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工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鼠笼转子电动机生产工艺
1.电动机生产工艺流程图(附图)
2.电动机的主要制造工艺及其技术要求
2.1 电动机的主要制造工艺
2.1.1 电动机零部件的机械加工工艺
包括电动机主要支撑件。

如:机座(机壳)、端盖、轴的加工,定、转子的加工等,以及其它结构零件的机械加工。

2.1.2 铁心制造工艺
冲片叠压成部件的工艺。

2.1.3鼠笼转子制造工艺
包括鼠笼转子的铁心叠压、转子焊接制造工艺。

2.1.4绕组制造工艺
包括线圈制造,绕组嵌装、整形、接线及其绝缘处理等工艺。

2.1.5电动机装配工艺
包括转动部件的校动平衡,轴承装配以及电动机的总装配和调整工作。

2.1.6电动机试验
分为检查试验(也称出厂试验)和型式试验。

试验项目由电动机的技术要求规定。

2.2电动机的各项主要制造工艺的技术要求
2.2.1电动机零部件的机械加工
2.2.1.1电动机零部件的机械加工必须达到三点要求
a.尺寸的准确度,即零部件的公差与配合。

b.形状和位置的准确度,即零部件的形位公差。

c.表面粗糙度。

2.2.1.2 机座加工技术要求
a.各加工部位尺寸公差和粗糙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b.各加工面的形位公差应符合图纸规定。

以止口、端面为基准面粗加工机座,压入定子铁心后,以定子铁心内圆定位精车机座止口。

其中两端止口与内圆的同轴度,两端面对止口轴心线的跳度是机座加工关键。

内圆与铁心配合应有适当紧度,以确保电动机运行过程定子铁心无松动、串动。

主要工艺过程为:
2.2.1.3端盖加工技术要求:以下5项是关键尺寸,应符合图纸规定。

a.轴承室的尺寸公差、圆柱度与粗糙度。

b.止口的尺寸公差、圆柱度与粗糙度。

c.轴承室与止口的同轴度。

d.端面对止口轴心线的跳度。

e.止口端面至轴承室的深度。

端盖壁厚一般不应小于5mm,端盖止口应倒角,加工余量在3mm以上。

主要加工过程为:
2.2.1.4转轴、转子加工技术要求
a.工作表面的同轴度一致。

b.各加工面的形位公差。

c.轴的光洁度应符合要求。

d.热处理应符合图纸规定。

e.转轴的铁心档直径、轴承档直径和粗糙度,转子铁心外径尺寸和粗糙度,两端轴承档间距,铁心外圆与转轴同轴度等均是加工关键。

转轴与铁心配合应有适当紧度,以确保电动机运转过程转子铁心无松动、串动。

此外,轴伸与键槽尺寸公差等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对安装尺寸公差的要求。

主要工艺过程为:
2.2.2铁心制造
2.2.2.1铁心冲片技术要求
a.冲片应达到图纸规定的尺寸公差。

b.冲片表面应光滑,厚薄均匀。

定子、转子冲片毛刺≤0.05mm。

c.冲片内圆或中心孔与外圆的同轴度:内外圆一次冲Φ0.04 ~0.06mm,内外圆两次冲适当放宽。

d.冲片槽齿分布不均匀度,即最大与最小齿宽之差为3、4级。

e.槽中心线应通过圆心,不应有明显的歪斜。

f.冲片表面绝缘层应薄而均匀,且有足够的介电、耐油、防潮性能。

g.有缺边的冲片数量不得超过2%
主要工艺过程为:
2.2.2.2定子铁心压装技术要求
a .铁心重量或叠压系数要符合图纸规定,重量一般偏差+0.03~-0.01,叠压系数一般在0.92 ~
0.96之间。

b .压力应均匀,紧密度要适宜。

c .几何尺寸应准确。

铁心总长度、槽形尺寸等均应符合规定要求,铁心内外径公差应保证外压装定子铁心同轴度的工艺要求。

铁心叠压后内径公差表:
d.形状要求。

铁心同轴度应在规定范围,压装后冲片不应出现波浪形。

铁心边缘,特别是齿部不应翘起。

铁心齿部弹开度(齿顶和槽底铁心长度之差值)不得超过下表:
e.铁心轴向中心线位置应符合规定要求,以保证定、转子中心对称。

f.铁心片间绝缘不应被破坏。

2.2.3转子焊接(钎焊)
2.2.3.1表面质量要求
a.端环不得有裂纹。

b.端环表面缩孔的大小及深度应小于端环高度的20%,最大不大于3mm,每端只允许出现一处。

c.尖角残缺应小于3mm。

d.焊接均匀,焊后去应力。

焊接工艺:
(1)将端环均匀加热至200~300℃
(2)2~3人沿圆周对称位置逐根焊完内层笼条
(3)清理焊渣并检查有无焊接缺陷
(4)按照(2)方法焊接另一端
(5)插入外层笼条,套入外端环,调整内外端环距离,方法同2.3.4
2.2.3.2尺寸要求
a.转子铁心长度公差。

铁心长L<160mm,允许公差+2.0mm;铁心长L ≥160mm,允许公差+2.5mm。

b.端环外圆及铁心外圆的偏摆。

铁心外径Φ<100mm,最大偏摆不大于1.0mm;铁心外径Φ<250mm,最大偏摆不大于2.0mm;铁心外径Φ250~400mm,最大偏摆不大于 3.0mm;铁心外径Φ>400mm,最大偏摆不大于4.0mm。

c.端环端面对铁心端面偏摆:同b。

d.转子槽斜度允许偏差为±1.0mm。

e.转子外圆表面斜槽线必须平直,转子错片从槽斜线上看,一般应小于0.5mm。

2.2.3.3内部质量要求
检查有无断条、裂纹、气孔、疏松和缩孔等缺陷。

(使用专用检查装置)。

2.2.4绕组制造
2.2.4.1线圈制造技术要求
a.绕线线径、匝数应准确,每个线圈接头不得超过一处,每相线圈不得超过两处,每台不得超过四处,接头必须在端部斜边处,包扎应符合规定。

b.尺寸适中符合要求,由绕线模保证。

c.线圈应排列整齐,不得交叉,不得损伤绝缘,多匝线圈匝间及对地
绝缘应良好可靠。

2.2.4.2绕组嵌线、整形、接线技术要求
a.嵌线前应检查清理铁心,定子表面和槽内有凸出之处须修锉平整、吹净(不应在嵌线区)。

b.绕组节距(槽距)、线圈间连线、引出线相对位置必须正确。

c.绕组槽绝缘、层绝缘、相间绝缘应良好可靠。

绝缘材料质量、结构尺寸应符合规定。

d.槽楔表面应平整光滑, 插入时不得损伤绕组绝缘,应有适当紧度,其端部不应有破裂现象,不得高出铁心内圆。

绕组、绝缘、槽楔露出定子铁心两端长度应对称。

e.绕组端部导线应排列整齐,无严重交叉现象。

端部绑扎、绝缘应符合要求。

f.嵌线、整形时不得用金属工具直接与绕组接触,不得过分用力,以免损伤绝缘。

g.引出线接头应焊牢,保证接触良好,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表面光洁,不得有脱焊或虚焊现象。

应严防铜末、焊渣等飞溅物损伤绕组绝缘及混入绕组。

h.引出线应排列整齐,长度相同且符合要求。

需标注出线标志的应标在相同的规定位置。

i.端部尺寸应符合图样或工装要求。

j.槽底绝缘不应有破裂现象,导线不应有绝缘损坏现象,槽口如果有破裂,必须用与槽绝缘相同材料垫好,但破裂总数不得超过3处,且
不准破裂到铁心。

k.有绕组定子铁心不允许在地面滚动,其堆放及搬运过程中不得损伤线圈绝缘。

2.2.5电动机装配主要技术要求
2.2.5.1应保证电动机的装配精度。

包括径向装配精度和轴向装配精度。

2.2.5.2轴承压装应用工装压装,不得用金属工具直接敲击。

要求轴承运转灵活。

轴承两端应留有适当轴向移动余量,以保证不因电动机温升变化,而使轴承受到轴向压力。

2.2.5.3转子应运行平稳,振幅不超过规定标准,平衡块应固定牢靠。

2.2.5.4绕组、铁心及机壳、端盖止口接触面应无碰擦损伤,绝缘应良好,无油污及铁屑等杂物进入机内。

2.2.5.5内部布线、出线标志及旋转方向、接地装置及标志等应符合标准要求。

2.2.5.6止口密封胶涂抹均匀,轴承座螺栓拧紧,不应有松动。

2.2.5.7复查整机尺寸,符合图纸要求,检查各处螺栓保证紧固。

2.2.5.8手动盘车,应无任何卡滞现象。

2.2.5.9电机注满水后,应无任何泄露现象。

主要工序如下表:
2.2.6电机试验2.2.6.1检查试验
每台装配完成的电机均必须进行。

检查试验合格后,电机才能出厂,又称出厂试验。

试验项目如下表:
2.2.6.2型式试验
凡遇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进行型式试验:
a.新产品试制完成时或小批试生产时。

b.当设计、工艺变更,足以引起某些特性和参数发生变化时。

c.当检查试验结果和以前进行的型式试验结果比较,发生不可容许的偏差时。

d.成批生产的电机定期抽试,每年抽试一次。

当需要抽试的数量过多时,抽试时间间隔可适当延长,但至少每两年抽试一次。

2.2.6.3检查试验(出厂试验)、型式试验的项目、具体要求应符合电机相应标准的规定。

14
附图
三相鼠笼转子异步电动机生产工艺流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