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花开,细嗅蔷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待花开细嗅蔷薇
四川省阆中市城东小学敬霞
◆班主任,不仅仅是孩子的引导者,更应该是孩子的陪伴者。
我们的工作,更需要从孩子最本质的天性出发,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跟随孩子自由、自主、探索的成长脚步,静待花开。
作为一名小学低段的班主任,整天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小朋友,他们就像一块块天然的璞玉,等待着我们去细细地雕琢。
要真正懂得孩子,真正引领孩子成长,我们必须学会跟随孩子的视角去观察和体会这个世界,用心、静心地陪伴着孩子一天天长大。
用心不用力,静待花开
在工作中,当我们带着真诚而浓浓的关爱去面对孩子,去观察和感受每一个孩子,对他们的成长我们便会多一份包容,多一分等待。
小一的时候,班上有一个女生,论年龄,跟其他孩子一样大,可是,她就是不能接受老师课堂上教授的内容,拼音字母左右不分,稍微复杂的汉字完全无法拼凑成字,只能描摹出大致的模样。
我仔细观察过她,其实她已经很努力了,但是她的注意力就是无法专注到字的每一笔每一划上面。
我想,她大概就是那一朵迟开的小花吧!慢慢的,
我总是努力去发现她在学习中、活动中、生活中的闪光点,不断地对她的努力进行肯定和鼓励;对她没写完整的部分,我没有过多评判和干涉,没有流露出失望的眼神,没有紧追不舍地逼迫,我只是用心地观察、耐心地陪伴、静静地等待。
如今她已上三年级了,她已经能用书面语言条理清晰地描述一件自己亲历的事情了,而且书写特别的认真,字体端正无误。
现在想想,如果一年级的时候,我强迫小女孩写出个子丑寅卯来,不断纠正她,专注着她的“不正确”,估摸着这孩子已经被逼得讨厌上学了。
等待中她已经慢慢长大,生命之花已开始绽放。
从此,我开始不断提醒我自己,慢一点,再慢一点吧,跟着孩子的节奏慢慢来。
蹲下来,细嗅蔷薇
小孩子对什么都觉得很新鲜,很好奇,总会有一些出人意料的想法和举动,如果我们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孩子的话,会觉得孩子简直是不可思议,甚至是不可理喻。
我刚带一年级的时候,孩子们喜欢跟老师亲近,总想跟我说点什么,就连下课了,也紧随着老师,让我一直不得清静。
有一次下课后,一个小朋友跟在我身后,跟了一小会儿,突然在我身后蹦出一句话:“老师,你的屁股好大啊。
”我当时一愣,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不知道其他老师,听到这句话会是什么反应呢?不过后来我细细地琢磨,孩子为什么会跟老师说这样一句话呢?后来终于明白,在小孩子的眼中,在他那个视线范围内,跟在我身后,不就是只看到老师大大
的屁股吗?他只是把自己看到的,用语言真实地描述出来了而已,而且口头表达能力还不错哦。
那他为什么跟在老师后面看老师的屁股呢?他不就是想跟老师亲近吗?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可不容小
觑哦!
我们跟孩子接触和交流的时候,应该蹲下身来,跟孩子的视线在同一个水平上,观察他所观察的,体验他所体验的,这样我们的心也就自然地跟孩子在同一个层面上,我们也就能理解他们那些“不可理喻”的语言和行为了。
用孩子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不仅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对教育的尊重。
在小孩子的世界里,他看到的每一朵“蔷薇”,都是未知的,是什么味道,什么颜色,走近它闻闻、摸摸,看会有什么感觉呢?也许在我们成人看来,这些都是些稀疏平常的小事情,但是对孩子来说就是新奇的世界,他都想去探索,去体验。
我们只需要蹲下来,跟随着他的目光一起去探索,就是最好的学校教育。
而我们跟着孩子一起去看这个世界的时候,就会理解他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觉到的、表达出来的。
孩子需要陪伴,家长需要成长
回想我们的成长经历,其实对我们影响最大的还是家长。
所以,教育如果只依赖学校教育,依赖班主任的引导,就想教育好孩子,可以说是不太可能的。
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跟家长进行经常的交流,并用科学的的教育理念影响家长。
爷爷奶奶怎样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就怎样教孩子,我们的家庭教育,绝大多数就这样一代一代地循环。
要想打破这个循环,父母需要学习,需要提前学习如何成为好父母。
于是,我常常利用周末或课余时间,开展一些亲子活动,在活动中,通过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传递教育理念,通过游戏增进亲子关系,在孩子教育方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上有一名学生,我把他叫做“男一号”,他真的是名符其实的男一号,聪明第一,不守纪律第一,破坏力第一!这位孩子的情绪特别容易失控,经常在教室里大喊大叫,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谁都制止不了;攻击性特别强,每天跟其他孩子打架,他与人交流的方式就是打架,班上的孩子都被欺负了个遍,这让我很是头痛。
当我跟他家长交流后,才发现问题的根源,原来在这个孩子十个月的时候,父母就外出工作,孩子成了留守婴儿,爷爷奶奶带着长大的,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就是用打骂的方式。
对这个孩子的行为我总结出了一个规律,只要这个孩子在家挨了打,到了学校之后肯定会去欺负其他同学;在家里挨了骂,到了学校之后就会去骂老师;而且跟他提及到自己的家长,这个孩子就满是仇恨的感觉。
经过交流,孩子父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终于决定为了陪伴孩子放弃外面的工作。
现今这位孩子的情况正在一步步改善,他的父母也从中得到了成长。
其实,孩子的所有“问题”行为和表现,大多因为没有家长的陪伴,或者说没有家长高质量的陪伴。
只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或亲人的爱的滋养,孩子身上的潜能,才会慢慢显现出来。
孩子的生命力才会慢慢得到生长,这才应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只有有了好的家校沟通,
才能为孩子营造出快乐健康的成长环境,也才能对孩子实施有效的教育。
班主任,不仅仅是孩子的引导者,更应该是孩子的陪伴者。
我们的工作,更需要从孩子最本质的天性出发,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跟随孩子自由、自主、探索的成长脚步,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