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化学化学能与热能知识点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高三化学化学能与热能知识点复习
一、单选题
1.已知:
1122211C(s)O (g)CO(g)H 110.35kJ mol ,CO(g)O (g)CO (g)H 282.57kJ mol 22
--+=∆=-⋅+=∆=-⋅。

6g 碳不完全燃烧所得产物中,CO 与2CO 的体积比为2:3,
则与6g 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为( ) A .56.51kJ
B .110.35kJ
C .196.46kJ
D .282.57kJ 2.已知:①H 2(g)+12
O 2(g)→H 2O(g)+a kJ ②2H 2(g)+O 2(g)→2H 2O(g)+b kJ ③H 2(g)+12
O 2(g)→H 2O(l)+c kJ ④2H 2(g)+O 2(g)→2H 2O(l)+d kJ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a >c
B .b >d
C .d >2a
D .c <b 2
3.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 (
A .铝热反应
B .铁与稀盐酸反应
C .二氧化碳与碳反应
D .氢气与氧气反应 4.能量通常包括热能、电能、光能、机械能、化学能等,下列有关能量转化关系的判断错误的是( ) A .甲烷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B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 .二次电池放电: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 .风力发电:风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正确的是( )
A .直径为20 nm 的纳米碳酸钙属于胶体
B .氢化钙的电子式是:Ca 2+[∶H]2-
C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这句古诗包含了吸热反应过程
D .《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 3)和朴硝(Na 2SO 4)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显色反应
6.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的重要课题,研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尤为重要。

下列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符合图示过程的是( )
A .焦炭制水煤气
B .酸碱中和反应
C .铝与氧化铁的高温反应
D .浓硫酸的稀释
7.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C +SiO 2高温2CO↑十Si ,则每生成4.48 L CO 时转移电子0.4N A
B .1 mol NH 3完全溶于水,则n(NH 3·H 2O)+n(NH 4+)=l mol
C .氯化铝在气态时以双聚分子存在,其球棍模型为,则1 mol 双聚分子中含有电子数为128N A
D .2SO 2(g)+O 2(g)⇌2SO 3(l) △H =-a kJ·mol -1(a>0),则每生成2 mol SO 3(l)时吸热a kJ
8.环保型燃料——丙烷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3H 8+5O 2点燃−−−→3CO 2+4H 2O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 .丙烷完全燃烧的产物对环境无污染,故丙烷为环保型燃料
B .所有的燃烧反应都会释放热量
C .1 mol C 3H 8和5 mol O 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3 mol CO 2和4 mol H 2O 所具有的总能量
D .燃烧时化学能只转化为热能
9.已知:()()()()222CO g 2NO g 2CO g N g ++ 1226kJ mol H -∆=-⋅;将汽车尾气中的CO
和NO 气体转化CO 2和N 2是减少汽车尾气的有效途径之一,若用
、、、分别表示CO 、
NO、CO2、N2,在固体催化剂表面,上述反应的过程可用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吸附到解吸的过程中,能量状态最低的是C处
B.图示过程中,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大于生成物形成所释放的能量
C.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一定越快
D.该反应中的固体催化剂起到反应载体的作用,未影响反应的速率
10.已知:①H+(aq)+OH-(aq)=H2O(l) ΔH1=-57.3kJ·mol-1,②H2(g)+1
2
O2(g)=H2O(g) ΔH2=-241.8kJ·mol-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向含0.1molNaOH的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的0.1mol·L-1乙二酸,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B.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 ΔH=-114.6kJ·mol-1
C.氢气的燃烧热为ΔH=-241.8kJ·mol-1
D.氢气的燃烧热为ΔH=-483.6kJ·mol-1
11.已知:ΔH=-akJ/mol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顺-2-丁烯比反-2-丁烯稳定
B.顺-2-丁烯分子比反-2-丁烯分子能量低
C.高温有利于生成顺-2-丁烯
D.等物质的量的顺-2-丁烯和反-2-丁烯分别与足量氢气反应,放出的热量相等
12.H 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g)2HI(g),1 mol H2完全反应放出akJ热量。

已知:(a、b、c 均大于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断开1 mol H—H 键和1 mol I—I 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2 mol H—I 键所需能量
C.断开2 mol H—I 键所需能量约为(c+b+a)kJ
D.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H2和2 mo l I2,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a kJ
13.用Pt-g-C3N4光催化氧化法脱除NO的过程如图所示。

该脱除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脱除过程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在Pt端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C.过程①发生的反应为H2O2- 2e-=O2↑+ 2H+
D.过程③的化学方程式2NO2 + H2O2= 2HNO3
14.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已知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2CO2(g)+2H2O(g) ΔH=-890.3kJ/mol
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已知中和热为ΔH=-57.4kJ/mol,则1mol稀硫酸和足量稀NaOH溶液反应的反应热就是中和热
D.已知S(g)+O2(g)=SO2(g) ΔH1;S(s)+O2(g)=SO2(g) ΔH2,则ΔH1<ΔH2;
15.工业上,在一定条件下利用乙烯和水蒸气反应制备乙醇。

化学原理:
CH2=CH2(g)+H2O(g)→CH3CH2OH(g)△H。

已知几种共价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述合成乙醇的反应是加成反应
B.相同时间段内,反应中用三种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相等
C.碳碳双键的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
D.上述反应式中,△H=-96kJ·mol-1
二、填空题
16.依据叙述,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在25 ((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

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 g NO2需要吸收16.95 kJ热量。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拆开1 mol H—H键、1 mol N—H键、1 mol 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 kJ(391 kJ(946 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某些化学键的键能如表(kJ·mol-1)
(1)1 mol H2在2 mol Cl2中燃烧,放出热量________kJ。

(2)在一定条件下,1 mol H2与足量的Cl2、Br2、I2分别反应,放出热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填字母)。

a.Cl2>Br2>I2
b.I2>Br2>Cl2
预测1 mol H2在足量F2中燃烧比在Cl2中放热________(填“多”“少”或“不变”)。

18.(1(已知在250C(1.013×105Pa下,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kJ的热量,生成物能量总和________(填“(”(“(”或“=”)反应物能量总和.若2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则放出的热量
________570kJ(填“(”(“(”或“=”((
(2(已知在250C(1.013×105Pa下,16g CH4(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CO2(g)和H2O(l),放出890.3kJ 热量,写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H2(g)+1/2O2(g)(H2O(l) ΔH =(285.8 kJ/mol
(H2(g)+1/2O2(g)(H2O(g) ΔH =(241.8 kJ/mol
(C(s)+1/2O2(g)(CO(g) ΔH =(110.5 kJ/mol
(C(s)+O2(g)(CO2(g) ΔH =(393.5 kJ/mol
回答下列问题:
(1(H2的燃烧热ΔH(_______(C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
(2)燃烧1 g 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
(3)已知CO的燃烧热为283.0 kJ/mol,现有CO(H2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116.8 L(标准状况),完全燃烧后放出总热量为867.9 kJ,且生成18 g液态水,则混合气体中H2为_________L(CO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
数约为_________(精确至小数点后一位)(
三、实验题
20.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三套实验装置:
(1)上述3个装置中,不能证明“铜与浓硝酸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

(填“Ⅰ”“Ⅱ”或“Ⅲ”)
①M为钠,则实验过程中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察到烧杯里产生气泡,则说明M溶于水______(填“一定是放热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或“可能是放热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观察到烧杯里的玻璃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M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选用装置Ⅰ进行实验(实验前U形管里液面左右相平),在甲试管里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与
稀硫酸,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为探究固体M溶于水的热量变化情况,选择装置Ⅱ进行实验(在甲中进行)。

M为钠,则实验过程中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4)至少有两种实验方法能证明超氧化钾与水的反应(4KO2+2H2O=4KOH+3O2↑)是放热反应还是吸
热反应。

方法①:选择上述装置__________(填“Ⅰ”“Ⅱ”或“Ⅲ”)进行实验;
方法②:取适量超氧化钾粉末用脱脂棉包裹并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蒸馏水,片刻后,若观
察到棉花燃烧,则说明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

21.利用如图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mL0.25mol·L-1硫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硫酸温度;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0.55mol·L-1NaOH溶液,并用另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
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出混合液最高温度。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_。

(2)写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数值为57.3kJ·mol-1)___________。

(3)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从下列选项中选出)。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B(分三次少量倒入C(一次迅速倒入
(4)实验数据如表:
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②近似认为0.55mol·L-1NaOH溶液和0.25mol·L-1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
c=
4.18J·g-1·(-1。

则中和热ΔH=________(取小数点后一位)。

22.1840年,Devil用干燥的氯气通过干燥的硝酸银制得了N2O5。

(1)F.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特定条件下N2O5(g)分解反应:已知:2N2O5(g)=2N2O4(g)+O2(g) ΔH1=-4.4kJ•mol-1
2NO2(g)=N2O4(g) ΔH2=-55.3kJ•mol-1
则反应N2O5(g)=2NO2(g)+1
2
O2(g)的ΔH=__kJ•mol-1。

(2)查阅资料得知N2O5是硝酸的酸酐,常温呈无色柱状结晶体,微溶于冷水,可溶于热水生成硝酸,熔点32.5℃,受热易分解,很容易潮解,有毒。

在通风橱中进行模拟实验制取N2O5的装置如图:
注:虚线框内为该组同学自制特殊仪器,硝酸银放置在b处。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开始前,需要打开a处活塞并鼓入空气,目的是__。

②经检验,氯气与硝酸银反应的产物之一为氧气,写出此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

③实验时,装置C应保持在35℃,可用的方法是__。

④能证明实验成功制得N2O5的现象是__。

⑤装置D中的试剂是__,作用是__。

⑥装置E烧杯中的试剂为__。

23.硫酸厂尾气中含有一定量的SO2,回收并综合利用SO2对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1)利用氨水吸收烟气中的SO2可转化为(NH4)2SO4。

相关反应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SO2(g)+NH3•H2O(aq)=NH4HSO3(aq)ΔH1=akJ•mol-1
NH3•H2O(aq)+NH4HSO3(aq)=(NH4)2SO3(aq)+H2O(l)ΔH2=bkJ•mol-1
(NH4)2SO3(aq)+O2(g)=2(NH4)2SO4(aq)ΔH3=ckJ•mol-1
①反应2SO2(g)+4NH3•H2O(aq)+O2(g)=2(NH4)2SO4(aq)+2H2O(l)的ΔH= _______kJ•mol-1
②空气氧化(NH4)2SO3的速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1 所示,当温度超过60℃时,(NH4)2SO3氧化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

研究发现,在500℃下硫酸铵分解过程中得到4 种产物,其含氮物质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2 所示。

写出该条件下硫酸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工业上利用SO2尾气可制备亚硫酰氯(SOCl2)。

SOCl2是一种发烟液体,易水解,可用于农药、医药、染料、电池等生产,其制备原理为:S(s)+2Cl2(g)+SO2(g)⇌2SOCl2(g)。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②用SOCl2与A1Cl3•6H2O 混合共热,可得到无水A1Cl3,原因是____________。

(3)用电解法处理含有SO2尾气的装置如图所示(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2.C3.C4.C5.C6.A7.C8.D9.A10.A11.C12.B13.C14.D15.D
16.CH 3OH(l)+O 2(g)===CO 2(g)+2H 2O(l) ΔH=-725.76 kJ·mol -1 N 2(g)+2O 2(g)===2NO 2(g) ΔH=+67.8 kJ·mol -1 N 2(g)+3H 2(g)===2NH 3(g) ΔH=-92 kJ·mol -1
17.179 a 多
18.((CH 4(g(+2O 2(g(=CO 2(g(+2H 2O(l((H=(890.3kJ•mol ﹣1
19.−285.8 kJ/mol 393.5 kJ/mol 142.9 kJ 22.4 39.4%
20.Ⅲ 产生气泡,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烧杯里的导管内形成一段液柱 可能是放热反应 某些物质(如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但不是放热反应 硝酸铵 左端液柱降低,右端液柱升高 放热 产生气泡,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烧杯里的导管内形成一段液柱 Ⅰ(或Ⅱ) 放热 21.环形玻璃棒 12H 2SO 4(aq)+NaOH(aq)═12
Na 2SO 4(aq)+H 2O(l)△H=57.3kJ /mol - C 3.4℃ 56.8kJ /mol -
22.53.1 除去装置C 中的水蒸气 2Cl 2+4AgNO 3==4AgCl+2N 2O 5+O 2 水浴等 装置C 中c 处有液体生成 浓硫酸 防止装置E 中水蒸气从导管回流到装置C 中,引起N 2O 5潮解 NaOH 23.(2a+2b+c ) kJ•mol -1 温度过高(NH 4)2SO 3会分解(或水解),浓度减小(或温度升高O 2在溶液中
溶解度降低) 3(NH 4)2SO 4500C ︒232N +4NH +6H O ↑↑↑。

22222c (SOCl )K=c (Cl )c(SO )
⋅ SOCl 2水解产生HCl ,抑制Al 3+的水解。

--+2-32422HSO +2e +2H =S O +2H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