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养殖的调查报告30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鱼养殖的调查报告
甲鱼学名中华鳖,俗称鳖、水鱼、团鱼、王八等,是我国百姓喜爱的名贵水产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甲鱼的市场前景一直看涨。
现在浙江、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苏等地为我国甲鱼养殖主产区及主要消费市场,2015年6省中华鳖主产量25.25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73.9%。
但随着浙江市场的整体低迷、广东市场疾病增多等原因,应创新甲鱼养殖模式,坚持生态为主线、模式为手段、质量是核心的理念,促进甲鱼养殖产业转型升级。
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内江市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与四川省浙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运用生态技术进行甲鱼内江市本地化养殖,并获得成功。
现将养殖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介绍如下。
1 养殖条件
1.1 池塘建设
选址环境要安静、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良好无污染。
甲鱼池为标准养殖塘,池内面用水泥浆抹平,池口处用切割好的石棉瓦(高出池塘沿20~30cm)覆盖并固定,以防甲鱼逃逸。
池底做底排污设计,软泥厚度为10~20cm。
甲鱼池建成后用150mg/L生石灰带水消毒,浸泡7d。
投料台采用木质十字结构,规格大约为120cm×60cm,用绳索牵引,固定在池底排污口附近。
投料台兼做晒背台。
1.2 苗种放养
甲鱼放养前10d,池塘内随机丢4×25kg腐熟的有机肥包培肥水质。
在养殖池中投放水葫芦,经高锰酸钾10mg/L消毒30min后用清水冲洗,再放入池,投放面积约占水面的1/4。
2015年5月下旬,投放450g/只规格均匀、体色一致、无病无伤、体质健壮、活动爬行有力的甲鱼5000只。
放养密度为250只/667m2。
放养前用1%盐水浸浴消毒10min。
2 养殖管理
2.1 日常管理
保持池塘周边环境安静,早晚巡塘,观察水质状况。
掌握甲鱼的活动、摄食、生长情况。
定期检查防逃设施,做好防逃和防鼠、蛇等工作。
定时清除污物、残饵,及时处理病鳖。
测量水温,做好日常记录,建立养殖档案。
2.2 饲养管理
饲料种类可分为动物性饲料和配合饲料,投喂以动物性饲料为主,配合饲料为辅。
投喂饵料要求新鲜,经过消毒、切块、粉碎,再用清水漂洗。
试验采用动物性饲料制成肉糜后与配合饲料按6∶4的比例进行搅拌,团成坨状放置与投料台上的方式投喂,每天依水温进行投喂,当水温低于28℃时,投喂量为甲鱼重量的1.5%,当水温高于28℃时,投喂量为甲鱼重量的2%~2.5%,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投喂2h后观察残饵数量,以适度增减下一餐重量,并及时清除残饵。
2.3 水质管理
保持水位稳定,用水质分析盒进行水质监测。
调节水质透明度为20cm、pH 值为7.5左右。
根据水质变化情况适时加换新水,保持池水“肥、活、嫩、爽”状态。
让水中的绿藻、硅藻等适度繁殖,既可以补充水体溶解氧,又能有效降低
池水透明度,还能有效降低甲鱼互相撕咬,减低继发性感染病菌的可能,提高养殖成活率。
高温季节,每15d用生石灰消毒池水,沉淀有害物质,每次用量25~50mg/L。
2.4 越冬管理
在11月当水温降至15℃以下时,甲鱼即进入不吃不动的冬眠状态。
如果甲鱼体质差,冬眠期间就会死亡,勉强越冬的不久也会染病而死。
越冬前1个月饲料组成调整为动物性饲料与配合饲料比为4∶6,同时在饲料中添加2%~3%的复合维生素,促进甲鱼体内积蓄脂肪,满足冬眠期的能量需求。
越冬期水位保持在1.5m左右,当温度上升的时候,用0.2mg/L的二氧化氯泼洒消毒。
保持甲鱼池周围的环境安静,以免鳄鱼受到惊吓而消耗能量。
2.5 病害防治
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通过养殖条件的优化来预防病害,包括如下方面:①良好的水质。
溶氧、氨氮、pH值、亚硝酸盐等水质因子均会影响甲鱼摄食和消化吸收,进而影响其抵抗力,保持良好且相对稳定的水质条件是防病的关键;
②适当增强营养。
坚持在饲料中添加鸡肝、维生素等,保持营养均衡,可增强甲鱼体质,预防疾病;③稳定水温。
避免水温急剧升降,避免甲鱼产生应激反应,以减少病害发生。
3 结果与效益分析
3.1 收获与上市
2016年11月,经520d的生态养殖,待甲鱼养殖池中大部分个体达商品规格后收获上市。
收获时,排干池水,入池捕捉,逐个清洗后分割装入编织袋中,防止互相撕咬。
3.2 效益分析
共收获商品级甲鱼4650只,成活率93%,最大个体重量为1.89kg,最小个体重量为1.23kg,平均重1.56kg/只,平均产量725.4kg/667m2,养成的甲鱼色泽好,野性强,肉质结实、卖相好,销售收入达116万元,平均销售价格达到160元/kg。
养殖成本苗种15万元、饲料18.4万元、水电3.1万元、人工5万元,成本费用约为46.7万元,扣除成本后所得利润为69.3万元,投入产出比约为1.48,投资回报率高,经济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