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发现历程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盆栽柳树实验 2.普利斯特里实验 3.英根豪斯实验 4.萨克斯实验 5.恩格尔曼实验
极 细 光 束
黑暗中
光照下
结论:光合作用可以释放氧气
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一组09-1班
第五节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盆栽柳树实验 2.普利斯特里实验 3.英根豪斯实验 4.萨克斯实验 5.恩格尔曼实验
-0.057kg
结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来自水,而不是土壤。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一组09-1班
第五节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盆栽柳树实验 2.普利斯特里实验
结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一组09-1班
第五节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盆栽柳树实验 2.普利斯特里实验 3.英根豪斯实验 带红星的木条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盆栽柳树实验 2.普利斯特里实验 3.英根豪斯实验 4.萨克斯实验 5.恩格尔曼实验 6.鲁宾,卡门实验 7.卡尔文碳循环实验 二、光合作用的概念 1.条件 2.场所
条件场所光照源自叶绿体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一组09-1班
第五节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盆栽柳树实验 2.普利斯特里实验 3.英根豪斯实验 4.萨克斯实验 5.恩格尔曼实验 6.鲁宾,卡门实验 7.卡尔文碳循环实验 二、光合作用的概念 1.条件 2.场所 3.原料
恩格尔曼试验在设计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1)选材方面,选用水绵为实验材料。水绵不仅 具有狭长的带状叶绿体,而且叶绿体螺旋状地分 布在细胞中,便于观察分析研究 (2)将临时装片放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中, 排除了光线和氧气的影响,从而确保实验正常进行 (3)选用了极细光速照射,并且选用好氧细菌检测, 从而能够准确判断水绵细胞中释放氧的部位 (4)进行黑暗和曝光对比试验,从而明确 实验结果完全是光照引起的
二、光合作用的概念
三、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四、光合作用的意义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一组09-1班
课堂检测
1.在萨克斯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C ) A.叶片全变蓝 B.遮光的一半变蓝 C.曝光的一半变蓝 D.叶片全不变蓝
2.萨克斯将绿色叶片先放在暗处几小 时的目的是( B ) A.将叶片中的水分消耗掉 B.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掉或转移 C.增加叶片的呼吸强度 D.提高叶片对光的敏感度 3.用18O标记的H2O来培养小麦,则18A O将出现在( A.周围空气中 B.光产物的C6H12O6 C.光产物的水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4.关于恩格尔曼水绵实验装置的分析错误的是( A ) A.在光束照射到水绵之前,应该加三棱镜将 混合光分解成连续光谱 B.临时装片应放置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 C.用好氧性细菌起指示作用 D.水绵的带状叶绿体有利于设置对照条件 )
条件
场所
原料
产物
光照
叶绿体
CO2 H2O
O2 淀粉
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 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 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一组09-1班
第五节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盆栽柳树实验 2.普利斯特里实验 3.英根豪斯实验 4.萨克斯实验 5.恩格尔曼实验 6.鲁宾,卡门实验 7.卡尔文碳循环实验 二、光合作用的概念 1.条件 2.场所 3.原料 4.产物 三、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一组09-1班
第五节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盆栽柳树实验 2.普利斯特里实验 3.英根豪斯实验 4.萨克斯实验 5.恩格尔曼实验 6.鲁宾,卡门实验 7.卡尔文碳循环实验 二、光合作用的概念 1.条件
条件
光照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一组09-1班
第五节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结论:
植物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放出氧气
木条复燃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一组09-1班
第五节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盆栽柳树实验 2.普利斯特里实验 3.英根豪斯实验 4.萨克斯实验
一半遮 光
一半曝光 (置于暗处几小时)
遮光叶
曝光叶
结论:绿色叶片在光的作用下产生了淀粉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一组09-1班
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 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这一途径 称为卡尔文循环。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一组09-1班
第五节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盆栽柳树实验 2.普利斯特里实验 3.英根豪斯实验 4.萨克斯实验 5.恩格尔曼实验 6.鲁宾,卡门实验 7.卡尔文碳循环实验 二、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亚里士多德 观点:植物体由“土壤汁”构 成,即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 质完全来自土壤。
第五节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盆栽柳树实验
1629年,海尔蒙特
开始
柳树的质 量 烘干泥土 的质量 2.25kg
五年后
76.7kg
试验前后的差值
+74.43kg
90.08kg 90.023kg
同位素标记法
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做 示踪元素。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 质不变。人们可以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性质,对 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追踪。这种科学研 究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一组09-1班
第五节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盆栽柳树实验 2.普利斯特里实验 3.英根豪斯实验 4.萨克斯实验 5.恩格尔曼实验 6.鲁宾,卡门实验 7.卡尔文碳循环实验
光合作用的意义:
1、光合作用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质来 源和能量来源
2、维持大气中O2和CO2含量的相对稳定
3、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作用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一组09-1班
课堂总结
一、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1.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光合作用原料H2O的证明 2.普利斯特里的实验——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3.英根豪斯的改进实验——光合作用条件光的证明 4.萨克斯的实验——光合作用产物淀粉证明 5.恩格尔曼的实验——光合作用产物O2和场所叶绿体的证明 6.鲁宾和卡门的同位素标记实验——证明O2的来源 7.卡尔文碳循环实验——光合作用原料CO2的证明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一组09-1班
第五节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盆栽柳树实验 2.普利斯特里实验 3.英根豪斯实验 4.萨克斯实验 5.恩格尔曼实验 6.鲁宾,卡门实验
第一组
第二组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一组09-1班
第五节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盆栽柳树实验 2.普利斯特里实验 3.英根豪斯实验 4.萨克斯实验 5.恩格尔曼实验 6.鲁宾,卡门实验
课后作业
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光合作用有哪些应用?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一组09-1班
参考文献
[1]王国强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12-222. [2]沈允钢.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光合作用 .北京:清华大学,2000. [3]李立人,缪有刚.植物生物技术.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26. [4]李朝霞,赵世杰,孟庆伟.植物学通报,2003,20(2):190-197. [5]杨福愉,沈允钢.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01-111.
条件
场所
原料
光照
叶绿体
CO2 H2O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一组09-1班
第五节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盆栽柳树实验 2.普利斯特里实验 3.英根豪斯实验 4.萨克斯实验 5.恩格尔曼实验 6.鲁宾,卡门实验 7.卡尔文碳循环实验 二、光合作用的概念 1.条件 2.场所 3.原料 4.产物
总反应式:
CO2+H2O
(CH2O)n+O2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一组09-1班
第五节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盆栽柳树实验 2.普利斯特里实验 3.英根豪斯实验 4.萨克斯实验 5.恩格尔曼实验 6.鲁宾,卡门实验 7.卡尔文碳循环实验 二、光合作用的概念 1.条件 2.场所 3.原料 4.产物 三、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四、光合作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