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高考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 高考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
①Na 2O 点燃−−−→ Na 2O 22CO −−−→ Na 2CO 3
②MgO HCl −−→
MgCl 2溶液电解−−−−→ Mg ③Fe 2O
点燃−−−→Fe 2O 324H SO −−−→ Fe 2(SO 4)3 ④SiO 2NaHO −−−→Na 2SiO 3HCl −−→
H 2SiO 3 ⑤HCHO 2O −−→ HCOOH 3CH OH
NaOH −−−→ HCOOCH 3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2Na +O 2点燃 Na 2O 2,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故可以实现转化;
②MgO +2HCl=MgCl 2+H 2O ,电解MgCl 2溶液,不能得到Mg ,故不能实现转化; ③Fe 在O 2中燃烧生成Fe 3O 4,故不能实现转化;
④SiO 2+2NaOH=Na 2SiO 3+H 2O ,Na 2SiO 3+2HCl=2NaCl +H 2SiO 3↓,故可以实现转化;
⑤2HCHO +O 2Δ−−→ 2HCOOH ,HCOOH 和CH 3OH 反应的条件是浓H 2SO 4并加热,条件错
误;
综上所述可知不能实现转化的是②③⑤,答案选C 。

2.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用此法提取镁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
B .步骤④电解MgCl 2时阳极产生Mg
C .步骤③将晶体置于HCl 气流中加热是防止MgCl 2水解
D .上述工艺流程中涉及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从海水中提取镁,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故A 正确;
B. 步骤④电解MgCl2时阴极产生Mg,故B错误;
C. 步骤③将晶体置于HCl气流中加热是防止MgCl2水解,因为MgCl2会水解,故C正确;
D. 上述工艺流程中氢氧化镁生成氧化镁和水是分解反应,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电解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3.研究表明,通过碘循环系统可以吸收工业废气中的SO2制备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M,同时完成氢能源再生(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开发氢能源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
B.为提高SO2的吸收效率,应不断分离出HI
C.I2为整个循环过程的催化剂
D.M为硫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上述转化关系为:碘单质、二氧化硫和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碘化氢,碘化氢分解生成氢气和碘单质,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氢能源为清洁高效能源,故开发氢能源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故A正确;
B.根据图示,碘在该系统循环使用不能分离出HI,故B错误;
C.由图可知I2为整个循环过程中的催化剂,故C正确;
D.上述循环系统生成氢气的同时可以得到的M为硫酸,故D正确;
答案选B。

4.下面的“诗”情“化”意,分析正确的是()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B.“日照澄洲江雾开”中伴有丁达尔效应
C.“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中“玉”的成分是硅酸盐,该句诗表明玉的硬度很大D.“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发生了水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B.雾属于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玉”的成分是硅酸盐,熔点很高;
D.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详解】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碳酸钙的分解反应,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日照澄州江雾开”中,雾属于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玉”的成分是硅酸盐,熔点很高,‘试玉要烧三日满’与硬度无关,故C错误;
D.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转化为酒精不是水解反应,故D 错误。

故选B。

5.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对描述内容分析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发生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涉及化学反应,选项A正确;
B.“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可见,烧酒的酿造方法为:加热浓酒和糟,利用沸点的不同,将酒蒸出,然后用器皿盛装冷凝后的馏分,即蒸馏,选项B正确;
C.硝石为硝酸钾,不含碘单质,选项C错误;
D.“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说明“石碱”成分来自植物烧成的灰中的成分碳酸钾,其水解显碱性能洗去油污,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6.预防和灭杀新型冠状病毒是有效控制肺炎传播的重要手段。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能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
B.使用开水蒸煮餐具可使病毒蛋白质变性
C.医用酒精、含氯消毒剂的浓度越高其消毒效果越好
D.能传播新冠病毒的气溶胶的分散剂是空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相较于普通口罩的优势在于能够阻挡气溶胶,而在飞沫传播中病毒颗粒一般存在于气溶胶中,所以N95对于某些传播途径有比较好的阻断效果,能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故A正确;
B.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病毒,则使用开水蒸煮餐具可使病毒蛋白质变性,故B 正确;
C.含氯消毒剂的浓度越高,氧化性越强,其消毒效果越好,但医用酒精浓度过高,如95%酒精会使细菌细胞外面形成保护层,酒精不能完全进入细菌细胞内,达不到杀菌目的,75%的酒精杀菌效果最好,所以医用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故C错误;
D.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叫做气溶胶,又称气体分散体系,其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其大小为0.001~100微米,分散介质为气体,能传播新冠病毒的气溶胶的分散剂是空气,故D正确;
答案选C。

7.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NaClO(aq)HClO(aq)HCl(aq)
B.H2SiO3SiO2SiCl4
C.Al Al(OH)3Al2O3
D.Fe2O3Fe(OH)3Fe2(SO4)3(aq)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碳酸的酸性比次氯酸强,次氯酸不稳定,见光分解速率加快,因此
NaClO(aq)HClO(aq)HCl(aq)能够实现,故A正确;
B. 二氧化硅不溶于盐酸,SiO2SiCl4不能实现,故B错误;
C. 铝溶于氢氧化钠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Al Al(OH)3不能实现,故C错误;
D. 氧化铁不溶于水,Fe2O3Fe(OH)3不能实现,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转化,掌握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8.下列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
①水②酸③碱④盐⑤氧化物
A.①B.①⑤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水的分子式为H2O,含有氧元素,所以正确;
②酸分为无氧酸(如盐酸)和含氧酸(如碳酸),前者不含氧元素,后者含有氧元素,所以错误;
③碱除氨水(NH3•H2O)外,一般在组成上都含氢氧根,故一定含氧元素,所以正确;
④盐分为无氧酸盐(如氯化钠)和含氧酸盐(如碳酸钠),前者不含氧元素,后者含有氧元素,所以错误;
⑤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一定含氧元素,所以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知识,透彻理解有关概念,明确物质的分类组成,明确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易错点为③根据碱指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来判断。

9.A、B、C、X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A、B、C含有相同元素甲,可以发生如下转化(水参与的反应,水未标出)。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若A、B、C的焰色反应呈黄色、水溶液均呈碱性,则X可以是CO2
B.若C为红棕色气体,则A一定为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
C.若B为FeCl3,则X一定是Fe
D.A可以是碳单质,也可以是O2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若A、B、C的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A、B、C中含有钠元素,水溶液均呈碱性,则A 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B为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C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为碱性,故A正确;
B. 若A为氨气、X为氧气,则B为一氧化氮,C为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则A不一定为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氮气,故B错误;
C. 若B为FeCl3,则A为氯气,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
D. 若A 为碳、X 为氧气,则B 为一氧化碳,C 为二氧化碳;若A 为氧气、X 为碳,则B 为二氧化碳,C 为一氧化碳,故D 正确;
答案为B 。

【点睛】
元素的性质的推断题,要熟练掌握各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并能找到各物质间相互转化方案,熟记物质的性质,综合运用。

10.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Na(s)2O (g)−−−→点燃
Na 2O 2(s)2CO (g)−−−→Na 2CO 3(s) B .Fe 3O 4(s)Al(s)−−−→高温Fe(s)2Cl (g)
−−−→点燃FeCl 2(s) C .SiO 2(s)HCl(aq)−−−→SiCl 4(g)2H (g)−−−→高温
Si(s) D .S(s)2O (g)
−−−→点燃SO 3(g)2H O(l)−−−→H 2SO 4(aq)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Na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a 2O 2,Na 2O 2与CO 2反应生成Na 2CO 3,能实现转化,故A 正确;
B .Fe 与Cl 2燃烧,反应生成FeCl 3不能生成FeCl 2,故B 错误;
C .在高温下,SiO 2与与盐酸溶液不反应,故C 错误;
D .S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不能得到三氧化硫,故D 错误;
答案选A 。

【点睛】
氯气是强氧化剂,与变价金属单质反应时,金属直接被氧化为最高价。

11.下列生活中常见的过程或现象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天然气燃烧 B .自然界中丁达尔效
应 C .蛋白质受热凝固 D .食醋除水垢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分析】
从化学反应有新物质产生的角度进行分析;
【详解】
A.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甲烷燃烧:CH4+2O2→CO2+2H2O,天然气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性质,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
C. 蛋白质受热凝固,发生蛋白质的变性,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 食醋中含有醋酸,水垢主要成分含有CaCO3和Mg(OH)2,CaCO3和Mg(OH)2都能与醋酸发生反应,生成醋酸钙和醋酸镁,食醋除水垢,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12.下列物质溶于水形成的分散系不会产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A.葡萄糖B.蛋白质C.硫酸铁D.淀粉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葡萄糖溶于水得到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A符合题意;
B. 蛋白质溶于水得到蛋白质溶液,由于蛋白质分子直径比较大,其溶液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不符合题意;
C. 硫酸铁溶于水后,电离产生的Fe3+发生水解作用产生Fe(OH)3胶体,可以发生丁达尔效应,C不符合题意;
D. 淀粉分子直径比较大,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属于胶体,可以发生丁达尔效应,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13.我国学者研究出一种用于催化 DMO 和氢气反应获得 EG 的纳米反应器,如图是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u纳米颗粒是一种胶体,能将氢气解离成氢原子
B.EG能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
C.1molDMO完全转化为EG时消耗2molH2
D.催化过程中断裂的化学键有 H—H、C—O、C=O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Cu纳米颗粒是单质,能将氢气解离成氢原子,不是胶体,A选项错误;
B.由微观过程示意图可知,EG是乙二醇,分子中含有2个醇羟基,因此能发生缩聚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B选项正确;
C.DMO为草酸二甲酯(CH3OOCCOOCH3),DMO与H2反应产生CH3OH和CH3OOCCH2OH、H2O,1 mol DMO反应需要3mol H2,若完全转化为EG时消耗6mol H2,C选项错误;D.CH3COO—COOCH3+4H2→CH3OH+HOCH2CH2OH,由图及反应可知催化过程中断裂的化学健有H—H、C—O、C=O,D选项正确;
答案选AC。

1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酿酒工艺中加入的“酒曲”与面包工艺中加入的“发酵粉”作用相同
B.氨水显碱性,不能与金属反应,所以运输过程中可以用铁罐车
C.葡萄酒中通常添加微量的SO2,既可以杀菌消毒,又可以防止营养成分被氧化
D.大多数胶体的胶粒带电,利用这一性质可进行“血液透析”和“静电除尘”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酒曲与发酵粉的作用不同:在经过强烈蒸煮的白米中,移入曲霉的分生孢子,然后保温,米粒上便会茂盛地生长出菌丝,此即酒曲;酿酒加曲,是因为酒曲上生长有大量的微生物,以及微生物分泌的酶,其中糖分经过部分酶的作用酒化变为乙醇;而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NaHCO3,面包工艺中加入发酵粉是为了中和微生物产生的酸,同时生成的CO2气体可以是面团变为多孔,显得松软可口;A错误;
B、一般情况下,氨水不会与金属反应,但是氨水呈弱碱性,若用铁罐车运输,会加快铁罐的腐蚀速率(吸氧腐蚀),B错误;
C、在葡萄酒的生产过程中,SO2的作用是对生产设备消毒杀菌,还可以杀死酿造完的葡萄酒中的酵母,保证葡萄酒的稳定,最后装瓶也会填入少量SO2,保证葡萄酒不被氧化和生物稳定,C正确;
D、血液是一种胶体,利用渗析的原理可以除去血液中的毒性小分子物质,而血液中的必要成分不能通过透析膜,与胶粒是否带电无关,D错误;
故选C。

15.粉煤灰中含有SiO2、Al2O3、Fe2O3等,某实验室对其进行处理的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得到的“熟料”中可溶性的成分主要是NH4Fe(SO4)2、NH4Al(SO4)2等,写出生成NH4Fe(SO4)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在物质分类体系中,NH4Fe(SO4)2、NH4Al(SO4)2不属于_____(填字母)。

a.硫酸盐 b.复盐 c.强电解质 d.共价化合物
(2)滤渣B的主要成分为______。

(3)已知K sp[Fe(OH)3]=4×10-38,K sp[Al(OH)3]=1×10-32。

为实现步骤③的实验目的,应使溶液中c(Fe3+)、c(Al3+)均小于或等于1×10-5 mol•L﹣1可认为完全沉淀,则溶液A至少应调节到pH=___。

(4)实验室进行第④步操作时,所需的主要仪器是酒精灯、三脚架、_______、______,得到的晶体主要成份是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Fe2O3+4NH4HSO42NH4Fe(SO4)2+2NH3↑+3H2O d SiO2 5 玻璃棒蒸
发皿(NH4)2SO4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Fe2O3与NH4HSO4反应生成 NH4Fe(SO4)2、氨气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4NH4HSO42NH4Fe(SO4)2+2NH3↑+3H2O;物质分类体
系中,NH4Fe(SO4)2、NH4Al(SO4)2都属于复盐,都是强电解质,都属于硫酸盐,铵盐属于离子化合物,不属于共价化合物,答案选d。

(2)SiO2不溶于一般酸性溶液,不溶于氨水,所以滤渣B的主要成分为SiO2。

(3)由于K sp[Fe(OH)3]=4×10-38< K sp[Al(OH)3]=1×10-32,Fe(OH)3先出现沉淀,根据K sp[Al (OH)3]=1×10-32;c(Al3+)均小于或等于1×10﹣5mol•L﹣1可认为完全沉淀,此时c(OH﹣)==1×10﹣9,c(H+)= 1×10﹣5,PH=5,所以溶液A至少应调节到pH=5。

(4)实验室进行第④步操作时,所需的仪器是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玻璃棒、蒸发皿;滤液C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铵溶液,所以得到的晶体是硫酸铵。

考点:考查物质制备实验分析判断,物质性质的理解应用,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盐类水解分析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