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葛志勤
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年第6期
一、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亟需转变
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中,以应试教育为主的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会计教学理念多数尚
停留在“重知识,轻能力”的认识上,在现有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下,传统课堂教学固有的弊端
依然存在,这显然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也与当今的课程改革相距甚远。
由于高校会计教学教师
缺乏转变教学观念的紧迫感,教学观念的落后又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严重影响了会计教学
活动的效果。
2.缺乏实践性的教学
所谓课程实践性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所学理论知
识应用于实践,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具备一定操作技能,了解并具备该专业所需的基本资质的高校会计教师较少,会计课程教学缺乏实践性。
导致
会计课程教学缺乏实践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高校会计教师对实践性教学的认
识不清,重视不够,造成实践性教学没能很好地进行;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会计教师自身缺
乏实践经验,导致理论有余、实践不足,尤其在指导学生实习的时候,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3.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目前,会计课程设置上不尽合理,课程与课程之间不能融会贯通,缺乏知识的系统性、学
科性、完整性。
会计教师在授课内容上有较多重叠之处,这些课程之间交叉重复的内容较多,
容易造成重复学习,浪费教学资源的现象。
课程的设置滞后,设置课程内容的主次不分,知识
结构搭配不合理,相关学科课程比重太小,也造成大部分会计专业学生知识面狭窄,且缺乏应
有的针对性,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内容繁杂,导致学生负担过重。
加之会计实践类课程比重较小,时间编排不合理,导致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对会计工作缺乏感性认识,不符合职业教育
的培养目标。
4.会计教学方法落后
我国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的会计教学仍然是传统的会计课堂教学,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对学生而言,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很难得到发挥。
在现代经济社会不断变化的时代,会计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新问题、新变化,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对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产生着重大影响,传统的
以黑板、粉笔以及简单的计算工具和投影设备开展的教学活动,既枯燥、又不易理解,教学效
率较为低下,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现代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会计教学方法上,
高校会计教学模式正面临着一场巨大变革。
二、解决高职会计教学模式问题的对策
1.树立新型的教学理念
高职会计教学教师应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理念。
高职高专会计教育
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
只有改革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不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的做法,加强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市场经济环境,适应各类企业及非盈利组织需
求的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会计专门人才。
2.强化会计实践性教学
实践教学是会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专业技能、提高实践
素质以及创新意识的加强都具有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应重视会计实践教学的环节,致力于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形成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模式。
在高职
院校会计教学模式中,应建立以会计专业实践性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在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理论
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性课时比例,加大会计模拟实验室软硬件的投资力度,建立实习条件优越
的会计教学校外实训基地,在学生毕业前还应要求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更清楚的理
解会计各岗位职责,获得真正的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
会计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从事会计工
作所具备的专项职业技能的手段,从实践教学各个环节上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会计专业
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培养学生形成从事会计工作所具备的职业知识体系的措施,由此可见,强化会计实践性教学,对于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会计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科学的进行课程设置
会计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明确目标和对象,合理安排会计理论知识在所有专业课程中的比重,同时增加案例教学与会计实践课程的比重,构建起以“实践为主导”的专业技能教学体系,理
论学习为实践技能服务,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的方法和程序,做到理论基本
够用,技能上岗适用。
高职会计教育要做到学以致用,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就比须坚持以就
业为导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会计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
以能力本位制为主线,指导课程内容,对原有会计专业课程进行有效地筛选、整合、强化,对
不符合现代产业结构的课程内容进行删除,根据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组合,科学设置
会计课程,避免重复性学习,注重专业实践与专业理论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4.采用现代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手段极其单一,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
新形势下,改革传统教学手段,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会计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过程中,会计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进行必要的教
法创新。
改进会计教学方法,丰富会计教学手段。
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
的多媒体现代教学媒体,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培养学生全面而又富于个性的思维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强调教学形式多样化和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在教学方
法的选择上,可运用实务演示、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以达到师生
的双向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目的。
三、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发展和改进高职会计教学模式,
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高职会计教学的实践中,需要我们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优化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及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学生技能培养,以提高会
计教学质量,提高会计教学水平。
面对现代会计教学模式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探索以
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为目标,适合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新模式,才能顺应高职教育实用性发展进程的需要。
(作者单位:宿迁市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