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点05 宋代商业的繁荣(解析版)-2020年初高中衔接历史(部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衔接点05 宋代商业的繁荣
一、选择题
1.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宣(宜)得人而久任。

”材料表明()
A.五铢钱的统一铸造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D.闭关锁国的危害
【答案】C
【解析】材料提到,宋高宗认为“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所以应该派遣官员进行长期治理,市舶司是宋代的外贸管理机构,表明政府看到并重视海外贸易的收入。

材料中没有提到货币,而且五铢钱是西汉统一铸造的,与材料和时代不符,故A不对;B项江南地区开发与材料有些联系,但“江南地区的开发”这句话本身没有体现出任何观点,如果改成“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意思就更接近题意,所以也不符合;D项与题意相反,而且不符合时代特征,闭关锁国是明清时期的政策,故排除。

2.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都城长安成为国家性的大都市 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C.郑和七下西洋 D.在广州设立十三行
【答案】B
【解析】北宋的都城是开封,南宋的都城是临安,故A项错误;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B项正确;郑和下西洋是在明朝,故C项错误;广州十三行出现在清朝,故D项错误。

3.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到两宋时期,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
A.海河流城B.准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钱塘江流域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那时中央的财政收人,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A选项,黄河流域在北方,此时经济中心已经转移到了南方。

B.C选项,南方经济中心主要是集中在长江流域,淮河跟钱塘江知识南方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故答案为C。

4.下表所示赋粮比例信息说明()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赋粮南、北方所占比例
A.黄河流域战乱频繁 B.南方经济地位重要
C.文化重心开始南移 D.北民南迁速度加快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期之后,随着北方的动荡不安,北人大量南迁,南方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经济逐渐赶上并且超过北方。

依据题目中的表格可知,到北宋的时候,南方的经济逐渐超过北方,成为国家赋税钱粮的重要来源地,经济地位重要。

所以,答案是B。

5.北宋东京,“酒店多点灯烛沽卖,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直至天明”。

据此可知,当时() A.乡村文化繁荣 B.夜市已经出现 C.海外贸易活跃 D.交子开始使用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北宋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社会服务业发达,B选项符合题意。

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
A.产生于商业纠纷中 B.是印刷技术进步的产物
C.是民间交易的凭证D.只在少数富人之间流通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和题目可知,北宋时期商业贸易发达,货币流通快,四川地区的人们因为铜钱重不易携带,于是发明了交子,这一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作为民间的交易凭证用于流通,贸易。

因此,答案是C。

7.“市井经纪之……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义复开张。

如要闲去处,通晓不绝……”。

这一现象() A.发生在唐朝前期 B.出现于北宋都城东京
C.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 D.反映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本题的关键词为“市井经纪之……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义复开张”。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

那时候,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

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商业日益繁盛,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当时市场上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故答案为B。

8.对如下绘画作品解读正确的是()
A.作者是南宋画家张择端 B.取材于清朝南京秦淮河沿岸风光
C.折射出贵族文化的高雅D.描绘了北来东京汴河沿岸的繁荣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这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繁荣。

随着城市的发展,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加,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选项D符合题意。

9.南宋时,都城临安曾有谚语“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这主要说明临安()
A.蔬菜类品种丰富 B.水利建设获得发展
C.城市商业的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答案】C
【解析】宋朝商业繁荣,如人口多达百万的临安城,经营时间打破了限制,经营的店铺增多,商品种类不断丰富。

因此,选择C。

10.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在“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答案】A
【解析】宋代商业繁荣,主要表现在在城市中市坊混杂,市的商业活动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因此,材料所反映的生活景象最能表明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故本题选A。

二、非选择题
11.京杭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浙东大运河一起作为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某校同学利用假期以“话说运河往昔”为主题开展了考察活动。

【路线规划】
材料一隋朝统一后,为了沟通南北,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元朝时,由于隋唐旧运河已不能适应运输的需要,着手陆续修凿大运河;最终从杭州到大都(今北京)的南北大运河完全畅通。

左图:《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下图:《元朝京杭大运河》示意图。

(1)将《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中的序号①②③相应历史地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观察两幅地图,元朝运河与隋朝运河比较,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作用?
【文献研究】
材料二
(3)材料二反映出汴河对北宋东京商业繁荣有什么作用?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的同学们发现,现在运河两岸的许多城市,如淮安、扬州、杭州,乃至北方的徐州、济宁、天津、北京等,在明清时期已经是富庶的城市和市镇了。

材料三
(4)在下表中任选一个运河对城市发展影响的关键词,运用上表中的两则资料(只填序号,所有序号可以重复使用),说明该资料与关键词的关系。

【答案】(1)涿郡、洛阳、余杭。

(2)变化:元代运河把河道拉直,从余杭到大都不再经过洛阳。

作用:杭州的粮食能够直接运送到首都大都。

(3)作用:北宋建都东京(今开封)就依靠这条运河运输江南的粮食和各种贡品;汴河作为东京城内主要潜运系统,每年大量的货物、客商从此入京;许多交易场所沿沛河而建,沛河商船络绎不绝,沿岸商楼林立,酒肆、食店、摊贩分布于两岸。

(4):②扬州漕运、盐运的重要枢纽和仓储中心。

③淮安集黄河、淮河、运河水运水利中心为一体,号称“运河之都”。

④济宁为大运河中枢。

明末被称为当地“南北咽喉”,为商业繁盛的城市。

⑤天津兼具海运和运河之利,不仅成为运河交通枢纽,还发展为北方的商业重镇。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去全国的统治。

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或最北点)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点)余杭(今杭州),全长2000多公里,是
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按由北到南的顺序);从北到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三点四段通五河”)是我国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所以《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中的序号①②③相应历史地名为涿郡、洛阳、余杭。

(2)材料二的元朝运河,与材料一中的隋朝运河比起来有明显不同。

元代运河把河道拉直,从余杭到大都不再经过洛阳,因为元朝时,为使得杭州的粮食能够直接运送到首都,元朝时也开凿了两条运河,那就是会通河和通惠河。

(3)根据材料二可知出汴河对北宋东京商业繁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北宋建都东京(今开封)就依靠这条运河运输江南的粮食和各种贡品;汴河作为东京城内主要潜运系统,每年大量的货物、客商从此入京;许多交易场所沿沛河而建,沛河商船络绎不绝,沿岸商楼林立,酒肆、食店、摊贩分布于两岸。

(4)我选择关键词“交通枢纽”,序号:②③④⑤;说明:②扬州漕运、盐运的重要枢纽和仓储中心。

③淮安集黄河、淮河、运河水运水利中心为一体,号称“运河之都”。

④济宁为大运河中枢。

明末被称为当地“南北咽喉”,为商业繁盛的城市。

⑤天津兼具海运和运河之利,不仅成为运河交通枢纽,还发展为北方的商业重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