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泉州台商投资区惠南中学2016年秋季期中考试卷
高三历史
第I卷(选择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都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2分,27小题,共54分。
1.“纵观明代内阁发展史,除了张居正当国的十年外,几乎在所有重大事件上,内阁都难于以自己的意志左右局势,在各种政治风云中,大多扮演着失败的角色。
”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A.决策权受到严重限制 B.阻碍了明代社会发展
C.成为政治斗争牺牲品 D.是为皇帝服务的工具
2.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
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 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
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
3.清初在苏州已有潮商的会馆,其《潮州会馆记》碑文中写到“我潮州会馆,前代创于金陵……敬祀灵佑关圣帝君,天后圣母,观音大士。
已复买东西旁屋,别祀昌黎韩夫子,兼设客厅厨舍。
凡岁时伏腊,祝厘受祉,宾朋叙会,饮爵献酬,咸集于是”,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会馆有明显的商业性和地域特点 B.此会馆成为潮州商人联系的纽带之一
C.潮商推崇儒雅之气 D.会馆是商人祭祀的场所
4.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
表中数据变化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A.南方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B.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C.农产品大规模流入市场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5.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欧)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
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
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
A.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
C.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 D.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
6.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欲长安投考太学,他作考试准备时所必学的内容不包括
A.《诗经》 B.《春秋》 C.《韩非子》 D.《礼记》
7.北朝儒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成为很多家族家训的蓝本,流传甚广。
在治家篇中,他教育子孙:“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
闭门而为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
”这主要体现了()A.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B.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求
C.理学对正常欲求的压制 D.小农经济对思想的影响
8.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孔子除了是位披着泥古服装的创新者外,还是他所处时代的孩子,但对于中国传统模式自己的、令人尊敬的大哲人孔子所处的时代,他却只能给予南辕北辙的解释。
”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孔子是守旧派的代表 B.孔子的某些思想违背了时代潮流
C.作者强调孔子思想的创新性 D.孔子对时代的解释缺乏证据
9.“到明中后期,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作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理学体系已变得不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
为了矫正理学所带来的社会弊端……于是……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序幕,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于这次思潮的局限性,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A.只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
B.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C.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D.批判了先秦儒学的消极因素,但实质上又维护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10.清朝袁枚(1716 - 1797年)曾创办随园,收女弟子。
章学诚(1783-1801年)斥曰:近有无耻妄人,以风流自命,蛊惑士女,大率以优伶杂剧所演才子佳人惑人。
大江以南,名门人家田阁多为所诱,征诗刻稿,标榜声明,无复男女之嫌。
殆忘其身之雌性炙。
此等闺娃,妇学不修,岂有真才实学可取?而为邪人拨弄,浸成风俗,人心世道,大可忧也。
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
A.封建君主专制加强 B.经世致用思想得到重视
C.理学思想受到冲击 D.教育平等的观念成为共识
11.下表为古代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对其评述正确的是
A.十六世纪前后,四大发明传至欧洲
B.清朝初期前,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
C.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
D.鸦片战争使中国科技受到严重打击
12.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是导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B.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导致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
C.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
D.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
13.柏拉图曾说:“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
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
”在此,他认为雅典民主制( )
A.存在民主泛滥弊端 B.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把权力关进了笼子 D.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
14.“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
”这项“原则”()
A.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确保了罗马境内居民权利的平等
C.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 D.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15.文德尔班在《哲学史教程》中说:“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
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
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
”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是( )
A.突出古希腊法制建设成果 B.阻碍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C.使古希腊个人意识的觉醒 D.使得神学思想逐渐绝迹
16.柏拉图说:“一个人要想成为伟大的人,就不应该只爱他自己,也不应该只爱自己的事情,而应该只爱公正的事情,不论那件事情碰巧是他做的,还是别人做的。
”这表明了柏拉图具有
A.广泛民主思想 B.法治思想
C.人民主权思想 D.理性思想
17.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
这里的“大兴土木”是指()
A、摧毁蒙昧和专制主义
B、建设工业文明国家
C、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
D、创立民主法治社会
18.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19.薄伽丘认为,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
《十日谈》中也有不少故事叙述了很多出身微贱的人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
这些都反映出
A. 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奋斗 B.人文主义者鼓动推翻君主制
C. 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D.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
20.法国国王路易十四(1643—1715)任用柯尔柏作为财政总监,先后两次大提关税,几乎排斥了英荷等国毛纺织品的进口,极力招徕外国的能工巧匠来法国定居开业。
其做法
A.与工业化的潮流背道而驰 B.直接引发了法国与英国之间的战争
C.符合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D.使法国成为西欧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21.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说:“1500年左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门牙咬开了世界,大西洋开始迎来一个开放的时代”。
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
A.“两颗门牙”指的是英国、荷兰 B.大西洋的开放促进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
C.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商业更兴旺 D.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相当发达
22.大机器工业瓦解了家庭经济,工人不分性别均以个人身份进入劳动力市场。
妇女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是以单个人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工业革命中,从作坊向工厂渐进转变的过程中,妇女作为廉价劳动力成为劳工和雇主之间平衡利益关系的砝码。
以上关于英国工业革俞的认识反映了()
A.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提升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B.大量妇女儿童的使用不利于技术快速发展
C.工业革命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D.社会阶层变动推动新生产组织形式的形成
2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年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 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24.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获得更多权利
25.1785年,为了统一货币,美国联邦国会采用了美元,但1美元的价值是多少呢?新英格兰和弗吉尼亚等州定为6先令(英国货币单位),而中部大西洋各州定为7先令6 便士,南卡罗来纳等州定为4先令6便士等。
这实质上说明 ( )
A.各州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政府拥有法定货币发行权
C.美国对英国经济的依赖性 D.国家核心权力体制未形成
26.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起义”。
其含义是
A.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B.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
D.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7.牛顿经典力学创立,当初有科学家认为所有涉及到的物理学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不变的引力和斥力,因而只要把自然现象转化为力就行了。
结果到后来,“力”成了对现象和规律缺乏认识的避难所,把当时无法解释的各种现象都冠以各种不同力的名称。
这一事实表明经典力学的创立()A.对自然科学的影响有得也有失B.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C.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D.使人类在思想上获得了彻底解放
班级 座号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流水号
惠南中学2016年秋季期中考试卷
高三历史 命题者:陈德育
(选择题 共54分)
第II 卷
二、材料分析题(共46分)
28.社会转型就是社会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
转型过程中各种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演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
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中国自夏朝以来的四千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两大阶段之间的的转型时期。
——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
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
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
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1)根据材料一,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前后的相同点与不同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44-1683年,清朝执行了比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民间商船出海贸易,显然是针对沿海抗清势力而采取的非常措施。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前所面临的“反清复明”问题已经烟消云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正式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南京)设置海关,允许外国商船前来贸易。
在这些港口沿线及邻近地区,也都允许进行对外贸易,例如广东的潮州、高州、雷州、廉州、琼州等四十三处,福建的厦门、汀州、台北等三十多处,以及浙江、江苏沿海多处港口都是开放的。
乾隆二十二年( 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广州一地通商,并且对丝绸、茶叶等出口商品的出口量加以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口贸易规定了许多禁令。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在英国,工业革命的种子早已潜藏了多年,然后才爆发式出现了惊人的发展……当时,英国不仅拥有众多的发明天才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的冒险精神,而且事实上它还是有机会得到时代机遇所赋予的巨大物质利益的唯一国家。
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一直困扰着欧洲的历次战争,确实给英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但是,其在人力方面的投入始终相对较少,而且始终保持着对海洋
的支配权。
正是有赖于后面这一优势,使得英国能够不受限制地与世界上的任何地区进行自由贸易——进口新兴工业所必需的各种原材料,出口由其制造的各种产品——从而由此获取财富……英国变得日渐富强起来.
——查尔斯·辛格等主编《技术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潜藏多年的工业革命的“种子”。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取得海洋支配权的过程。
(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陈寅恪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说:“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
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
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
……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
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宋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活力,熠熠生辉。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生存的宋文化,明显地具有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兼容性和整合性等特点。
——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存背景及其特点》
材料三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是世界各个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
……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传到欧亚大陆,改变了粮食生产结构;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改变着欧洲人的消费方式和文化特点,而烟草的传播更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麦子、水稻等作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人的经济生活。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世界历史资料选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科技、文学、思想等角度,指出材料二中宋文化具有的“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特点的主要表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概括欧洲商业革命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欧洲的主要影响?(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革命的影响不同于欧洲的社会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惠南中学2016年春季期中考试卷
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50分)
1-5 DADAD 6-10 CDBDC 11-15 CCACC
16-20 DDBDC 21-27 BCADD AA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28.(1)相同点:保留了血缘社会。
不同点:从血缘社会到地缘社会;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分权到集权。
(6分)
(2)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
(4分)意义:联邦共和政体的创立,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4分)
29.(1)变化:由海禁政策到多口通商,再到闭关锁国(一口通商)。
(4分)
原因:平抚东南沿海地区的抗清力量;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国力强盛;以天朝上国自居,缺乏对世界大势的认识和小农经济的防范意识。
(6分)
(2)英国拥有众多的发明天才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的冒险精神;投入战争方面的精力相对较少;始终保持着对海洋的支配权。
(6分)
新航路开通后,英国利用国际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的时机大力开展海上活动(如建立东印度公司、进行海盗贸易和殖民掠夺);推行重商主义;发动海外殖民战争,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成为海上强国。
(4分)
30.(1)原因:生产率的提高(或:技术的进步;手工业和农业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
(2分)(2)科技:活字印刷术的使用、指南针用于航海和火药武器的广泛使用。
文学:适应市民生活需要的宋词成为文学的主流。
思想:出现了儒学的新发展——程朱理学。
(3分)
(3)含义: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或: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增强);商品种类增多;商路贸易中心转移。
(3分)
影响: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分)
(4)原因:政治上仍然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理学思想后来日益走向僵化。
(2分)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