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不能忘掉祖国
1908年,宋庆龄15岁,就进了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她是个文静而沉思的女孩子。
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住美国学生站起未发言。
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
你们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接了摇头。
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
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
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选属于亿万大众。
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
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
总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
”“这些话多么有力量!”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1)请按文段内容填空。
______的土地______的历史______的斗争
(2)仔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为什么宋庆龄说“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
②大家为什么对宋庆龄的发言“交口称赞”?
(3)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2. 课内语段阅读,完成练习。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①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②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③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你好,④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你好,⑤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港蓝。
喂,⑥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陡峭清凉飞流淘气汩汩悠悠
(2)选文采用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依次写了山泉、溪流等景物,想象
一下,作者还会和山中的哪些“朋友”打招呼?请仿照文中的句式,再写一句。
你好,______。
(3)请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12个字)
(4)文段中作者对山中“朋友”的称呼由第三人称“他们”变成了第二人称“你”、“你们”,这样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们要靠自己
小蜗牛有一天问它的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这个又重又硬的壳呢?真是累死了。
”
“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支撑,只能爬,爬又爬不快。
”妈妈说。
“毛虫姐姐没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它却不用背这个又重又硬的壳呢?”
“因为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它。
”
“可是蚯蚓弟弟没有骨头,也爬不快,更不会变,它为什么不背这个又重又硬的壳呢?”
“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它。
”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也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
“所以我们有壳啊!”蜗牛妈妈安慰它说,“我们不靠天,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
(1)查字典,填一填。
“蜗”,部首是______,第八画是______,共______画,组词______。
“慰”,部首是______,共______画,组词______。
(2)用“因为……所以……”写一句话。
(3)毛虫姐姐为什么不用背这个又重又硬的壳?
(4)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
(1)石碑是________刻的。
()
(2)井是________挖的。
()
(3)对“吃水不忘挖井人”理解正确的是()
5. 文言、文化
夸父不量力①,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②。
渴欲得饮,赴饮河、渭③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④,生邓林。
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注释】①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夸父:古代传说中的人物。
②隅(yú)谷:古代传说中日落的地方。
③河:黄河,滑:渭河,大泽:大湖。
传说在雁门以北。
⑤邓林:桃林。
(1)这个神话传说叫作______中国神话传说历史悠久,留下很多妇孺皆知的动人故事,比如______、______
(2)材料里提到了好几处地名,比如______
(3)给“未至,道渴而死.”这句话选择正确的解释,将答案序号填在()
(4)你认为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对于他“欲追日影”,你怎么看?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草偷(tōu)偷地从土里钻(zuān)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tàng)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wēng)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1)短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
(2)短文中描写的动物有______、______;树木有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写句子。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______像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像______。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落满霞光的竹林
最后一颗晨星掉进池塘,山村的早晨鲜亮鲜亮,大路从梦中醒来了,撒出鸟叫撒楚脚印撒出喧嚷。
我背着书包,好沉好沉哟,背着爷爷的希望爸爸的梦想,爷爷和爸爸的童年,背着粪箕背着文盲背着惆怅。
路边,水牛叫水磨转水车摇晃,路边,电子琴流行曲立体音响,不协调的音韵组成和谐的晨曲,啊,美丽的山村我的故乡。
我的脚步像架子鼓,踢踏踢踏地响在上学路上,把昨夜的梦折叠起来,去追寻金色的辉煌。
(1)这首诗歌一共有______小节。
写天亮了,山村变得热闹起来的是第______小节。
(2)“路边,水牛叫水磨转水车摇晃”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3)“踢踏踢踏地响在上学路上”写出了“我”上学路上()的心情。
(4)“我”的童年是背着书包去上学,而爷爷和爸爸的童年是背着农具去地里干活儿。
“我”觉得书包“好沉好沉”是因为()
8.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半截蜡烛(节选)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
这时候,大儿子杰克地站起来天真冷。
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
”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
中尉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
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
回一捆木柴,生了火,地坐着。
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1)联系上下文,将下列词语的序号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①快步②默默③慢慢
(2)文中有一对近义词,诸找出来。
______—______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通过比喻你感受到______。
(4)“烛焰捶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是因为______
(5)面对大儿子杰克的行为,你的评价是什么?并写写理由。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想把它偷走。
他知道,那个铃铛________用手一碰,________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被人发觉。
他想:“响声要用耳朵才能听见,________把耳朵掩起来,不是________听不见了吗?”于是,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谁知手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觉了。
(1)把“如果……就……、只要……就……”填入课文横线上。
①他知道,那个铃铛______用手一碰,______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被人发觉。
②响声要用耳朵才能听见,______把耳朵掩起来,不是______听不见了吗?(2)用“只要……就……”这个关联词写一句话。
(3)回答:那个人在偷铃铛时想了些什么?
(4)用自己的话说说“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
(5)你读了这则寓言后有什么感想。
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我有了什么新发现,写在横线上______
11. 时间·时文。
【材料-】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赞词:
有一种选择叫隐姓理名,在荒岛的风沙中,在深海的惊海下,在最美的年华里,为了铸国之重器,三十载春夏秋冬,青丝变白发.
有一种誓言叫此生无悔,在加入地下党的峰噪岁月中,他说:“如果祖国需要,我的血可以一滴滴地流,直至流光。
”
有一种追求叫科学家精神,面对国外严密封锁、国内科研条件一穷二白,他不因客观环境而放松科研要求,用最“土”的办法解决尖端技术难题,在极限深潜的生死考验面前,他一如战争年代的坦然:“入党琴言就是我的奋斗初心。
”
【材料二】黄旭华:人生为祖国深潜
核潜艇下潜的深度,决定了其战斗力的发挥程度。
1988年初,我国核潜艇研制工作迎来了一个关键日子:按设计极限在南海进行深潜试验。
世界上曾有10多艘核潜艇在进行试验或航行时沉没了。
“一块扑克牌大小的钢板,承受水的压力是一吨多重,艇体任何一块钢板不合格,一条焊缝有问题、一个阀门封闭不足,都可能导致艇毁人亡。
”黄旭华这样形容深潜试验。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王牌核潜艇“长尾鲨”号做深潜试验,还不到200米时,潜艇沉没,129人全部葬身海底。
由里到外全部由中国人自己造出来的艇,能闯过首次深潜试验大关吗?眼看着深港日期一天天临近,参试人员的思想包袱越来越重.有一天,艇长和政委忧心忡忡地向黄旭华表示,同志们的情绪很低,恐怕对试验非常不利。
黄旭华陷入沉思。
第二天,他召集战士们开会,会上他说:“这次执行试验任务,我很有信心!我要和大家一起参加极限深潜,我们要唱着威武雄壮的进行曲,去把试验数据成功拿回来!顿时,气氛开始活跃起来,战士们悲观情绪一扫而空。
有人劝说黄旭华,你作为总设计师没有必要冒险。
世界上还没有过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
黄旭华回答:“我不是充英雄好汉,要跟大家一起去牺牲,而是对大家的生命安全负责,确保人、艇安全,万一深潜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我可以及时帮助采取措施。
”惊心动魄的深潜开始了:50米、100米每下港若干米,就得报告有关参数。
当到达设计深度时,巨大的水压使核潜艇艇身多处发出“咔嗒”的声响,黄旭华沉着应对,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数据。
成功了,新纪录诞生了,全艇沸腾了!
黄旭华笑了,当即挥毫:“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这一年,我国政府对外宣布:中国进行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打击力量的国家,茫茫海疆成为阻隔外敌的海上长城!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亘古不变: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情怀和信仰。
对于黄旭华来说,他的信仰是祖国需要。
(以上两则材料均来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句。
青丝变白发:______
亘古不变:______
(3)短文中采用了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具体说明深潜试验的危险性。
(4)结合两则材料,可以知道黄旭华具有______、______的伟大科学精神。
古今中外,具有同样科学精神的还有______、______等科学家。
(5)“人生为祖国深潜”、“他的信仰是祖国需要. 两则材料中有很多隽永(指意味深长)深刻的语句选择一个最打动你的句子,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感想。
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条小鱼在乎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我来到了海边散步,看见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暴风雨卷上岸的小鱼。
它们被围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虽然近在咫尺。
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晒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的。
我继续朝前走着。
我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快,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捡起水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
“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
”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这条鱼在乎,这一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这天早晨,我真正懂得了应该如何去拯救生命,虽然你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永远要记住:“这条小鱼在乎!这一条小鱼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解救——______ 凝视——______ 怎样——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小男孩______生命,他尽自己______的力量,______小鱼的______。
(3)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的?
(4)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回答。
1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大象看见了。
也跟着跑起来。
野牛拦住他,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大象说:“没看见,大伙都说‘咕咚’来了。
”野牛拦住大伙问,大伙都说没看见。
最后问兔子,兔子说:“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
②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1)第①段共有______句话,其中第______句话是大象说的。
(2)大家都以为“咕咚”是______。
(3)读了第②段,我知道“咕咚”实际是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14.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
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
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
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过海盗的袭击。
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
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
当海盗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把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
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1)用横线画出表现海上风浪险恶的句子。
(2)选文主要写了______和______等两个方面的内容.
(3)选文中运用了______和______修辞手法,表现了______。
(4)郑和的这次远航遇到了哪些凶险?用“不但……而且…”把它们连起来。
(5)从选文中,你体会到郑和是一个怎样的人?
1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飞出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有力,总喜欢把我们高高举起。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只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滴。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希望——______ 神秘——______
(2)歌词中的“小鸟”指的是______,“你”指的是______。
找出直接赞颂后者的句子。
______
(3)用歌词中的有关句子回答问题。
①小时候,“我”为什么以为“你”很美丽?“我”为什么以为你很神气?
②小时候,“我”为什么以为“你”很有力?“我”为什么以为你很神秘?
(4)短文中的“你”具有哪些可贵品质?
16.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滥竿充数①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说③之,廪食④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①选自《韩非子》。
滥:虚妄不实。
竽:古代一种竹制簧管乐器。
滥竽,常用来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②南郭:复姓。
处士:指没做过官的读书人。
③说(yuè):同“悦”,高兴。
④廪(lǐn)食:这里是供给粮食的意思。
(1)联系上下文,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齐宣王使人吹竽______ ①用;②派;③让
2.请为王吹竽______ ①请求;②敬辞;③邀约
3.好一一听之______ ①喜好;②常常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
1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美丽的油菜花儿
春天的田野上,到处是金黄的油菜花儿,一簇(cù)簇,一丛丛,一垄(lǒng)垄,一片连着一片,像铺了一地的金子。
春风一吹,菜地里飘起一阵阵浓浓的菜花儿的香味。
成群的蜜蜂,在油菜花儿上飞来飞去,久久也不离去。
(1)油菜花儿是什么颜色?______
①雪白②金黄③淡黄④火红
(2)短文中“像铺了一地的金子”,这“一地的金子”指的是______。
(3)油菜花儿是在什么季节开的?
油菜花是在______开的。
(4)油菜花儿的香味是______
①淡淡的②浓浓的③不浓也不淡
(5)“成群的蜜蜂,在油菜花儿上飞来飞去,久久也不离去”是因为______
①花儿太美了,它们在欣赏美丽的油菜花儿。
②它们抓紧时间在采花粉、采花蜜。
③油菜花儿的香味吸引了它们。
18.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烟台的海(节选)
冬天,深褐色的海面显得很凝重。
来自西伯利亚的家流经常气势汹汹的掠过这片海域。
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搬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每到这巨浪拍岸的日子,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顶着寒风跑到岸边,观赏这蔚为壮观的景象。
还有的不顾被浪花打湿衣服,站在岸边,以那数丈高的浪花作背景拍照留念,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1)读了“小山似的涌浪”“发出雷鸣般的轰响”,你分别想到了______和______ 这两个成语。
(2)“壮丽的风景线”是指______ 。
(3)选文写烟台人和外地游客不畏寒风,不怕巨浪,去观赏烟台海的壮观景象,有什么作用?
(4)选文中“前赴后继”一词充分表现了______,一个“掀”字让你感受到______ 。
(5)选文中作者把“小山似的涌浪”比作“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你还能将它比做什么?请发挥想象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像______ ,像______……
1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上学一路歌
春天上学,走一路,采一路野花。
黄色的是蒲公英,紫色的是二月兰……走一路,采一路,采得满手香,满身香,到后来,满教室都香。
夏天上学,走一路,蹚一路溪水。
小溪从山上流下来,我们随着它跳过山石,随着它绕弯曲行,我们唱着歌,伴随着叮叮咚咚的水声到了学校,教室的地上满是各种花纹的湿鞋印。
秋天上学,走一路,吃一路野果。
我们吃落在地上的青皮核桃,砸核桃弄得手指像黑炭条,洗也洗不掉。
我们摘酸枣吃,哪棵树上的红,就摘哪棵树上的。
今天不红,明天就红了,不必带饭,肚子饱饱的。
冬天上学,走一路,滑一路冰。
小溪变成了长长的大滑梯。
我们或者站,或者坐,往冰上一冲,要么让小伙伴帮忙一推,便从自己家门口一直滑到了学校。
一路嗒嗒嗒嗒!嗒嗒嗒嗒!睁开眼睛,好像坐汽车;闭上眼睛,好像坐飞机。
“到了!
到了!”伙伴们互相提醒着,以免坐过“站”。
跑进校门,大伙儿又都怪学校太近太近……
(1)短文中有两个表示声音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
(2)找出“我们”采的花,把句子抄写在横线上______。
第1自然段中的“……”省略了什么?请补写一句“……”省略的内容。
(3)短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描述小朋友在上学路上的情景的。
他们春天采花,夏天蹚水,秋天______,冬天______,多快乐呀!
(4)读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你知道大伙儿为什么都怪“学校太近太近”了吗?
20. 重点段落品析。
有时候我很温和(hé huo),有时候我很暴躁。
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
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méi mò)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1)从括号里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温和______ (hé huo) 淹没______ (méi mò)
(2)从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这段共有______句话。
主要写的是______。
(4)“灌溉田地,发动机器”是“我”做的______;“淹没庄稼,冲毁房屋”是“我”做的______。
2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梧桐树
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春天,你发芽了。
一个个灰白色的,有细柔绒毛的芽苞,快乐地绽开在枝头,就像小弟弟微笑着睁开眼睛。
夏天,我们在你的树荫下做功课,多么凉爽。
有时,我仰起头来,透过密匝匝的绿叶,我看见金色的阳光在闪烁。
我好像看见了你明亮的眼睛。
秋天,你悄悄地落叶了,我们把落叶积起来,点燃了。
火苗跳跃着,发出呵呵的笑声。
我们把黑色的草灰埋在你的脚下。
让它变成养料,使你长得更加粗壮。
冬天,在我做功课的地方,照射着灿烂的阳光。
我明白了,梧桐树!你落了
叶,好让阳光给我们更多的温暖。
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1)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______
(2)短文中的“你”指的是______。
(3)这篇短文是按______顺序写的。
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季节来描写校园里的梧桐树。
2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蜻蜓点水
美丽又明澈的小湖,平静地躺在阳光下面,在轻风的吹拂下,微微地笑着。
蜻蜓在湖面上飞,得意地弹弹翅膀,忽高忽低,忽上忽下,非常休闲自在。
蜻蜓逢人便说:“我真爱这个美丽的湖呀,世界上还有谁比我更理解这个湖呢?只有我才知道这个湖水有多深,有多冷。
”
蜻蜓高兴地唱着自我陶醉的歌,在湖面上飞来飞去,不时用尾巴在湖面上点一下,湖面上立即就出现一个小小的漩涡,漩涡慢慢地荡漾着,散了,不见了。
蜻蜓满意地说:“请看,这就是我的成绩。
”
湖边的青蛙听见了,不觉哈哈大笑!
蜻蜓张大了眼睛问:“你笑什么?”青蛙说:“要彻底了解这个湖,只有深入到这个湖中,花很大功夫探测,要花许多时间体验,才能知道这个湖水有多深,有多冷。
像你这样用尾巴点点水,能知道些什么?朋友别夸夸其谈了,还是深入实际做点工作吧!”
蜻蜓听了,虽然红了脸,但是还是不以为然地弹弹翅膀飞了。
(1)蜻蜓满意地说:“请看,这就是我的成绩。
”这里的“成绩”表面是指______。
其中的含义是指______。
(2)“湖边的青蛙听见了,不觉哈哈大笑。
”青蛙笑的是:______。
(3)青蛙的话讲了三点意思,一是______,二是______,三是______。
(4)蜻蜓听了青蛙的话“红了脸”说明______,“还是不以为然地弹弹翅膀飞了”说明______。
(5)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军礼
离军区司令部门岗只有几步远,她仍骑在车上,旁若无人地朝门岗驶去。
“喂,同志,请下车。
”
下车?她不屑地瞥了哨兵一眼,脚一蹬……
_____站住_____随着喊声_____她的车后架被人拉住了_____她急忙用脚撑在地上_____扭头一看_____不由得气恼地问_____你干什么_____ “请你下车。
”岗哨不动声色地回答。
“真新鲜,我在司令部进进出出快一年了,第一次听说‘下车’二字。
”
“第一次听说,就请你第一次执行吧。
”
“得了吧,你看你的门,我走我的路,何必这么啰嗦。
”说着,脚一蹬,又要上车。
不妨哨兵抢前一步,迅速地将车锁住,拔出钥匙。
“你!”她傲气的脸顿时沉了下来,气冲冲地走进岗室,拿起话筒,拨了个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