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思格_驻地CRC的自我修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驻地CRC的自我修养
大家好,我是诺思格的CRC李杨,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驻地CRC 的自我修养》,
作者是我的同事于晓航,因为异地关系今天不方便亲自到场来参加这个活动,那今天就由我来代述!
分享内容
接下来我们将从- - -三个方面来展开叙述。
很高兴最近呢,我们公司正在大连地区招聘一批新同事,那对于一直以来一个人单枪匹马的的我来说,确实是一个让人特别兴奋的消息。
所以呢我也不禁要回望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从初入CRC行业的忐忑不安,到逐渐能够顺利开展工作,然后又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迷茫,经过及时的调整,关注自我学习提升,慢慢的去适应工作节奏,到现在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CRC。
其实对于我来讲呢,这真的就像是一个升级的过程。
所以今天我就这三点内容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成长经验!
项目交接-前提原则
我们今天第一个要说的就是项目交接。
我们都知道啊,工作交接是每个CRC 在工作中都会经常遇到的事情。
所以我们就常常面临一个问题,怎么交接?怎么做好交接?
好大家都看到了这里提到了1-做好交接,2-利用交接,我想不管是什么样的项目,只要交接,那做好交接,并且利用好交接这是一个总前提,也是一个总的原则。
那应该怎样做好交接?又要如何利用好交接呢?
实际上项目交接对于驻地的CRC来真的是难得的能够被“手把手“教的一种学习经验。
但是,一般情况下项目交接的时间又通常会比较短,那继任的CRC在短时间内应该,应该如何利用这个机会尽快学习呢?
做好交接准备
所以第一要提前做好交接准备,也就是在交接前我要去自学方案、积极参加培训,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也可以主动地从项目组或者CRC同事处获取一些项目资料,然后主动的去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问题,在交接过程中带着问题,和CRA、项目组甚至研究者进行一定的沟通。
明确交接内容
好,做好项目交接准备后以后我们就要开始具体内容的交接了,那就要明确交接内容。
交接工作我们大致可以分三类:1项目整体情况交接 2物资&文件交接3还有呢就是人员交接三部分。
下面我们一项一项来看。
项目概况交接
首先是项目概况交接:顾名思义我们将对项目的整体情况做一个了解,包括启动时间、入组例数、治疗期受试者情况、SAE情况等等。
了解这些情况通常不会花费太多时间,但是对于CRC来说却能迅速的对site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这样呢就可以为后面的交接做好准备。
物资文件交接
第二部分就是物资以及文件交接:这两部分呢一定要充分利用项目组提供的物资文件清单,逐项的核对,这样才能避免差错。
这项工作花费的时间也会比较长,因为需要细化到批号、有效期、包装情况、版本号、版本日期号、更新情况等等。
从这两部分可以延伸出一些信息,比如药品的存储条件、需要保存的原始文件、相关的服务公司的联系方式(物流、影像传输、实验室等)。
所以这一块的交接如果做的好,一定会给之后的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人员交接
第三部分交接内容就是人员的交接:包括两任CRC的交接以及CRC和研究者之间的交接。
实际交接过程中这部分往往没有太多的得到大家太多的重视,我们可能更多的情况下是新人在前任CRC同事的介绍下,和研究者见一次面,打个招呼您好,然后递上名片,就完了,缺少具体的沟通。
可是大家一定要知道,我们的工作很重要的一点是协调和沟通(PPT内容),而有效的沟通,肯定建立的越早越好。
可能大多数的CRC同事,都是在完成的其他交接后,最后将新人介绍给研究者,觉得这样更加稳妥。
其实如果在早期就协同新人一起拜访研究者,onsite 交接中不时的一起拜访一下研究者,能够让研究者在忙碌的工作中逐渐留下印象,这样有一个过渡,研究者也更容易去接受新任的CRC。
另外,通过新人同事的自我学习及对项目情况的了解,和研究者之间会有一些互动,这就是建立了新的有效沟通啊。
研究者的接受度和新人的自信都会得到提高。
所以充分的人员交接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另外呢,我们驻地的员工通常是一个人,面对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没有人员支持。
对于一名没有临床经验的人来说,那就是一个挑战。
所以,在完成了各项交接之后,可以让你的同事介绍给你一些本地区的同行,因为这个圈子很小,大家可能效力在不同的公司,做着不同的项目,但大部分都是一个人,那我们在空余的时间在一些非项目层面的问题上一定是可以有一些沟通的,这些呢也绝对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良好工作习惯的养成
二--下面我们来说第二大点。
就是良好工作习惯的养成
我们经过了前期的交接和学习,自己也可以独当一面了。
在一个人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怎么来保证我们的工作效率,这是每个驻地CRC都要面对的问题。
工作效率
在工作中,我们往往能够一眼判断出的那些做事情特别“高效”的人。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做事情雷厉风行绝不拖泥带水。
我也在工作中也结识了几位这样的CRC,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工作习惯,就是“每日清单”。
CRC的工作和琐碎,经常会处于十分忙乱但一下子又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的时候,所以你就需要“每日清单”来帮忙了。
在一张空白纸上,把今天要完成的事项全部写下(包括要签署什么文件和哪一位受试者取得联系、填写那些CRF),就是这么简单。
越细越好。
当这些工作都跃然纸上的时候,你就可以轻松地找出“跑一次”就能完成的工作,并且分出轻重缓急。
所以“每日清单”可以让我们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如果还有在座的同事没有这样做,不妨试试这个办法,相信也会让你渐渐成为一个不拖泥带水,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CRC。
定期沟通
第二个好的工作习惯就是--------定期和研究者保持沟通
驻地CRC一般项目不会少,但都处在不同的时期,对于那些没有工作,处于空窗期的site,我们还需要和研究者定期保持联系么?答案一定是肯定的!驻地的CRC因为没有富余团队力量的支持,所以更应该和研究者保持紧密的联系。
我相信每一名研究者都会默认为你是他的项目上专属的CRC,对于你身上背负的其他项目,可能并不是研究者所关注的。
当你长时间没有出现在site,研究者他是不会认为你在忙其他的项目,而往往会认为你没有在他的项目上尽责。
所以鉴于这样的认知,我们一定要定期的和研究者保持联系。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研究者,一段时间没有见到CRC到site来,这时候,唉!忽然机构要求科室联系CRC准备自查文件,研究者一定会第一时间联络CRC 来协助,如果CRC说,恩我没有时间,我在忙别的项目,那研究者肯定是很难接接受的。
反过来那些定期到site来“报道”的CRC,即便我们不说,研究者也会主动问最近是不是接了新项目等等。
我们会有一定的沟通。
况且我们也要想一下,自己的site真的做到了百分百符合GCP要求么?药品存储情况难道不需要定期核查么?文件全部齐全完成签署了么?所以,经常和研究者保持联系十分有必要,而且面对面的沟通绝对最有效。
自我提升
下面是今天要说的最后一点-------CRC的自我提升
经过了前两个阶段成长,我们已经能够一个人从容的面对工作了,这个时候是不是就可以松懈了?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工作呢也是一样的,当我们觉得工作十分顺利,轻松应对时,也许已经处于停滞状态了。
因此,自我提升应该是我们的一个长期目标。
驻地CRC一定要保持工作上的自我修养,其实在外界推动力较小的情况下,是更加有益于我们对自己的认识。
大家想想与其我们被动的让别人求去学习(培训材料、SOP\GCP),不如自我的觉悟来得更加珍贵和有效。
只要有心提升自我,方式和资源一定是很多的,揭下来我们浅谈一下以下3种常见的方法;
1IF文件夹 2监查和稽查 3 参加项目会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首先IF文件夹:CRC通常会被授权对IF文件的更新和维护(PPT),常见得里边会包含研究者手册、知青版本、方案版本、伦理批件、财务、培训记录、进展报告等等等等。
好,想一下对于这些IF中包含的这些文件你都熟悉么?然后你有仔细翻阅过么?如果由你来准备一个项目的IF文件夹,能够保证准备齐全么?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真的要好好翻阅一下这些存放在site的文件了。
其实这一本文件就是一个试验的缩影,所以无论项目有没有要求,我们都应该主动去熟悉、去学习。
进一步的去了解这个实验。
另一个可以学习的就是监查&稽查:我想对于中心的监查和稽查,CRC大概多少都会有一些紧张?其实这是个非常难得的机会,我们在配合机构或申办方稽查或监察的过程中能够学习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待试验是怎样的,这种视角和研究者的视角完全不同,甚至这种视觉是更加全面和宏观。
而每多一个视角的看待,就会对临床试验有更立体的认识,反过来会对我们的工作习惯带来冲击、影响(PPT)。
最后一点参加项目会议:无论是项目内部会议,还是申办方培训会议,都是我们了解其他中心和其他同事工作方式的机会,大家可以互相借鉴学习,共同分享一些工作中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这会让我们觉得,原来自己并不是孤立无援,大家可以互相帮助,想到全国那么多家SITE的CRC和你做着同样的工作,心里也一定会添加几分底气。
最近常常有人对我说好,我好羡慕驻你啊,不用到公司,无拘无束的,时间又很灵活,我嘴上说着是呀是呀,心里也常常会想起刚入职的那段时间。
每天很早就会到SITE,明明访视还有好几周,却要早早做准备;
有时候遇到些不大不小拿不准的事情,纠结好久不知道要不要问别人;
有时候研究者受试者不停地催促,我又苦苦等不到申办方回复;
为了一张化验单,两个院区跑了几个来回……。
入职20个月,即便常常是一个人去战斗,但背后是强有力的团队支撑,想想心里也就没那么无助了。
总结
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从最初接项目,努力地适应工作,然后通过在项目中不断地学习,摸索,不断的提高,最终一定会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最后也愿在座的你早日也成为2.0版的自己。
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