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部分 检验规则
鱼类种质检验第12部分:染色体组型分析-最新国标
鱼类种质检验第12部分:染色体组型分析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鱼类染色体玻片标本的制备和组型分析的通用方法。
本文件界定了鱼类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术语和定义,描述了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原理、试剂和材料、仪器和设备、玻片标本的制备和组型分析。
本文件适用于鱼类种质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654.2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2部分:抽样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体细胞体外培养法somatic cell culture in vitro通过无菌操作,获取鱼的肾脏组织细胞或血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加入细胞分裂刺激物,刺激淋巴细胞大量进入分裂状态。
然后,加入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使细胞分裂被阻抑在分裂中期,而获得鱼类细胞染色体中期分裂相。
3.2体细胞体内培养法somatic cell culture in vivo通过向鱼体内注射细胞分裂刺激物,刺激淋巴细胞大量进入分裂状态。
取出肾脏组织在生理盐水中将其充分剪碎或撕碎,再加入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
3.3体细胞直接法direct method of somatic cells将小鱼浸泡在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中,使其分裂旺盛的鳃丝上皮细胞被阻抑在分裂中期,而获得鱼类细胞染色体中期分裂相。
3.4胚胎细胞直接法direct method of embryo cells选用发育正常的囊胚期或原肠期早期胚胎,将其细胞吹打分散后,加入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将细胞阻抑在分裂中期,获得鱼类细胞染色体中期分裂相。
3.5空气干燥法air-drying technique将收集的细胞经过低渗、固定、滴片,然后斜放静置,待其自然干燥。
3.6火焰干燥法flame-drying technique将收集的细胞经过低渗、固定、滴片,然后立即将玻片在酒精灯火焰上来回快速过火4次~5次。
鱼类种质检验 第5部分:食性分析-最新国标
鱼类种质检验第5部分:食性分析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鱼类食性分析的通用方法。
本文件描述了鱼类食性分析的测量器材、抽样方法和操作步骤。
本文件适用于鱼类种质鉴定与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654.2GB/T 18654.4 鱼类种质检验第2部分:抽样方法鱼类种质检验第4部分:年龄与生长的测定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测量器材4.1 计量器具所有计量器具均应经计量检定部门检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4.1.1 量鱼板,读数值1 mm。
4.1.2 电子天平,感量为0.1 g。
4.2 其他器材4.2.1 解剖镜或显微镜。
4.2.2 解剖盘。
4.2.3 培养皿。
4.2.4 剪刀。
4.2.5 镊子。
4.2.6 滴管。
4.2.7 载玻片。
4.2.8 盖玻片。
4.2.9 小玻瓶。
4.2.10 吸水纸。
5 抽样5.1 试验鱼抽样按GB/T 18654.2的规定执行。
5.2 每个年龄组样本在10尾以上。
6 操作步骤6.1 体长、体重测定测量体长,称量体重。
6.2 年龄鉴定按GB/T 18654.4中6.2的规定执行。
6.3 食物的定性检查解剖鱼体,取出胃中或肠前段的内含物。
以大型生物为食物的鱼类一般可用肉眼直接辨别,鉴定到种;以微小生物为食物的鱼类可鉴定到大类,将称重后食物团置于一小瓶中,加适量清水,再用吸管吸出食物,放在载玻片上,然后置于解剖镜或显微镜下检查。
对已部分消化的食物,根据其残留的骨片、附肢、甲壳、鳞片等逐一鉴别。
6.4 食物的定量检查对杂食性或浮游生物食性鱼类,消化道中各种(类)食物的量可用“+”的多少粗略地表达:“+++”代表多,“++”代表中等,“+”代表少,“0”代表无。
对肉食性鱼类,称食物总重,并对各种(类)食物分别记数称重。
水产企业冻鱼检验标准
孔雀石绿(显性和隐性)
<0.5ppb
结晶紫(显性和隐性)
<0.5ppb
氟喹诺酮
<5.0ppb
组胺
<30mg/100g
三、微生物标准
项目
标准
细菌总数
<5.0×105/g
大肠杆菌
不得检出
大肠菌群
MPN<240/g
粪大肠菌群
MPN<240/g
沙门氏菌
不得检出
金黄色葡萄球菌
MPN<3
副溶血性弧菌
不得检出
霍乱弧菌
不得检出
其他指标参考国家与出口国相关标准。
水产企业冻鱼检验标准
一、品质指标
项目
标准
形态
1、表面无破损
2、冰衣完整、光滑
3、去除干净鱼鳞、内脏、鱼鳃(按照订单要求去除)
色泽
1、具有品种本身有的自然的颜色
2、基本无淤血变色部分
3、无由于风干引起的无光泽、不透明部分
气味
无臭泥味、无粪土味等其他异味
鲜度
有弹性、挥发性盐基氮(TVB-N)20mg/100g以下
挑选
1、按客户要求分规格
2、不能混入异种鱼
质量
净重不低于标识重量,解冻后质量=净重±%,公差为正值
温度
中心温度-18℃以下
杂质
无血、破皮及其他异物
二、有害物质标准(养殖鱼应考虑兽药残留量,青皮红肉的海捕鱼应考虑组胺)
项目
标准
氯霉素
<0.1ppb
硝基呋喃代谢物(呋喃唑酮、呋喃它酮、呋喃西林、呋喃妥因)
T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部分检验规则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Inspection of germplasm for cultured fishes―Part 1:Inspection rule
【标准状态】现行
【全文语种】中文简体
【发布日期】2002/2/19
【实施日期】2008/11/1
【修订日期】2008/7/31
【中国标准分类号】B50
【国际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代替标准】GB/T
【被代替标准】暂无
【引用标准】GB/T ,农市发[2005]21号关于印发《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机构基本条件》和《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机构审查认可评审细则》的通知适用范围&文摘
GB/T 18654的本部分规定了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的分类、各类检验所包含的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的判定和复检规则。
本部分适用于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自然种群鱼类种质检验可参照执行。
鱼类种质检验 第14部分:DNA含量的测定-最新国标
鱼类种质检验第14部分:DNA含量的测定1 2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鱼类DNA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
本文件描述了鱼类红细胞DNA含量测定的试剂与材料、仪器和设备、抽样方法和分析步骤。
本文件适用于鱼类种质鉴定与检测。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654.2 鱼类种质检验第2部分:抽样方法3 4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试剂与材料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4.1 磷酸氢二钠(Na2HPO4)。
4.2 二个结晶水的磷酸二氢钠(NaH2PO4•2H2O)。
4.3 生理盐水:0.75% 氯化钠(NaCl)溶液。
4.4 固定液:3份甲醇加入1份冰醋酸,现配现用。
4.5 肝素溶液:浓度为500 IU/mL。
4.6 胰酶:浓度为5 mg/mL。
4.7 核糖核酸酶(RNase):1 mg/mL。
4.8 碘化丙啶(PI):浓度为50 g/mL。
4.9 0.1 mol/L磷酸缓冲液(PBS):Na2HPO412.35 g,NaH2PO4•2H2O 20.3 g,蒸馏水定容至 1 L。
5仪器和设备5.1离心机:转速为5000 r/min,常温。
5.2流式细胞仪。
5.310 mL离心管及试管架。
5.4 5 mL试管及试管架。
5.5 吸管。
5.6 2 mL注射器。
5.7 5号针头。
5.8锦纶筛网(或涤纶筛网):规格为80孔/cm。
5.9封口膜。
6抽样6.1试验鱼抽样按GB/T 18654.2的规定执行。
6.2样品数量达10尾以上。
6.3用酒精棉球将鱼体尾部待采血部位擦试消毒,用装有少量肝素溶液的注射器在尾动(静)脉处取0.2 mL~1.0 mL血液为试样。
另用注射器在小公鸡(Gallus sp.)翅静脉处取2 mL血液作对照用。
水产类检验标准
正常,无氨味等异味
正常,无氨味等异味
滋味(蒸煮试验)
具有固有的香味,口感肌肉组织紧密有弹性,滋味鲜美
具有固有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味,口感肌肉组织紧密有弹性,滋味鲜美
蒸煮方法:在容器中加入500ml饮用水,将水烧开后,取约100克用清水洗净的待检品,放于容器中,盖上盖,煮5min中后,打开盖,嗅节蒸汽气味,再品尝肉质。
形状
近似“心”形或椭圆形,无严重损伤;无腐烂;无风干、黄变、褐变及穿孔
无严重损伤;无腐烂;不完整虾重量≤5%
规格
翼重量30g~90g/块;鱿鱼筒规格与标识相符
大小基本均匀;与标识相符
煮后回收率(%)≥
67
规格≥91时,回收率≥65;
规格<91时,回收率≥67;
净含量(%)≥
95
≤±4(≤1000g);≤±3(≤1000g);≤±2(≤1000g);≤±1(≤1000g);
0.2
铅,mg/kg≤
2.0
四、微生物指标:
检验项目
要求
沙门氏菌
不得检出
大肠埃希氏菌
不得检出
副溶血性弧菌
不得检出
五、包装及储运要求:
1、密封完好;冻品温度在-8℃以下。
2、包装标识符合国家标准,如生产厂家、保质期、电话、地址等;
3、运输中要注意安全,交叉污染及变质。
六、需提供的证明报告
每批《出厂检验合格证明》等
外来杂物
无
无
冻结外观
单冻个体间易于分离,冰衣透明光亮。块冻的冻块平整不破碎,冰被清洁并均匀盖没虾体。无干耗、无软化现象。
其它
按SN/T1000执行
符合SC/T3113的规定
三、理化指标
鱼种质量检验方法及步骤
鱼种质量检验方法及步骤检验前应准备的用具及器皿:屯箱、白瓷盆、游标卡尺、天平、记录表格、钢笔等。
检验人员:检验员、记录员。
第一步抽样将要检验的鱼种集中在屯箱内,用白瓷盆随机抽取100尾以上鱼种(大样),放入鱼桶或鱼盆中,再从大样中随机抽取小样A(30尾以上)。
第二步观察鱼种体色、体表仔细观察大样中的鱼种体表颜色是否正常,鳞片是否完整,然后用手触摸鱼体,看体表是否光滑,是否有粘液。
第三步观察鱼种游动能力将小样A鱼种放入大盆中,适当补充水量,水温差不得超过±3℃,用手轻轻搅动水体(按一个方向),然后观察鱼种是否能逆水游动。
第四步观察并计算畸形率仔细观察小样A鱼种,记录畸形尾数B,用畸形尾数B除以小样尾数A,得出该批鱼种的畸形率,B×100%。
A第五步观察并计算损伤率从小样A中,观察并记录受伤鱼种尾数C,用受伤鱼种尾数×100%。
C除以小样尾数A,得出该批鱼种的损伤率,CA第六步观察并计算带病率从小样A中观察,记录带病鱼种尾数D,用带病鱼种尾数D 除以小样尾数A,得出该批鱼种的带病率,D×100%。
A第七步测量鱼种全长(L),并称体重(G)a、测量鱼种规格从小样A中,逐尾捞出,用游标卡尺测量每尾鱼种的全长L(精确到0.1cm),做好记录,测量完小样鱼种后,将测量结果累加(E),除以测量尾数A,得出该批鱼种的平均全长L(精确到。
0.1cm),L=EAb、测量鱼种体重从小样A中逐尾轻轻捞出,吸去体表附水放在天平上称重(精确到0.1克),将所有测量结果累加(F),除以测量尾数A,得。
出该批鱼种的平均体重G,G=FAc、根据上述测量的平均全长和平均体重,对照相关标准,看其长度与重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第八步填表,判断是否合格将上述各项检验结果,逐项填写在《鱼种质量检验记录》中,对照相关标准判断该批鱼种质量是否合格,并按表中要求,填写其它项目栏,最后质检人员签名。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部分检验规则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部分检
验规则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Inspection of germplasm for cultured fishes―Part 1:Inspection rule
【标准状态】现行
【全文语种】中文简体
【发布日期】2002/2/19
【实施日期】2008/11/1
【修订日期】2008/7/31
【中国标准分类号】B50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
关联标准
【代替标准】GB/T 18654.1-2002
【被代替标准】暂无
【引用标准】GB/T 18654.2,农市发[2005]21号关于印发《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机构基本条件》和《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机构审查认可评审细则》的通知
适用范围&文摘
GB/T 18654的本部分规定了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的分类、各类检验所包含的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的判定和复检规则。
本部分适用于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自然种群鱼类种质检验可参照执行。
鱼类检疫方法 -回复
鱼类检疫方法-回复鱼类检疫方法是确保鱼类产品安全和符合质量标准的重要措施。
由于鱼类产品容易受到细菌、寄生虫和其他污染物的侵害,鱼类检疫方法的实施对于保护消费者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鱼类检疫方法,包括检验鱼类产品外观、鱼类产品样品检测、检测设备的使用以及鱼类检疫人员的培训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步:检验鱼类产品外观鱼类产品外观检验是确定鱼类产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的重要步骤。
外观检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检查鱼类的外观特征:鱼类产品的新鲜程度可以通过观察其外观特征来确定。
新鲜的鱼类产品通常具有清晰、鲜艳的颜色,眼睛明亮,鳞片完整,无刺骨裸露等特征。
2. 检查鱼类的气味:鱼类产品的气味是判断其新鲜程度的重要指标。
新鲜的鱼类产品通常具有清淡、海洋的气味,而变质的鱼类产品则会产生腐败、恶臭的气味。
3. 检查鱼类的纹理和硬度:通过触摸鱼类产品的纹理和硬度,可以确定其新鲜程度。
新鲜的鱼类产品通常具有柔软而有弹性的纹理,而质量较差的鱼类产品则会变得粘稠或松软。
第二步:鱼类产品样品检测鱼类产品样品检测是鱼类检疫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对鱼类产品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可以确保鱼类产品符合卫生标准和质量要求。
在进行鱼类产品样品检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寄生虫检测:鱼类产品中可能存在寄生虫,例如海鲜中的海蟹、海虱等。
通过对鱼类产品样品进行显微镜检查或分子生物学检测,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寄生虫。
2. 细菌检测:细菌是鱼类产品中最常见的污染源之一。
通过对鱼类产品样品进行培养和检测,可以确定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以评估鱼类产品的卫生质量。
3. 残留物检测:鱼类产品中可能存在化学物质残留物,例如抗生素、重金属等。
通过对鱼类产品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可以确定残留物的种类和含量,以确保鱼类产品不含有害物质。
第三步:检测设备的使用在进行鱼类检疫时,合适的检测设备是必不可少的。
不同的检测设备可以用于不同的鱼类检测目的。
以下是常见的鱼类检测设备:1. 显微镜:用于寄生虫检测,可以放大样品中的微生物和细菌,并通过形态特征进行鉴别。
鱼类检验日常管理制度
鱼类检验日常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鱼类产品质量和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利益,规范鱼类检验工作,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类市场、超市、餐饮企业等涉及鱼类产品的单位,应严格遵守并执行本制度。
第三条鱼类检验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
第四条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鱼类检验工作。
第五条鱼类产品检验应当建立档案,记录检验过程及检验结果,对监测数据应当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
第六条鱼类产品检验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确保检验过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第七条对于不合格的鱼类产品,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第八条对于检验人员的考核和奖惩机制应当建立健全,激励检验人员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
第九条鱼类检验单位应定期开展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技能。
第二章检验人员的岗位职责第十条鱼类检验人员应当认真负责,按照相关规定开展检验工作,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一条鱼类检验人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鱼类产品的特征和检验方法。
第十二条鱼类检验人员应当熟悉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检验工作。
第十三条鱼类检验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检验程序,做到公正、客观、准确、及时。
第十四条鱼类检验人员应当定期接受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技能。
第十五条鱼类检验人员应当保持工作记录、检测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第三章检验流程和要求第十六条鱼类检验应当按照标准流程进行,包括取样、检测、记录、分析等环节。
第十七条鱼类检验应当抽取代表性样品进行检测,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第十八条鱼类检验应当对包装、标识、存储等环节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处理。
第十九条鱼类检验实验室应当具备相应的设备和仪器,保证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十条鱼类检验结果应当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发现不合格产品要及时处理。
第四章管理措施第二十一条鱼类检验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
鱼类种质检验 第4部分:年龄与生长的测定-最新国标
鱼类种质检验第4部分:年龄与生长的测定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鱼类年龄与生长测定的通用方法。
本文件描述了鱼类年龄与生长测定的测量器材、抽样方法和操作步骤。
本文件适用于鱼类种质鉴定与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654.2 鱼类种质检验第2部分:抽样方法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测量器材计量器具所有计量器具均应经计量检定部门检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4.1.1 游标卡尺:读数值0.1 mm。
用。
4.1.2 量鱼板:读数值1 mm。
4.1.3 电子天平:感量为0.1 g。
4.1.4 电子秤:感量为10 g。
其他器材4.2.1 解剖镜。
4.2.2 显微镜。
4.2.3 目测微尺。
4.2.4 培养皿。
4.2.5 锉刀。
4.2.6 油石。
4.2.7 镊子。
4.2.8 载玻片。
4.2.9 胶布。
4.2.10 标签纸。
4.2.11 鳞片袋。
4.2.12 氢氧化钾(KOH)。
4.2.13 酒精。
4.2.14 甘油4.2.15 二甲苯。
4.2.16 加拿大树胶。
5 抽样试验鱼抽样按GB/T 18654.2的规定执行。
6 操作步骤体长、体重测定测量体长、称量体重。
年龄鉴定6.2.1 鳞片法6.2.1.1 通常选取鱼体侧线上方、背鳍下方中央处完整的鳞片5片~10片。
编号,鳞片袋中保存。
6.2.1.2 取出保存在鳞片袋中的鳞片,放在培养皿中,用水洗净。
6.2.1.3 将鳞片按其在鱼体上的位置夹在两个载玻片的中央,贴上标签,两端用胶布带封好。
6.2.1.4 用低倍显微镜或解剖镜观察鳞片的年轮(见图1、图2),鉴定年龄。
6.2.1.5 年轮标志主要有切割型和疏密型两种,典型的年轮环片清晰、完整、连续且两侧对称。
6.2.1.6 副轮、幼轮及生殖轮不得作为年轮鉴别年龄。
鱼类种质检验 第2部分:抽样方法-最新国标
鱼类种质检验第2部分:抽样方法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鱼类种质检验抽样的常用工具、器械与用品、抽样规则、取样程序、样本量和样本保存。
本文件适用于鱼类的种质检验和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654.1 鱼类种质检验第1部分:检验规则GB/T 22213 水产养殖术语3 术语和定义GB/T 22213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 工具、器械与用品抽样常用工具、器械与用品有:——渔网(鱼苗网、鱼种网、亲鱼网和抄网等);——网箱;——亲鱼夹;——鱼桶;——抽样记录单(或卡)。
特殊试验项目取样所需的用具见该项目的检验方法。
5抽样规则5.1总则按GB/T 18654.1中检验类型和被检验对象要求,确定抽样方案。
抽样的总原则应随机抽样,不得择优或择劣抽样。
5.2 大水体抽样在湖泊、水库、江河、海域等水体中抽取鱼类的检验样本,应从不同的区域和网次中随机抽样,作为被检样本。
5.3 鱼池抽样5.3.1 随机确定抽样鱼池5.3.2 按检验对象,一般采用下列方法:——检验大体型亲鱼或鱼种:全池或半池拉网。
在网中使用亲鱼夹随机获取样品,置于原池隔离区域或网箱中,作为被检样本。
——检验中小体型亲鱼或鱼种:全池或半池拉网。
在网中使用抄网随机捞取样品,置于网箱或鱼桶中,作为待检样本。
待检数量应大于抽样量的5倍。
——检验鱼苗:用鱼苗网在鱼池一角拉网,也可用抄网多点捞取样品,置于鱼桶中,作为待检样本。
待检鱼苗数量应大于抽样量的10倍。
5.4 网箱抽样在面积小于100m2的网箱,应随机确定不少于3个网箱,每个网箱抽取相同尾数,混合待检;面积大于100m2的网箱,随机确定抽样网箱。
抽取的待检数量按5.3.2的规定执行。
5.5 其他养殖设施抽样在圈养桶、集装箱式等其他养殖设施中的抽样,应随机确定不少于3个设施单元,抽取的待检数量按5.3.2的规定执行。
水产养殖水产产品质量检验技术
水产养殖水产产品质量检验技术水产品是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水产养殖水产产品质量的检验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水产养殖水产品的质量检验意义、水产养殖水产品质量检验的方法和技术以及展望未来水产养殖水产品质量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水产养殖水产品的质量检验意义水产养殖水产品的质量检验对于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至关重要。
水产养殖水产品质量检验可以帮助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性,保证产品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
同时,水产品质量检验也有助于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竞争力,促进优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二、水产养殖水产品质量检验的方法和技术1. 外观品质检验外观品质检验是水产品质量检验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外观检验,我们可以评估水产品的新鲜度、完整性等方面。
主要包括产品的颜色、形状、外观是否正常,有无损伤或变质等指标。
2. 生理指标检验生理指标检验可以帮助鉴别水产品的新鲜度、存储条件是否符合要求等。
例如,水产品的pH值、含水量、营养成分、细菌指标等可以通过化学分析和微生物检测等方法进行检验。
3. 噪声检验一些水产养殖水产品的质量问题可能无法通过外观或生理指标检验发现,而需要通过噪声检验等物理方法来进行。
噪声检验可以判断水产品是否受到感染、受到损伤等,从而评估其质量状况。
4. 脂肪酸组成检验脂肪酸组成检验是评估水产品脂肪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分析水产品中的脂肪酸组成,可以评估产品的健康价值和其他特性。
5. 安全性检验安全性检验是保证水产养殖水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包括检测产品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物、兽药残留物等有害物质,确保产品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三、展望未来水产养殖水产品质量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水产养殖水产品质量检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的水产养殖水产品质量检验设备将逐渐成为主流。
鱼种质量检验方法及步骤
鱼种质量检验方法及步骤摘要:鱼类是重要的食品资源之一,其质量检验对保障食品安全和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介绍了鱼种质量检验的方法与步骤,包括外观检验、气味检验、质地检验以及感官品尝等内容,旨在提供科学依据和操作指南,确保鱼类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1. 引言鱼类是人类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水生环境多样性和饲养方式的差异,鱼类的质量和安全性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因此,鱼种质量检验对于确保食品安全和保证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2. 鱼种质量检验方法2.1 外观检验外观检验是鱼种质量检验的基本步骤之一。
通过对鱼类外部形态、体色、鳞片、眼睛、鳍和尾巴等方面的观察,可以初步判断鱼类的新鲜程度和身体健康状态。
新鲜的鱼类应具有明亮的体色、透明的眼睛、完整的鳞片和强有力的鳍,没有刺激性气味或黏液。
2.2 气味检验气味检验是鱼种质量检验的另一个重要步骤。
通过嗅闻鱼类身上的气味,可以初步判断鱼类是否新鲜。
新鲜的鱼类应具有清香的气味,不应有任何腐败或异味。
如果鱼类散发出刺激性气味或腐败味道,则可能表示其质量存在问题,不宜食用。
2.3 质地检验质地检验是鱼种质量检验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观察和触摸鱼肉的质地,可以初步判断鱼类的水分含量和肉质状态。
新鲜的鱼类应具有弹性和紧实的质地,不宜过软或过硬。
质地松弛的鱼肉可能表示其水分含量过高或质量受损。
2.4 感官品尝感官品尝是鱼种质量检验的终极步骤,也是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通过品尝鱼肉的口感、滋味和咀嚼感,可以全面评估鱼类的食用质量。
新鲜的鱼类应具有鲜美的口感、爽滑的质地和天然的味道。
如果口感不佳、有异物感或味道异常,则可能表示鱼类质量存在问题。
3. 鱼种质量检验步骤3.1 选择检验样品从市场或养殖场选择代表性的鱼类样品作为鱼种质量检验的对象。
根据不同的鱼类品种和市场需求,合理选择样品数量和规格。
3.2 外观检验将选取的样品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进行外观检验。
无公害农产品(渔业产品)检测项目确定原则
无公害农产品(渔业产品)检测项目确定原则
在无公害农产品(渔业产品)认证过程中,对申报产品的检测项目按以下原则确定:
一、目录内的渔业产品应按《无公害农产品(渔业产品)认证检测项目汇总表》(见附件)中的必检项目全项检测。
二、不在目录内的渔业产品,其检测项目的确定方法按《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的实施意见》(农质安发[2004]17号)规定执行。
三、附表中列入选检项目的药品,如在当地水产养殖生产中可能使用,则应作为当地必检项目。
除此之外,各省(市)可根据当地生产实际情况,增加相应的必检项目。
- 1 -。
草鱼检验标准
草鱼检验标准
一、外观检验
1. 鱼体形状应为圆筒形或弧形,无破损或明显变形。
2. 鱼鳞应牢固附着在鱼体表面,无脱落或残留。
3. 鱼皮应湿滑,无色泽异常或明显损伤。
4. 鱼眼应凸起,光亮晶莹,无混浊或破损。
5. 鱼鳃应鲜红,无明显变黑、变蓝或异味。
6. 鱼鳃盖应完整,无明显破损或变形。
二、口感检验
1. 草鱼肉质应紧实,无软弱或松垮现象。
2. 草鱼肉色应均匀透明,无异常颜色或斑点。
3. 草鱼肉纹理应细腻,无粗糙或纤维感。
4. 草鱼肉应富有弹性,有嚼劲,无粉状或烂糊感。
5. 草鱼肉味道应鲜美,无腥、膻味或异味。
三、化学成分检验
1. 草鱼肉中氨基酸含量应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无超标或欠缺。
2. 草鱼肉中重金属含量应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无超标或污染。
四、微生物检验
1. 草鱼肉表面及内部应无显微生物超标,如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
2. 草鱼肉应无致病菌及其他有害微生物,如霉菌、真菌等。
五、营养价值检验
1. 草鱼肉中维生素含量应符合相关食品标准,无超标或不足。
2. 草鱼肉中脂肪含量应符合相关食品标准,无超标或过多。
六、包装标识检验
1. 草鱼包装应明确标注产品名称、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2. 草鱼包装标识应清晰可辨,无模糊、脱落或涂改迹象。
以上为草鱼检验标准,供参考与使用。
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和完善。
鱼类种质检验 第8部分:耗氧率与临界窒息点的测定-最新国标
鱼类种质检验第8部分:耗氧率与临界窒息点的测定1 范围GB/T 18654的本部分规定了鱼类耗氧率与临界窒息点的定义、测定装置、环境条件和测定步骤,以及测定结果的计算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鱼类耗氧率与临界窒息点的测定。
其他水生动物耗氧率与临界窒息点的测定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GB/T 18654.2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2部分:抽样方法HJ 506-2009 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电化学探头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 18654的本部分。
3.1耗氧率 oxygen consumption rate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单位体重的试验鱼单位时间内在水中自然状态下所消耗的溶解氧量,以mg/(kg•h)表示。
3.2临界窒息点 critical asphyxiation point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鱼在其生活的水体中,因溶解氧减少,而致使其失去平衡、昏迷,濒临死亡时,该水体的溶解氧值为该种鱼的临界窒息点,以mg/L 表示。
4 试剂、仪器与设备4.1 试剂与仪器按HJ 506-2009的规定执行。
4.2 试验装置试验装置见图1。
1——水浴槽;2——控制器;3——交换泵;4——进水管;5——循环泵;6——循环水管;7——溶氧探头;8——溶氧探测瓶;9——呼吸室;10——出水管。
图1 试验装置示意图4.3 呼吸室呼吸室自制。
一般采用透明密封的圆柱形有机玻璃容器(端部有盖,边缘垫橡皮密封圈,用螺栓与容器固紧密封),呼吸室的容量一般为20L-200L。
呼吸室与两个潜水泵(循环泵和交换泵)相连浸没在水浴槽中和溶氧探测装置构成整个测量系统。
5 环境条件5.1试验应在室内进行,环境安静,弱光照明,避免阳光照射。
鱼苗质量检验方法及步骤
鱼苗质量检验方法及步骤检验前应准备的用具及器皿:记录表格、钢笔、放大镜、游标卡尺、培养器皿、小汤匙、白瓷盆、吸管、吸水纸。
检验人员:检验员、记录员。
第一步抽样每批鱼苗在鳔充气(点腰)后,出售或下塘前,必须进行质量检验,检验时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大样数在100尾以上。
第二步观察鱼苗体色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所抽取大样鱼苗的体色,看是否透明、光亮、不带黑色。
第三步计数从大样中再随机抽取小样(30尾以上),用小汤匙或吸管逐尾转移鱼苗至培养皿中(注意不要损伤鱼苗),边转移、边点数,计算出小样尾数A(30尾以上)。
第四步逆水能力测试将随机抽取的小样鱼苗A放入瓷盆内,适当补充少量水份,水温差不得大于±1℃,用手指轻轻搅动水体(按一个方向),使水体轻微转动,随着水流点出不逆水鱼苗尾数B,小样A减去B,×100%.除以A得出该批鱼苗逆水能力,A BA第五步计算鳔充气率用肉眼或放大镜仔细观察小样A鱼苗,从中点出鳔未充气鱼苗尾数C,用小样减去C,再除以A,得出该批鱼苗鳔充气×100%。
率,A CA第六步计算畸形率用肉眼或放大镜仔细观察小样A鱼苗,点出畸形鱼苗尾数D,用畸形鱼苗尾数D除以小样尾数A,得出该批鱼苗畸形率,D×100%。
A第七步计算伤病率用肉眼或放大镜仔细观察小样A鱼苗,点出受伤鱼苗尾数E,用受伤鱼苗尾数E除以小样A,得出该批鱼苗的伤病率,E×100%.A第八步测量鱼苗长度(cm)用吸管将小样A中鱼苗逐尾吸起,将游标卡尺对准吸管中鱼苗,测量每尾鱼苗的全长(精确到0.1cm),并逐尾做好记录,小样鱼苗全部测完后,累加所有测量长度F,再除以小样尾数A,。
计算出该批鱼苗的平均全长(精确到0。
1cm),FA第九步填表,判断是否合格将上述各项检验结果,逐项填写在《鱼苗质量检验记录》中,对照相关标准判断该批鱼苗质量是否合格,并按表中要求,填写其它项目栏,最后质检人员签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Inspection of germplasm for cultured fishes―Part 1:Inspection rule
【标准状态】现行
【全文语种】中文简体
【发布日期】2002/2/19
【实施日期】2008/11/1
【修订日期】2008/7/31
【中国标准分类号】B50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
关联标准
【代替标准】GB/T 18654.1-2002
【被代替标准】暂无
【引用标准】GB/T 18654.2,农市发[2005]21号关于印发《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机构基本条件》和《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机构审查认可评审细则》的通知
适用范围&文摘
GB/T 18654的本部分规定了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的分类、各类检验所包含的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的判定和复检规则。
本部分适用于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自然种群鱼类种质检验可参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