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美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任丘市石门桥学区张村小学李玉茹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面对数学文字信息时,常会出现理解困难的情况。
我把数学中的图形符号称为数学“绘画”,数学图形符号较之数学文字符号更为直观,容易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揭示问题的本质。
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数学“绘画”——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沟通联系,构建数学模型,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德国实验美学的创始人费希纳,发现人们判断长方形的美观性的时候,主要取决于长方形中宽与长的比值,当比值在0.6左右的时候,人就感觉比较美。
比如身份证、银行卡、会员卡,为了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它的宽与长的比值就是0.6几。
一切说明:生活中处处充满美术和数学,而数学和美术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美术手段,发挥美术活动直观艺术表现的作用,学生对数学就会产生一种全新的体验,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可以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枯燥的数学内容生动化、趣味化,推动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1、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这种认识倾向使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积极探索,并带情绪色彩和向往的心情。
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美学教育,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个内容时,我首先向学生展示美丽的蝴蝶图、漂亮的枫叶、设计完美的飞机。
以观察蝴蝶、枫叶、飞机为切入口的设计,以图画作为导入材料,再以图画作为探究学习的对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老师的引导下,所有的学生都能发现这些图画的共同特征——折痕两侧图形完全重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美术辅助,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教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一课,为了激发学生找规律的兴趣和增强学生发现规律的速效性,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各种颜色和不同的形象来引导学生去观察、探究。
在教学中,我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来绘画一些漂亮的红花、黄花、蓝花,以3盆为一组,每组按红花、黄花、蓝花顺序排列或以3盆为一组,依次序摆放红花、黄花、蓝花。
再让学生进行观察探究,这时整个课堂的氛非常活跃,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整个课堂活动中,积极的参与观察和交流,虽是一年级的学生,但是他们很快就能从花的颜色,及其排列的次序等找出其中的规律。
然后再组织以两个学生为单位小组合作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图形来画规律,学生在动手画的过程中,还发现了许多在备课中我认为学生不能发现的规律。
这样学生在动手画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动手的能力、观察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3、在数学教学评价中利用美术手段,激励学生成长
《课程标准》指出: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老师用得最多的就是“√”和“×”来判断正误,然后附上优、良、合格之类的评语。
然而,我发现,以后类似的错误还是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
一次在学生的作业中,我创造性地画了一个“”作为评价,过后我发现学生对我的这一种评价方式非常之欢迎。
于是,对作业写得好的学生,每次我都画了一个“”的评价,我还顺势把这一评价方式推广到了学生的周评、月评当中,比一比每一周,每一月谁的“”最多。
在这样的评价中,学生的作业在质量上有进步了,书写也比以前工整多了,渐渐地,班级的学习风气也比之前好多了。
随着课改的深入进行,我们应该更重视教育教学的综合性,积极挖掘各领域教学的融合因素,软化各学科之间的界限,打破学科林立的状况,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统一而实用的知识世界。
在抽象的数学教学中适当地使用一些直观的美术手段,使得学生在各种有趣的美术活动中获取数学经验,同时也让数学活动变得艺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