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黄连——精选推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黄连
胡黄连(《新修本草》)
为⽞参科多年⽣草本植物胡黄连的根茎。

主产于云南、西藏。

秋季地上部分枯萎时采挖,去净泥渣及地上部分,洗净,晒⼲。

药材性状:⽓微,味极苦,以条粗、折断时有粉尘、断⾯灰⿊⾊、味苦者为佳。

切⽚,⽣⽤。

【历史】胡黄连,如李时珍《本草纲⽬》⽇:“其性味功⽤似黄连,故名。

割孤露泽,胡语也。

【历史】
”异名有:割孤露泽(《开宝本草》),胡连(《本草正义》),假黄连(《全国中草药汇编》)。

胡黄连始载于《新修本草》,谓其:“胡黄连出波斯国(今伊朗),⽣海畔陆地,⼋⽉中旬采……”。

胡黄连过去⼀直从印度进⼝,1962年我国在西藏地区发现印度胡黄连同属植物西藏胡黄连,经研究其成分、苦味度及疗效与进⼝胡黄连相似。

1990年版⾄2010年版《中国药典》仅收载西藏胡黄连为正品。

《新修本草》谓其:“主⾻蒸劳热,补肝胆,明⽬。

治冷热泄痢,益颜⾊,厚肠胃,治妇⼈胎蒸虚惊,三消五痔,⼤⼈五⼼烦热;以⼈乳浸点⽬甚良。

”较准确地记载了本品的主要主治范围。

宋代《开宝本草》⼜⽇:“主久痢成府,伤寒咳嗽,温疟,⾻热,理腰肾,去阴汗,⼩⼉惊痫,寒热,不下⾷,霍乱下痢。

”《丹溪⼼法》:“去果⼦积。

”《本草正》:“治吐⾎、衄⾎。

”⾃唐⾄明代对本品的认识已趋完整。

近代总结其功效为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凉⾎热。

【性能】苦,寒。

归⼼、肝、胃、⼤肠经。

【性能】
【功效】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功效】
【应⽤】
⼀、阴虚发热证
本品苦寒⼊⾎分,善清脏腑、⾻髓中邪热及阴分伏热,凡阴津亏损,热⾃内⽣者兼可⽤之。

如《药品化义》所⾔:“胡黄连,独⼊⾎分⽽清热。

丹溪云,⾻蒸发热,皆积所成。

此能凉⾎益阴,其功独胜,若夜则发热,昼则明了,是热在⾎分,以此佐芎、归为⼆连汤,除热神妙。

”如《证治准绳》清⾻散以之与柴胡、秦芳、鳖甲、地⾻⽪等同⽤,治疗阴虚发热,⾻蒸潮热,五⼼烦热,盗汗等。

《太平圣惠⽅》胡黄连丸以之与蟾酥、麕⾹同⽤,治疗⼩⼉⾻热。

临床报道以加味地⾻⽪饮(地⾻⽪、胡黄连、当归、⽣地、川芎、⽩芍、牡丹⽪等)为主,治疗妇科术后低热15例,所治15例全部有效,体温均降⾄正常,最短1天,最长5天,平均3天[江苏中
医,1996,17(2):23]。

⼆、疳积发热证
胡黄连既能除⼩⼉疳热,⼜能清胃肠湿热,如《本经逢原》:“胡黄连,苦寒⽽降,⼤伐脏腑⾻髓邪热,除妇⼈胎蒸、⼩⼉疳热积⽓之峻药。

”故可⽤于⼩⼉消化不良,或肠⾍积滞,体瘦腹胀,低热不退等症,常与健脾消积药物配伍。

如《医宗⾦鉴》肥⼉丸以之与⽩术、⼭楂、使君⼦等同⽤,治疗⼩⼉疳积证。

《⼩⼉药证直诀》胡黄连丸以之与川黄连、朱砂等同⽤,治疗肥疳热。

疳热较重者,《全幼⼼鉴》载以本品配伍雄黄、五灵脂、猪胆汁为丸服,以加强清疳热,杀⾍消积的作⽤。

临床报道以柴胡胡黄连汤(柴胡、胡黄连、法半夏、⼭药、厚朴、⽊⾹等)加味治疗⼩⼉积滞30例,治愈26例,好转4例,其中乳⾷内积型19例全部治愈,且疗程较短(2天⾄1周),脾虚夹积型治愈7例,好转4例,疗程相对较长(4~10天)。

治愈率86.7%,治愈好转率100%[⿊龙江中医药,1999,(2):39-40]。

以胡黄连为主治疗⼩⼉伤⾷发热,同样取得良好疗效[云南中医杂志,1991,12(3):27]。

三、湿热病证
胡黄连苦寒沉降,能清热燥湿,⼜兼清热泻⽕,解毒消肿之功。

正如《本草正义》所⾔:“按胡黄连之⽤,悉与川连同功。

惟沉降之性尤速,故清导下焦湿热,其⼒愈专,其效较川连为捷。

凡热痢脱肛,寿漏疮疡,⾎痢⾎淋,溲⾎泻⾎及梅毒疳疮等症,湿⽕结聚,⾮此不能直达病所。

”故可⽤治湿热泄痢、痔疮肿痛、⾎淋尿⾎、痈肿疮毒等症。

1. 湿热泄痢本品苦寒,⼊胃、⼤肠经,尤善除胃肠湿热,为治湿热泻痢之良药。

《本草经疏》⽇:“胡黄连,善除湿热,故主久痢成疳及冷热泻痢。

”常与黄芩、黄柏、⽩头翁等清热燥湿⽌痢药同⽤。

如《鲜于枢钩⽞》载以胡黄连末,饭丸梧⼦⼤,每⽶汤下三⼗丸,治热痢腹痛。

《苏沈良⽅》三物散以之与乌梅⾁、灶下⼟同⽤,治痢⾎。

临床报道采⽤益⼉散(党参、⽩术、茯
苓、胡黄连、黄连、使君⼦、⼭楂、鸡内⾦等)治疗⼩⼉慢性腹泻46例,总有效率82.5%[陕西中医,1998,19(8):344]。

2. 痔疮肿痛本品善清下焦湿热,故可⽤治湿热蕴结肛门,痔疮肿痛。

为治痔疮肿痛之良药。

《孙天仁集效⽅》载以胡黄连末,鹅胆汁调涂之,⽤治痔疮疼肿,不可忍者。

《外科正宗》黄连闭管丸,以之与穿⼭甲、⽯决明、槐花为丸同⽤,治痔漏成管。

临床报道以肛肠安胶囊(苦参、胡黄连、马齿苋、蒲公英、⽩蔹、⼤黄、猪胆汁等组成)治疗疼疮188例,治愈65例,有效106例,⽆效17例,有效率达91%[中医学报,2010,25(4):755]。


3. 痈肿疮毒本品清热除湿。

⽤治湿热⽕毒蕴结所致痈肿疮毒。

《简易⽅论》记载以之与穿⼭甲等份为末,以茶或鸡⼦清调涂,治疗治痈疽疮肿,已溃或未溃者。

《本草求原》载以之与猪胰同煮服,治疗杨梅疮毒。

《宣明论》胡黄连散,以之与槟榔、麝⾹同⽤,治疗⼀切新久⽬⾚疼痛,不能坐卧,并⼤⼩⼈⼝疮。

《古今医统⼤全》胡黄连散,以之与五倍⼦、孩⼉茶、麝⾹同⽤,治疗疳疮。

4. 湿热淋证本品味苦性寒,清热利湿,其性下⾏直达膀胱,清热除湿,凉⾎⽌⾎。

⽤治湿热⾎淋,常与其他清热利湿通淋药同⽤。

四、⾎热吐衄证
本品味苦性寒,归肝经,⼊⾎分,能清⾎分之热⽽凉⾎⽌⾎。

正如《药品化义》所⾔:“胡黄连,独⼊⾎分⽽清热。

”故可⽤治⾎热妄⾏之吐⾎、衄⾎。

以之与⽣地黄等份为末,⽤猪胆汁共⽤,使⽕降⾎宁⽽出⾎⾃⽌,即《普济⽅》胡黄连散。

此外,本品还可⽤治⾎痢、⼩⼉盗汗及婴⼉⾚⽬等。

【⽤法⽤量】1.5~9g。

或⼊丸、散。

外⽤:研末调敷或浸汁点眼。

【使⽤注意】本品药性寒凉,脾胃虚寒者慎⽤。

【使⽤注意】
【按语】
关于胡黄连与黄连功⽤的⽐较
胡黄连与黄连,如李时珍《本草纲⽬》⾔:“(胡黄连)其性味功⽤似黄连,故名。

”⼆者均为苦寒纯阴之品,归⼼、肝、胃、⼤肠经,共具清热、泻⽕、燥湿、凉⾎之效,尤其善除胃肠湿热,同为治湿热泻痢之良药。

不同之处,如《本草正义》所⾔:(胡黄连)“惟其质重⾊⿊,沉降性尤其速,故清导下焦湿热,其⼒愈专,其效较川黄连为捷。

热痢脱肛、寿漏疮疡、⾎痢、⾎淋、溲⾎、泻⾎及梅毒指疮等证,属湿⽕结聚,⾮此不能直达病所,⽽⼩⼉疳积膨胀之实证,亦可⽤之。

盖苦降直坠,导热下趋,最为迅疾,且不致久留中州,妨碍脾胃冲和之⽓⽿。

”然胡黄连善退虚热,除疳热,适⽤于阴虚发热,⾻蒸潮热以及⼩⼉府积发热等证;泻⼼⽕、解毒之⼒不及黄连。

黄连味苦⼤寒,⽓味俱厚,泻⽕解毒之⼒甚强,为解毒要药,适⽤于⼀切实热⽕毒,三焦热盛之证,尤以清⼼⽕,泻胃⽕之功见长;退蒸消疳之功却不显。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胡黄连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环烯醚萜类、苯⼄醇糖苷类、酚苷类、葫芦素类,以及少量的⽢露醇、胡黄连醇、胡黄连留醇、⾹荚兰⼄酮及酚酸等成分。

环烯醚萜类成分有胡黄连苦苷(I-IV)、桃叶珊瑚苷,梓醇、picrosecosides(I与II,A-C)等;苯⼄醇糖苷类成分有scrosideA-H等;酣苷类成分有酔苷草夹⽵桃苷、松泊苷、黄连酚苷A-D,黄连新苷A和B等;葫芦素类成分的种类相对较少。

⼆、药理作⽤
胡黄连的⼄醇提取液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对⼼脏有⼀定的保护作⽤,对盐酸-⼄醇诱导的⼤⿏胃溃疡有抑制作⽤。

胡黄连的甲醇提取物对四氧嘧啶诱导的⼤⿏氧化损害所致糖尿病有改善作⽤。

Picroliv(胡黄连中提取得到的环烯醚萜苷类物质)对⼄醇致⼤⿏慢性肝毒害有拮抗作⽤,能显著抗⼄型肝炎病毒活性,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利胆作⽤和调节⾎脂作⽤。

酚苷类androsin 具有抗哮喘作⽤。

apocynin(酸苷类androsin的苷元)对⼤⿏关节炎可产⽣免疫保护作⽤。

胡黄连⽔浸剂(1:4)具有抗真菌作⽤。

胡黄连提取物有明显的保肝利胆作⽤,对⼤⿏⼦宫有收缩作⽤,对蛙⼼有抑制作⽤,对⼩⿏移植性肿瘤及化学致癌有抑制作⽤。

印度民间有⽤胡黄连治疗慢性痢疾的习惯。

三、临床新⽤
1. 治疗⽬⾚⽤茶调胡黄连末,涂⼿⾜⼼部位,治⼩⼉⽬⾚,有良效[中药⼤辞典(下册).上海:上海⼈民出版社,1977:1548]。

2. 治疗流⾏性腮腺炎以胡黄连、吴茱萸各等分研细末,治疗流⾏性腮腺炎60例,每剂75g,醋调敷贴⾜⼼涌泉⽳,连敷3宿。

单⽤此法疗效不佳者,可配合普济消毒饮⼝服;如遇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结合外科处置,⽤药1次⽽愈者54例,占90%;2次⽤⽽愈者2例,3次⽽愈者1例,治愈率为95%。

其中配合内服普济消毒饮2剂者5例,敷药未愈经外科处置者3例',占5%[中医外治杂志,1999,8(4):23]。

3. 治疗⼩⼉⼝腔溃疡以吴茱萸、胡黄连各10g,研末陈醋调涂涌泉⽳外敷,治疗⼩⼉⼝腔溃疡40例,24⼩时更换1次,治疗1天,均有效,有效率100%;2天治愈12例,治愈率30%;3天治愈20例,治愈率82%;4天治愈6例,治愈率95%[护理研究,2007,21(1):242]。

4.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滋肾宁⼼汤(⽣地、⼥贞⼦、知母、胡黄连、丹参、酸枣仁等)治疗阴虚⽕旺、⼼肾不交型的更年期综合征70例,总有效率94.3%[陕西中医,2002,23(5):4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