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4 日食和月食|教科版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下册《日食和月食》
一、教材
(一)、教材分析
《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部分。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

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己总结月食产生的原因。

这种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根据日食现象推想日食的成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和想象能力(空间想象力)。

3、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

2、难点:根据日食成因推想月食成因。

二、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激发兴趣,适时诱导。

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抽象,所以我倡导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法:讨论交流,模拟实验,小组合作,类比推理。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日食、月食视频、动画,日食、月食成因示意图。

2、学生准备:电灯泡、小皮球、乒乓球等。

三、教学过程
上课前,我把学生分为4人一小组,其中一名小组长,负责汇报交流,1名记录员,负责记录实验的现象,两名操作员,负责实验。

4人角色轮流担任,这样目的是保证每名学生全程参与探究。

为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推理实验,积极探究;巩固应用,
再现新知。

(一)、第一环节: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新课的成功导入至关重要。

因此我首先以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请学生说一说故事中出现的是哪一种天文现象。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揭示课题,我们来揭开日食的神秘面纱。

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二)、第二环节:观察推理,分析日食原因
1、播放课件“日食过程”。

2、提出:根据刚才的录像,你认为日食可能是怎么形成的?把你的想法和同组的小伙伴一起说一说。

3、同学分组活动,讨论日食的形成,并汇报讨论结果。

(根据同学的讨论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同学对日食的形成原因有一些浅显的认识,对此,我及时给予肯定)
4、在同学讨论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提出:日食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发生日食现象是太阳自身在一段时间内变黑了,还是太阳的光辉被某种天体挡住了?你认为哪种可能性大?(同学通过讨论认为最有可能是太阳的光辉被某种天体挡住了)
5、继续引导学生观察。

我又接着提出:假如是某种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辉,可能是哪个天体?我引导同学带着这个问题来讨论以下几个问题:(PPT显示讨论的问题)
(1)太阳被遮挡的局部边缘是什么样的?(弧形的)这说明挡光的天体是什么样的?(圆的)
(2)在日食过程中,有时太阳的整个球面都被挡住了,成为黑色,这说明挡光的天体,从地球上看有多大?(与太阳一般大小)哪个天体可能是这样的?(月球)
(3)太阳被遮挡的局部从哪边开始,向哪边移动?(从西边开始,向东边移动)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天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哪个天体是这样运动的?(月球)
6、那么,综合以上分析,你认为可能是哪个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辉?(月球)
这样,使学生们通过观察、分析从而推理得出结论:日食时是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辉。

板书好后,我用一句过渡语:“我们有了结论后,该怎么样来验证它的合理性呢?下面我们来做一做模拟实验。

”接着进入第三环节。

(三)、第三环节:实验论证,亲历探究。

1、我们不能直接利用这三个天体去做实验,怎么办呢?可以用东西代替,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先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这次模拟实验的器材。

学生能发现:用一些发光的物体如电筒、蜡烛等来代替太阳;用一些大的球体如足球、排球、地球仪来代替地球;用一些较小的球体如乒乓球、小皮球等来代替月球等。

然后请
同学们选取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探究!
(设计意图:这是对学生自主性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接下来请各小组同学迅速商量一下,选取实验材料并拿好实验记录表。

2、出示本次模拟实验的温馨小提示
3、实验准备就绪后,我会引导同学们设计合理的模拟实验,讨论方法后再进行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同时我到各小组巡视、交流沟通。

待各小组都几乎完成了实验,我再组织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展示自己的实验,并对上台发言表现的小组和个人都予以表扬。

最后,由教师小结,了解日食是怎样发生的。

(设计意图:在这里,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学生在学到科学知识的同时,习得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第四环节:由扶到放,探究月食的成因。

此环节中,教师不再过多引导,而是提供一副月食成因示意图,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从而得出结论,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在观察推理中发现问题,在观察中熏陶情感,在动手中探究科学,在验证中收获喜
悦。


(五)、第五环节:巩固应用,再现新知。

本环节我设计了让同桌口述日食和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另一名同学画出日食和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相互位置图,并指名上黑板张贴示意图。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既巩固了新知,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四、浓缩精华,突出重点——说板书
精美的板书设计,让学生一目了然,不仅突出了本课的重难点,又加深了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日食和月食
太阳月球地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