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数学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同时要求各门学科都
要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旨在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在研究中学习,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
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
力和态度,发展创新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

1.关于数学研究性学习
1.1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
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
习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

1.2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
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有关数学研究专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
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

它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一样,从特定的数学角度和途径
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例,通过亲身体验进行数学的学习。

数学研究性学习强调要结合学生
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选择课题,学生从自身数学学习实践出发,找到他们感兴趣的、
有探究价值的数学问题。

开展数学研究性课题学习将会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性、训练性学习”为新颖的“研究性学习”,它有利于克服当前数学教学中注重教师传授
而忽视学生发展的弊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研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从而
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高中数学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2.1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
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我们教
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
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

在讲授新课时,我们可根据课题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而使学生求知欲望大增。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而展开,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
结束。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

当学生学习一章新的知识、乃至
一个新的定理和公式时,对学生来说,就是面临一个新问题。

事实上,课本中,不少定理、
公式的证明、推导本身就是一节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好材料。

2.2在数学问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在课堂上要形成“问题中心”,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搬进
课堂内进行研究,使课堂成为问题展示平台、讨论与辨析的场所。

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带着探
索问题的强烈欲望来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那么,他们的大脑就会处于积极活动之中,他
们所得到的知识就比较深刻、扎实。

教师要努力促进学生提出问题,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反思;促进学生讨论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培养质疑精神;促进学生自觉地把问题专题化。

我们开展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亲
身体验问题。

数学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我们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许多研究的方向,数学教学
中的各种问题都是渗透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

2.2.1在数学的应用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改革传统教学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状况。

使学生能将学到数学知识能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也是我们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利用数列知识解决购房、购车分期付款问题,
利用函数求最值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最佳方案问题,等等。

带动学生去研究生活中的数学
问题,让数学研究性学习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真正的做到使学生学以致用。

数学的应用不
仅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
过学生的社会调查与实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研究数学问题,建立解决各种
问题的数学模型,这样学生一方面能用所学的数学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又能在
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抽象成数学的模型,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循环推进。

2.2.2在数学开放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有合适的载体,即使是学生
提出的问题也要加以整理归类。

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

实践证明,数学开放题用于研究性学习是合适的。

高考命题专
家也敏锐地觉察到开放题在考查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近几年在全国和各地的高考
试题中连续出现具有开放性的题目。

数学开放题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数学开放题体现数学问题的
形成过程,体现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数学开放题有利于为学生个别探索和准确认识自己提
供时空,便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
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

因此数学开放题用于学生研究性学习应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