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康酸三元共聚物的合成、性能及阻垢机理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衣康酸三元共聚物的合成、性能及阻垢机理研究
董社英;张黎黎;钮丽;黄廷林
【摘要】A new kind of green scale inhibitor,IA-MA-SAS terpolymer,has been synthesized with itaconic acid, acrylic sodium sulfonate and maleic anhydride as monomers by microwave radiation method. Its thermal stability , iron oxide distributing capacity,and scale inhibiting capacity for calcium carbonate (CaCO3) scale have been mea-sured and analyzed by thermal gravimetry,transmission tests,static scale inhibition and electric conduction method. Furthermore,the morphology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sediments are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X-ray diffraction,and the scale inhibiting mechanism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A-MA-SAS has good scale inhibiting capacity for CaCO3 scale,good thermal stability and good dispersion capacity for Fe2O3. And its scale in-hibition mechanism is related to lattice distortion effect ,chelation and dispersive effect. In addition ,it has good syn-ergistic effect with polyaspartic acid. Its scale inhibiting rate can be higher than 95%.%以衣康酸、丙烯磺酸钠、马来酸为单体,采用微波辐射法合成了IA-MA-SAS三元共聚物。
分别利用热重、透光率测试、静态阻垢法和电导法测定分析了其热稳定性、分散氧化铁性能和阻垢性能。
通过扫描电镜和X衍射观察分析沉积物形貌,探讨了阻垢
机理。
结果表明:IA-MA-SAS具有良好的阻垢性能、热稳定性和分散氧化铁性能;其阻垢机理主要有晶格畸变、螯合和分散作用;与聚天冬氨酸有很好的协同效应,阻垢率可达95%以上。
【期刊名称】《工业水处理》
【年(卷),期】2015(000)001
【总页数】4页(P80-83)
【关键词】三元共聚物;微波合成;性能;阻垢机理;衣康酸
【作者】董社英;张黎黎;钮丽;黄廷林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西安71005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
市政工程学院,西安71005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西安710055;西安建筑
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西安7100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03.1
在循环冷却水处理领域,科研工作者已开发了多种环保型阻垢剂,近年来要求阻垢剂的功能越来越完善,特别是共聚物阻垢剂,对其的研究一直是水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1〕。
衣康酸(IA)生产成本低,分子中碳碳双键两侧各连一个羧基,赋予衣康酸共聚物优良的负电分散性能,能有效阻止碳酸钙、磷酸钙等污垢的凝聚和沉积。
用IA和其他活性单体共聚制备阻垢剂,研究较多的主要是利用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等活性较高的单体和IA共聚〔2〕,其中以
三元共聚物居多〔3-4〕。
这些研究报道中的衣康酸三元共聚物的优势是易与其他阻垢剂复配、潜在利用价值大、应用范围广。
其不足有:(1)有些共聚物含磷,易造成环境污染;(2)合
成方法为传统方法,用时长;(3)测定的共聚物性能单一;或者测定共聚物性能的方法单一,用时长、重现性差;(4)对衣康酸类共聚物阻垢机理的研究很少。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采用微波辐射法合成IA-马来酸(MA)-丙烯磺酸钠(SAS)三元共聚物,在聚合物的分子链上成功引入羧基和磺酸基。
通过热重(TG)、静
态阻垢法、电导法测定了其热稳定性能及阻垢性能;并通过测定其透光率,分析了其分散氧化铁性能;探讨了其阻垢机理。
将其与聚天冬氨酸(PASP)复配,以增
强其阻垢性能、扩大应用的环境范围。
IA-MA-SAS的设计研究,为制备经济、高效、易降解等多功能环保型阻垢剂奠定了基础,为以后的复配物阻垢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IA-MA-SAS的合成路线: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主要试剂:IA,吉林石油集团华侨生物工程公司;MA,上海思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SAS、过氧化氢(30%)、亚硫酸氢钠(30%)、异丙醇、硫酸亚铁铵、乙醇、丙酮、氢氧化钠、碳酸氢钠、氯化钙、乙二胺四乙酸钠、碳酸钠、钙试剂,西安试剂厂,均为分析纯,水为去离子水。
主要仪器:电脑微波催化/合成萃取仪,XH-100A,北京祥鹄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科伟电热恒温水浴,HH-S4,北京科伟永兴仪器有限公司;电热鼓风恒温干燥箱,101-3,江苏金坛大地自动化仪器厂;精密增力电动搅拌器,JJ-1,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IR prestige-21/FTIR-8400s,日本岛津公司;721分光光度仪,上海分析仪器厂;精密电子浓度计,梅特勒-托利多电导率综合
测试仪;乌氏黏度计(0.5~0.6 mm),上海朝阳仪表厂;M22型中量有机制备仪。
1.2 实验方法
1.2.1 IA-MA-SAS三元共聚物的合成
在三口烧瓶中按一定比例加入IA、SAS、MA,10 mL去离子水溶解,同时加入催化剂硫酸亚铁铵,微波辐射加热,同时分别滴加引发剂〔m(过氧化氢)∶m(亚
硫酸氢钠)=1∶1的混合液〕及分子链转移剂异丙醇,在一定时间内滴完。
反应
完毕后,将部分异丙醇减压蒸馏分出,丙酮洗涤提纯得浅黄色黏稠液体。
1.2.2 共聚物的阻垢性能测试——静态阻垢法测定
采用国家标准GB/T 16632—2008《水处理剂阻垢性能的测定—碳酸钙沉积法》
来测定阻垢性能。
基本原理是对未加入缓蚀阻垢剂和加入缓蚀阻垢剂的水样进行加热、浓缩,之后测定水样中Ca2+浓度的变化,计算阻垢率。
实验温度为80℃,
恒温10 h。
1.2.3 共聚物的阻垢性能测试——电导法测定
将盛有228 mL蒸馏水和12 mL 0.l mol/L CaCl2溶液的烧杯置于电磁搅拌器上,加热搅拌。
待温度稳定在80℃后,用0.4 mol/L Na2CO3溶液滴定,初期每次滴加0.20 mL,接近沉淀析出时,每次滴加0.02 mL,待电导率稳定后读取数值。
计算电导率突变点时CaCO3的相对过饱和度〔6〕。
1.2.4 共聚物的分散性能测试
用高pH下FeSO4·7H2O的水解产物作为Fe2O3悬浮介质,搅拌,静置,用
721分光光度计测定其透光率。
测试条件:Ca2+(以CaCO3计)为150 mg/L,Fe2+为10 mg/L,pH为9.0,改变阻垢剂浓度,搅拌15 min,水浴温度50℃,恒温5 h后测定上清液透光率T(420 nm,3 cm比色皿)。
2.1 IA-MA-SAS三元共聚物的合成
实验考察了单体配比、引发剂、链转移剂、温度、时间等合成条件及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对IA-MASAS阻垢性能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a可见,单体配比影响大分子链中特性官能团的比例和分子结构,从而影响共聚物阻垢性能〔7〕。
n(IA)∶n(MA)∶n(SAS)=5∶1∶1时,阻垢率最高;引发剂用量影响聚合速率和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进而影响共聚物阻垢性能〔7〕。
引发剂用量大,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小,聚合完全,阻垢效果好;但用量
太大,生成自由基多,聚合速率快,链终止速度也随之加快,导致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太小,阻垢率降低。
而用量太小,聚合不完全,残余单体多,阻垢效果差。
由图1b可见,引发剂用量为1.5 mL时,阻垢率最高;共聚物在一定相对分子质
量范围内才可作为阻垢剂使用,且阻垢性能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加入链转移剂来控制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降低共聚物的支化和交联程度,进而影响共聚物的阻垢性能〔8〕。
由图1c、图1d可见,链转移剂用量为1.5 mL、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10 000~
20 000时,阻垢率较高。
或者改变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来控制聚合度,进而影响
共聚物阻垢性能〔8〕。
经实验证明,当反应时间为40 min、反应温度为80℃时,阻垢率较高。
综上所述,IA-MA-SAS的最佳合成条件:n(IA)∶n(MA)∶n (SAS)=5∶1∶1,引发剂用量为1.5 mL,链转移剂用量为1.5 mL,反应时间为40 min,反应温度为80℃,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10 000~20 000。
2.2 IA-MA-SAS三元共聚物的性能
2.2.1 热稳定性
通过TG可以测定共聚物质量与温度的关系〔7〕,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见,温度小于250℃时,样品失重较小;在较高温度(>343℃)时,样品有明显失重,产物发生分解。
说明IA-MA-SAS三元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好,适用于高温(250℃以下)的水处理系统中。
2.2.2 阻垢性能
最佳合成条件下,用静态阻垢法测得共聚物阻垢率为87.16%。
电导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因此又用电导法探讨了阻垢剂浓度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不同阻垢剂浓度下Na2CO3体积与溶液电导率的关系如图3所示。
由图3可见,无阻垢剂时,滴加Na2CO3的体积为0.40 mL,由于CaCO3的离
子积超过了其溶度积,即[Ca2+]×[CO32-]>Ksp〔9〕,溶液中有沉淀析出,
电导率急剧下降;继续滴加Na2CO3,当体积达到2.55 mL,CaCl2与Na2CO3反应完全,再继续滴加Na2CO3,电导率急剧上升,斜率增大。
当共聚物质量浓度分别为10、20、30、40 mg/L时,与无阻垢剂溶液相比,电导率急剧下降时所需的Na2CO3体积数有明显增加,分别为1.55、2.30、2.60、2.75 mL,表明共聚物与Ca2+发生了螯合作用,增加了CaCO3的溶解度。
CaCO3相对过饱和度值随阻垢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质量浓度大于30 mg/L时,增大趋势平稳。
这原因是CaCO3相对过饱和度增大,阻垢效果增强。
因此,该阻垢剂存在“阈值效应”〔9〕,其临界阻垢质量浓度为30 mg/L。
进一步考察了IA-MA-SAS与其他阻垢剂的复配效果。
将其与PASP复配,其复配物中含有极性基团磺酸基、羧基和酰胺基团,大大提高了阻垢性能。
在ρ(IA-MA-SAS)∶ρ(PASP)=1∶1、投加量为15 mg/L的条件下,复配物阻垢率高达95.34%;且适用于高硬度、高碱度、高水温的冷却水系统。
这说明IAMA-SAS 可作为有效的复配基体,所得复配物功能多样、应用范围广。
2.2.3 分散性能
在分散体系中含氧化铁越多,透光率越低,即药剂分散氧化铁性能越好〔10〕。
阻垢剂浓度与透光率的关系在Fe2+质量浓度为10 mg/L的条件下,透光率随阻垢剂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质量浓度大于15 mg/L的透光率趋于平稳。
因此,该阻垢剂存在“临界值效应〔10〕”,其临界阻垢质量浓度为15 mg/L,此时透光率仍接近55.56%。
说明IA-MA-SAS对Fe2O3的分散性能良好。
2.3 IA-MA-SAS三元共聚物的阻垢机理分析
用SEM观察CaCO3沉积物的形貌,结果如图4所示。
由图4可见,加入共聚物后,CaCO3的棱体结构发生了扭曲和畸变。
共聚物附着在垢晶粒活性增长点上,使其变得细小,从而提高过饱和度,起到了增溶的作用;另外大量的聚羧酸一端吸附在CaCO3晶粒上,其余围绕在晶粒周围,使其变得无
规则而无法增长;且共聚物有很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在水中的泥沙等杂质粒子上,使表面具有相同的负电荷,粒子间相互排斥而呈分散状态悬浮于水中,起到了分散作用〔11〕。
为了更深入地探讨阻垢机理,通常采用XRD对加共聚物前后的CaCO3垢的晶型
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空白溶液中CaCO3垢的XRD谱图中,在29.42°、31.52°、36.04°、43.24°处均出现较强的衍射峰,且在29.42°(方解石的104特征晶面)
和36.04°(方解石的110特征晶面)处的峰强度是最强的,说明晶面(104)和(110)是主要生长面,且该晶体为单一的方解石晶型;而加有共聚物溶液中CaCO3垢的XRD谱图中,方解石晶体的各个衍射峰强度明显降低,而在26.28°、43.80°、49.96°处的衍射峰却出现大幅度增强,这些衍射峰分别是文石(111)晶面、球霰石(110)、(118)晶面的衍射峰。
这说明共聚物的加入,使CaCO3
晶型由形态最稳定的方解石向亚稳态结构球霰石转变。
从单体结构方面分析,IA-MA-SAS含有羧基和磺酸基,磺酸基酸性较强,且有很强的吸附性,可减缓结晶成垢;羧基具有亲水性,对Ca2+有螯合作用〔12〕,且有分散作用,可有效分散微晶粒,使其难集结成大颗粒晶体,阻碍其向传热面沉积,从而抑制结垢。
因此,其阻垢机理涉及晶格畸变、螯合和分散作用。
以IA、MA、SAS为单体,过氧化氢-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硫酸亚铁铵为催化剂,采用微波辐射法合成了IA-MA-SAS三元共聚物。
合成共聚物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IA)∶n(MA)∶n(SAS)=5∶1∶1,引发剂用量为1.5 mL,链转移剂用量为1.5 mL,反应时间为40 min,反应温度为80℃,IA-MA-SAS相对分子质量
范围为10 000~20 000。
IA-MA-SAS具有良好的阻垢性能和热稳定性,且对
Fe2O3有良好的分散效应,其阻垢机理主要有晶格畸变、螯合和分散作用。
IA-MA-SAS与PASP有很好的协同效应,其复配物阻垢率高达95%以上,适用于高
硬度、高碱度、高水温的水处理系统,且有很高的时效性和经济性。
【相关文献】
[1]Dkhireche N,Dahami A,Rochdi A,et al.Corrosion and scale inhibition of low carbon steel in cooling water system by 2-propargyl-5-ohydroxyphenyltetrazole
[J].Journal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Chemistry,2013,86(1):1277-1284.
[2]Majjane A,Rair D,Chahine A,et al.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ion of a new glass system inhibitor for mild steel corrosion in hydrochloric solution[J].Corrosion Science,2012,60:98-103.
[3]胡晓静,籍宝霞,刘振法,等.多元无磷阻垢分散剂的研制及性能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9,35(9):30-32.
[4]刘振法,李海花,吴运娟,等.丙烯酸-丙烯酸酯-衣康酸共聚物的合成和阻垢分散性能[J].
工业水处理,2008,28(9):40-43.
[5]徐景峰,李东升.衣康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次磷酸钠共聚物的合成与阻垢性能[J].水处理技术,2011,37(5):48-50.
[6]Gogoi P K,Barhai B.Corrosion inhibition of carbon steel in open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 of petroleum refinery by thiourea and imidazole in presence of zinc (Ⅱ)sulphat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emistry,2010(2):138-144.
[7]Khiati Z,Othman A A,Sanchez-Moreno M,et al.Corrosion inhibition of copper in neutral chloride media by a novel derivative of 1,2,4-triazole[J].Corrosion Science,2011,53:3092-3099.
[8]聂宗利,武玉民,张君,等.阻垢剂的阻垢性能评价方法[J].应用化工,2011,40(5):875-887.
[9]闫美芳,刘振法,董倩倩,等.多功能环保型缓蚀阻垢剂的研制及性能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1,31(7):64-70.
[10]Touir R,Cenoui M,El Bakri M,et al.Sodium gluconate as corrosion and scale inhibitor of ordinary steel in simulated cooling water[J]. Corrosion Science,2008,50:1530-1537.
[11]Pacheco N,Larralde-Corona C P.Evaluation of chitosans and pichia guillermondii
as growth inhibitors of penicillium digitatu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2008,43(1):20-27.
[12]Abd-El-Khalek D E,Abd-El-Nabey B A.Evaluation of sodium hexametaphosphate
as scale and corrosion inhibitor in cooling water using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s
[J].Desalination,2013,311:227-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