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中专音响设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信道解调解码
信道解调、解码电路的脉冲示意图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三、信源解码
信源解码电路功能:进行数 / 模变换D / A变换以恢复原模拟音 频信号
一. 数 / 模变换电路模型及结构数 / 模变换器 DAC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三、信源解码
二. 多位超取样 DAC
经信道解调解码后的 DATA 信 号是 PCM 码流 其频谱如右图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二、音频信号数字化存储过程
二. CIRC 纠错编码 CIRC 纠错编码十分繁琐、复杂它的编码过程 示意图如下: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二、音频信号数字化存储过程
三. EFM 调制 EFM 调制和调频 FM 、调幅 AM 等调制一样可将待传输或存 储的信号变成另一种形式的信号以满足传输或存储的特点和需要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二、音频信号数字化存储过程
编码: 编码是将已量化的各电平值用二进制数码表示的过程 在电路中 一 代表有脉冲 0 代表无脉冲这些幅度相等的脉冲信 号称作脉冲编码调制 PCM 信号 信道编码是采用检错、纠错编码的措施克服数字化加工处理、 传输存储过程中产生的误码使CD方式实用化的技术; 信道调制则是一种寻找适合塑料盘片存储的物理形式的技术 CD 方式在音乐数据写入盘片时信道编码采用交叉交织里德索 罗门编码即CIRC纠错编码;信道调制则采用EFM调制即 八 - 一四 调 制
一. 数字音响技术的发展 数字音响技术 :即取样、量化、编码等数字化技术 彻底解决了模拟音响中存在的失真大、信噪比低、动态范围小 的问题 二. 数字音响技术的优点: 保真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动态范围大信噪比高、重放信号流 畅稳定、无抖晃、数字音响信号在加工处理、传输、存储、编辑过 程中灵活方便稳定可靠
读光点 M 必须在这三个方向上紧紧 跟随这些变化才能正确读出光盘上的坑 点信号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聚焦伺服的工作过程图: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一 循迹伺服 循迹伺服的目的:在信号拾取过程中通过控制光头的物镜做微 小的径向偏移在信号面上跟踪扫描具有因各种偏心因素导致径向偏 摆的目标信迹 聚焦伺服电路的结构如图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光电二极管工作原理图
原理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各信号的读取原理图
原理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一 RF 射频信号代表声音信号的拾取 反射到 A、B、C、D 四 个 光电二极管上的主光束经光电转 换后变为电流信号经运算放大器 进行 I / V 变换后再经求和运算 即获得RF信号坑点分布与拾取信 号的波形对应关系其波形与正弦 波极相似
一. 激光头 组成:由激光器、 光学系统和光电转换 系统三大部分构成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激光器 组成:由一只激光二极管LD和一只监控光电二极管PD组成
工作过程:激光二极管通电后在光功率控制电路APC 电路的 监控下从窗口射出激光束以读取光盘上的信息激光束在到达光盘信 息面前还须经过一套精密的光学系统并最终在光盘信息面上聚焦成 直径约 一 m 的光点
对于塑料光盘这种存储介质是以坑点这种物理形式记录音乐数 据的
EFM 调制最终将原来的二进制码流变成了 九 种尺寸的坑点序 列记录在光盘中坑点的长短与EFM调制信号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最下 方所示 九 种坑点的形状及在光盘中的排列情形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二、音频信号数字化存储过程
三. EFM 调制过程图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一、数字音响概述
用于数字音响的光盘存储系统框图理解 信源编码:将连续的模拟信号通过采样、量化和编码三个环节 变换成离散的数字信号;核心问题是解决好保真度带宽和传输效率 传输率这一对矛盾 信道编码/调制:实现检错、纠错编码降低系统误码提高信噪 比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数字信号转换成适合在塑料盘片上存储的物 理形式 读信号处理过程实质上是写信号处理的逆过程
三、数字光盘
CD 帧的数据结构及扇区结构如下图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三、数字光盘
一 扇区与子码帧 九八 个 CD 帧将组成一扇区 节扇区是数据存储中的最小单位在 一个扇区中由 CD 帧中的子码又组 成一个子码帧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四、CD 机的结构
CD 机的基本结构: CD 机主要由机芯、重放信号处理系统、伺服系统、整机控制 系统、机械系统和供电系统等部分组成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过程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二、信道解调、解码 三、信源解码 四、音频电路 五、整机控制电路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光电转换过程:利用激光头射出的激光束经聚焦和随动伺服系 统的定位控制后形成一个受控光点扫描光盘信迹通过光的干涉将受 到坑点信号调制的光信号转变为相应电信号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三、数字光盘
CD 光盘图 聚碳酸酯透明塑料层的折射率
n一 为 一. 五 它也是光学系统的组成
部分激光束从空气中射入它后将进 一步产生折射最终以一μm 的光点 聚焦在信号坑上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三、数字光盘
CD 光盘图的制造过程和分类 制造过程:录音、合成、制片 分类:根据每个阶段所采用的是模拟A技术还是数字D技术光 盘被分成 ADD、AAD、DAD、DDD 四类 ADD:录音采用模拟方式合成、制片采用数字方式; AAD:录音、合成采用模拟方式制片采用数字方式; DAD:录音、制片采用数字方式、合成采用模拟方式; DDD:从录音、合成到制片都采用数字方式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三、信源解码
当超取样频率为 二 fs 和 四 fs 时频谱如图所示
超取样 DAC 的电路框图
16 bit 数字信号
数字滤波 D/A 转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模拟 LPF
模拟 输出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三、信源解码
一. 一 bit DAC 技术 一 bit DAC 技术按 DAC 电路模型来说就是只用 一六 只杯中最 小一只杯子一 bit向桶中倒水显然这要极大地提高单位时间的倒水 次数即超取样频率才能满足转换需要理论计算证明此时的超取样频 率高达二一六 - 一 fs 即 二 八九0 MHz 按目前的技术这是无法实现 的 要使 一 bit DAC 技术得以实用化必须将超取样频率降下来能实 现降频的关键技术是噪声整形技术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一、数字音响概述
三. 数字光盘存储技术 音响信号的记录方法 :磁记录和光记录两类 光记录采用光盘存储技术即运用激光技术以光学方式将数字化 的音响信号在一个称作光盘的塑料介质圆盘上进行信息写读的信息 存储技术 优点:音质好、操作编辑方便、盘片存储密度高、信息写、读 无机械接触、无磨损、保存时间长、盘片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二、音频信号数字化存储过程
一. A / D 变换 音频信号的数字化首先要经过采样、 量化、编码的A / D变换过程 采样:在时间轴上以一定的(ZHOU) 期间断地采取模拟信号在这些时刻的值 量化:在幅度上用某种精度的尺来 测量所采样的值 编码:把幅度上已量化的取样值用 一组 0 与 一 的码来代表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二、音频信号数字化存储过程
A / D 变换的结果: 将一个模拟音频信号变成了与它毫无相似之处的一串二进制数 码 这一串二进制编码包含了模拟音频信号中的所有信息 量化过程中由于所用 尺 的精度有限又采用四舍五入的量化方 式使得经量化后的波形与实际波形存在误差这个误差称之为量化噪 声 克服量化噪声是 CD 机提高信噪比、扩大动态范围必须解决的 问题提高采样频率、增加量化位数是极有效的手段CD 方式的常用 量化位数为 一六 bit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三、数字光盘
一. 数字光盘的物理格式 CD光盘:直径 一二 cm 厚度 一. 二 mm 光盘材料为聚碳酸酯透 明塑料信息面镀有铝反射层并涂有一层保护膜
数字信号以坑点序列的物理形式刻制在厚度为 0.0一 m 的铝 反射层上信号坑的宽度为 0.五 m 长度为 0.八三三 ~ 三.0五四 m 深 度为 0.一一 m 坑点序列沿着相距 一.六 m 中心距的螺旋形轨迹由 内向外排列每光盘大约有 二 万圈信迹共约 六 一0九 ~ 七 一0九 个坑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一、数字音响概述
数字光盘存储系统框图
要将一个模拟信号用光记录方式存储到光盘中须经过信源编码、 格式化编码、信道编码 / 调制三部分加工处理后才能通过写光头记 录在光盘中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一、数字音响概述
用于数字音响的光盘存储系统框图
信源编码将连续的模拟信号通过采样、量化和编码三个环节变 换成离散的数字信号核心问题是解决好保真度带宽和传输效率传输 率这一对矛盾;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九 种坑点的标准波形示意图: 九 种(ZHOU)期不同的类正弦波的组合形成了独特的眼图信 号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二 聚焦误差信号FE的检测 散法检测原理: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进给驱动电压与循迹线圈的驱动电压间的关系图
进给驱动电压波形说明了进给电动机常处于间歇工作状态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常见进给传动机构图: 为克服随机存取过程 中光头的惯性使系统稳定 工作一般都设有传动机构 防振措施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三光束型激光头利用光栅板将光束分裂为三束光其中主光束用 于拾取声音信号及聚焦误差信号两个辅助光束用于检测循迹误差信 号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激光二极管结构及特性图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二. 光盘信号的读取 激光聚焦光点投射在无坑点平台时:各反射光同频同相而相互 叠加使反射光最强; 激光聚焦光点投射在有坑点凸台处 :平台和凸台的反射光相 位相反相互抵消使反射光最弱造成了反射光束光强的差异 反射光束返回光学系统后经偏振光分离器偏转 九0 再通过柱 面透镜射向由 A、B、C、D、E、F 六 只光电二极管将受到调制的 反射光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四 主轴伺服 主轴伺服的目的:让直接带着光盘旋转的主轴电动机转速实现 CLV控制方式 主轴伺服电路的原理如图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二、信道解调解码
信道解调、解码电路的结构如图所示
电路按功能可分为前置放大、整形和数字信号处理DSP两大部 分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第四章 激光唱机CD 机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过程 第三节 CD 机整机电路及故障分析 本章小节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一、数字音响概述 二、音频信号数字化存储过程 三、数字光盘 四、CD 机的结构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一、数字音响概述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三、数字光盘
二. 数字光盘的数据结构 一 CD 帧 CD帧是存放声音数据的基本单元 一个 CD 帧有 五八八 个通道位分为同步信号、子码控制/显示、 左、右声道声音数据及 Q、P 纠错校验码共 六 个单元可以算出帧 同步频率为 七. 三五 kHz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循迹伺服装置图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三 进给伺服 聚焦伺服的目的:实现在光盘大范围三三 mm内的径向跟踪以 完成选曲、编辑、控制等方面的需要 进给误差信号由循迹驱动信号提供 聚焦伺服电路的结构如图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三 循迹误差信号TE的检测 三光束法检测原理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三. 光电的位置控制 由于光盘在制造中的误差、盘片的变形、光盘转速的不稳定等 原因使光盘有上下z 方向的波动在径向y 方向也会有因偏心误差造 成的偏摆在切向x 方向则会有因转速不稳定造成的线速度的抖动
信道解调、解码电路的脉冲示意图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三、信源解码
信源解码电路功能:进行数 / 模变换D / A变换以恢复原模拟音 频信号
一. 数 / 模变换电路模型及结构数 / 模变换器 DAC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三、信源解码
二. 多位超取样 DAC
经信道解调解码后的 DATA 信 号是 PCM 码流 其频谱如右图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二、音频信号数字化存储过程
二. CIRC 纠错编码 CIRC 纠错编码十分繁琐、复杂它的编码过程 示意图如下: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二、音频信号数字化存储过程
三. EFM 调制 EFM 调制和调频 FM 、调幅 AM 等调制一样可将待传输或存 储的信号变成另一种形式的信号以满足传输或存储的特点和需要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二、音频信号数字化存储过程
编码: 编码是将已量化的各电平值用二进制数码表示的过程 在电路中 一 代表有脉冲 0 代表无脉冲这些幅度相等的脉冲信 号称作脉冲编码调制 PCM 信号 信道编码是采用检错、纠错编码的措施克服数字化加工处理、 传输存储过程中产生的误码使CD方式实用化的技术; 信道调制则是一种寻找适合塑料盘片存储的物理形式的技术 CD 方式在音乐数据写入盘片时信道编码采用交叉交织里德索 罗门编码即CIRC纠错编码;信道调制则采用EFM调制即 八 - 一四 调 制
一. 数字音响技术的发展 数字音响技术 :即取样、量化、编码等数字化技术 彻底解决了模拟音响中存在的失真大、信噪比低、动态范围小 的问题 二. 数字音响技术的优点: 保真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动态范围大信噪比高、重放信号流 畅稳定、无抖晃、数字音响信号在加工处理、传输、存储、编辑过 程中灵活方便稳定可靠
读光点 M 必须在这三个方向上紧紧 跟随这些变化才能正确读出光盘上的坑 点信号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聚焦伺服的工作过程图: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一 循迹伺服 循迹伺服的目的:在信号拾取过程中通过控制光头的物镜做微 小的径向偏移在信号面上跟踪扫描具有因各种偏心因素导致径向偏 摆的目标信迹 聚焦伺服电路的结构如图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光电二极管工作原理图
原理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各信号的读取原理图
原理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一 RF 射频信号代表声音信号的拾取 反射到 A、B、C、D 四 个 光电二极管上的主光束经光电转 换后变为电流信号经运算放大器 进行 I / V 变换后再经求和运算 即获得RF信号坑点分布与拾取信 号的波形对应关系其波形与正弦 波极相似
一. 激光头 组成:由激光器、 光学系统和光电转换 系统三大部分构成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激光器 组成:由一只激光二极管LD和一只监控光电二极管PD组成
工作过程:激光二极管通电后在光功率控制电路APC 电路的 监控下从窗口射出激光束以读取光盘上的信息激光束在到达光盘信 息面前还须经过一套精密的光学系统并最终在光盘信息面上聚焦成 直径约 一 m 的光点
对于塑料光盘这种存储介质是以坑点这种物理形式记录音乐数 据的
EFM 调制最终将原来的二进制码流变成了 九 种尺寸的坑点序 列记录在光盘中坑点的长短与EFM调制信号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最下 方所示 九 种坑点的形状及在光盘中的排列情形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二、音频信号数字化存储过程
三. EFM 调制过程图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一、数字音响概述
用于数字音响的光盘存储系统框图理解 信源编码:将连续的模拟信号通过采样、量化和编码三个环节 变换成离散的数字信号;核心问题是解决好保真度带宽和传输效率 传输率这一对矛盾 信道编码/调制:实现检错、纠错编码降低系统误码提高信噪 比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数字信号转换成适合在塑料盘片上存储的物 理形式 读信号处理过程实质上是写信号处理的逆过程
三、数字光盘
CD 帧的数据结构及扇区结构如下图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三、数字光盘
一 扇区与子码帧 九八 个 CD 帧将组成一扇区 节扇区是数据存储中的最小单位在 一个扇区中由 CD 帧中的子码又组 成一个子码帧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四、CD 机的结构
CD 机的基本结构: CD 机主要由机芯、重放信号处理系统、伺服系统、整机控制 系统、机械系统和供电系统等部分组成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过程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二、信道解调、解码 三、信源解码 四、音频电路 五、整机控制电路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光电转换过程:利用激光头射出的激光束经聚焦和随动伺服系 统的定位控制后形成一个受控光点扫描光盘信迹通过光的干涉将受 到坑点信号调制的光信号转变为相应电信号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三、数字光盘
CD 光盘图 聚碳酸酯透明塑料层的折射率
n一 为 一. 五 它也是光学系统的组成
部分激光束从空气中射入它后将进 一步产生折射最终以一μm 的光点 聚焦在信号坑上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三、数字光盘
CD 光盘图的制造过程和分类 制造过程:录音、合成、制片 分类:根据每个阶段所采用的是模拟A技术还是数字D技术光 盘被分成 ADD、AAD、DAD、DDD 四类 ADD:录音采用模拟方式合成、制片采用数字方式; AAD:录音、合成采用模拟方式制片采用数字方式; DAD:录音、制片采用数字方式、合成采用模拟方式; DDD:从录音、合成到制片都采用数字方式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三、信源解码
当超取样频率为 二 fs 和 四 fs 时频谱如图所示
超取样 DAC 的电路框图
16 bit 数字信号
数字滤波 D/A 转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模拟 LPF
模拟 输出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三、信源解码
一. 一 bit DAC 技术 一 bit DAC 技术按 DAC 电路模型来说就是只用 一六 只杯中最 小一只杯子一 bit向桶中倒水显然这要极大地提高单位时间的倒水 次数即超取样频率才能满足转换需要理论计算证明此时的超取样频 率高达二一六 - 一 fs 即 二 八九0 MHz 按目前的技术这是无法实现 的 要使 一 bit DAC 技术得以实用化必须将超取样频率降下来能实 现降频的关键技术是噪声整形技术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一、数字音响概述
三. 数字光盘存储技术 音响信号的记录方法 :磁记录和光记录两类 光记录采用光盘存储技术即运用激光技术以光学方式将数字化 的音响信号在一个称作光盘的塑料介质圆盘上进行信息写读的信息 存储技术 优点:音质好、操作编辑方便、盘片存储密度高、信息写、读 无机械接触、无磨损、保存时间长、盘片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二、音频信号数字化存储过程
一. A / D 变换 音频信号的数字化首先要经过采样、 量化、编码的A / D变换过程 采样:在时间轴上以一定的(ZHOU) 期间断地采取模拟信号在这些时刻的值 量化:在幅度上用某种精度的尺来 测量所采样的值 编码:把幅度上已量化的取样值用 一组 0 与 一 的码来代表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二、音频信号数字化存储过程
A / D 变换的结果: 将一个模拟音频信号变成了与它毫无相似之处的一串二进制数 码 这一串二进制编码包含了模拟音频信号中的所有信息 量化过程中由于所用 尺 的精度有限又采用四舍五入的量化方 式使得经量化后的波形与实际波形存在误差这个误差称之为量化噪 声 克服量化噪声是 CD 机提高信噪比、扩大动态范围必须解决的 问题提高采样频率、增加量化位数是极有效的手段CD 方式的常用 量化位数为 一六 bit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三、数字光盘
一. 数字光盘的物理格式 CD光盘:直径 一二 cm 厚度 一. 二 mm 光盘材料为聚碳酸酯透 明塑料信息面镀有铝反射层并涂有一层保护膜
数字信号以坑点序列的物理形式刻制在厚度为 0.0一 m 的铝 反射层上信号坑的宽度为 0.五 m 长度为 0.八三三 ~ 三.0五四 m 深 度为 0.一一 m 坑点序列沿着相距 一.六 m 中心距的螺旋形轨迹由 内向外排列每光盘大约有 二 万圈信迹共约 六 一0九 ~ 七 一0九 个坑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一、数字音响概述
数字光盘存储系统框图
要将一个模拟信号用光记录方式存储到光盘中须经过信源编码、 格式化编码、信道编码 / 调制三部分加工处理后才能通过写光头记 录在光盘中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一、数字音响概述
用于数字音响的光盘存储系统框图
信源编码将连续的模拟信号通过采样、量化和编码三个环节变 换成离散的数字信号核心问题是解决好保真度带宽和传输效率传输 率这一对矛盾;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九 种坑点的标准波形示意图: 九 种(ZHOU)期不同的类正弦波的组合形成了独特的眼图信 号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二 聚焦误差信号FE的检测 散法检测原理: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进给驱动电压与循迹线圈的驱动电压间的关系图
进给驱动电压波形说明了进给电动机常处于间歇工作状态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常见进给传动机构图: 为克服随机存取过程 中光头的惯性使系统稳定 工作一般都设有传动机构 防振措施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三光束型激光头利用光栅板将光束分裂为三束光其中主光束用 于拾取声音信号及聚焦误差信号两个辅助光束用于检测循迹误差信 号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激光二极管结构及特性图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二. 光盘信号的读取 激光聚焦光点投射在无坑点平台时:各反射光同频同相而相互 叠加使反射光最强; 激光聚焦光点投射在有坑点凸台处 :平台和凸台的反射光相 位相反相互抵消使反射光最弱造成了反射光束光强的差异 反射光束返回光学系统后经偏振光分离器偏转 九0 再通过柱 面透镜射向由 A、B、C、D、E、F 六 只光电二极管将受到调制的 反射光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四 主轴伺服 主轴伺服的目的:让直接带着光盘旋转的主轴电动机转速实现 CLV控制方式 主轴伺服电路的原理如图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二、信道解调解码
信道解调、解码电路的结构如图所示
电路按功能可分为前置放大、整形和数字信号处理DSP两大部 分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第四章 激光唱机CD 机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过程 第三节 CD 机整机电路及故障分析 本章小节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一、数字音响概述 二、音频信号数字化存储过程 三、数字光盘 四、CD 机的结构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一、数字音响概述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三、数字光盘
二. 数字光盘的数据结构 一 CD 帧 CD帧是存放声音数据的基本单元 一个 CD 帧有 五八八 个通道位分为同步信号、子码控制/显示、 左、右声道声音数据及 Q、P 纠错校验码共 六 个单元可以算出帧 同步频率为 七. 三五 kHz
第一节 数字音响与 CD 机的结构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循迹伺服装置图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三 进给伺服 聚焦伺服的目的:实现在光盘大范围三三 mm内的径向跟踪以 完成选曲、编辑、控制等方面的需要 进给误差信号由循迹驱动信号提供 聚焦伺服电路的结构如图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三 循迹误差信号TE的检测 三光束法检测原理
第二节 CD 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光盘信号的读取与放大
三. 光电的位置控制 由于光盘在制造中的误差、盘片的变形、光盘转速的不稳定等 原因使光盘有上下z 方向的波动在径向y 方向也会有因偏心误差造 成的偏摆在切向x 方向则会有因转速不稳定造成的线速度的抖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