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水务普查推动北京水务精细化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好水务普查推动北京水务精细化管理
郝仲勇;刘乔木;王淼
【摘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的通知》精神,北京市为摸清水务“家底”,推动水务精细化管理,于2010-2012年创造性地开展了北京市第一次水务普查工作.重点阐述了北京市实施第一次水务普查的做法和“一张图、一个库、一套表、一个平台”的“四个一”普查成果以及对普查成果开发利用的思考.【期刊名称】《中国水利》
【年(卷),期】2013(000)001
【总页数】4页(P44-46,40)
【关键词】水务普查;精细化;管理
【作者】郝仲勇;刘乔木;王淼
【作者单位】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100048,北京;北京市第一次水务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100089,北京;北京市水文总站,100089,北京;北京市第一次水务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100089,北京;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100038,北京;北京市第一次水务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100089,北京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1.2
一、北京市水务普查主要做法
1.科学构架普查组织机构,调动各成员单位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共同实施水务普查
按照国务院水利普查办要求,市、区两级成立了普查领导小组和组织实施机构,全市共落实专职普查工作人员206人。
市级普查机构设置中,工作领导小组层面,
把相关委、办、局纳入成员单位,共享资源。
与统计部门共享经普、农普、人普成果,与国土部门共享耕地面积、泥石流、地热矿泉井等国土二调成果,与规划部门共享数字地形图、DEM图、土地利用图等资源,与园林绿化部门共享园林绿化面积和分布数据,与工商部门共享企业名录等信息,与市政市容部门共享环境卫生清洁面积、环卫水量等资料。
领导小组办公室层面,充分调动市水务局各业务处室参与普查工作中,各主管领导分工负责,形成水普是平台、共同抓水普的良好局面。
在专业技术层面,结合水务普查专业特点,明确了市水科学院、市水文总站、市水保总站、市郊区水务中心、市节水中心、市水务信息中心、市排水集团、市自来水集团等8家单位为水务普查的技术支撑单位,并吸收了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市测绘院等首都科技资源参与普查,共有680多名技术工作人员全程参与水务普
查技术工作。
2.根据水务精细化管理需求,科学编制有北京特点的水务普查实施方案
北京市并未把此次普查仅作为一项任务,而是按照“普查与应用相结合、普查与管理相结合、普查与日常工作相结合”的原则,以促进水务精细化管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国家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市情,细化形成了北京市水务普查实施方案。
(1)新增供水设施、排水设施普查2项任务
供水和排水是水务一体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实施方案中并未提及此2项内容,北京市为全面摸清全市的供水设施和排水设施的基本情况,增加了这2项普查内容。
供水设施普查对象是2011年年底北京市行政区范围内已建和在建的城镇供水设施、农村供水工程、自备井供水设施。
普查内容主要包括供水厂数量、位置、规模、管理情况,管网位置、管径、材质、年代等情况。
排水设施普查分为城镇排水和农村排水,普查对象包括污水处理厂(站)、再生水厂(站)、排水管网、再生水管网、泵站、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分散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三格化粪池等。
(2)细化国家方案,形成北京市水务普查方案
为了更好地满足北京市水务的精细化管理需求,北京市在水务普查方案中,新增
18个普查指标内容,并对11项指标进行了下限调整。
①河流湖泊基本情况普查专项。
对河流、湖泊的标准进行了下限调整,增加雨量站和泉2项普查内容。
②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专项。
从迎汛安全的角度出发,增加橡胶坝、桥梁、蓄滞洪区、防汛仓库和河道内单位等5类普查对象;从水利工程管理角度出发,水闸
普查中增加船闸,塘坝普查中增加鱼塘和荷塘,对11类水利工程增加了抗震性调查、工程安全运行情况调查、工程平面图、剖面图及结构图普查等指标。
③经济社会用水情况调查专项。
为使调查成果具普遍性和全面性,用水规模调查标准由15万m3及以上调整到市管户 10万 m3及以上、区(县)管户2万m3及以上全面调查;居民生活用水调查中增加用水设备调查指标;农业用水调查增加作物种类和灌溉方式调查指标。
④河流湖泊治理保护情况普查专项。
结合“三条红线”中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需求,将《北京市地表水功能区划方案》中所有河流湖泊均纳入普查范围,入河湖排污口普查标准由300 m3/d以上或10万m3/a以上调整至所有连续排放口和1万m3/a以上的间歇排污口,并增加了6项水质指标(pH、电导率、CODCr、氨氮、总磷、总氮)普查内容。
⑤水土保持情况普查专项。
为促进全市实现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精细化管理,将全市进行了小流域划分,增加泥石流、侵蚀沟道、主沟道形态特征、小流域出口水质水量4项普查内容,野外调查单元由159个增加到629个,抽样比例由规定的1%
提高至4%。
⑥水务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普查。
重点突出水务特点,增加供水行业、排水行业等调查对象,同时针对首都科技资源丰富的特点,新增水务科研教育单位普查内容。
⑦灌区情况普查专项。
对所有性质未发生改变的灌区都进行普查,并增加灌溉水源类型、微灌、设施农业、再生水灌溉面积等普查指标。
⑧地下水取水井情况普查专项。
针对北京市地下水用量在全市总用水量比重大的情况,对所有取水井都进行详细普查,增加机井坐标普查,同时还增加水源热泵井普查。
3.精心组织,依法、依规、科学开展普查工作
以基层管水员为主要对象,全市选聘普查员、普查指导员1.2万余名,并进行网上公示。
确保每个村至少1名普查员,每个乡镇至少3名普查指导员。
按照“先培训后上岗、未培训不上岗”的要求,对全市1.2万余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进行了10个专项2.6万人次的培训。
2011年4—12月,对全市9 931个普查对象建立用水台账,准确采集取水口、居民家庭、灌区、养殖场、建筑业等动态数据,确保动态数据来之有据。
按照数据采集方法、数据审核处理要求,全面完成各类普查对象数据获取、填表、入库、上图、审核、汇总、分析等工作。
4.以质量控制为中心,做好普查全程技术指导
逐级分解质量控制责任。
市水普办负责制定全市数据审核方案及抽查方案,及时督促区县和技术支撑单位贯彻落实;技术支撑单位负责制定专项审核流程和要求,分区县审核普查数据,督促区县逐一核实、逐条整改;区县水普办负责基层普查表数据的审核把关、普查对象名录的确认复核、分乡镇质量抽查验收工作。
严格抽查和督导检查。
与市统计部门联合,对全市16个区县普查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将检查结果通报市区两级政府,确保普查数据过硬;坚持开展抽查、复核
工作,不松懈,不动摇;针对排水管网设施埋设在地下、普查专业性强、难度大的特点,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对全市排水普查数据统一进行检查、指导。
严格执行数据审核、汇总工作流程。
将质量控制重心前置到区县级普查机构和普查一线,设好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的第一道防线;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全面深入开展普查数据逐级审核工作,完成预审、审查、抽查、软件审核共四轮的审核工作,所有审核意见做到有确认表和修改记录表,所有修改有记录、可追溯;各区县、各专项数据上报前,都组织相关部门或业务处(科)室、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管领导及专家对上报成果进行了四轮的审定。
5.技术引领,提高精度,提升水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利用山区1∶10 000和平原区1∶2 000的基础测绘数据、0.5 m分辨率的影像数据、5 m精度的DEM数据、0.01 s精度的GPS数据等高精度数据以及数字高程
提取技术、3S技术等先进的技术,制作了水务普查“一张图”。
首次运用双频回声测深仪和CORS网络测量技术,测绘了重点湖泊的水下地形图,准确测量湖泊容积;采用电波流速仪,不涉水实测污水口排污量,在保证普查人员工作安全的前提下准确测量了水量数据。
针对地下管网普查存在工作空间小、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条件危险等困难,采用手持式电视检查设备,深入管道内,以影像方式记录检查井及管线内部情况,真实客观反映设施运行状况,摸清管道隐患。
二、北京水务普查主要成果
经过各地和有关部门及全体普查人员近3年的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水务普查任务。
普查了14万余个对象,获得了500多万个普查数据成果,并构建了“一张图”、“一个库”,开发了“一套表”,初步建立了“一个平台”框架,普查成果已经应用于水务管理工作中。
1.“一张图”成果
将各类水务信息叠加在一张GIS图上,形成了“5+3+N”的水务普查“一张图”,为水务精细化管理奠定了空间数据基础。
“5”即5个基础图层,是“一张图”的基础,分别是:全市域1∶10 000、平原区1∶2 000 基础测绘数据,5 m精度DEM数据,0.5 m分辨率影像数据,国土二调土地利用数据,区县、乡镇、村行
政区划数据。
“3”即3个水务基础图层,分别是:7级425条河流图层,1 085
个小流域图层,5个水资源三级区图层。
“N”即为N个专题图层,是叠加“5+3”的基础图件,在基础图层上标绘普查数据,形成统一坐标系和高程系的10个专项的N个专题图层。
2.“一个库”成果
利用北京水务普查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建成了水务普查“一个库”。
“一个库”中已植入各类审核公式1.06万个,可以对各类普查数据进行自动审核,对质疑数据进
行预警。
“一个库”中已存储了水务普查10个专项14万余个普查对象的500多万个普查数据成果,为水务精细化管理奠定了数据基础。
3.“一套表”成果
按照“确保每一个普查数据可用、确保每一个普查数据可管理维护、确保每一个普查数据可发展更新”的原则,开展了普查指标与常规水务统计指标的梳理、衔接工作,提出了水务普查“一套表”,为“盘活”普查数据提出了方案,对促进水务精细管理意义重大。
4.“一个平台”框架
在“一张图、一个库、一套表”的基础上,构建水务普查信息平台,“一个平台”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提供“四个服务”,即普查数据为行政管理服务,普查数据为流域管理服务,普查数据为单个水务对象管理服务,普查数据为城市规划与建设服务。
二是实现数据共享。
普查成果的更新、维护、管理主要依靠“一个平台”来实现。
三、普查成果指导水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现代管理的新理念,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
201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四项制度”,相应地划定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
该工作思路和要求,与精细化管理的根本理念不谋而合。
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基础、重细节、重过程、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其核心在于实行刚性的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强化责任的落实,以形成优良的执行文化。
2010—2012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正是精细化管理中的“重
基础”的落实。
北京市第一次水务普查成果将成为北京市水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支撑。
首先是将14万余个普查对象的500多万个普查数据分解下去。
结合全市四级水务管理体系,以普查数据成果为基础,将全部对象按级别、按职责分解到市水务局各业务处室、市属各水管单位、各区县水务局、各乡镇水务站、各农民用水户协会、各村管水员,明确各级部门及人员对管理对象的责、权、利,确保每一个水务对象有人管、能管好。
其次是建立水务对象的定期更新机制。
职责明确后就是要建制度,也就是“一套表”制度。
“一套表”是基于普查成果的水务对象的变化表,是对象指标分年度的变化表,是由静态出发逐步走向动态过程的记载表。
“一套表”的实施将实现水务基础数据的常用常新,动态更新。
最后是利用“一个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实现“四个服务”。
精细化管理是以专业化为前提、技术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
因此,“一个平台”的建设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四、结语
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即将圆满结束,在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和海委水利普查办的正确指导下,在北京市第一次水务普查各级机构和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市严格按照“依法普查、依规普查、科学普查”的要求,在全面认真完成国家任务的同时,结合北京水务精细化管理需求,创造性地开展了北京市第一次水务普查工作,摸清了北京水务的“家底”,取得了丰硕的普查成果,为北京水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将为“美丽首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水务基础保障。
【相关文献】
[1]陈雷.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J].中国水利,2011(6).
[2]北京市第一次水务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市第一次水务普查实施方案[R].2011.
[3]孙念怀.精细化管理Ⅲ[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4]许继军.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的保障体系与支撑技术初探 [J].人民长江,2011,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