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及其社会学习理论(原创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调节由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三个过程组成经过上述三个过程个体完成内在因素对行为的调节1自我调节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之一2自我调节系统的构成由自我强化和自我效能感两个心理过程构成3自我调节过程第一个过程是自我观察观察自己的能力第二个过程是自我判断判断是否达到标准第三个过程是自我反应决定是否给予奖赏4自我调节功能的获得
Albert Bandura: Biographical sketch)
对精神病理学的兴趣让班杜拉决定专攻心理学,三年后 (1949),他完成了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业,并获得了心 理学的贝娄肯奖。

4、研究生时期
LOGO
1949年,班杜拉决定接受研究生教育,攻读临床心理学专 业。 选择大学的困惑 当时的心理学领域里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平分天下 班杜拉在1989年回忆说: “当时……我强烈的感觉到,临床心理学必须建立在可靠 的知识基础上,我们不应该使人屈服于某种心理治疗,等 若干年后再来看看有什么效果。相反,我们在广泛使用某 种治疗方法之前就应该对它进行检验。……” (《心理学经
1、童年时期
LOGO
班杜拉是家中最小的,他的出生为这个家庭平添了很多欢 乐、笑声和憧憬,他的五个姐姐都争相照看他,教他读书 识字,和他嬉戏。 班杜拉的家庭有着西欧血统,父母均是移民,父亲来着波 兰,母亲来自乌克兰,家庭以种植小麦为生。 家庭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They had no formal education but placed a high value o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For example, his father taught himself to read three languages, Polish, Russian, and German, and he also served as a member of the school board in the district where they lived.”( Pajares, F.
(2004). Albert Bandura: Biographical sketch)

2、中小学时期
LOGO
The last of six children, Bandura's early education consisted of one small school with only two teachers. According to Bandura, because of this limited access to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e students had to take charge of their own education" (Stokes, 1986). “教材内容是老掉牙,但因此发展起来的自我指导能力却 终身受用。” (《心理学经典人物及其理论》,郭本禹主 编) 父母鼓励班杜拉利用暑假的时间去村庄以外的地方积累经 验,班杜拉在Edomnton的一家家具厂工作,在这里学会的 木工手艺不仅帮助了他后来完成大学的学业,也成为他终 生的业余爱好。

(二)学术生涯
1、学术渊源和研究生涯的开始
LOGO
(1)以赫尔(Clark Leonard Hull),为首的“耶鲁学派”的影响:坚持 行为主义客观原则 (2)新兴的认知心理学的影响(1956年代表心理学的信息加工观点 的几项重要研究相继发表):思想方法和实验技术 (3)受米勒(ler)、与多拉德(J.Dollard)的影响 《Social Learning and Imitation》1941 模仿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 (4)对传统学习理论的批判:试误说 (5)西尔斯带来的经验操作范式 儿童的攻击行为有其家庭背景的影响,以现场研究的方法研究儿童 攻击行为的社会学习过程。
--Albert Bandura
目录
班杜拉传略
班杜拉的理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班杜理论的当代意义
对班杜拉及其理论的评析
一、班杜拉传略
(一)个人简介 (二)学术生涯 (三)主要著作
(一)个人简介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 Timeline of Events: Albert Bandura was born December 4, 1925, in the small town of Mundare in northern Alberta, Canada. 1949 – Graduate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with a degree in Psychology. 1951 – Received his M.A.in Clinical Psycho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Iowa. 1952 – Received his Ph.D. in Clinical Psycho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Iowa. 1953 – Began teaching at Stanford University. 1974 – Served as President of the 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980 – Received the APA’s Award for Distinguished Scientific Contributions. 2004 - Outstanding Lifetime Contribution to Psychology,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4). Albert Bandura: Biographical sketch)

3、大学时期
LOGO
大学里,班杜拉在下午要在工厂做木工以维持生计,所以 很多课程就要在上午完成。为节省开支,他和同学合租郊 区的房子,早晨和机械和医学专业的同学搭早车到学校。 但是,生物科学的课程并没有那么早就开始上课。 "One morning, I was wasting time in the library. Someone had forgotten to return a course catalog and I thumbed through it attempting to find a filler course to occupy the early time slot. I noticed a course in psychology that would serve as excellent filler. It sparked my interest and I found my career." ( Pajares, F. (2004).
典人物及其理论》,郭本禹主编)
当他询问一位老师该上哪所学校时,这位老师毫不迟疑的 指出爱荷华(衣阿华)大学(University of Iowa)正是他 的理想之地。

4、研究生时期
LOGO
爱荷华大学众星云集的心理系: (1)勒温(Kurt Lewin 1890-1947 )格式塔心理学的后期代表、 拓扑心理学的创始人、社会心理学的先驱,曾任爱荷华大 学儿童福利研究所心理学教授(1935-1945)。 (2)斯彭斯(Kenneth W. Spence.1907-1967)是新行为主义心 理学家赫尔(Clark Leonard Hull,1884-1952 )的坚定追随 者和新赫尔学派的重要人物,爱阿华大学的心理教授。 (3)阿瑟〃本顿 (Arthur Lester Benton 1909-)神经病理学家, 爱阿华大学的心理教授和临床心理学研究生培训项目的负 责人(1948-1958) ,其教学和研究涉及临床神经心理学 的许多方面 。 班杜拉师从本顿学习临床心理学,1951获硕士学位,1952 获博士学位。
(一)个人简介
他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 理论的巨匠,社会认知理论之父。他所提出的社 会学习理论是在与传统行为主义的继承与批判的 历史关系中逐步形成的,并在认知心理学和人本 主义心理学几乎平分心理学天下的当代独树一帜 ,影响波及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 治疗以及教育、管理、大众传播等社会生活领域 。他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跨越许多领域,被誉 为“现代的多面手”。
Albert Bandura
and His Social Learning Theory
山东师范大学 熊鑫
• "People with high assurance in their capabilities approach difficult tasks as challenges to be mastered rather than as threats to be avoided.“

(二)学术生涯
3、 学术兴趣的转向与自我效能的研究
LOGO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班杜拉初步形成了他的人类心理机能的社会 认知理论(Social Congnitive Theory)。 1986年出版的《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一书,是其 社会认知理论思想的系统总结。该书可以看作是班杜拉学术思想发展 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以前,他主要从事于对其一般学习论观点和观察 学习理论的阐述,从而表现出与传统学习理论之间连续的继承与批判 的历史关系;他的一般学习论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三元交互 决定论。在三元交互决定理论中,有关人的主体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 研究,已经超出了学习理论的逻辑而不属于学习理论的范畴。在此以 后,他的学术兴趣便转向自我现象的全面考察,特别是有关自我效能 的研究,并已形成大量文献。 所以,班杜拉将他的后期理论称为社会认知理论,或许也反映了他的 一种理论冲动,即与学习理论的逻辑相决裂。其中除一系列论文外, 班杜拉尚于1995年发表两本有关自我效能理论的著作:一为《变革社 会中的自我效能》(主编),二为《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

5、毕业后
LOGO
1953年,班杜拉来到维奇塔辅导中心,开始了为期一年的 博士实习训练。 1953年入斯坦福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历任助教、讲 师、副教授,至1964年晋升教授。 1974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76年任斯坦福大学心理系主任。 目前,班杜拉仍以约丹荣誉教授的身份任职于斯坦福大学 心理学系。

(二)学术生涯
2、早期学术贡献——社会学习理论
LOGO
班杜拉早期主要研究心理治疗问题。1958年以后与他的博士研究生 R.H沃尔特斯合作研究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潜心从事行为矫正技术 的探索,以后又致力于社会学习理论的建树,强调认知过程、代替性强 化和自我调节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区别于其他行为主义 者的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环境、行为和人3种变量交互作 用决定的。后日益强调人的主体因素特别是认知因素在人的机能活动 中的重要作用。 班杜拉在六七十年代进行了大量的经验研究和理论阐释,以说明认知 因素以及以认知为基础的其他主体因素如自我强化、自我调节等对学 习的必要性,从而形成他的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一般学习论观点,并 集中体现于1977年发表的《社会学习理论》一书,它标志着班杜拉社 会学习理论体系的初步成熟。 由于班杜拉的奠基性研究,导致了社 会学习理论的诞生,从而也使他在西方心理学界获得了较高的声望。 此后,班杜拉一方面继续在经验和理论两方面丰富和完善他的社会学 习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又广泛开展对人类主体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分 析。

3、大学时期
LOGO
中学毕业后参加远征修路队,参加修补阿拉斯加公路的修 补活动。 修路生活结束后,他带着一身荒原气息来到不列颠哥伦比 亚大学 ,打算在生物科学中选择专业。 班杜拉后来解释说: "My parents encouraged me to expand my experiences ... they essentially presented me with two options: I could either remain in Mundare, till the farmland, play pool and drink myself to oblivion in the beer parlor, or I might try to get a higher education. The latter option seemed more appealing to me." ( Pajares,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