光,也就是说绿色正是蔬菜所不喜爱的.只给蔬菜照射绿光,蔬菜就会因缺少所需要的其他色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因而生长缓慢,直至枯萎死亡.
(l)绿色蔬菜喜爱______颜色的光;
(2)请你分析.红花会反射______ 颜色的光;
(3)在姹紫嫣红,色彩缤纷的花的世界里,我们看到的黑色花却很少,原因是______;(4)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其优点在于:一是白布能反射_____颜色的光,能使观众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二是利用_______使坐在各处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
解析:其它红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色光,吸收7种色光,受高温伤害就更大,也更难生存;所有漫反射
(1)绿色蔬菜之所以呈现绿色,是由于它只能反射绿光,而吸收其它颜色的光,因此绿色蔬菜喜欢绿光以外的其他色光.
(2)红花只能反射红光,而吸收其他颜色的光,因此它喜欢红光以外的其他色光.
(3)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色光,吸收7种色光,受高温伤害就更大,也更难生存,所以黑很少;
(4)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是因为白色的物体反射所有光,光遇到粗糙的物体会发生漫反射,使坐在各处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