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下列哪些判决是正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下列哪些判决是正确
的?
2014年司法考试真题卷⼆第58题:
关于⽣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下列哪些判决是正确的?()
A.甲销售的假药⽆批准⽂号,但颇有疗效,销售⾦额达500万元,如按销售假药罪处理会导致处罚较轻,法院以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
B.甲明知病死猪⾁有害,仍将⼤量收购的病死猪⾁,冒充合格猪⾁在市场上销售。
法院以销售有毒、有害⾷品罪定罪处罚
C.甲明知贮存的苹果上使⽤了禁⽤农药,仍将苹果批发给零售商。
法院以销售有毒、有害⾷品罪定罪处罚
D.甲以为是劣药⽽销售,但实际上销售了假药,且对⼈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法院以销售劣药罪定罪处罚
【答案】ACD
【考点】⽣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解析】选项A正确。
《刑法》第⼀百四⼗九条第⼆款规定,⽣产、销售本节第⼀百四⼗⼀条⾄第⼀百四⼗⼋所列产品,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同时⼜构成本节第⼀百四⼗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处罚。
选项A中,甲销售的假药颇有疗效,并未造成严重后果,认定为⽣产、销售假药罪的,是在有期徒刑3年以下进⾏定罪处罚;但其销售⾦额已达500万,按照销售、⽣产伪劣商品罪定罪的,则要判处有期徒刑15年以上。
通过⽐较法定刑得知,以⽣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重于以⽣产、销售假药罪。
选项B错误。
⽣产、销售有毒、有害⾷品罪是指在⽣产、销售的⾷品中掺⼊有毒、有害的⾮⾷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品原料的⾷品的⾏为。
本罪的客观⽅⾯表现为三种⾏为:⼀是在⽣产的⾷品中掺⼊有毒、有害的⾮⾷品原料;⼆是在销售的⾷品中掺⼊有毒、有害的⾮⾷品原料;三是明知是掺有有毒、有害的⾮⾷品原料的⾷品⽽销售。
概括起来说,⾏为⼈⽣产、销售了有毒、有害的⾮⾷品原料的⾷品。
⽣产、销售有毒、有害⾷品罪与⽣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品罪是特殊法条与⼀般法条的关系,⽣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品罪是指⽣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品,⾜以造成严重⾷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源性疾病的⾏为。
在⽣产、销售的⾷品中掺⼊⾮⾷品原料,未达到有毒、有害的程度,但该⾷品不符合⾷品安全标准,⾜以造成严重⾷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源性疾病的,应以本罪论。
在本案中,甲明知病死猪⾁有害,仍将⼤量收购的病死猪⾁,冒充合格猪⾁在市场上销售,并未有掺⼊有毒、有害物质⽽是该猪⾁不符合⾷品安全标准,应以⽣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品罪定罪。
选项C正确。
《最⾼⼈民法院、最⾼⼈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品安全刑事案件适⽤法律若⼲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第⼆款规定,在⾷⽤农产品种植、养殖、销售、运输、贮存等过程中,使⽤禁⽤农药、兽药等禁⽤物质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适⽤前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以⽣产、销售有毒、有害⾷品罪定罪处罚。
选项C中,甲虽然没有亲⾃添加禁⽤的农药,⽽是明知贮存的苹果上使⽤了禁⽤农药,仍将苹果批发给零售商,对销售有毒、有害⾷品持放任态度,构成销售有毒、有害⾷品罪。
选项D正确。
甲出于销售劣药的故意实际上销售了假药,属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由于主观上没有销售假药的故意,因此不能认定为销售假药罪。
按照主客观相⼀致原则,应认定为销售劣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