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提问法解答新闻概括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提问法解答新闻概括题
作者:王淑芬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08期
新闻概括题常见题型有:用一句话概括新闻,概括新闻主要内容,拟写标题、导语等。

根据本类题的特点及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答方法:提问法。

提问法一:谁干什么(或怎么样)
答题思路为:先找出材料的主体对象,然后按照提问“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的思路整理得出基本答案,最后再根据字数等具体要求对修饰性成分进行添加、删减或对语意进行精练化概括。

以2009年山东卷为例:
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5字。

《人民日报》巴厘岛5月3日电,东盟10国与中日韩财长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并运行,以解决区域内的短期资金流动困难,并作为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补充。

根据公报提供的数据,在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中,中日韩3国出资80%,东盟10国出资20%。

其中,中国、日本各占32%,韩国占16%。

具体金额为中国384亿美元、
日本384亿美元、韩国192亿美元。

本材料的主体对象是“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其概括入“谁干什么”的提问中,得出结论: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年底前成立并运行。

概括完,我们不难发现本题的字数要求比较宽泛“不超过35字”,而且,第二段虽属于主体部分,却非常突出地强调了资金来源这一重要信息,所以第二段应作为一个主要信息添加进去,采用提问法“谁怎么样”,整理出“中日韩出资最多”这一信息。

最后本题的答案应整理为: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年底前成立并运行,中日韩出资最多。

提问法二:谁干什么,怎么样?
有的新闻材料在基本事件的基础上,还侧重对后续情况进行介绍,这样的材料要在提问法一的基础上再进行“怎么样”的提问概括。

请看下面这道新闻概括题: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为本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不超过15个字)
中国青年报报道,随着几声闷响,有着西子湖畔第一高楼之称的浙江大学湖滨校区3号楼在1月6日清晨被爆破拆除。

近两天来,该楼被炸的消息不仅占据了杭城各大媒体的显著位置,也为社会各方所关注。

据悉,该楼的被炸是因大楼所在地块已被出让,其出让价高达24.6亿元。

而根据协议说,出让方需在2007年1月底前把土地平整交付。

事实上,该楼在十多年前建设时已备受争议,有专家和市民认为,它的建造对西湖整体景观造成了破坏。

而此次被爆破拆除,又再次引起关注。

一位市民说,无论从经济意义,还是从节约型社会建设上讲,这样的短命建筑现象都不应该再发生了。

运用“谁怎么样”的提问法,我们先得出结论:西湖第一高楼被拆除。

而本材料的重点是这一事件引发的情况:引起社会关注。

所以,运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法,本题的答案应整理为:西湖第一高楼被拆除引起社会关注。

最近几年新闻概括题越来越活,题型越来越丰富,但万变不离其宗,由于新闻材料的特点,准确把握主体信息始终是答题的基础。

例如下面这道高考题: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写出四个关键词。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

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这是一道新题型,但仍然可以利用提问法进行处理。

这段文字的主体对象有两个:古籍、古籍修复人才。

运用提问法“谁怎么样”进行提问,可概括出主体信息:古籍亟待修复,古籍修复人才不足。

在此基础上再提炼关键词“古籍、修复、人才、不足”就会非常容易。

(作者单位:蠡县大百尺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