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牵引火炮型号及识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牵引火炮型号及识别
我军压制兵器中牵引火炮的发展,走过了一条仿制、改进到自主
研发。
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类型的牵引火炮都很复杂。
这些火炮有的用于装备我们的
火炮部队,有的专门用于外贸出口,因此同一型号的火炮将有不同的编码。
关于我军炮兵
装备,上个世纪的1987年,根据形势的需要,总参谋部颁布了《全军武器装备命名条例》。
20世纪80年代仍在服役的一些火炮装备废除了建国初期使用的年份命名法,采用
了新的命名方法。
此外,各类外贸出口火炮武器的命名一直与国内装备有很大不同。
如何
找出众多火炮模型之间的关系?只要我们掌握了它们各自的特点,我们就可以从外观上区
分它们。
形状识别一般从枪口回卷器、闩锁式、反后坐Z布Z形、枪架等枪械结构和加工
工艺开始。
榴弹炮
1954年式122mm榴弹炮
该炮模仿前苏联的M-30 122毫米榴弹炮,于1954年定型。
后来,它被1954-1型122毫米榴弹炮取代。
枪尾采用手动断栓,枪管外有被子,无炮口刹车。
将Z上下布料Z反向
安装,卷收器位于筒体下方,返回机位于筒体上方。
一个用盒子固定的大框架。
从中间的
一个小的防倾斜盾牌开始。
高低机器安装在枪架右侧,转向机器安装在左侧。
夏季锄头是
折叠式的。
对54型榴弹炮批量生产模式进行了改进,铆接架改为
焊接大架。
1956型152毫米榴弹炮
该炮仿自前苏联d-1式152mm榴弹炮,1953年起按照前苏联技术资料试制,于1956
年定型。
d-1式152mm榴弹炮是前苏联m-10式榴弹炮的减重改进型,也就是使用较轻一些的m-30榴弹炮的炮架改进m-10榴弹炮而成。
因此,56式榴弹炮的炮架和54式榴弹炮炮
架完全相同,除炮身和反后坐装z略有不同外,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56式榴弹炮为减小
后座动能在炮口采用了双室冲击式炮口制退器。
Pl54a 122毫米榴弹炮(原名1954-1 122毫米榴弹炮)
该炮是在1954年式122mm榴弹炮基础上的改进型,1966年设计定型,1981年生产定型。
该炮结构与1954年式122mm榴弹炮相同,改进外形部分主要是:大架由箱形构件铆
接工艺改为焊接,取消折叠式夏用驻锄,冬夏用驻锄合并为单一驻锄,牵引环改为牵引杆。
方向机增加轴承,采用组合式螺筒。
增加气刹车装z,将架尾滚轮改为包胶折叠式滚轮。
Pl83 122毫米榴弹炮(原名1983年122毫米榴弹炮)
该炮为我国自主研制的122mm榴弹炮,1980年生产出样炮,经过工厂鉴定和改进及国家靶场的多次试验,于1984年定型生产。
炮口采用条形侧孔制退器,半自动立楔式炮闩。
反后坐装z上下布z,节退杆式驻退机在身管下方,驻退复进机在身管上方。
波浪形防盾
由左、右盾板构成。
方向机在左侧,高低机有两套,上架左右两侧各有一个高低机手轮。
下架本体类似于56式加农炮的架体。
右侧大架有一“弓”形行军固定器。
对外贸易w 1986 122毫米榴弹炮
该炮是根据前苏联д-30式122mm榴弹炮实物逆仿制而来,1985年外贸定型,曾批量生产用于外贸出口。
其炮口为条形侧孔冲击式制退器,半自动立楔式炮闩。
摇架为倒装式
槽形摇架,后坐部分装于摇架之上。
火炮采用独特的三脚式大架。
其中一条大架固定在下
架上,两条为活动大架。
战斗时三条大架打开,用打桩式驻锄固定。
行军时两条活动大架
收扰并在固定大架上,炮身前端与固定大架连接固定。
Pl96 122毫米榴弹炮
该炮是在我国外贸w1986年式122mm榴弹炮的基础上优化改进而成,于1996年设计
定型并开始生产,现大量装备我炮兵部队。
其外形结构和w1986式榴弹炮一致,但在其基
础上增大了药室容积和改进了内膛膛线。
pl96榴弹炮与外军д-30、д-30a最直观的区别特征就是炮口牵引杆本体用螺杆固定在炮口制退器下端,作战状态时牵引杆向后折叠,并
用固定栓固定。
д- 30. 牵引杆本体采用焊接固定,Ф-30A牵引杆刚性连接。
w86榴弹炮和pl96榴
弹炮最大的区别在于机械瞄准装置Z不同。
pl96的仪表设定器没有分度缸。
外贸105mm轻型榴弹炮
这种火炮是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仿制意大利M56 105毫米背驮式榴弹炮出口制造的。
枪身较短,枪架结构紧凑,枪尾装有垂直楔形螺栓。
支架上安装两套防反冲装置Z,上下
布Z,采用双反冲原理。
大车架的独特设计由三个架体组成,可折叠锁定,大车架后端装
有驻车锄。
通过调整下机架平衡臂、铰链支撑臂和大机架,可以改变火炮的火线高度,在
反坦克状态和压制状态之间切换,适应不同的作战任务。
这种枪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分解成11个部分,并且可以快速组合。
加农(加榴)炮
1960 122毫米加农炮
该炮于50年代仿制苏联д―74式122mm加农炮,1960年完成试制工作定型。
炮身较长,炮口采用双气室大侧孔冲击式炮口制退器,炮尾为半自动立楔式炮闩。
制退机和复进
机布z在炮身上方左右两侧。
下架为空心铸钢体,前部有液压千斤顶和座盘。
大架是开脚
式箱形大架,两条大架各装有齿条式千斤顶、架尾滚轮和驻锄。
冬用驻锄为固定式,夏用
驻锄为折叠式,夏用驻锄用偏心轴固定。
60式加农炮与д―74式122mm加农炮最主要的
外形区别是:折叠式防盾改为整体式防盾,齿轮螺杆式改为双头螺母式车轮翻转机构。
1959型130毫米加农炮
该炮根据苏联m―46式130mm加农炮仿制而成,1959年生产定型。
炮口制退器为单气室多圆侧孔冲击式,炮闩为手动横楔式。
驻退机和复进机分别布z在炮身上、下部。
摇架是槽形的。
方向机和高低机为齿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