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
析)
1.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的边界
B. DNA聚合酶、解旋酶只在细胞核中起作用
C. 癌细胞是人体内自养能力强并能无限增殖的细胞
D. 醋酸杆菌主要通过线粒体有氧呼吸供能维持生命
【答案】A
【解析】
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证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A项正确;DNA聚合酶、解旋酶是DNA复制过程中重要的酶,DNA复制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少数发生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B项错误;癌细胞不能自己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依靠从内环境中吸收的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故癌细胞不具有自养能力,C项错误;醋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线粒体,D项错误。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是C选项,考生一定要正确理解“自养”和“异样”的本质区别是是否能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加以区分。
2.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细胞减数分裂后,产生的细胞含11.5个四分体
B. 抑癌基因能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分裂和生长进程
C. 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
D. 人衰老细胞具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代谢减弱等特点
【答案】D
【解析】
四分体是指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的现象。
人体细胞减数分裂后,产生的细胞内含有23条非同源染色体,且不含有染色单体,所以不会形成四分体,A项错误;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而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B项错误;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C项错误;人衰老细胞具有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代谢减弱等特点,D项正确。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是A选项,要求学生理解四分体的概念以及出现的时期,才能避免错误的发生。
3.下列生物学相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低温处理得到单倍体植株的作用原理与秋水仙素相同
B. 用红花细胞与叶肉细胞做质壁分离的实验,均可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C. 向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滴加样液后应立即计数,以防止细胞沉到底部
D. 重铬酸钾和澄清的石灰水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的作用相同
【答案】B
【解析】
低温处理和秋水仙素处理均会导致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进而形成多倍体植株m,A项错误;红花细胞与叶肉细胞均为成熟的植物细胞,而且红花细胞的细胞液呈红色,叶肉细胞由于叶绿体的存在是其细胞质呈绿色,所以用这两种做质壁分离的实验,均可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B项正确;向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滴加样液后应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后才能计数,以减小实验误差,C项错误;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重铬酸钾是用来检测酒精的,而澄清的石灰水是用来检测CO2的,故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课本上的几个常考实验的相关知识。
需要考生理解相关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所以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归纳和积累。
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赤霉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导致植株增高
B. 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黄瓜果实的脱落
C.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乙烯利会导致尖端下段生长
D. 外源生长素可使未受粉的番茄花蕾发育为无子番茄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乙烯: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
2.赤霉素: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
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
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详解】赤霉素通过促进细胞的伸长而使植株增高,A错误;脱落酸促进花和果实的脱落,B 错误;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会导致尖端下段生长,C错误;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外源生长素可使未受粉的番茄花蕾发育为无子番茄,D正确。
故选D。
5.下列有关生态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度生物入侵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
B. 某区域内的两种染色体数相同的植物共同构成一个种群
C. 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容纳量
D. 计算种群密度时,应去掉数据中的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重度生物入侵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A正确;种群指的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集合,两种染色体数相同的植物不一定是同种生物,B错误;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呈J型增长,其没有环境容纳量,C错误;统计种群密度时,不应舍弃所得数据,D错误。
故选A。
6.如图为某家系遗传系谱图,已知Ⅰ1患白化病,Ⅲ3患红绿色盲症,如果IV1两对基因均为显性纯合的概率是9/16,那么需要满足以下哪项条件()
A. Ⅲ1携带白化病基因,Ⅲ2白化病、红绿色盲症基因均携带
B. Ⅱ4、Ⅱ5、Ⅲ1均携带相关致病基因
C. Ⅱ3、Ⅲ1均不携带相关致病基因
D. Ⅱ4、Ⅱ5携带白化病基、Ⅲ1不携带白化病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系谱图: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型用A、a表示;红绿色盲属于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
【详解】III1携带白化病基因,则其基因型为AaX B Y,III2白化病、红绿色盲症基因均携带,则其基因型为AaX B X b,IV1两对基因均为显性纯合的概率是1/3×1/2=1/6,A错误;II4、II5均携带相关致病基因,则他们的基因型为AaX B X b×AaX B Y,III2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 、1/2X B X B、1/2X B X b,III1携带相关致病基因,则其基因型为AaX B Y,IV1两对基因均为显性纯合的概率是(1/3×1/2+2/3×1/3)×(1/2+1/2×1/2)=7/24,B错误;II5不携带相关致病基因,则其基因型为AAX B Y,II4的基因型为AaX B X b,III2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2AA、1/2Aa、1/2X B X B、1/2X B X b,III1不携带相关致病基因,则其基因型为AAX B Y,IV1两对基因均为显性纯合的概率是(1/2+1/2×1/2)×(1/2+1/2×1/2)=9/16,C正确;II4、II5携带白化病基因,则他们的基因型为AaX B X b×AaX B Y,III2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 、1/2X B X B、1/2X B X b,III1不携带白化病基因,则其基因型为AAX B Y,IV1两对基因均为显性纯合的概率是(1/3+2/3×1/2)×(1/2+1/2×1/2)=1/2,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各选项题供的信息计算相关概率,再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7.阿霉素能与DNA稳定结合,阻碍DNA解旋,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
但临床上发现它可能诱发心肌细胞凋亡,引起患者心脏功能障碍。
(1)阿霉素能抑制癌细胞增殖,最可能是抑制了其______过程。
细胞凋亡是由______决定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2)1,6一二磷酸果糖(FDP)是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的中间产物,细胞中形成FDP的场所是______。
临床上发现,FDP能改善心肌细胞的代谢功能,为探究FDP对阿霉素诱发的心肌细胞凋亡是否具有抑制作用,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下的实验,将心肌细胞在以下三
种条件下培养。
甲组:适宜培养液;乙组:适宜培养液+阿霉素;丙组:适宜培养液+FDP+阿霉素。
一定时间后,统计心肌细胞的凋亡率。
甲组与______组对照,可以验证阿霉素是否能诱发心肌细胞凋亡。
请依据推论,填写对乙组与丙组的结果预测,若______则FDP对阿霉素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若______则FDP对阿霉素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无影响。
(3)研究人员还做了将心肌细胞放在下列条件中培养:适宜培养液+1,6一二磷酸果糖(FDP),其目的是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DNA复制和转录 (2). 基因 (3). 细胞质基质 (4). 乙 (5). 丙组的凋亡率低于乙组 (6). 丙组和乙组的凋亡率接近 (7). 1,6一二磷酸果糖能改善心肌细胞的代谢功能(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
【解析】
【分析】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有利于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外界种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而导致细胞死亡的现象是不利于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的,不属于细胞凋亡。
【详解】(1)阿霉素能与DNA稳定结合,阻碍DNA解旋,最可能是抑制了其DNA复制和转录,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2)1,6一二磷酸果糖(FDP)是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的中间产物,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是呼吸作用第一阶段,场所在细胞质基质,甲组:适宜培养液;乙组:适宜培养液阿可霉素;丙组:适宜培养液+FDP+阿可霉素。
一定时间后,统计心肌细胞的凋亡率。
甲组与乙组对照,可以验证阿霉素是否能诱发心肌细胞凋亡。
若丙组的凋亡率低于乙组则FDP 对阿霉素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若丙组和乙组的凋亡率接近则FDP对阿霉素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无影响。
(3)适宜培养液+1,6一二磷酸果糖(FDP),其目的是验证:1,6一二磷酸果糖能改善心肌细胞的代谢功能(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癌变的机理,明确细胞凋亡属于正常的生命历程,并能与细胞癌变进行区分,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解答,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8.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根深叶茂"和"育秧先育根"的宝贵经验,即必须根生长的好,地上部分才能很好地生长。
请回答:
(1)根是植株细胞分裂素合成的中心,细胞分裂素合成后向上运输,能够抑制侧根向周围生长,促进主根向更深的土层生长;蔬菜育苗移栽时,切除主根,可促进侧根生长。
以上现象说明根具有_____现象。
(2)在用 IAA 处理插条生根时,如果 IAA 的浓度较低,适合采用_____法处理插条,此时的室内环境最好的遮荫且_____,以保持 IAA 溶液的较低浓度。
(3)IAA 除具有促进生根的功能,还具有防止脱落的功能。
有些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可知,IAA 对脱落的效应与_________有关。
(4)脱落的生物化学过程主要是水解离层的细胞壁和中胶层,使细胞分离。
与脱落有关的酶类较多,其中_____是较为关键的。
【答案】(5分)
(1)顶端优势(2)浸泡法空气湿度较高(3)IAA的浓度(4)纤维素酶
【解析】
试题分析:⑴根据题干可知,切除主根后,可以促进侧根生长,说明根具有顶端优势。
⑵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扦插枝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
其中浸泡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⑶根据图示可知,曲线表明IAA对不同部位(a表示施用部位在离层近基端,b表示施用部位在离层远基端)结果不同;同时不同浓度的IAA对施用部位在离层近基端(即a)结果不同。
⑷植物细胞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可以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掉细胞壁。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9.番茄(2n=24)紫茎(A)对绿茎(a)是显性,红果(B)对黄果(b)是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回答下列问题:
(1)有两个不同性状的番茄亲本杂交,F1性状比例如表。
F1中基因型为________的植株自交产生的绿茎黄果植株比例最高,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2)在♀AA×♂aa杂交中,若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产生的雌配子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
(3)现有基因型纯合的紫茎和绿茎番茄杂交得到F1,F1中发现一紫茎植株体细胞的6号染色体的组成如图所示,已知含异常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受精。
设计实验探究控制茎颜色的基因A、a是否位于6号染色体上。
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
____
【答案】 (1). aaBb (2). 绿茎红果:绿茎黄果=3:1 (3). 13或11 (4). 实验思路:让该紫茎植株自交,观察并记录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子代中紫茎:绿茎=3:1,则基因A(a)不在6号染色体上;若子代均为紫茎或紫茎:绿茎=1:1,则基因A(a)在6号染色体上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减数分裂以及根据已知条件设计验证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简单计算;要求学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征,特别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推测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结果;能根据实验目的设计简单的实验,且能预测实验结论。
分析表格:F1代中紫茎:绿茎≈1:1,属于测交,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F1代全为红果,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
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1)根据试题分析可知,双亲的基因型为AaBB与aabb,二者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紫茎黄果)、aaBb(绿茎黄果)。
其中F1中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产生的绿茎黄果植株比例最高,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茎红果:绿茎黄果=3:1。
(2)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情况有两种:一种是两条同源染色体同时进入次级卵母细胞,经过正常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得到的雌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为12+1=13条;另一种可能是两条同源染色体同时进入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进行正常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得到的雌配
子染色体数目为12-1=11条。
(3)据题意可知,含异常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受精,可让该紫茎植株自交,A、a基因在6号染色体上与不在6号染色体上,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会不同,据此可判断A、a基因是否位于6号染色体上,因此其实验设计思路是:让该紫茎植株自交,观察并记录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子代中紫茎:绿茎=3:1,则基因A(a)不在6号染色体上;若子代均为紫茎或紫茎:绿茎=1:1,则基因A(a)在6号染色体上。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及姐妹染色单体移向同一极时,产生的配子的染色体数、基因型与正常分裂相比有何不同,还需要学生掌握根据实验目的设计简单的验证实验的思路,能够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
10.碳排放增加引起的温室效应导致北极海水的覆盖面积减小,对北极当地物种造成严重威胁,如很多兽群之间彼此远离。
下图为北极地区的部分生物形成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者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后,在群落内部以______的形式流动。
碳排放的增加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有关,化石燃料中的能量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属于______。
(2)已知北极鳕鱼捕食10kg浮游动物A可增加2.5kg重量,捕食30kg浮游动物B可增加2.5kg 重量,但不能推算出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原因是______。
海冰消失造成浮游动物A的栖息地减少,种群的数量降低,同时,发现北极鳕鱼大量捕食浮游动物B,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该生态系统的作用是_______。
(3)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各生物种群的数量均接近______。
与一般生态系统相比,北极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原因是______。
(4)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碳平衡有重要意义。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______(至少答两点)。
【答案】 (1). 吸收并同化CO2以及呼吸作用释放CO2 (2). 含碳有机物 (3). 未被利用的能量 (4). 根据捕食情况无法得知北极鳕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不能推出北极鳕
鱼的同化量,且无法得知浮游动物A、B的同化量 (5). 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 K(环境容纳量) (7). 营养结构简单;温度低,分解者分解作用较弱 (8). 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藻类为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其余生物为消费者;图中共有2条食物链:藻类→浮游植物A→北极鳕鱼→海豹→北极熊;藻类→浮游植物B→北极鳕鱼→海豹→北极熊。
【详解】(1)生产者在碳循环中主要吸收并同化CO2以及呼吸作用释放CO2。
碳元素在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碳排放的增加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有关,化石燃料中的能量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属于未被利用的能量。
(2)根据捕食情况无法得知北极鳕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不能推出北极鳕鱼的同化量,且无法得知浮游动物A、B的同化量,因此无法推算出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当浮游动物A大量减少时,北极鳕鱼会大量捕食浮游动物B,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各生物种群的数量均接近环境容纳量K。
北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且温度低,分解者分解作用较弱,因此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4)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碳平衡有重要意义。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等。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
内在联系的能力。
11.蓝莓富含花青素,对人体有增强视力、消除眼睛疲劳、消脂减肥、解酒护肝等功效。
利用蓝莓可生产蓝莓果汁、蓝莓酒、蓝莓醋、蓝莓果酱等。
回答下列问题:
(1)榨汁前需将新鲜的蓝莓进行_______,然后除去枝梗,防止______。
(2)用蓝莓果汁来生产蓝莓酒,需要将温度控制在______。
发酵过程完成后,可以用______检测发酵产物中是否有酒精产生。
(3)若想继续利用上述发酵装置制做蓝莓醋,需进行的处理是______。
(4)蓝莓果酱是利用蓝莓果汁加糖熬制而成,以家庭生产玻璃瓶装蓝莓果酱为例,如何做到减少或避免杂菌污染?______________(至少答2点)。
【答案】 (1). 冲洗 (2). 杂菌污染 (3). 18-25℃ (4). 酸性重铭酸钾 (5).
通入无菌空气,同时将装置置于30~35℃的温度下培养(6). ①蓝莓果汁要煮沸②装蓝莓果酱的瓶要用沸水(酒精)消毒③装瓶时瓶口要通过火焰
【解析】
【分析】
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果醋制作的原理: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类分解成醋酸。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1)榨汁前需将新鲜的蓝莓进行冲洗,然后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防止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用蓝莓果汁来生产蓝莓酒,需要接种酵母菌。
20℃最适合酵母菌的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 。
发酵过程完成后,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或重铬酸钾)检测发酵产物中是否有酒精产生,酸性重铬酸钾(或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灰绿色。
(3)蓝莓醋生产过程利用了醋酸菌的发酵作用。
因此若想继续利用上述发酵装置制做蓝莓醋,需进行的处理是通入无菌空气,同时将装置置于30~35℃的温度下培养。
(4)蓝莓果酱是利用蓝莓果汁加糖熬制而成,以家庭生产玻璃瓶装蓝莓果酱为例,减少或避免杂菌污染的措施:①蓝莓果汁要煮沸;②装蓝莓果酱的瓶要用沸水(酒精)消毒;③装瓶时瓶口要通过火焰。
【点睛】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果醋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和条件,了解最后的检测方法,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