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程序教学法在青少年蛙泳教学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序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环节,确保在青少年掌握当前基础动作的前提下,再进行动作整合,形成完整的蛙泳动作体系,其教学方法较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加层次化,有助于提升青少年学习的动机。
因此,在蛙泳教育教学中,需要将程序教学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确保青少年在短时间内掌握蛙泳学习技巧,进而构建高效的蛙泳教学课堂。
一、程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1.程序教学法
程序教学法就是按照规定的教学程序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具有规律性、逻辑性的模块,通过重新组合的方式依次开展教学任务,通常是借助专门的程序教材实现的,确保实现优化教学的目的。
程序教学法的主要流程是课前准备-设计教案-青少年练习-教师检验。
其中,教师检验是教师根据当前青少年对蛙泳动作的掌握情况进行下一环节的练习,并对青少年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给出正确的指导意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严格控制,令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程序教学法的应用优势在于,教学人员将青少年为中心,充分尊重青少年个性化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学任务,青少年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教学人员能够更好地因材施教,结合青少年对蛙泳实际掌握情况设计教学速度、进度和训练任务,教学环节相对灵活,青少年的积极性较高;程序教学法中,更加注重引导青少年自主思考,重点培养青少年重复练习的思想意识,确保通过教学人员的讲解和示范,青少年能够更好掌握蛙泳动作要领,对于培养青少年终身体育理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青少年在反复练习动作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动作加工,充分激发了青少年的学习兴趣,推动教学任务高质量的完成,最大化提升蛙泳教学时效性[1]。
程序教学法通过将教学内容化简为易,强化青少年对动作的理解和记忆,确保各教学环节间衔接性更明显,促进蛙泳教学质量的提高。
2.传统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也称五步教学法,着重灌输青少年整体意识,确保适应大规模的体育教育,缺乏对青少年体育锻炼个性化差异的重视。
具体的教学步骤为组织教学-旧知识学习-讲授新课-知识巩固-课后作业,固化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青少年的思维创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难以帮助青少年更加有效地掌握蛙泳动作技巧。
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教学人员更加注重自身的引导作用,“你听我说”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青少年发散性思维能力难以得到培养[2]。
传统教学法更加重视理论的传输,倡导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计划,确保青少年充分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开展蛙泳训练,传统教学法也是应用广泛的教学方法,然而在教学模式上缺少创新性,单一教学模式下的青少年个人能力难以有效提升。
二、青少年蛙泳教学中程序教学法的应用
1.蛙泳程序教学法在“私教班”中的应用
(1)蛙泳程序教学制定
蛙泳通常采用的正面抬头呼吸的方法,动作较为自然,学习难度不大,臂腿用于保持身体平衡,在具体游进过程中相对省力,蛙泳与踩水的动作相似,有效掌握蛙泳动作要领后,能更好掌握反蛙泳技术,“私教班”中运用程序教学法,能够更好保证青少年的安全性,便于精细化掌握蛙泳技术。
(2)教学内容
《游泳运动》中规定了熟悉水性、蛙泳腿、蛙泳臂、蛙泳臂与呼吸配合等八个考核单元,确保青少年在蛙泳训练过程中更好掌握蛙泳学习技巧,教学人员将8个单元划分成众多的训练模块,加强对青少年单个环节动作的掌握,确保青少年在熟悉水性的前提下,能够在水中移动、水中呼吸,进而能够熟练地进行浮体练习,保证最终可以顺利蹬边滑行。
教学人员明确掌握青少年的蛙泳基础和基本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明确设定精细化教学内容,采用陆上模仿和水中练习两部分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在青少年练习过程中仔细观察其心理动态,及时优化调整,确保陆上模仿动作规范后,开展水中练习,按照设定的程序环节逐步进行,确保青少年掌握完成的连续性的蛙泳动作后,进一步学习水下动作。
2.程序教学法在武汉市青山区青少年蛙泳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程序教学法对熟悉水性动作练习的运用
实践教学发现,在青少年蛙泳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帮助青少年克服恐惧心理,由于初学者对水下环境相对陌生,在练习过程中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等现象,教学人员需要通过正确的引导,采用程序教学法在短时间内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计划、实施教学任务,克服恐惧心理是教学人员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做好初学者“熟悉水性”教学。
教学人员了解青少年心理特征、个性特征的前提下是设置熟悉水性的教学步骤,包括水中移动-水中呼吸-水中漂浮-练习蹬腿和滑行,具体练习环节中,引导学生在齐腰深的水中行走15m,并小跳6次,转身4次,确保在反复练习过程中熟悉基本水性的前提下,引导青少年进行下一环节的水中呼吸练习,扶池边憋气20min,连续完成15次水中呼吸练习;教学人员在培训青少年过程中要充分保证其安全性,加强水中安全指导,必要时做好示范;水中漂浮练习环节中,青少年需要抓边漂浮8次,不抓漂浮站立水中10次,确保逐步实施教学步骤的前提下,青少年更好接受训练程序,(下转44页)
试论程序教学法在青少年蛙泳教学中的应用
陈 宏(合肥市青少年体育学校,安徽 合肥 230001)
摘 要:游泳作为一项体育项目,在青少年成长中至关重要。
终身体育教育理念下,要重点培养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思想,将程序教学法运用在蛙泳教学中能够提升青少年单个技术动作的水平,激发青少年对蛙泳的学习兴趣,确保最终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程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并提出青少年蛙泳教学中程序教学法的应用,以期为相关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蛙泳;青少年;体育教学;程序教学法
(上接42页)在蹬边滑行训练中,指导青少年俯卧蹬边池壁4-5m,通过实施一整套程序教学法后,青少年更好熟悉水性,掌握水中基本动作要领,并在反复练习过程中青少年水性动作更加连贯,便于为后续的动作练习夯实基础。
(2)程序教学法对蛙泳腿动作练习的应用
蛙泳学习中掌握蛙泳腿学习方法是整个学习的核心,蛙泳腿动作占据整个动作70%,需要靠腿部的力量保持身体的平衡,进而减小迎水面积阻力,确保在腿部动力作用下延长单次游泳距离。
教学人员在具体教学环境中结合青少年身体特征和推动动力情况,采用小步伐教学法,在青少年练习各环节中及时给出客观的评定,加强对青少年动作的规范,引导青少年提升陆上模仿练习能力,并将蛙泳腿练习分为陆地模仿练习环节、半陆半水练习环节、水中固定支撑环节及无固定水中支撑环节,按照程序教学法逐步实施教学任务,保证青少年练习的层次性,更好提升了蛙泳腿练习质量。
就环节中的无固定练习环节来说,程序教学法首先是保证青少年完成其他环节练习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向后转,面向泳池,做水中漂浮动作,并在此基础上练习蛙泳腿;其次,在青少年蹬壁出发后,需要一步步地做蛙泳腿动作,感受收腿与蹬夹过程中的动作,确保青少年更好领会蹬腿动力[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出正确的信息反馈,及时纠正青少年不规范动作,确保程序法实施后,青少年单次滑行距离在5m 以上。
结论
综上所述,青少年蛙泳教学中,教学人员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和手段,善于将程序教学法运用在蛙泳教学中,充分发挥程序教学法在蛙泳教学中的优势作用,最大化提升蛙泳教学效果,更好培养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意识,提升其身体素质的同时,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史俭恒. 程序教学法在武汉市青山区青少年蛙泳课教学中的运用效果研
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2] 夏广峰.程序教学法在青少年蛙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8(09):96+98.
[3] 何溪.程序教学模式在啦啦操选项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学报,2018(10):142-143.
表2 实验班和对照班结束时蛙泳游程测试对
距离(M)≤510255075100150200平均值±标准差实验班n=251288411045.455±3.625
对照班n=223593110028.810±4.451
4.实验班和对照班主观能动性对比
问卷调查数据发现:通过节奏感教学,实验班对训练课的兴趣比对照班明显提高,信心树立明显优于对照班,教学效果上实验班主观上无论是在感觉到有明显进步的(占60.3%),还是感觉到有进步的总合(80.9%)都远远高于对照班的40.1%和70.3%,而感觉没有进步的则少于对照班。
两个班的学生在主观上的感觉是和所测得的成绩是保持一致的。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①蛙泳教学若能根据学生学龄特点、生理和心理特征,遵循教材性质,设计好“快”与“慢”的教学环节,处理好“动”与“静”的教学手段,安排好“详”与 “略”的教学内容从而控制教学节奏,对提高教学质量,缩短教学时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掌握好生理节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易掌握蛙泳复杂的技术动作。
③教练在训练过程中运用肢体或语言提示等方法,调节、调动学员对蛙泳动作的节奏感培养,有助于学员加速学习节奏,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的速度感的调整。
2.建议
①用较强的节奏感动作做准备活动、热身操,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能力。
②在蛙泳教学过程中采用标志法等以下几种方法,增强学生蛙泳动作的节奏感。
标志法:按泳道标志线的标志,学生通过几个动作来达到一定的距离,体会蛙泳一个周期与下一个周期节奏的把握。
观摩法: 观看优质教学录像,引导学生学习优秀运动员的蛙泳技术和节奏,使学生了解蛙泳应有的节奏规律。
模仿法:训练课上有意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教练标准示范,进行模仿动作节奏练习。
抽象练习法:训练下水前,在练习动作前想象蛙泳的节奏,按表现动作节奏进行练习。
参考文献:
[1] 梅雪雄.游泳,高等教育出版社[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
[2] 刘波军.节奏感在蛙泳教学中的应用[J].游泳季刊,2006(04).
(上接28页)模化发展。
总而言之,2022北京冬奥会的举办积极带动了我国滑雪运动的发展,这也促进了更多学者对所相应的滑雪项目、可行性、以及出现的问题对策等领域的探讨和研究。
结论
①我国滑雪运动的研究机构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的体育类院校或院校体育机构,尤其是黑龙江省,总体呈现地域性特征。
我国滑雪运动研究机构彼此合作性不高,主要是因为我国关于滑雪运动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发文量相对较少。
②我国自1999至2019年关于滑雪运动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是其现状与发展,但随着国内滑雪场所、参与人群的增加,以及2022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其研究焦点也逐渐转移到此类领域。
根据时区图的发展过程,我国自2008至2017年关于滑雪运动领域的研究前沿主要围绕着三个阶段:滑雪运动、滑雪产业、北京冬奥会,尤其是北京冬奥会的即将开展,以及伴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与企业的投资,北京冬奥大背景与滑雪带动的体育产业是时下与将来的研究前沿。
参考文献:
[1]朱志强,朱宝峰,刘石,等.我国滑雪运动现状分析及其可持续发展的
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04):1-3.
[2]罗永生,李阿强.中国现代滑雪运动的发展历程[J].冰雪运动,
2002(4):39-41.
[3]杨爽,朱玉珍,张庆文.学校体育研究前沿与热点分析[J].南京体育学
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1):101-106.
[4]黄洪利.黑龙江省大众滑雪运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
学,2009.
[5]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及可视化[M].2版.北京:首都经
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7:5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