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题宝典教师资格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押题宝典教师资格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自我提分
评估(附答案)
单选题(共40题)
1、人的个性、性格、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都是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幼儿时期受到的教育和影响,常常会在儿童一生中留下印记,幼儿期所受的教育,直接影响到他的一生,这体现了幼儿教育()。

A.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B.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
C.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D.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
【答案】 C
2、()是一个人所特有的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A.需要
B.动机
C.气质
D.性格
【答案】 C
3、下列不属于风疹症状的为( )
A.病初可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等症状
B.发烧当日或次日出现皮疹
C.耳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D.起病突然、高烧可达40℃
【答案】 D
4、中班区域活动内容最少为()。

A.6—7个
B.8—9个
C.9—10个
D.11—12个
【答案】 B
5、()岁幼儿,情绪反应的动因处于由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

A.1-2
B.2-3
C.3-4
D.4-5
【答案】 C
6、就儿童注意发生的先后来说,是()。

A.有意注意在先
B.无意注意在先
C.有意后注意在先
D.三者无所谓先后
【答案】 B
7、腹泻是小儿常见疾病,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是( )
A.患感冒、中耳炎、肺炎等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B.喂养不当,如进食过多、食物不易消化等,导致消化不良,引起腹泻
C.食物或餐具被细菌的毒素污染,引起胃肠道发炎,引起腹泻
D.以上各项均是
【答案】 D
8、在学龄前期,( )儿童的性别角色的教育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和性格发展是有益的。

A.强化
B.适当淡化
C.不考虑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 B
9、乳牙过早丢失的主要原因为( )。

A.龋齿
B.缺碘
C.长期流涎
D.错齿
【答案】 A
10、 2001年9月,我国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确定的“五领域课程”内容包括的五个方面是()
A.健康、计算、社会、科学、艺术
B.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C.体育、德育、艺术、科学、社会
D.体育、艺术、语言、常识、社会
【答案】 B
11、有的幼儿表现出对表演的兴趣,而有的幼儿表现出对画画的兴趣,这体现的是幼儿个性结构()的差异。

A.个性倾向性系统
B.自我意识系统
C.个性心理系统
D.自我评价系统
【答案】 A
12、 20世纪20、30年代,创办了南京市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是(),后改名晓庄学校,并亲自试验,为中国现代乡村教育做出巨大贡献。

A.黄炎培
B.张雪门
C.陈鹤琴
D.陶行知
【答案】 D
13、有的幼儿园在课程中将社区的历史、风俗、革命传统等作为乡土教材来利用,使幼儿园教育内容丰富而有特色。

这发挥了()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A.社区资源
B.社区环境
C.社区文化
D.社区习俗
【答案】 C
14、爸爸妈妈在看电视时,高兴地笑了出来,旁边搭积木的宝宝看到了也跟着笑了起来。

这一现象反映幼儿情绪具有()
A.社会性
B.冲动性
C.感染性
D.深刻性
【答案】 C
15、一名4岁幼儿听到教师说“一滴水,不起眼”结果他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脐眼”这一现象主要说明幼儿( )。

A.听觉辨别力弱
B.想象力非常丰富
C.语言理解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
D.理解语言具有随意性
【答案】 C
16、幼儿园的“娃娃家”游戏属于( )
A.结构游戏
B.表演游戏
C.角色游戏
D.智力游戏
【答案】 C
17、独立性的出现是以下哪一种心理现象开始产生的明显表现?()
A.社会性
B.自我意识
C.情绪
D.意志
【答案】 B
18、()是判断某种活动是否是幼儿游戏的重要条件。

A.教师是否给予指导
B.是否有明确的目的
C.活动是否多样化
D.幼儿是否在自主活动
【答案】 D
19、婴幼儿最易缺乏的无机盐是(),必须注意补充。

A.钾和钠
B.锌和铁
C.钙和铁
D.钾和锌
【答案】 C
20、(),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A.1989年6月
B.1996年6月
C.2001年7月
D.2001年9月
【答案】 C
21、( )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A.语言能力
B.模仿能力
C.认识能力
D.特殊能力
【答案】 B
22、儿童在游戏中玩出新玩法,这体现了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的( )
A.创造力的发展
B.语言的发展
C.身体的发展
D.情感的发展
【答案】 A
23、儿童在使用形容词描述的对象中最早出现的是()。

A.动作和体觉
B.人的外形特征
C.物体特征
D.事件情境
【答案】 C
24、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心理学研究资料,参照现行学制,对儿童心理发展进行了划分。

其中幼儿早期是指()岁。

A.0—1
B.1—2
C.1—3
D.3—6
【答案】 C
25、幼儿园在为幼儿购买玩具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C
26、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资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质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
【答案】 A
27、我国儿童龋齿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

普及口腔卫生及龋齿预防知识刻不容缓。

卫生部和原国家教委联合发起,将每年()定为“全国爱牙日”,以唤起各部门对儿童口腔保健工作的重视。

A.3月22日
B.9月20日
C.10月15日
D.6月5日
【答案】 B
28、最初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可以称为()。

A.原始的情绪反应
B.基本的情绪反应
C.混合的情绪反应
D.高级的情绪反应
【答案】 A
29、对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的婴儿的行为的研究,常用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观察法
C.测验法
D.问卷法
【答案】 B
30、班级中有幼儿突然流鼻血了,下列教师的应急措施中哪个是错误的?()
A.让孩子仰起头
B.让幼儿用口呼吸
C.捏住孩子鼻翼部几分钟
D.用湿毛巾冷敷鼻部和前额
【答案】 A
31、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重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指出了()。

A.制定《纲要》的依据、原因、目的
B.我国幼儿教育的性质和根本任务
C.规定了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内部原则
D.指出了幼儿园教育自身的特点
【答案】 C
32、解决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在于( )。

A.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B.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变观念
C.加强研究,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好过渡期的教育工作
D.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答案】 C
33、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关于恒河猴行为发展的实验,即所谓早期隔离或剥夺实验,此实验证明了对心理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努力
【答案】 B
34、渴望同伴接纳自己,希望自己得到老师的表扬。

这种表现反映了幼儿()
A.自信心的发展
B.自尊心的发展
C.自制力的发展
D.移情的发展
【答案】 B
35、“娃娃过家家”属于( )游戏。

A.结构游戏
B.角色游戏
C.表演游戏
D.智力游戏
【答案】 B
36、看见小坦克,就要玩开坦克;听见蛙鸣,就要学青蛙跳;拿到雪花积木片,就会想到冬天的漫天飞雪;如果没有玩具,幼儿可能呆呆地坐着。

这反映了幼儿()。

A.想象的无意性
B.相似联想较强
C.直觉思维较强
D.想象的有意性
【答案】 A
37、某5岁儿童画的西瓜比人大,画的两颗尖牙也占了人脸的大部分,这段时期儿童画的特点是()。

A.感觉的强调和夸张
B.绘画技能稚嫩
C.未掌握画面布局比例
D.表象符号的形成
【答案】 A
38、幼儿园教师应该是()
A.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决策者和管理者
B.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C.幼儿学习的引导者、传授者和控制者
D.幼儿学习的管理者、决策者和传授者
【答案】 B
39、()认为“儿童发展是一个顺序模式的过程,这个模式是由肌体成熟预先决定和表现的”。

A.弗洛伊德
B.皮亚杰
C.格塞尔
D.华生
【答案】 C
40、下面关于自然实验描述错误的是()。

A.在自然环境中进行
B.借助日常教学活动进行
C.借助设备仪器进行
D.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答案】 C
大题(共10题)
一、国外有媒体指出,中国的小孩越来越不会玩了。

他们发现,中国的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穿着干干净净,不允许他们做那些可能会使衣服弄脏的游戏。

同时,中国很多的年轻父母觉得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不大,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画画、英语、钢琴等。

[问题
1][简答题]请结合游戏对儿童成长的作用分析这些父母的做法。

【答案】儿童的活动,除了日常生活活动外,主要有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基本形式。

各种活动在儿童各年龄阶段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游戏活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如下:(1)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①游戏活动有助于幼儿感知和观察力的发展;②游戏活动有助于幼儿记忆能力的发展;③游戏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④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乃至整个认知能力的提高;⑤游戏有助于幼儿想象的发展。

(2)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①游戏可以丰富、深化幼儿积极的情感。

②游戏活动还有利于幼儿消极情感的疏导。

这是因为在游戏活动当中,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由自在地抒发情感,他们的某些忧愁、苦闷、烦恼、恐惧等消极情感就可以得到疏导。

(3)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幼儿最喜爱游戏,在游戏活动中,他们的心理压力最小,对自己行为的掩饰性也小,因为,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很容易表现出他们的兴趣、态度、能力、特长与不足。

在内容健康的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某一社会角色,模仿社会生活中成人的言谈举止,体验着所扮演角色的情感,遵守着社会所要求的行为规则。

多次反复地进行这样的游戏活动,幼儿就逐渐把社会所要求的行为规则变为自己自觉的行动,并迁移到现实的生活中。

综上所述,
这些父母的做法是不完全正确的,培养孩子画画、学英语以及弹钢琴等方面的技能固然重要,但是忽视和省去游戏这一重要活动是不正确的。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游戏活动往往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学习活动相关,一方面帮助儿童顺利愉快地学习知识,培养技能技巧;另一方面也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应当重视儿童游戏,并且家长也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到活动的过程中来,伴随孩子共同成长。

二、一所幼儿园的大型体育器械场地原先曾经长满厚实绿草,用当时最时髦的眼光来看,这些草几乎清一色属于“野火烧不尽”的品种。

若干年前,由于那时的时髦眼光看着那些植物只觉得过于“土气”,于是在某一年的暑假,幼儿园全体教师牺牲了休息时间对这些野草进行“挖地三尺”的清剿,甚至为了能够斩草除根,幼儿园还采用了开水深灌的战术。

最后,艰苦的奋战终于迎来了场地的沙土化和水泥化。

可接下来的时髦,又换成了“园林化”,但引进的高级草坪只能看不能踩,常种常秃,再换成人造地毡,还是不能解决弹性差、不安全的问题,而且费用昂贵,最后不得不任由其还原成沙地。

这时,许多人开始怀念起那些曾经覆盖在场地上的厚实野草们来。

(1)案例中的幼儿园在环境创设时违背了哪些原则(2)请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答案】(1)违背的原则①“全体教师牺牲了休息时间对这些野草进行‘挖地三尺’的清剿”违背了幼儿参与性原则。

②“引进的高级草坪只能看不能踩,常种常秃”违背了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③“费用昂贵”违背了经济性原则。

(2)改进建议①幼儿园的操场可以让幼儿和教师一起种上小草,让幼儿参与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来。

②幼儿园不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去引进高级草坪,可以种一些普通的草,定时修剪,即节俭又美观。

三、今天,朵朵穿了一件好看的衣服,胸前有很多小珠子。

我发现她经常用手剥小珠子,为免发生意外,我阻止了她好几次。

中午,突然有个小朋友告诉我:“老师,朵朵把一个珠子塞到鼻子里了。

”我赶忙跑过去,这时朵朵的神情很紧张,嘴巴张开在呼吸。

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答案】幼儿的安全问题是幼儿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发生材料中所述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如果幼儿鼻腔进入异物时,要让幼儿改用口腔呼吸,面向有光亮的地方,令其抬起头并用手指将鼻尖向上推起,用手电筒照射即可看到异物,此时不可立即拿镊子夹,以防异物被推向鼻腔深处。

对于年龄稍大而又听话的幼儿,可用手指压住未堵鼻孔,令其低头并做擤鼻涕的动作,异物即可随气流冲出鼻孔,或是部分露出鼻腔。

如果露出鼻腔的异物属圆形且表面光滑,可用大拇指压迫患侧鼻翼,将异物挤出鼻腔。

若异物出不来,应去医院处理,切不可用镊子夹,以免损伤鼻黏膜,造成鼻出血。

特别是不能用镊子去夹圆形的异物,否则会越夹越深,一旦异物滑向后方掉进气管,就可能会危及幼儿生命。

也可以让幼儿闻胡椒粉等刺激性气味,促使幼儿打喷嚏,有可能将异物喷
出。

对于无法取出的鼻腔异物,老师不要强行取出,以免损伤鼻腔或形成呼吸道异物,而是应设法劝阻幼儿哭闹,改用口腔呼吸,然后迅速抱送医院治疗。

四、一个14个月的孩子被成人抱着时,着急地往柜子的方向挣扎,嘴里叫“ta,ta”(音)。

成人先给他拿出奶糕粉,他又摇头又摆手,说:“xi,xi。

”成人于是给他拿糖罐,问:“是这个吗?”他用尽力喊:“xi,xi。

”成人拿一块糖放在他嘴里,他脸上露出了笑容。

[问题1][简答题](1)此案例反映出儿童言语发展中掌握语法的什么特点? [问题2][简答题](2)老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答案】(1)此案例反映出儿童言语发展中掌握语法的特点:本案例的孩子使用的“ta”实际上代表“糖”,而使用的“xi”,既可以表示肯定的“是”,也可以表示否定的“不是”。

因此,此案例中的儿童其言语发展处在单词句阶段:即言语表达不够明确,语音不够清晰,必须辅以表情和动作。

(2)老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不能笑话儿童,应教儿童正确的发音和完整的语句,同时还应注意:①激发幼儿言语交往的需要。

幼儿本身言语交往的需要,对其言语发展非常重要。

为幼儿创造言语交往的条件如下:a.亲子之间交往。

主要包括:第一,在照料孩子的过程中,及早对孩子说话。

第二,养成对孩子言语的敏感性。

第三,善于倾听幼儿的谈话。

b.同伴之问的言语交往。

主要包括:第一,要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地与同伴交往。

第二,幼儿和同伴一起游戏。

特别是进行角色游戏,在游戏中扮演各种角色,自然产生言语交往的需要,自愿地、没有任何强迫地学会按常规习惯说话。

B.师生之间的言语交往。

在幼儿园生活的孩子,其言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的影响。

师生之间的言语交往要注意:第一,教师要特别注意创造言语交往的条件。

第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言语活动的双向交往。

②讲究教法。

儿童学习语言有两种途径:一是模仿,二是强化。

在模仿和强化的基础上,儿童会有自己的创造性。

因此正确的教法非常重要,在教孩子说话过程中要注意:a.儿童往往通过模仿学习语言,因此应该给他们提供正确的榜样。

b.强化在儿童学习语言中也是很重要的。

在教孩子说话的过程中,强化原则常用于指导孩子学说话,练习说话和纠正不良的说话习惯。

B.良好的教法就是使幼儿获得正确使用言语示范和有正确指导的练习。

③鼓励言语创造性。

儿童在学习和使用语言中的创造性是不可低估的。

在儿童言语活动中,有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模仿和创造性往往相结合。

④培养“前读写”兴趣。

幼儿期主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时期,此时期在为读写作准备时,最重要的是培养读写兴趣,而不要在学前已使孩子对学习读写产生厌烦心理。

五、材料:幼儿园只有一架秋千,幼儿都很喜欢玩。

大二班在户外活动时,胆小的诺诺走到正在荡秋千的小莉面前,请小莉把秋千让给他玩。

小莉没理会他。

诺诺就跑过来向老师求助:“老师,小莉不让我荡秋千……”对此,不同的教师可能会采取下面不同的回应方式:教师A牵着诺诺的手走到小莉面前,说:“你们的事情我知道了,我现在想看小莉是不是个懂得谦让的孩子。

小莉
你已经玩了一会儿了,现在能不能让诺诺玩一会儿呢?”小莉听了后,把秋千让给了诺诺。

教师B问诺诺:“你对小莉怎么说的呢?”诺诺说:“我说我想玩一会儿。

”教师B想到诺诺平时说话总是低声细气的,就说:“是不是你说话声音太小了,她没有听清楚呢?现在去试试大声地对她说‘我真的想荡秋千,我已经等了很久了!’如果这样说她还没让你玩,你就回来,我们再想别的方法。

”问题:请分析上述两位教师回应方式的利弊,并说明理由。

【答案】材料中A、B两位教师的做法不同,各有利弊。

(1)A教师发现儿童发生矛盾后,便立即帮助解决,并且是以讲道理这种比较温和的方式对小莉进行教育,给诺诺示范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而,A教师以主导者的身份直接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干扰了儿童的游戏进程,其对小莉的语言带有一些说教、命令的成分。

而对诺诺来说,他可能会产生依赖老师的心理。

(2)B教师主动帮助诺诺分析原因,并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自己独自去解决。

这有利于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儿童以后在遇到类似问题时,便能够轻松地处理好同伴交往中的矛盾。

然而,B教师所教的方法比较笼统,缺乏对问题解决后期的关注。

六、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星期一,陆老师埋怨说:“小孩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张老师接着说:“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问题:结合实际谈谈目前家园合作中存在的误区。

【答案】目前,家园合作存在着一些误区,造成了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的脱节,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工作。

主要误区有:(1)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而家长大部分不懂教育;(2)家长认为自己忙,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3)教师只在知识上要求家长配合,家长也只愿意督促孩子写字、做算术题、背英语单词;(4)认为家长与老师“各司其职”,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老师管。

七、中班活动“谁能穿过弯道”中,教师投放了小扣子、纸条、棉花等各种材料和弯管,引导幼儿对出示的材料能否通过弯道进行猜想并记录。

萱萱尝试让棉花通过弯道,反复操作了几次,都没成功。

她看到身旁的明明把小钢珠和棉花揉在了一起,借着钢珠的重力,棉花很轻易就通过了弯道。

萱萱立刻学起了明明的做法。

活动结束后,一些老师指出,萱萱的做法并不是真正的探究,模仿甚至照搬别人的做法有悖自由探索的精神。

不少教师却认为,善于向他人学习也是一种优点,只要孩子通过学习获得了有益的经验便可。

(1)教师应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2)在平时的科学活动中,如何处理幼儿自由探究和模仿他人两者的关系?
【答案】(1)首先,萱萱的行为应该得到肯定。

幼儿主要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

不同的孩子具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因此,他们在活动中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它能引导幼儿在互相模仿、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建构新的经验和知识,并且获得成功的体验。

(2)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探究”,但“探究”并不是对“模仿”的简单替代。

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①适时“抛球”,引导探究。

科学教育的核心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活动要求幼儿具有一定的发现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即促使幼儿对“为什么会这样”产生强烈的疑问,并进行创造性思考并寻找问题的答案。

因此,教师在肯定萱萱之余,还应不失时机地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

如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这样就可以穿过弯道了呢?(思考问题、总结经验)”,“那么,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呢?(迁移、运用新经验)”,从而帮助幼儿从简单的模仿学习进入自主探究的过程。

②合作探究,经验互补。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同伴的作用。

经验互补。

幼儿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并交流自己的探索发现,分享成功的喜悦,进而迸发更多智慧的火花,从而使模仿与探究结伴而行。

八、幼儿园小班里转来了一个新娃娃,小王老师把他介绍给小朋友时,大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纷纷表达自己对新朋友的友好,但却不见这个小娃娃说话。

最后在老师的鼓励下,新娃娃开口了“我……我……你……们……好……”。

原来新娃娃有口吃的毛病,小朋友一下子哄笑起来,学着样子“我……”遇到这样的问题你将怎样处理?请根据所学理论分析幼儿患口吃的原因?并提出矫正策略。

【答案】(1)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应向其他小朋友指出嘲笑别人的行为是错误的,要杜绝这种不好的行为。

同时,告诉大家,新来的小朋友由于太紧张所以才导致说话不流利,鼓励其他小朋友多和新朋友友好相处,帮助他适应新环境。

另外,也要给口吃的孩子以鼓励,鼓励他肯开口说话,消除他的紧张情绪。

(2)口吃是语音节律障碍的一种,是由于不同原因引起字音重复或语流中断的语音节律障碍,当言语表达塞音时常伴躯体抽搐样动作和面部异常的表情。

口吃多发生于儿童,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改善或消失。

少数可持续至成年。

3到4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

主要的心理原因有:①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

3、4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节奏的障碍。

②出于模仿。

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

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

成人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

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个性。

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和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地说话,用手势辅助语言来表达,问题就能够解决。

为了防止儿童口吃,安排好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很重要的,儿童日常的生活要有规律,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吃饭,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不要强迫3—7岁的儿童牢记各种长篇故事或不适应他们语言能力的诗歌,矫正儿童口吃的关键是要培养一个良好的讲话习惯,对于患口吃的儿童,父母,老师应耐心教导,告诉他怎样把话讲清楚,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他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