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对于规则的理解与执行力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对于规则的理解与执行力的研究
摘要:规则是一种规范和准则,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学习中,它都是我们每个
人需要时刻遵守的。

在幼儿期培养规则意识,有利于保证其未来正常地参与学习
生活。

国家也提倡教师和家长用多种方式引导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社会行为
规则,从而学会自律,尊重他人。

关键词:幼儿;规则理解;执行力;策略
引言
对于处在规则意识萌芽期的幼儿来说,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遵守规则的习惯,那么各种游戏活动将无法顺利开展,一日的生活学习也将遭遇重重阻碍,因此,
在学前阶段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1培养幼儿规则理解的重要性
1.1增强幼儿的适应能力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对人们的规则意识提出了较高要求,所以从小培养幼儿
良好的规则意识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幼儿具备较好的规则意识也有利
于其适应社会要求,更好地融入社会。

1.2促进思维的“去中心化”
皮亚杰在关于学前儿童思维发展阶段中提出,2~7岁前运算阶段幼儿的一个
思维特点就是自我中心,即儿童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不去
顾及他人的感受。

在幼儿园的各类游戏中,规则都是从集体利益出发而制定的,
幼儿在遵守规则时就需要改变以往的思维模式,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解
决问题,可以促进幼儿的“去中心化”,提高幼儿自身的社会化发展水平。

1.3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游戏规则不仅可以让幼儿了解游戏的玩法,还可以锻炼幼儿的坚持性、自制
力等品质。

5~6岁幼儿的游戏规则多数由幼儿与同伴商量后制定,比如下棋时观
棋不语、落子无悔,下棋结束后方能离开等。

对于自己制定的规则,幼儿都能自
觉遵守,下棋时注意力集中。

可见,规则可以提高幼儿的自制力,培养其专心致
志做事的优秀品质。

1.4进行有效的幼小衔接
小学的作息时间、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环境都有别于幼儿园。

小学课堂要求较多:上课时不可交头接耳,不可东张西望;在课前要将所有的准备活动做好;上
课时需要得到教师允许才能离开教室……这么多规则要求,如果教师、家长不事
先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等到了小学幼儿将无法适应从自由变为约束的学习
模式。

因此,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学习习惯等方面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为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当前幼儿规则及执行力教育现状及不足
由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对策不难看出,我国幼儿规则及执行力教育仍存
在许多不足。

幼儿园教育方面,缺乏整套的规则教育体系、教师执行力落实引导
不到位、很多幼儿园并没有构建有关规则教育的课程活动等;家庭教育方面,家
长对于幼儿规则教育较为淡漠,不给予科学的、合理的、积极的正面引导,对幼
儿的行为引导不够注重原则性、规则性,此外家长自身行为缺乏原则性和执行力,使得幼儿在潜移默化之下规则意识较弱,执行意识淡薄。

3培养幼儿对规则的理解与执行力的策略
3.1在游戏中体会规则的意义与重要性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角色游戏更是备受青睐,幼儿经常会扮演各种角色来模
仿大人的语言、动作、神态,以此感悟、体验人们对纷繁世界的感受,并从中践
行社会所期望、所要求的行为规则,并逐渐将社会行为规则迁移到自己的现实生
活中。

比如在游戏活动“十字路口”中,幼儿都能自觉地根据信号灯来规范自己
的行为,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过马路要走人行道,斑马线前汽车
礼让行人等。

教师则在游戏评价环节,对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予以肯定表扬,颁发“文明小市民”证书,让幼儿体验遵守规则带来的愉悦感。

比如在智力游戏
区中,飞行棋、蛇棋等都是规则性特别强的游戏,有的幼儿玩着玩着,求胜心切,就有了耍赖的迹象,或是连着几次掷骰子,不到想要的点子不撒手,或是本该退
回几步的反而偷偷地跳着前进了好几步,矛盾由此产生。

这时,就需要教师以裁
判的身份及时介入游戏,强调游戏规则,抚平幼儿情绪,引导幼儿坦然接受游戏
结果,胜不骄、败不馁。

赢了,不能胜之不武,要光明正大;输了,不要一蹶不振,可以重头再来。

任何游戏都有一定的游戏规则,缺乏游戏规则的要求和约束,游戏是很难开展的。

因此,幼儿在游戏中必须具备规则意识,并且积极主动地去
遵守规则,在感受游戏带来快乐的同时,体验游戏规则的意义,从而慢慢养成遵
守游戏规则的习惯,并逐步将在游戏中养成的遵守规则的习惯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从而有效地提升幼儿规则意识的发展。

3.2在绘本中了解规则的产生与必要性
法治的精神、规则的必要,应该有比文字更好的传播方式。

绘本中的法治与
规则,是如此有趣而富有深意,读来又是如此惬意。

比如我们班在这个学期阅读
了一套“儿童法治教育绘本”,其中《马特人的诞生》一书讲述的是:一场流星
雨过后,正义岛上来了一群马特人,可是他们没有规则意识,常常为了争抢食物
而打架,最后大家都没有东西吃,都饿着肚子。

后来他们经过投票,终于想出了
让每个人都吃饱的方法,即公平规则。

马特人性格迥异,因为在集体生活中缺乏
规则意识,频频产生矛盾,需要克服一个又一个难题。

后来,马特人用智慧确立
了一系列的规则,如:秩序规则、平等规则、隐私规则、证据规则、创新规则、
财产规则等,并且重视、遵守这些规则。

跟随着这些马特人的活动,幼儿可以知
晓并理解规则产生的原因,了解并懂得规则产生的过程,明白并感悟不同领域规
则的意义,从而学习通过确立规则、遵守规则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这套
绘本的编排非常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画面设计简约,文字不是很多,几乎每一
页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空间是白色的。

这样的风格非常清新,虽然是在讲比
较难懂的法制概念,却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让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更有代入感,
感觉赏心悦目,轻松愉快。

“规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幼儿来说,表达与
理解都是比较有难度的,绘本阅读将法治的基础理念——规则、公平、权利融入
童话故事中,活泼的画风、妙趣的故事,规则的启蒙独具匠心,能帮助幼儿轻松
地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为什么会有各种规则,为什么要遵守规则,
从而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健全幼儿的完美人格,成就幼儿的理想未来。

3.3在家园中维系规则的实施与连续性
规则的维系比规则本身更重要,否则,再完美无缺的规则也会成为一纸空文。

而规则的维系,需要教师、家长与幼儿共同努力,缺一不可。

只有家园共育,教
育才会成功。

(1)在家与在园要一致:家庭中的规则和要求可以参照幼儿园的
做法,也可以和幼儿一起协商,重新制定规矩,使得家园规则基本一致。

(2)
家长与幼儿要一致:要求幼儿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

比如,家长要求幼儿不
能玩电子游戏,自己首先要起榜样作用,非必要不过度观看手机。

(3)情感与
行为要一致:在家庭中,越俎代庖是规则培养之大忌,既然我们爱孩子,就要给
他们自己做事的权利。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们要坚持正面教育,积
极鼓励幼儿,为他们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则意
识是幼儿生活学习的基础保证,能够帮助幼儿知道,什么是可以期盼的,什么是
不可能达到的,并学会自律。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从小立规矩、守规则,
就是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幼儿产生自律行为,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从而能更好地、
有序地工作生活、学习游戏,这既是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也是幼儿社会化发展
的要求。

4结语
总之,对幼儿规则的理解及执行力始终贯穿在幼儿成长的每个阶段。

幼儿园
作为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培养幼儿的重任。

因此,在教学中渗透引导,以“教育无小事”的心态,一丝不苟地将幼儿规则教育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周彩霞.幼儿一日活动中规则意识的培养分析[J].读写算,2019(29).
[2]李萍.幼儿礼让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8(04).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一日生活中幼儿任务执行力的案例研究》JCJYC19160936研究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