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合集下载

【历史课件】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课件

【历史课件】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课件

1、“外夷”指的是哪一个国家,以“外夷”称对方,说 明了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清统治者会以“天朝上国” 自居?
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四洲志》是林则徐主持 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 作,简要叙述了世界四 大洲(亚洲、欧洲、非 洲、美洲)30多个国家 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 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 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 地界地理志书。
自主探究 结合书本P110-111郭嵩焘的事迹思考: 为什么他要冲破重重阻力,出任驻英公使? 为什么他会蒙受骂名? 你如何评价当时国内守旧势力的行为?
资料
郭嵩焘指出:中国“以评论西人长处为大戒”“以考求洋 情为耻”。“一意反手关自已大门”“此为最害事”。
合作探究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人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梳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作为,这对我们 今天走向世界有什么启示?
想一想:两则材料相比,对待西方的态度 有什么不同?
自主探究
资料 《海国图志》成书后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引起 太大的反响,只印了1000册左右,有人甚至主张将 其付之一炬,因为书中有对西方国家的赞美之词。 然而,就在美国军舰打开日本国门的1853年,日 本人开始翻印《海国图志》,一共印刷了15版之多。 一位日本思想家读到《海国图志》,发现自已与魏 源的观点有不谋而合的地方,十分惊叹。 1、为什么《海国图志》在中国受冷落,而在日本却受欢 迎? 2、由此可见近步的思想家在当时将会面临怎样的遭遇?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 人
近代中国首 任驻外使 臣—郭嵩焘
“西文 明传入中国与以 往的“西学东渐” 相比,有什么不 同? 天圆地方
合作探究
材料1 对于英使要求改善贸易关系一事,乾隆帝认为: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2 1839年12月13日,道光帝下达的中止中英贸易的 诏书:“我朝抚绥外人,恩泽极厚。”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课件 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课件  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1.林则徐★ (1)贡献: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翻译一些西方书籍, 以便了解世界。他组织人编译了《__四_洲__志__》,该书概述世界五大 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初步勾勒出当时世界的_大__体__轮_廓__, 为闭塞已久的中国社会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户。 (2)地位:被誉为近代“_开__眼__看_世__界_的__第__一_人__”。
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名师解读· 1.如何评价林则徐? 林则徐是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华民族面临沦为半 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坚决执行禁烟,抵抗外国武 装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他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 术,发展民族工业,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 一人”。
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4.郭嵩焘 (1)贡献:1876年,年近六旬的郭嵩焘冲破重重阻力,出任驻英公 使。其日记《__使_西__纪_程__》客观记述了西行途中所见所闻,理性分 析西方长处。 (2)地位:近代中国__首__任驻外使臣。,
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③句中的“长技”指的是__先_进__的_技__术__。 ④“师夷长技”的目的是_抵__抗__西_方__的_侵__略__。 3.容闳 (1)贡献:促请清政府派遣官费留学生。1872年,清政府开始派遣 幼童留美。 (2)地位:被誉为“_中__国_留__学__生_之__父__”。
启示: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清醒认识中国与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要以积极主 动的姿态与世界交流,学习他国先进经验和技术。
导图整合 素养提升
寻踪背景:明朝以来,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来到中国
结识近 代中国 最早 “开眼 看世界” 的人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郭嵩焘的个人悲剧是如何造成的?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他走 在时代前面,用世界眼光来重新审视中国,他的看法和行 为不能为大多数国人所理解。也是晚清政府的腐败造成的。
意 义:
1.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2.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3.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
对于《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的不同遭遇,你有什么评价?
《海国图志》在中国和日本的不同遭遇说明,虽然日 本晚于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但是,日本却敏锐地认识到, 《海国图志》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是落后国 家追赶先进国家的策略。相反,当时的中国的中国人仍以 “天朝上国”自居,没能从鸦片战争的失败中清醒,这也 为中日两国以后不同的国家命运埋下了伏笔。
3.容闳
容闳
容闳(1828年11月17日-1912年4月21 日)字达萌,号纯甫,汉族广府人,广东 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贫 农家庭。少年时入美国教会主办的香港马 礼逊学校读书。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 随校长布朗赴美留学。咸丰四年(1854), 毕业于耶鲁大学,获文学士学位,是我国 第一个毕业于美国高等学府的留学生。中 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中国近 代早期改良主义者。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 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面对美 国的强盛和清朝的落后,他酝酿了一个教 育计划——促请清政府派遣官费留学生。 经过多年努力,1872年,清政府开始派遣 幼童留美,容闳的梦想变成了现实。1881 年,清政府下令留美学生一律调回国内, 容闳的教育计划毁于一旦。
资料1 《海国图志》成书后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引起太大 的反响,只印了l000册左右,有人甚至主张将其付之一炬, 因为书中有对西方国家的赞美之词。然而,就在美国军舰 打开日本国门的1853年,日本人开始翻印《海国图志》, 一共印刷了15版之多。一位日本维新思想家读到《海国图 志》后,发现自己与魏源的观点有不谋而合的地方,十分 惊叹。

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学案

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学案

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A、知识导航1.知道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记住魏源《海国图志》中“师夷长技以制夷”体现的变革思想及其产生的影响。

2.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入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3.通过西学东渐的历程,认识中国近代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而导致的思想界的动荡。

B、知识解读1.概况:明朝以来,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其中,传教士扮演了重要角色。

传教士在传播宗教的同时,也传播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史称“西学东渐”。

2.影响:西学东渐对中国的天文学、数学、地理学等许多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3.举例:(l)明朝时传教士利玛窦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即当时的世界地图,它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使他们首次突破了中国人原有的狭隘世界观。

(2)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的徐光启还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欲求超胜,必须会通”,即通过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以赶超西方的主张。

二、谁是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1.林则徐2.魏源(1)背景:鸦片战争后,一些思想家开始重新审视当时的中国与世界。

魏源在鸦片战争中亲眼看到英军的“坚船利炮”,深受震撼。

(2)著作:《海国图志》。

(3)主张:①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即学习西方的长处,以抵制西方的侵略。

②魏源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和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武装军队,增设水师科;改革考试制度。

③魏源还提出,不但要吸取其他民族的长处,而且应该与其他民族平等相处,用“夷狄”来称呼那些文明发达的民族是不妥的。

④魏源已经看到,当时的世界正在逐步成为难以分割的整体,中国不仅不是传统士大夫所认为的世界中心,而且已经落后于欧洲,处于深刻的危机之中。

3.容宏(1)时代背景:鸦片战争后,一些中国学子开始负笈海外,对西方社会有了更近距离的观察。

容闳便是其中之一。

1847年,他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开始了留学生涯。

4.郭嵩焘(l)出任公使:1876年,年近六旬的郭嵩焘冲破重重阻力,出任驻英公使,成为近代中国首任驻外使臣。

综合探究八__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共14张PPT)

综合探究八__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共14张PPT)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
一、沉睡美梦——“西学东渐”寻踪
1、含义:明朝以来
影响:西学东渐对中国的天文学、数学、地理学等许多
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利玛窦
《坤舆万国全图》
利玛窦与徐光启
《几何原本》
资料1:“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 之偏者曰四夷。
资料2:清朝统治者和士大夫固守华夷有别的观念。他们视 西方为未开化的“夷狄”,认为中国文化远高于西方文 化。
三、梦醒时分——开眼看世界
1、林则徐
事迹:设立译馆,翻译书籍,组织编译《四洲志》
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四洲志》是林则徐主持编 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简 要叙述了世界四大洲(亚洲、 欧洲、非洲、美洲)30多个 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 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 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 志书。
◇容闳的计划推行了不到10年就夭折了,你如何评价这一计划?
体现了他希望通过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 文化以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设想
◇为什么黄遵宪对朝廷下令调回留学生那么痛心疾首?
因为他认为派遣留美幼童,对于开阔中国热机的眼 界,对于变革中国是个十分难得的机会,而中断则 完全是一种保守、倒退、自我封闭的行为。
试卷下载:/shiti/
教案下载:/jiaoan/
PPT论坛:
PPT课件:/kejian/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想一想,魏源对待西方的态度和晚清统治者相比有什么不同?
晚清统治者坚持闭关锁国,自大无知,轻 视西方国家;魏源为代表的近代先进知识分子 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必要 性。
3、容闳

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课件优秀版ppt

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课件优秀版ppt
资料 郭嵩焘指出:中国“以评论西人长处为大戒”“以考求洋情 为耻”。“一意反手关自已大门”“此为最害事”。
合作探究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人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梳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作为,这对我们 今天走向世界有什么启示?
之前
鸦片战争
西方文明 和平传播(西学东渐)
之后 武力传入
清统治者 华夷有别 西学中源说 仍然盲目自大 反对向西方学习 士大夫
要他。为什么?第一,他是个小书迷,知识渊博;第二,他表达能力强,说话幽默风趣有条理;第三,他为人大方,乐于分享。从小Z的优点来看,你是不是认为他应该是个学霸? 这……怎么说呢,目前算不上,但未来极有可能……看看作文课上他即兴画的思维导图吧,有条理,有创意,让小伙伴们佩服得五体投地,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熊孩子,一个“学渣” 的作品。可是,我每天给孩子们听写十个词语,他每天的正确率只有百分之六十左右,很多字不会写。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君子”,光读光看不动手写,哪怕就是新学的几个词语, 他也不愿意写一写抄一抄。无论课上课下,凡是要动笔写时,他不是钻到桌子底下东找找西摸摸,就是在书包里左翻翻右抖抖,总之就是老半天下不了笔。别人已经写完了拿给老师批 改,他可能才开始写第一题………那磨磨蹭蹭的样子,活活要把老师气死。他妈妈认为他从小握笔姿势错误怎么也纠正不了,导致写字速度很慢,所以不愿意写字。我却不这么认为, 我觉得没这么简单,一定另有原因,只不过我现在还没弄明白而已。上周四上午第三、四节课,语文单元测试。两节课的考试时间过去,试卷一张张收了上来,最后一个交卷的是小我 快速扫了一下卷面。哦买噶第一页的基础题几乎一片空白!作文也没写完,只写了三四行!这样子,批改出来总分顶多也就二三十分!怎么会这样!再差也不会如此啊!考试时不务正 业偷玩蚂蚁去了?还是故意不做?身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我气得跳脚,一阵胸闷。怎么办?把他叫到办公室狠批一顿?或者请他家长来学校?此时,脑海里突然闪出一幕幕画面:他 在班级读书分享会上侃侃而谈,他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妙语如珠,他把自己的零食和玩具大方地给同学们分享,他羞涩地笑着把他饼干递到我手中……虽然在完成作业方面他确实做得 不好,尽管在上课时经常偷看课外书,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绝对是个好学上进的好孩子!试卷答成这样,也许另有原因吧?不不不,不能那么简单粗暴!我应该先了解一下真实的原因。 要知道,“刑讯逼供”最容易“屈打成招”……午餐后的自习时间。我笑眯眯地对小Z说:“小Z,我们的教室好脏啊,你愿不愿意为大家服务一下,打扫一下教室?“愿意!”他二话 没说,跑着去拿扫把。不要做作业,估计他心里乐开了花。他一手拿扫把,一把持簸箕,认真地扫着。看到谁的脚下有纸屑,他就轻声提醒他抬起脚来,再把纸扫出来,态度友好,而 且不影响他人。扫地的动作也很是娴熟、麻利不一会儿功夫,他就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我当众狠狠地表扬了他一番,然后把他叫到我身边,拿了把椅子让他坐下他顺从地坐下了, 刚才还因为受了表扬而神采飞扬,此时却目光黯淡,低着头不敢看我,像是在担心暴风雨的来临。我摊开他上午考的那张试卷,和颜悦色地柔声问道:“这么多题没做,我想了半天也 想不出原因,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么?换句话说,我很想知道你是怎么答题的,因为这真的不是你的真实水平。”“我一拿到试卷就想着要挑分值多的题目做,就先挑了二十多分的阅读

初中历史八年级8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

初中历史八年级8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

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 人
寻踪
坤舆万国全图
天圆地方
寻踪 *传教士汤若望和南怀仁精通天文历算,清初两人相继
主持钦天监。
*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澳门为了翻译工作,编 写了中国第一部英语学习字典《华英字典》。《华英字 典》是世界上第一本英汉-汉英对照的字典。
*对中国的近代医学产生深远影响的是美国传教士彼得. 伯驾。 1835年他在广州开设眼科医局,这是中国第一所 新式教会医院,西医自此正式传入中国。
2019年初中PPT课件
二零一九年六月七日
对“西方”的认知,由“夷”到“西”再到 “泰西” ,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的认知经历了怎样 的变化历程?这说明了什么?
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
对西方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从传统的 “天下观”转变为近代的“世界观”;说明中国 对西方的认识逐步深入,放弃了以自我为中心的 观点。
代表人物
徐光启
观点主张
欲求超胜, 必须会通
影响
促进动了中国的天文地理学、数学等 自然科学的发展
艰辛求索终难成的原因 华尊夷卑、西学中源的观念根深蒂固
魏源 容闳 郭嵩焘
师夷长技以制夷
以西方学术, 灌输于中国
欧洲政教风俗 已经远超中国
促使一些人不再盲目自 大,突破了狭隘的世界 观;加强了与世界的联 系;推动政府派遣留学 生去西方学习,谋求代表人物 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 先进思想家——魏源 早期留学生——容闳 驻外使臣——郭嵩焘
相关文献
《 四洲志

《 海国图志

《 西学东渐记 》
《 使西纪程

溯林源则徐被充军《时鸦,片亲战朋争好》友电去影送情行节,路遇力主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省优获奖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省优获奖教案

综合研究八结纳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第一课时)第十六周周三讲课时间6月4日累计教课设计数教课目的1、认识近代西方工业文明传人中国与过去“西学东渐”的差别。

2、认识近代先进思想家对外面世界的认识,知道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及其意义。

3、认识和认识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研究中华民族中兴之路的艰辛。

教课要点认识近代西方工业文明传人中国与过去“西学东渐”的差别教课难点认识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研究中华民族中兴之路的艰辛一、导入教课漫笔复习上课内容传人课文二、新课板书课题综合研究八结纳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1、西学东渐鸦片战争此后,西学东渐与过去有所不一样,西方工业文明的传人陪伴着血与泪的浸礼。

教2、魏源魏源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拥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学响。

(1)、句中的“师”是什么意思?(2)句中的“夷”指的是谁?(3)句中的“长技”指的是什么?过(4)“师夷长技”的目的是什么?(5)、魏源在鸦片战争以后推出这样一个命题,说了然什么?3、容闳程( 1)、指引学生阅读课文,达成有关研究活动。

( 2)、中间国政府决定停止留学生计划后,耶鲁大学校长波特以前执笔写信设给总理衙门。

让学生阅读信函有关内容,回答一下问题:A、在耶鲁大学校长看来,中国赴美幼童的表现怎样?B、中国停止留美学生的教育计划,会给这些赴美幼童的学业造成什么影响?计C、中国停止留美学生的教育计划,对中国政府的形象会有什么影响?D、以赴美幼童的身份,也给当时的总理衙门写一封信,谈谈你对停止留学生计划的见解或建议。

4、郭嵩焘指引学生阅读下述资料,让学生归纳郭嵩焘眼中的中西差别。

资料 1:郭嵩焘指出:“西洋以游览交接为义,已成民俗,各国相互款接,不为异地,中国关微禁不准民人私行进出,无止外国游览者。

”“西洋考求政务辄通各国言之,不分畛域”;而“中国淡然处之”,“以议论西人优点为大戒”,板“以考求洋情为耻”。

”资料 2:“西洋以行商为制国之本。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清醒认识中国与西方先进 国家的差距,以开放的心胸接纳先进事物。
之前
鸦片战争
之后
西方文明 和平传播(西学东渐)
武力传入
清统治者 华夷有别 西学中源说 仍然盲目自大 反对向西方学习
士大夫
先进的中国人 徐光启 林则徐 魏源
容闳
郭嵩焘
《海国图志》成书后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引起太大的反 响,只印了1000册左右,有人甚至主张将其付之一 炬,因为书中有对西方国家的赞美之词。 然而,就在美国军舰打开日本国门的1853年,日 本人开始翻印《海国图志》,一共印刷了15版之多。 一位日本思想家读到《海国图志》,发现自已与魏 源的观点有不谋而合的地方,十分惊叹。
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中国近代早期改 良主义者。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 “中国留学生之父”。
总理衙门(外交部)鉴:
近悉贵国将召回在美国学习之留学生,…我们作 为学生的教师、保护人或朋友,对此消息深感遗 憾。……这些青年大都勤恳学习,品德高尚 …正当这 些青年即将通过勤奋的学习获取丰硕的成果的时候, 政府却将他们召回,我们对此深深感到遗憾… ----------------------------------------------耶鲁大学校长波特 ——容闳《西学东渐记》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 人
近代中国首 任驻外使 臣—郭嵩焘
一、“西学东渐”寻踪
坤舆万国全图
天圆地方
利马窦
郎世宁
利马窦绘制《坤舆万国 全图》,既世界地图。
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
在17世纪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频繁时期,西方传 教士扮演了教师的角色,而中国人则成为了学生。 有资料证明,16—17世纪间传教士在华有汉文著作 300多种,除了阐发基督教义外,主要是介绍西方 的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医学、建筑与 水利方面的知识。在传教士的影响下,一些中国人 接受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其中较著名的有徐光启 等人,甚至包括康熙皇帝。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 为此感叹道:“中国在近代曾是欧洲之外第一个接 受西方科学成果的伟大文明古国。”

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练习)

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练习)

《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练习一、选择题1.郭嵩焘客观记述了驻外期间所见所闻,有分析西方长处的言论而不被当时人们接受的著作是()A. 《使西纪程》B. 《四洲志》C. 《海国图志》D. 《盛世危言》2.下列有关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他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 林则徐虎门硝烟是引发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C. 他编著了《海国图志》,在19世纪中期成为日本的畅销书D. 林则徐1939年领导禁烟运动,捍卫了中华民族尊严和根本利益。

3.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其目的是( )A. 使中国人了解世界的形势,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B. 在军事上引进先进技术,增强抵抗侵略的实力C. 启迪人们去认识世界,探索救国强国之路D. 引起清政府高度重视,开始引进西方政治制度4.近代中国首任驻外使臣是( )A. 李鸿章B. 郭嵩焘C. 康有为D. 刘锡鸿5.与明朝以来以往的“西学东渐”的情况相比,鸦片战争以来源于西方的工业文明是怎样进入中国的()A. 通过利玛窦等传教士在传播宗教的同时传播到中国的。

B. 近代中国是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下,被迫汇入工业文明的。

C. 是林则徐、魏源等先进中国人通过向西方学习主动引进的。

D. 在明清以来手工业、商业的繁荣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工业文明的。

6.为了唤醒国人了解世界,挽救危亡,魏源于1842年写成《海国图志》,你认为下列不是魏源思想主张的是()A. 总结鸦片战争战败的教训,提出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观点。

B. 认为世界民族要平等相处,反对用“夷狄”来称呼西方文明发达国家。

C. 认为中国不是世界的中心,中国已经落后于欧洲。

D. 主张学习西方,开办工厂,制造轮船和枪炮。

7.中国近代前期,一些知识分子主张学习西方,倡导“西学”。

他们共同的根本目的是( )A. 吸收新鲜血液,改造传统文化B. 抵御侵略,实现国家富强C. 批判封建思想D. 发展资本主义8. 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著作,对于帮助人们开阔视野和了解有重要作用。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省优获奖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省优获奖教案

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第一课时)课后反思: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开辟新航路的主要人物和路线,评估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用史料、图片展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条件;通过动态地图演示、表格归纳、历史比较、问题讨论等方法探究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培养其读图识图、归纳、比较、总结和概括历史的能力;通过辩论(讨论)探究深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能辩证看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过程,培养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

同时通过讨论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认识到新航路开辟既是历史的进步,也充满了血腥味和罪恶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2.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意义。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导入:众所周知,青田是侨乡,我们同学有没有亲朋好友在国外(欧洲)的?假如这个暑假你的朋友邀请你去欧洲玩,你打算怎么去?假如你在欧洲穿越到了15世纪,你怎么回来?新课学习(一)展示表格(代表国家、方向、人物、时间、航线及成就)以及新航路开辟路线图,区分四条航线。

(二)展示材料:1.麦哲伦船队的皮加菲塔曾记述那次艰难的航程:我们有3个月又20天没有吃到新鲜食物。

我们吃饼干,其实那些东西已经不成其为饼干,而是爬满蛆的碎末。

我们喝的是黄水,储存多天,臭得令人作呕。

我们也吃牛皮。

老鼠的价格是每只半个金杜卡,但是连老鼠也买不到。

2.达·伽马船队,出发170人,生还者54人。

麦哲伦船队,出发260人,生还者18人,麦哲伦自己也命丧中途。

提问:新航路开辟容易吗?通过本活动,让学生知道开辟新航路的主要人物和路线。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归纳能力,回归地图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养成史料结合的学习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嵩焘
作业
1.作业本《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 “开眼看世界”的人》;单元练习选择题。 2.复习第四单元,准备考试。

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 “开眼看世界”的人
一、西学东渐寻踪

阅读P108,思考问题
1.什么是“西学东渐” 2.“西学东渐”带来了什么影响?
改变了当时国人狭隘的世界观,促进了中国的 近代化进程。
坤舆万国全图
利玛窦
合作探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资料1:清朝统治者和士大夫固守华夷有别的观念。 他们视西方为未开化的“夷狄”,认为中国文化远 高于西方文化。 资料2:明末清初的士大夫普遍认同“西学中源 说”,即西方学术源于中国。
2.与以往“西学东渐”比,源于西方的工业文明不 是通过知识分子和平传播到中国的,而是伴随着武 力进入中国的。
二、谁是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人物 林则徐 魏源 容闳 主要事迹 设立译馆,翻译书籍,组织编译 《四洲志》 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 技以制夷”
促请清政府派遣官费留学生
出任驻英公使,刊行《使西纪程》
1.两则材料相比,对待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会有 什么影响? 2.与以往“西学东渐”比,源于西方的工业文明是 怎样进入中国的?
1.影响: 坚持“华夷之辩”,主张中国文化高于西方文化 不利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西学中源说” 从积极方面说,一些士大夫认为 学习西学就是“中学的回归”,所以西方文化在中国 传播阻力会减小。从消极方面说,一些士大夫认为从 中国的固有文化也能发展出新文化,没有必要学习西 学,于是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的阻力会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