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
测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92 g Cu 投入一定量的浓HNO3 溶液中,Cu 完全溶解,生成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672mL ,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槽中,通入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氧气,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则通入的氧气的体积为
A.504mL B.336mL C.224mL D.168mL
参考答案:
B
略
2. 根据键能数据估算CH4 (g)+4F2 (g) =CF4+4HF(g)的反应热ΔH为()
A.–1940 kJ · mol-1 B.1940 kJ · mol-1 C.–485 kJ · mol-1 D.485 kJ · mol-1
参考答案:
A
略
3. 科学家成功地在高压下将CO2转化为具有类似SiO2结构的原子晶体,下列关于CO2的原子晶体说法正确的是
A.CO2的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互为同素异形体
B.在CO2的原子晶体中,每个C原子周围结合4个O原子,每个O原子跟两个C 原子相结合
C.CO2的原子晶体和CO2的分子晶体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D.在一定条件下,CO2原子晶体转化为分子晶体是物理变化
参考答案:
B
4. 碳原子数为4的某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一个羰基和一个羟基,此有机物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酯化反应,但不能与Na2CO3溶液反应,此有机物的结构可能有()
A.2种B.3种C.4种D.5种
参考答案:
D
5. 某有机物与过量的金属钠反应,得到V A升气体,另一份等质量的该有机物与纯碱反应得到气体V B升(同温、同压),若V A>V B>0,则该有机物可能是A.HOCH2CH2OH B.CH3COOH
C.HOOC-COOH D.HOOC OH
参考答案:
D
略
6. 下列化学性质中,烷烃不具备的是()
A.不能使溴水褪色
B.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C.与Cl2发生取代反应
D.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参考答案:
D
略
7. 某烯烃与H2加成后得到2,2-二甲基戊烷,该烯烃的名称是()
A.2,2-二甲基-3-戊烯B.2,2-二甲基-2-戊烯
C.2,2-二甲基-1-戊烯D.4,4-二甲基-2-戊烯
参考答案:
D
略
8. 下列关于砷(As)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AsCl5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都达到了8电子稳定结构
B.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由此可知砷原子核内有42个中子
C.砷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AsH3,它是一种强氧化剂
D.Na3AsO4溶液的pH大于7
参考答案:
D
解:A、As最外层有5个电子,AsCl5分子中砷原子成5对共用电子对,As外围达到10个电子,故A错误;
B、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是平均计算值,不能确定某一Se原子的质量数,不能确定某一As原子的质量数,故B错误;
C、AsH3中As为﹣3价,为最低价,易失去电子,它是一种强还原剂,故C错误;
D、非金属性S>P>As,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硫酸是强酸,而磷酸为中强酸,砷酸的酸性比磷酸还弱,所以Na3AsO4溶液是强碱弱酸盐,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故D正确;
故选:D.
9. 将转变为的方法是
①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再通入CO2②与稀硫酸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③加热溶液,通入足量的SO2④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HCO3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B
略
10. 已知31g红磷(P,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P4O10固体放出738.5kJ热量,31g 白磷(P4,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P4O10固体放出745.8kJ热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P4(s)+5O2(g)=P4O10(s)ΔH=-745.8kJ·mol-1
B.红磷转化成白磷时放出热量
C.红磷比白磷稳定
D.31g红磷中蕴含的能量为738.5kJ
参考答案:
C
11. 你认为减少酸雨不可采用的措施是( ).
A.煤脱硫再作燃料 B.开发新能源
C.把工厂烟囱升高 D.多用风能、氢能、核能等
参考答案:
C
12. 已知2H2(g)+O2(g)===2H2O(l);ΔH=-569.6 kJ·mol-1,2H2O(g)
===2H2(g)+O2(g);ΔH=+482.1kJ·mol-1。
现有1 g液态H2O,蒸发时吸收的热量是
A.2.43kJ B.4.86kJ C.43.8kJ D.87.5 kJ
参考答案:
A
略
13. 将等体积的苯、汽油和水在试管中充分混合后静置。
下列图示现象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D
略
14. 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pH=7的溶液 B.c(H+)=c(OH-)=10-
6mol/L溶液
C.使石蕊试液呈紫色的溶液 D.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的溶液
参考答案:
B
略
15. 室温下,AgCl在蒸馏水中与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
A.相同 B.前者大 C.后者
大 D.无法比较
参考答案:
B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2分)由1~18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是某抗酸药的有效成分。
某同学欲探究X的组成。
查阅资料:
①由1~18号元素组成的抗酸药的有效成分可能是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铝、硅酸镁铝、磷酸铝、碱式碳酸镁铝。
②在时沉淀完全;在时开始沉淀,在时沉淀完全。
实验过程:
I. 向化合物X粉末中加入过量盐酸,产生气体A,得到无色溶液。
II. 用铂丝蘸取少量I中所得的溶液,在火焰上灼烧,无黄色火焰。
III. 向I中所得的溶液中滴加氨水,调节pH至5~6,产生白色沉淀B,过滤。
IV. 向沉淀B中加过量溶液,沉淀全部溶解。
V. 向III中得到的滤液中滴加溶液,调节pH至12,得到白色沉淀C。
(1)I中气体A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由I、II判断X一定不含有的元素是磷、________(填元素名称)。
(3)III中生成B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IV中B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沉淀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
(6)若上述,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
(2)钠、硅。
(3)。
(4)。
(5)。
(6)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11分)多晶硅(硅单质的一种)被称为“微电子大厦的基石”,制备中副产
物以SiCl4为主,它对环境污染很大,能遇水强烈水解,放出大量的热。
研究人员利用SiCl4水解生成的盐酸和钡矿粉(主要成份为BaCO3,且含有铁、镁等离子)制备BaCl2·2H2O,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常温下Fe3+、Mg2+完全沉淀的pH分别是:3.4、12.4。
(1)已知:SiCl4(s)+H2(g)=SiHCl3(s)+HCl(g) ΔH1=+47 kJ/mol
SiHCl3(s)+H2(g)=Si(s)+3HCl(g) ΔH2=+189 kJ/mol
则由SiCl4制备硅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SiCl4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钡矿粉并调节PH=7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20% NaOH调节pH=12.5,得到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SiCl4(s)+2H2(g)=Si(s)+4HCl(g) ΔH= +236kJ/mol (3分)
(2)SiCl4+4H2O=H4SiO4↓+4HCl(2分)
(3)①使BaCO3转化为BaCl2,②使Fe3+完全沉淀生成氢氧化铁沉淀(4分)
(4)Mg(OH)2 (2分)
18. 反应mA+nB pC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状态。
(1)若升高温度,A物质的转化率增大,该反应为________热反应。
(2)若C为气体,且m+n=p,在加压时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必定向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3)如果在体系中增加或减少B的量,平衡均不发生移动,则B肯定不能为________态。
参考答案:
(1)吸(2)逆反应(3)气
19. 在1.0 L密闭容器中放入0.10molA(g),在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
A(g)B(g)+C(g) △H=+85.1kJ·mol-1
反应时间(t)与容器内气体总压强(p)的数据见下表:
(1)欲提高A的平衡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为。
(2)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计算反应物A的转化率α(A)的表达式为。
列式并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K。
(3)①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表示反应体系的总物质的量n(总)和反应物A的物质的量n(A),n(总)= mol,n(A)= mol。
②下表为反应物A浓度与反应时间的数据,计算a=
是
,由此规律推出反应在12h时反应物的浓度c (A)为mol·L-1。
参考答案:
(1)升高温度、降低压强(2分)
(2)α(A)=( -1)×100%(2分);K==1.5;(2分)
(3)①0.1×;(1分)0.1×(2-);(1分)
②0.051;(2分)每间隔4小时,A的浓度为原来的一半(2分)。
0.013(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