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专项】专题06 领悟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试题) 六年级语文 部编版_教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6 领悟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典型例题】
车把上的纸鹤
那年暑假,我突然萌发了单身去江南一座古城旅游的念头。
古城很美,景点很多,却都分散在各处。
我正为此犯愁,旅店的一位阿姨告诉我:“我们这里的一些修车铺里,可以出借自行车,租费低廉。
”我当即在一个车行租了一辆七成新的自行车。
我兴奋地骑上自行车,在古城内一溜烟似的游历了好几处景点,下午,我又兴冲冲地骑车向郊外的风景区进发,到达那里已是三点光景。
我环顾四周,没有找到寄存自行车的地方,只在公园对面的那片小树林里,横七竖八地停放着几辆自行车。
我图省事,便将自行车也往那里一放,反身买票进了公园。
景区面积很大,一路上走马观花游下来花去不少时间,然后又坐上了驶往湖心岛的游船。
心一静下来,我才猛然想起忘了给自行车上锁,一摸口袋,果然不见有车钥匙。
我顿时惊出一身大汗,游心全消,苦苦哀求船工将我放上岸去。
船尚未停稳,我就箭一般地蹿上岸去,拼命朝公园门口处跑。
此时,天色暗淡下来。
我远远地朝对面那片林子望去,不好,那里只剩下孤零零的一辆自行车了。
我按住自己那颗狂跳不已的心,奔跑过去一看,不禁喜出望外,正是我租来的那辆车!可是车却是锁着的。
我仔细一看,车把的刹车上夹着一只用纸折成的鹤。
那车钥匙会不会就在纸鹤里呢?我取下纸鹤,一摸,硬硬的,在它的肚子里,果然藏着一把钥匙!
我端详着这只可爱的纸鹤,竟然发现它的尾巴还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字:“叔叔,请小心!”感动的暖流顿时传遍全身……可是这次没有成功,他的腿像两团棉花。
他想也许腿有点痉挛,他用手捏了几下,重新屈腿撑地……一次、二次、三次……
想一想:根据文章的叙述内容,把下列反映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按顺序排列。
A.喜出望外
B.兴致勃勃
C.大惊失色
D.心急如焚
E.温暖如春
F.愁上眉梢
正确顺序为:F、B、C、D、A、E(填序号)
答题模板
领悟文章主旨
①人物提取法。
情感来自人物的表现和感受,紧紧围绕人物,通过对人物的表现或心理情感等的直接描写,可以提炼出情感主旨;
②事件提取法。
作者往往把自己的情感态度寄托在事件里面,所以要筛选出事件,通过事件提取情感主旨;
③抓特殊句段法。
开头交代情感线索的句子,中间议论抒情的句子、过渡句,篇末点明题旨或深化、升华主题的句子,都是归纳情感主旨的关键;
④提关键词句法。
行文有些关键词句是主旨的暗示或揭示,譬如表明情感态度的词句、评价人物言行的词句等,都可以直接借用来归纳情感主旨。
你学会了吗?我们来挑战一下下面的试题吧!
(一)秋枣儿红
①中秋前后,秋枣成熟了。
②家乡,到处都栽了枣树。
这个季节里,大红的枣儿缀满枝头,处处是红艳的景象,时时都流溢着枣香。
人,站在村西的山包上,俯视,夕阳之下,村庄如云锦轻覆,煞是美丽;人行街头,举手,即能摘下大颗的枣儿,放入口中,咀嚼着,脆生生,甜润润,齿颊生香。
③这个季节里,总会让我想到自己的童年。
那个时候,我还小,一到枣熟,就会跑到后园中打枣。
枣树是后邻家的,后邻家的枣枝伸到了我们家的后园里。
我拿起一块石头,用力投向枣枝,枣子便哗啦啦地掉了一地。
有时,石头落到后邻家的院落里,便听到“哐当”一声,这,一定是后邻家的泥瓦盆被打破了。
后邻家的老婆婆就会吆喝一声:“别打了,盆破了,落枣后给你送一些。
”
④几天以后,后邻家“落枣”了,果然就派她们家的孩子送来一大瓢。
⑤现在想来,那种朴素、醇和的邻里之情,真是让人低回不已。
⑥秋枣成熟的时候,最忙碌的还是我的祖母。
几乎每天,她都会到我们家的那几棵枣树下守望,看是否被孩子采摘,看会不会被风吹掉。
一旦风起,她就赶紧跑到枣树下,将那些吹落的枣子拾起,放到锅上蒸熟,分给孩子们吃。
蒸熟的枣子又软又甜,滑润绵软,别有一种风味。
这样的跑动,要一直到“落枣”结束,看着一堆堆的枣儿,堆于家中。
⑦这时,祖母也会像后邻那样,拿起一只大瓢,盛满枣儿,一家一户地分送。
她迈着颤巍巍的小脚,满脸堆满了得意的笑容,扭动的脚步,似是一种季节的舞蹈。
送完邻里,她还要送亲戚,这个时候,祖母会将枣儿盛到竹篮里,篮口覆上一块红布,极是认真、庄重。
她要在中秋节前,将这时鲜的枣儿送到每一户亲戚家,让每一位亲人都吃上这大红的鲜枣。
她要给自己的亲人,送上一份节日的吉祥,一份季节的问候和祝福。
⑧所以,后来每当我听到那支歌:“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咱亲人尝一尝……”我就想到祖母,忆起祖母那颤巍巍的影像。
⑨如今想来,那个时候的祖母,心中一定充满了无限的幸福。
她一定知道:甜美的果实是应当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而“分享”就是一种幸福。
⑩晒枣,也是祖母极喜欢的事情。
收下的枣儿,要想保存长久,必须晒干,而这,总是要祖母去做的。
祖母会找一领“箔幛(bó zhàng)”,将枣儿均匀地摊放在“箔幛”上,守着枣儿,守着太阳,一天天地将枣儿晒干。
这个过程,祖母要不停地挑选,将不够饱满,或生虫的枣儿挑出。
我喜欢看祖母晒枣的过程,看这个过程中,祖母宁静而安然的情态。
她总是那样地专注,专注的目光里,流淌着一种慈祥和满足,将经久的岁月,沉淀为一种明练和淡然。
⑪晒干的枣儿,大部分要卖掉,换来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用以度日。
但祖母总是会保留一些的,待到冬日,室外积雪盈门,室内,全家人围在热乎乎的炕头上。
此时,祖母就会捧出一大捧枣儿,提供家人,围而食之。
这个冬日,就变得异常温暖,其乐也融融。
彼情彼景,日久之后,就凝铸成了一种对家乡永久的思念。
⑫思念家乡:那满村的红艳,那早晨的炊烟,和炊烟下生息的亲人。
1.简要概括故乡的秋枣有何特点。
答:枣多,枣红,枣香。
2.围绕秋枣,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童年往事?
答:“我”淘气打枣;祖母忙碌看枣;祖母愉快送枣;祖母专注晒枣;全家人幸福吃枣。
3.品味下面加点的词语,写出其表达效果。
(1)她迈着颤巍巍的小脚,满脸堆满了
...得意的笑容,扭动的脚步,似是一种季节的舞蹈。
答:“堆满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祖母送枣时内心的愉悦、自豪和幸福感,体现了祖母大方、质朴的品质,也从侧面写出了秋枣的丰收带给人们的喜悦心情。
(2)几天之后,后邻家“落枣”了,果然
..就派她们家的孩子送来一大瓢。
答:“果然”一词承接上文,写后邻家的老婆婆兑现了自己的诺言,烘托出善良乡邻的淳朴和守信。
4.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借写秋枣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答:对故乡往事的回忆和眷念;对朴素、热情的邻里之情的赞美;对大方、慈祥、勤劳、能干的祖母的赞美;对一家人围坐吃枣的浓浓亲情的怀念。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B)
A.选文中“甜美的果实是应当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而‘分享’就是一种幸福”一句颇富哲理意味,能引发读者的思索。
B.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文笔优美,写作的目的主要是刻画表现祖母的形象。
C.祖母总是捧出往日晒干的一大捧枣儿给家人吃,她这样做主要是要让大家共尝甜枣、品味生活,体现了她对大家的关爱,表现她待人的热情。
D.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起到点明主旨、照应上文的作用。
(二)金色花
①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
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
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
②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③无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着阳光和空气。
④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
它既不美,也不雅。
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生长该有多好啊。
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⑤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这盆仙人掌。
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又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
⑥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
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
我越看越觉得它丑……
⑦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
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
⑧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
谁想夏天一到,竟发生了奇迹。
⑨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
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闪耀的东西。
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⑩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
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
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①①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①②此刻,仙人掌骄傲地高攀着。
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
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
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心血。
①③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
我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感到惭愧。
①④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
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①⑤它并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①⑥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1.根据第④~⑦自然段内容,分别概况出开花前的仙人掌和海棠、月季、文竹一类花草的特点。
(1)开花前仙人掌的特点:外表丑陋却很顽强。
(既不美,也不雅,却易于生长。
)
(2)海棠、月季、文竹一类花草的特点:美丽,但不容易生存。
(外表美、雅,却很娇弱。
)
2.根据第③~①③自然段内容,概括出作者对仙人掌的感情的四种变化。
遗憾(冷漠、冷淡、冷落)→厌恶(讨厌、讥笑、鄙视)→惊奇(惊异)→赞叹(赞美、赞颂、称赞)
3.作者在第①③自然段中写到:“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
我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感到惭愧。
”请根据第③~①③自然段内容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是什么原因使作者“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
答:仙人掌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但它却倾注全部的心血,开出了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
(2)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浅薄庸俗”?
答:因为作者在仙人掌开花之前,曾厌恶、讥笑它的丑陋,只重视外在美而忽略它内在的精神。
4.文章采用了纵横对比的手法,纵观全文,分别概括出纵向和横向对比的内容。
(1)纵向对比为:仙人掌开花前和开花后的对比。
(2)横向对比为:仙人掌和其他花卉(海棠、月季、文竹之类的花草)的对比。
5.本文是一篇状物寓理的散文,作者通过对“金色花”的描写,要揭示一个怎样的道理?答: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三)温暖人生
①那时候我很小,独自去离家有20分钟路程的电影院看电影。
看完电影出来,我迷路了。
这时正是华灯初上。
不只是恐惧还是羞涩,我不敢去问任何人,忍不住嘤嘤地哭了起来。
②这时走过来一对夫妇,那穿着薄呢大衣的女人低头拉住我的手轻声问道:“怎么了,小姑娘?”我大哭起来,告诉他们我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家。
那女人随即轻轻摸了摸我的头说:“没关系,咱们一起去找找,好吗?”她又俯身拉起了我的手,我在黑暗中感觉着她手的温暖。
③原来我离家并不远。
那对善良的夫妇将我轻轻一送,就送到了我母亲的身边。
④我破涕为笑的时候,他们向我微笑一下,转身离去了。
夜色笼罩了他们修挺笔直的身影,我手心还留着那女人的手温。
⑤几十个寒冬酷暑过去了,我已经到了那一对夫妇的年龄,但他们留给我的温暖,仍久久地萦绕在我的心中。
⑥十几岁时的我常独自一个人去粮店买粮。
那一次,我努力将一袋粮背到我单薄的肩上。
可我却没有将它背上去。
咬着牙,较着劲,试了一次又一次,始终差那么一点儿,我无望地站在这一袋粮食前。
⑦我决定再试一次,忽然粮袋顺利地上了肩。
我诧异地转过头,发现一双苍老而虬(qiú)筋毕露的手正托住我的粮袋,一双同样苍老却充满慈爱的眼睛在亲切地注视着我。
给了我这一把力气的竟是一个已经没有多少力气的老人。
那力气化作一股暖流汩(gǔ)汩地流进我的心里。
⑧一次,我生病在床,心绪异常烦躁,嘴唇干裂出一层白皮。
突然听见“啪”的一声脆响,什么东西摔破了。
我恼怒地大喊起来:“娇娇,你又在淘气!你能不能让人安静一下?你真太不懂事了。
”屋内静了半晌,才见女儿怯怯地走到我身边嗫嚅着说:“妈妈,我看你嘴太干了,想给你倒点热水喝,我不是故意弄碎杯子的,你别生气好吗?”我一下子把女儿那溢满莹莹泪水的眼睛紧紧地吻住了。
我吮吸着女儿的泪,暖暖的,有点咸。
⑨人的一生可能经历过许多喜怒哀乐,但最能拨动你心弦的却可能是那一次次温暖轻柔的抚摸。
它就像那徘徊在你周围的微风和细雨,让你体味着人生的温暖。
⑩这温暖的感觉浸润我的心许久了,我常被它逼得扪心自问:你曾向迷路者伸出你的友谊之手了吗?你给了对你也许并不重要,但却是别人所急需的一把力了吗?你能谅解和宽容那些无意中伤害了你的人吗?只要感觉到那一丝丝温暖存在,人生就会轻松多了。
能够给人以这种温暖,我想快乐一定会更大些。
1.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况。
(1)一对善良的夫妇把迷路的“我”送回家。
(2)一位老人帮“我”把一袋粮食背上肩。
(3)女儿想为病中的“我”倒水却打碎了杯子。
2.给本文加一个标题(限四个字)。
3.下面一段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
“爱幻想的我从此被幻想折磨着:当我所崇拜的老师在课堂上严厉而关切地注视我的时候,我想,会是她吗?当温和的女医生轻揉我疼痛难忍的身体的时候,我想,会是她吗?当我羡慕地望着一对对和谐、美丽、善良的夫妇的时候,我想,会是他们吗?”
(1)这段话的恰当位置应在哪两个自然段之间?依据是什么?
答:恰当位置在第④自然段与第⑤自然段之间。
依据是:从语言上看,本段与第④段中“我手中还留着那女人的手温”与第⑤段中“我已有了那一对夫妇的年龄”相关联;从内容上看,本段是上文的延续,也是上文叙事后感情的抒发。
(2)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表现中心有什么作用?
答: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送“我”回家的那对夫妇的感激和怀念,同时暗示社会上有很多如那对夫妇般热心肠的人,有力地突出了“人生充满温暖”这一中心。
4.紧扣“浸润”和“逼”这两个词语,理解第⑩自然段画线句的含义。
答:长久以来,他人给予的温暖不仅温暖着“我”的心,而且时时提醒着“我”给他人送温暖。
5.本文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答:时时给人温暖,人生才会更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