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备考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备考方法与策略
楚雄紫溪中学罗玲自2011年开始,信息技术学科纳入中考,楚雄州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分数以10分计入中考总分。
信息技术考试除了具有“以考促配、以考促管、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以考促发展”的作用外,更主要的是为高中信息技术学习奠定基础,虽然分值较小,只有10分,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信息技术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
从2011年至今我市信息技术中考顺利举行了3次,下面我从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备考入手,对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备考做一探讨。
一、熟读考试大纲,明确指导方向
《云南省初中信息技术考试说明》是学业水平测试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备考的依据。
我们在解读《考试说明》时要注意领会说明中的一些关键用词,如“知道”、“初步了解”、“了解”、“基本掌握”、“掌握”、“模仿操作”、“熟练操作”等层次要求,从而把握好复习时各知识点的“程度”。
二、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整理复习提纲,进行知识梳理
因为信息技术的考试一般安排在八年级下学期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尽早制定复习计划,对所有模块章节的复习都要具体到时间,同时应考虑到不确定因素会冲课。
通过三年的整理,现在我们手里的给学生的练习资料已经比较多,我们使用的是循环教材,教材一般放在机房中,学生手里是没有教材的,即便是要考试,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仅是上机
玩玩游戏上上网。
上信息技术课仅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带考试说明上课,不少学生甚至将考试说明弄丢了。
因此,复习课的首要任务是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复习资料,包括每个单元的复习提纲及随堂练。
三、提高课堂效率,做到“堂堂清”;
每周两节的信息技术课,要求教师课前一定要精心准备,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让他们的双手动起来,紧跟老师的思路,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任务,实现“堂堂清”。
“堂堂清”即,一是让每位同学清楚本节课要完成哪些任务,掌握要考查的知识点;二是让每位同学能通过努力清除任务中遇到的“拦路虎”,顺利完成本节课所有的任务。
复习课要有各模块所用的课时、分节次复习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模块涉及的考点、知识点等内容,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目标非常清楚,才能够真正实现“堂堂清”。
四、强化操作技能训练,规范基本操作技能
试卷中考查操作技能的题量占60%,主要考查word2003、excel 2003、powerpoint 2003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由于采取的是题库抽题,不存在所谓的重点,应根据考试说明扎扎实实掌握以上三个软件各自的特色和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尤其要重视操作规范训练。
这里说的“规范”,除了软件使用的规范操作外,还有因为考试系统局限产生的规范。
例如,excel 2003
操作中,对边框的设置,这里就要
强调:先选择线条的样式、颜色,
再选择外边框、内边框按钮,这是
软件的操作规范,再如,
powerpoint 2003的操作中,常考
到设置对象的超链接,若链接目标
为“本文档中的位置”,只能在“幻
灯片标题”下选择相应的幻灯片,若选择“第一张幻灯片”或“上一张幻灯片”等,对powerpoint 2003来说,链接效果是一样的,操作也是正确的,但对于考试系统来说,是不得分的。
五、重视客观题练习,学会总结答题规律
复习过程中,我们有这样的现象:要么是让学生背知识点,做大量的练习,要么是重点抓操作,客观题碰到再讲。
信息技术的客观题可归为两类比较典型的题:一类着重考查基础知识概念的,如“通常人类经历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依次是()”。
这类题目题干简洁明了,问题比较直接,复习时老师应该指导学生,理解并记忆。
另一类是着重考查基础操作技能的,如,“word2003中选定表格的一列,再按Del键,则()”。
这类题目题干通常会给出操作情景或是操作结果,让学生提供操作方法或是判断操作结果。
复习这类题目时,老师应指导学生做题方法,可以用正确的操作来验证题目叙述或结果的正误,或是按题目叙述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操作得到答案。
这种考查方法也凸显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学科特点,注重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不要死记硬背,在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理解能力、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性很强,新课标强调“注重在实践操作中举一反三,学会知识的迁移”。
教师在复习时要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践操作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
内容要注意循序性、规律性或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一种操作结果可有多种操作方法,类似操作其操作方法相同,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不断受到启发,在实践操作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
例如,每年中考操作题中都会出现对文字的美化题,可以用菜单法、格式工具栏法、快捷菜单法,就看同学们平时最擅长用哪种方法操作。
再如word中关于表格的编辑题,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插入行,就能会插入列;学会了删除列,就会删除行;学会
了合并单元格区域,就会拆分单元格。
在练习设计中,可通过典型多样的练习,帮助系统整理;设计对比练习,帮助沟通与辨析;设计综合发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七、注重细节,夯实基础
“细节决定成败”,要求学生在做题时要细心!细心!再细心!每次考完试,评卷分析失分的原因,有些题目不是学生不会操作,而是学生不细心,没有注意细节。
例如,“将文中表格第一行的4个单元格合并为一个单元格”,有些同学将表格的第四行合并为一个单元格,试卷上交后显示表格的格式错。
还有EXCEL试题中“将单元格区域[A2:F8]设置外边框,颜色为粉红(线条样式为默认)”,要求设置外边框,有些同学却设置内外边框等等。
如何克服学生不细心的缺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课堂中规范学生的操作,理清概念,针对错误加强训练。
文字修饰遵循先选定后操作,艺术字、文本框、表格、替换、页面设置要先定光标,看到光标出现“I”状态之后再操作。
分清表格的行与列、区分页眉与页脚、理解公式与函数的不同等。
八、利用练习系统模拟操作环境、注重分层辅导
1、帮助学生熟悉考试系统。
初中信息技术毕业考试采用上机考试的方式,学生对操作系统不熟悉,在考场上就很容易出现手忙脚乱,或在操作中没有存操作结果,或在编辑状态下保存操作结果,出现似死机等现象。
为此,我们在复习一段时间后,应及早让学生尽早熟悉考试系统环境,减少由于不熟悉考试系统而导致考试结果不理想的现
象。
2、及时反馈,调整复习策略。
我们通过练习系统可以知道学生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从而可以调整复习策略,以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3、由于学生接受能力不同,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
为此,应采取分层辅导,在分层辅导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压缩人数。
辅导的人数不是越多越好,人太多教师照应不到,效果反而不好,辅导的对象应该是通过考试有危险的学生;我们挑选辅导对象的依据为模块复习完成后模拟考试的成绩,适当考查平时练习的情况,所以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平时上课及课后抽查作业时注意寻找班级里的困难学生。
(2)、有针对性的辅导。
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入手,不是一味重复,哪里薄弱就从哪里辅导,做到细致,扎实,不疏漏,尽力为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最好讲练结合,因为这部分学生的自觉性一般都比较差,而且这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好,如果任由学生自已练习,往往效果比较差。
所以要求教师一定要讲练结合,先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点,这样做起来会节省大部分的时间。
(3)、一帮一辅导。
每个班都会有一些优秀学生,我们利用这个优势,从每个班中挑选一些优秀学生参与辅导,开展“一帮一”的助学活动,以达到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