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的针入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g P AT K A d (lg P) / dT
A表征沥青针入度(lgP)随温 度(T)的变化率,故称为针入 度-温度感应性系数(简称 PTS)。
① 基本公式
A
lg800 lg P25C ,100 g ,5s TRB 25
② 实用公式 按上式计算得的A值均为小数,为
使用方便起见,普费等作了一些处理,改用针入度指数 (PI)表示:
薄膜烘箱试验TFOT
旋转薄膜烘箱试验RTFOT
Inside of RTFO
Fan
Rotating Bottle Carriage
Air Line
27
③ 蒸馏试验:对于液体沥青则用蒸馏试验来代替蒸发损失试验。液体沥
青的粘度较低,以便在施工中可以冷态(或稍加热)使用。液体沥青中轻 质馏分挥发后,沥青粘度将明显提高,从而使路面粘聚力得到提高。蒸馏 试验是确定液体沥青含有此种轻质挥发性油的数量,以及挥发后沥青的性 质。
20 PI 1 A 10 PI 50
30 PI 10 1 50 A
30 PI 10 lg 800 lg P25C ,100 g ,5 s 1 50( ) TR B 25
①针入度指数
(பைடு நூலகம்1)道路石油沥青对针入度指数的要求
一般认为PI值为-1~+1的溶凝胶型沥青适宜修建沥青路面,随着对沥 青路面热稳定的要求提高,因此对PI值的要求趋于0.5~+1.0。
经验公式:
Sb= 1.157 10 t
-7 -0.36 - PI
e (TRB - T )
5
本节内容(11)
• 沥青的粘附性评价方法 • 沥青的耐久性评价方法 • 安全性
(四)粘附性
沥青裹覆集料后的抗水性(即抗剥性)不仅与沥 青的性质有密切关系,而且亦与集料性质有关。
沥青的性质中主要为沥青的稠度和沥
闪燃点试验方法
将沥青试样盛于标准杯中,按规定加热速度进行加热。当加热到某
一温度时,点火器扫拂过沥青试样任何一部分表面,出现一瞬即灭 的蓝色火焰状闪光时,此时温度即为闪火点。按规定加热速度继续 加热,至达点火器扫拂过沥青试样表面发生燃烧火焰,并持续5s以 上,此时的温度即为燃烧点。
技术指标:
1.克利夫兰油杯:材料H62, 内径63.5±0.25mm,深度33±0.1mm, 距上口边缘距离为9.5±0.5mm, 内壁处有一道环状标线 2.点火器:喷口直径 Φ0.6~0.8mm 3.温度计:0~400℃,分度2℃,符合GB514-75 4.自动划归点火 5.电炉加热功率:400W 6.电源:220±10% 50Hz AC 7.外形尺寸及重量:350×260×170mm/6kg
(2)光致老化:
① 紫外老化:在紫外线照射条件下,评价沥青老化性能,主要模拟
太阳光对沥青的老化情况。
沥青光老化研究的必要性
• 不同波长紫外线的能量
波长:纳米 光能量:千卡/克分子 254 112.5 300 94.8 380 75.2 400 71.1 500 57.0 600 47.4 700 40.6
为采用“针入度和贯入时间的关系”来表达的方法。
lgP=Blgt K
沥青的针入度-贯入时间指数B愈大,表示在相同的荷载条件 下,经历相同的时间,它的剪切变形愈大,也就是这种沥青的时间 感应性愈高。
3. 沥青粘-弹性近似解法—劲度模量。
(1)沥青的粘弹行为:沥青材料是一种典型的粘-弹性材
料,它的粘弹行为可通过蠕变试验来描述。设在沥青试件上施以 拉应力 0并保持不变,其应变随时间t而增加,这种现象称为“蠕 变”。当时间为t时,所产生的总应变 迟弹性应变
紫外老化
•紫外照射使化 学键断裂
•生色基团跃迁
使用性能、评价方法
模拟试验
长期使用
Pressure Aging Vessel
(3)长期老化:
用高温和压缩空气对沥青 进行加速老化的试验方法
,模拟沥青在道路使用过
程中发生的长期氧化老化
以加热前后的质量损失、针 入度比和25℃及15℃的延度 值作为评价指标。
然后按剥落面积百分率来评定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粘附性等级共分5个
等级,最好为5级,最差为1级。
(五)耐久性
(1)热的影响:热能加速沥青分子的运动,除了引起沥
青的蒸发外,并能促进沥青化学反应的加速。尤其是在施工 加热(160~180℃)时,由于有空气中的氧参与共同作用, 可使沥青性质产生严重的劣化。
青中极性物质的含量(如沥青酸及其酸
酐等)。随着沥青稠度和沥青酸含量的 增加,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提高
沥青的物化性质对沥青与集料粘附性的影响 油源工艺 序号 沥青标号 油源 低硫 石蜡基 低硫 石蜡基 低硫 石蜡基 低硫 石蜡基 工艺 沥青物化性质 沥青稠度 酸值 集料岩类 粘附性 (%)
1
2 3 4
(2)沥青劲度模量:
采用粘弹近似解法,以包括瞬时弹性应变、延迟弹性应变和粘塑应变的
总应变来表达粘-弹性材料抗形变能力的方法。即用拉应力(
总拉应变(
)与
)之比,称为“抗拉劲度模量”S
E
1 1 1 t = + + S E E D 3
如为剪切劲度模量(SG),可按SE=3SG计算。
沥青的劲度模量(Sb)是在一定荷载时间(t)和温度(T)条件下,应力
Courtesy of FHWA 36
PAV/压力老化箱
(六)安全性
沥青材料在使用时必须加热,当加热至一定温度时,沥 青材料中挥发的油分蒸汽与周围空气组成混合气体,此混
合气体遇火焰则发生闪火。若继续加热,油分蒸汽的饱和
度增加,由于此种蒸汽与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遇火焰极易 燃烧,而引起熔油车间发生火灾或使沥青烧坏的损失。为 此,必须测定沥青加热闪火和燃烧的温度,即所谓闪点和 燃点。
水煮法是选取粒径为13.2~19mm形状接近正立方体的规则集料5个,经沥 青裹覆后,在蒸馏水中沸煮3min,按沥青膜剥落面积百分率分为5个等级
来评价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
水浸法是选取9.5~13.2mm的集料100g与5.5g的沥青在规定温度条件下拌 和,配制成沥青—集料混合料,冷却后浸入80℃的蒸馏水中保持30min,
不仅与应力有关,而且与时间和温度有关。简述感温性、感时
性和粘-弹性近似解析表达—劲度模量。
1. 感温性。沥青的感温性是采用“粘度”随“温度”而变化的 行为(粘-温关系)来表达。最常用的有两种方法。
(1)针入度指数法:针入度指数(简称PI)是一
种评价沥青感温性的指标。建立这一指标的基本思路是:
沥青针入度值的对数(lgP)与温度(T)具有线性关系, 即:
d和粘塑性应变 v 组成,即
由瞬时弹性应变 e、延
= e+ d+ v
1 1 t =( + + ) 0 E D 3
E——瞬时弹性模量; D——延迟弹性模量(时间和温度的函数); t——荷载持续时间; ——粘度(温度的函数)。
沥青的粘-弹行为 a. 沥青的蠕变曲线 b. 沥青的总应变
因此,必须修正软化点(即寻求在针入度值为800(1/10mm)时的
温度)T800;然后再按T800求出修正的针入度指数(PI)。针入度指 数的修正,可以采用诺模图法或计算法。
本节内容(10)
• 感时性 • 沥青粘弹性近似解法
2. 感时性。
沥青材料的时间感应性,简称感时性。是表征沥青流变特
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感时性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表征,最常用的
流变学
英国宾汉姆
变形和流动的科学: 1.万物皆流,如玻璃;
2.流体与固体无明确界限,流体瞬间具有固体弹性;
固体长时间发生流动;
3. 物体弹性、粘性、塑性集于一体。
流变学是根据应力、应变和时间来研究物质流动和变形的 构成与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三)流变特性
沥青材料是一种具有流变特性的典型材料,它的流动和变形
• 沥青中各种化学键的健能
键 C—C 千卡/克分子 81 键 C—Cl 千卡/克分子 78
C—O
C—H C—S C—N
87
99 66 68
C—F
O—H N—H S—H
119
110 84 87
• 紫外老化研究因地制宜
热氧老化
组分吸氧、脱氢 芳香分 胶质 沥青质
旋转薄膜烘 箱试验 拌合过程和 碾压过程
( )与总应变(
)之比。
3 S= t
静载试验
ST,t=( ) T,t
动载试验
S=3
沥青的劲度模量是表征沥青粘—弹性联合效应的指标,
主要取决于: ① 沥青的特性(针入度指数);
② 荷载作用时间;
③ 路面工作温度,常温10-25度。 低温(高粘度)和瞬时荷载作用
-弹性变形主导
高温(低粘度)和长时间荷载作用 -粘性变形主导
SYD-3536 沥青闪点和燃点试验器
实际使用情况下
-表现为弹-粘性。
图 沥青劲度模量与时间和温度的关系图
3.沥青的劲度模量
查诺模图时确定的4参数
(1)由针入度、软化点(T800)计算PI值(修正)
(2)确定荷载作用时间,60km/h-0.02s
(3)确定计算温度,求出与软化点(T800)温度差Tdif (4)由PI、Tdif、t确定劲度模量
径为55mm、深为35mm的器皿中。在163±1℃的烘箱中加热5h, 然后测定其质量损失以及残留物的针入度占原试样针入度的百分率。 这种方法由于沥青试样与空气接触面积太小,试样太厚,所以试验 效果较差。
② 沥青薄膜加热试验:又称“薄膜烘箱试验”。试验方法是将50g沥青
试样,盛于内径139.7mm、深为9.5mm的铝皿中,使沥青成为厚约3mm 的薄膜。沥青薄膜在163±1℃的标准烘箱中加热5h。以加热前后的质量损 失、针入度比和25℃及15℃的延度值作为评价指标。
(2)氧的影响:空气中的氧,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促使沥青组
分对其吸收,并产生脱氢作用,使沥青的组分发生移行(如芳 香分转变为胶质,胶质转变为沥青质)。 (3)光的影响:日光(紫外线)对沥青照射后能产生光化学反应 ,促使氧化速率加快。 (4)水的影响:水在与光、氧和热共同作用时,能起催化剂 的作用。 沥青在上述因素作用下产生“不可逆”的化学变化,导致路用性能
的逐渐劣化,这种变化过程称为“老化”。
2. 评价方法。
(1)热致老化:由于路面施工加热导致沥青性能变化的评价, 我国现行行业标准规定:对中轻交通量道路用石油沥青,应进行 “蒸发损失试验”;对重交通量道路用石油沥青应进行“薄膜加热 试验”。对液体沥青,则应进行蒸馏试验。
① 沥青蒸发损失试验:该试验方法是,将沥青试样50g盛于直
(2)针入度指数值获得途径
通过公式计算得之或通过诺模图查之。 (3)用途:评价沥青的感温性、评价沥青的胶体结构类型
针入度指数越大,表示沥青的感温性越低。
(1)针入度指数法: (2)修正的针入度指数法:
针入度指数的方法,是假定沥青在软化点(TR&B)时的针入度值为
800(1/10mm)为前提的。实际上,沥青在软化点(环与球法)时 的针入度可波动于600~1000(1/10mm)之间。
A-200
A-100 A-60 A-60
直馏
氧化 氧化 氧化
P25=240
P25=108 P25=70 P25=55
0.64
0.76 1.18 1.42
花岗岩
花岗岩 花岗岩 花岗岩
63.68
72.45 83.37 94.56
2. 评价方法
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试验,根据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粒径决定,大于
13.2mm者采用水煮法;小于13.2mm者采用水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