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生物选修专题第一节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讲课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料,施用到农田中。
优点:
①改善了土壤结构;
②培育了土壤微生物;
③实现了土壤养分如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
循环利用。
第九页,共20页。
2、物种多样性原理 物种越丰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食物链 短而单 调,缺 少松毛 虫的天 敌。
遭虫害而死的樟子松
第十页,共20页。
生物多样性很高的珊瑚礁
食物链复杂,不同的生物占 据了不同的位置,因而充分 利用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环 境。
要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不仅 要考虑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还要考虑 开发利用本地生物资源,科学引进外来物种。
第十四页,共20页。
4、整体性原理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
生产
消费
成本
效益
经济系统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非生物的因素
自然系统
政策 科





社会系统
例:林业工程 建设时一方面 要号召农民种 树,另一方面 一定要考虑贫 困地区农民的 生活问题。
水陆交换系统——桑(蔗、蕉)基鱼塘模式
把很多单 个生产系统通 过优化组合, 有机地整合在 一起,成为一 个新的高效生 态系统,大大 提高了系统生 产力。
第十七页,共20页。
桑(蔗、蕉)基鱼塘模式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动途径
第十八页,共20页。
Hale Waihona Puke (2)系统整体性原理 系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 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且实现总体功能大
第二页,共20页。
资料一:
1.导致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
长江上游乱砍滥伐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 急剧降低,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中游围湖造田、乱 占河道,造成具有蓄洪作用的湖泊面积急剧减少。 直接原因:
1998年度的罕见降雨。但这也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 增加而导致的温度升高、气候异常有关。
v怎么解决?
生态经济 ——主要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
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 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无废料模式:原料→产品→原料→产品
v怎么实现生态经济?
手段之一:生态工程
第五页,共20页。
生态工程概念
理论基础 生态学和系统学
技术手段
操作过程
最终目的
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1)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举例:桑基鱼塘模式
(2)系统整体性原理
举例:珊瑚虫与藻类的共生
第二十页,共20页。
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 律,还更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第十五页,共20页。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1)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分布式优于集 中式和环式
生态工程建设时需要利用这个原理来改 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从而达到功能改善的 效果。
例:桑基鱼塘模式
第十六页,共20页。
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 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 系统的生产力
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 展
第六页,共20页。
第七页,共20页。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区域小循环和 全球地质大循环,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达到取 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效果。
过程和化学过程。
②优点:投入高,产出也高,对粮食安全保障和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③缺点: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大大削弱了
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生产力,并造成日益严 重的农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第四页,共20页。
v上面两则资料所反映的传统经济模式有何共 同点?
多消耗,少效益,不能持续发展
第八页,共20页。
无废弃物农业
是我国古代传统农 业的辉煌成就之一 ,也是生态工程最 早和最生动的一种 模式。
无废弃物农业
具体做法:
①积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作物; ②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 包括人畜粪便、枯枝
落叶、残羹剩饭、河泥、炕土、老墙土以及农产品 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
③采用堆肥、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
2.洪灾的发生反映出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什么问题?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考虑 生态成本,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
第三页,共20页。
资料二:
“石油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机械的生产方式, 因对石油等能源有高度的依赖性而得名。
理解: ①它把农业生产这一复杂的生物过程,变成了简单的机械
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例:藻类和珊瑚虫的关系
豆科作物和固氮菌的共生
第十九页,共20页。
小结:生态工程的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举例:无废弃物农业 2、物种多样性原理 举例:三北防护林建设中问题
3、协调与平衡原理 举例:赤潮、水华和物种引进
4、整体性原理
举例:林业建设中自然生态系统和社 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
人教高中生物选修专题第一节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PPT
第一页,共20页。
新环境保护法
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 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保 法修订案》,新法已经于2015年1月1 日施行。至此,这部中国环境领域的 “基本法”,完成了25年来的首次修 订。这也让环保法律与时俱进,开始 服务于公众对依法建设“美丽中国” 的期待。
第十一页,共20页。
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以为各类生物 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众多的生物 通过食物链关系互相依存,就可以在有限 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生物量 ,提高系统生产力。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 种原因的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 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 或功能的失衡。
第十二页,共20页。
3、协调与平衡原理
外 来 物 种 水 葫 芦 的 泛 滥
水体因N、P浓度高,导致水葫芦和藻类疯长 ; 不仅耗竭了水中溶解的氧,而且死亡后,在 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生物性毒素。
第十三页,共20页。
近处衰败的杨树,远 处为繁茂的当地树种
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 <450mm,只适宜种植灌木和草的
地区,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 木的杨树,因为不适应,长成半 死不活的“小老头”,防护林变 成了残败的“灰色长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