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时作业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
一、知识积累与语言文字运用
1.以下每对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氾.南/侵犯辞
..别/城池坠
..落/缒.城而下
B.城阙./蕨.类肆.意/肄.业戍.守/数.典忘祖
C.赏赐./驱驰.卑劣/凋敝.闲暇./瑕.不掩瑜
D.执.事/明智陪
..伴/赔.偿既.然/亟.待解决
2.以下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是寡人之.过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敢以.烦执事阙秦以.利晋
C.以其.无礼于晋吾其.还也
D.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3.以下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句:越国以鄙远.
A.秦伯说,与郑人盟. B.既东.封郑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共其乏困
..
4.以下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朝济而夕设版焉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失其所与,不知
5.以下各句中,与“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
C.夫晋,何厌之有 D.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6.烛之武的说辞充分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请参考例如,从给出的三句话中任选两句进行点评。

例如: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点评:站在秦国的立场说话,引起秦伯好感,为进一步打动秦伯提供可能。

〔1〕邻之厚,君之薄也。

〔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3〕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
第句。

点评:
第句。

点评:
第句。

点评: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假设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7.对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驻军
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成功
C.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D.以乱易.整,不武易:替代
8.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越国以.鄙远焉用亡郑以.陪邻
B.郑既.知亡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且.贰于楚也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无能为.也已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9.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

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
晋国不得已而退兵。

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10.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三、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

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

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

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假设胶柱鼓瑟耳。

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王不听。

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那么已;假设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

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侍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赵王许之。

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

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

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

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

武安君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

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

齐人、楚人救赵。

赵人乏食,请粟于齐,王弗许。

九月,赵军食绝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

急来攻垒,欲出为四队。

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

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

武安君曰:“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

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

〞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

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11.对以下句中画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数让之让:谦让
B.奢不能难难:困难
C.妾请无随坐坐:坐下
D.张二奇兵以劫之张:布置
12.以下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廉颇易与,且降矣且焉置土石
B.王以名使括,假设胶柱鼓瑟耳先帝不以臣卑劣
C.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君知其难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妾侍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

〔2〕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

14.赵括熟谙兵法,为什么招致惨败?请从赵括自身方面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B
2.A
3.D
4.B
5.A
6.例如:〔1〕暗示秦帮晋成霸业必使秦自己的力量削弱,从根本上动摇秦晋联盟的根底,不能不让秦伯动心。

〔2〕拉拢引诱之后,烛之武又不失时机地从历史出发,赤裸裸地挑拨秦晋关系。

〔3〕进一步从现实的角度分析了晋的贪欲,灭郑后必犯秦,使秦意识到自己的危险。

7.B
8.D
9.C
10.〔1〕我没能及早重用您,如今事情危急了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2〕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经过,〔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这对您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11.D
12.B
13.〔1〕当年我伺候赵括的父亲,他做大将的时候,亲自捧着饭碗前去招待的将士有数十位,他的朋友有数百人;大王和贵族宗室给他的赏赐,他全部都分发给手下将士。

〔2〕秦王听说赵军的粮草通道已经被切断,便亲自到河内征发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到长平。

14.①赵括缺乏实践,对战争的残酷估计缺乏。

②赵括不能礼贤下士,急于追求利禄。

③赵括用人轻率,贸然出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