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浙教八上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 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说明:没有单位,是一个比值;常用百分数表示
二、溶液稀释或浓缩的计算
要点: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m质浓 = m质稀 即 m液浓 A% = m液稀 B%
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把50g 98%的浓硫酸稀释成20%的 硫酸,需要水多少毫升?
3、蒸馏法
蒸馏法:把水加热,至水 沸腾变成水蒸气,再经冷 凝管冷却成水滴。
收集到的水就是蒸馏水
根据液体沸点不同,我们还可以用蒸馏法来分离沸 点不同的液体
适用范围:用于提纯或分离液态混合物
比较三种净水方法的净水效果:
沉淀法:只能使水中的悬浮微粒(不溶性固 体)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沉淀下来,而不能 除去这些沉淀,也不能除去已溶解的物质
<0.01g
难溶
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①溶质的性质; ②溶剂的性质; ③温度
4、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公式: s = m质
100g m剂
s
m质
100g+s= m液
计算依据: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和溶 剂组成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比是一定的。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 水污染严重
3、 分布不均匀(地区、季节)
4、 人口的剧增
四、 水的重要性
1.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水源越丰富,生物种类越多。水分影响着生物 的分布热带雨林区可以生长茂密的森林,但干旱的 沙漠地区植物生长困难。
当人体内水量不足时,会造成脱水,严重脱水 时人就会有生命危险。 2.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凝聚剂:明矾或活性炭等
它们能使水中悬浮的杂质凝聚成一些较大的颗粒后沉淀到水底
2、过滤法
适用范围: 用于除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杂质
过滤法的要求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
漏斗中的液面必须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倾倒液体时,烧杯杯嘴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末端轻轻靠在三层滤纸处 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溶解后得到的混合物
溶液的特点:均一、稳定
2、悬浊液: 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 混合物
血液、钡餐、泥水、黄河水、石灰浆、墙体涂料等
3、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牛奶、肥皂水等
理解溶液概念应注意的问题:
(1)除水以外,汽油、酒精等也可做溶剂; (2)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3)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 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 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当 水为溶剂时,不论多少,水均为溶剂;
一、水的电解实验
水 通直流电 氢气 + 氧气
结论: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现象: 1、两个电极上出现了气泡,两支玻璃管 内液面下降 2、阳极与阴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水 通直流电 氢气
+
氧气
阴极(2体积)
气体能燃烧,火焰呈 淡蓝色
阳极(1体积)
能使带火星的木 条复燃
第3节 水的浮力
如何用弹簧秤测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单位: F浮——牛顿
V排液 ——米3
ρ 液——千克/米3
g——9.8牛顿/千克
适用范围: 适于液体、气体浮力的计算
三、浮力产生的原因(本质):
液体对上表面的压力F1
F1
方向向下F1
液体对下表面的压力F 2
F2
方向向上F2
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之差: F浮=F2-F1
四、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所受的浮力和重 力的大小
3、按含盐量可分为: 淡水、咸水
三、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比例:
海洋水 96.53%
陆地 淡水
冰川水 68.69%
地下淡水 30.06% 大气水 土壤水
2.53%
其他 1.25%
湖泊淡水 沼泽水 河流水
0.94%
生物水
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地球上水的主体是什么?
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
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什么? 流水、淡水湖泊水和埋
(1) F浮>G 上浮
上浮的最终结果是:漂浮
(2) F浮=G 悬浮 (3) F浮<G 下沉
F浮=G
2、根据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对物
体的浮沉作出判断:
(1)若ρ物〈ρ液, 物体上浮 (最终漂浮)
(2)若ρ物〉ρ液,物体下沉
(3)若ρ物=ρ液, 物体悬浮
五、求浮力的方法:
(1)称量法,F浮=G - F拉
(4)溶液并非无色,无色不是溶液的特征.
二、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1、共同点: 都是混合物 2、不同点:
溶液:均一、稳定(各部分性质相同、静止后不分层、)
悬浮液和乳浊液: 不均一、不稳定(静止后会出现分层现象)
三、常见的溶剂:
水、汽油、酒精、丙酮等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一 、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使水中的悬浮微 粒凝聚成较大颗 粒而沉淀下来
过滤法
物质的溶 性不同

除去液休中混有 的不溶性固体杂 质
溶解,过滤
除去水中的固体 杂质
蒸馏法 液体的沸点
不同
分离或提纯液态 混合物
加热,蒸馏、 冷凝
除去水中已溶解 的物质(直接饮 用)
粗盐的精制:
精制粗盐的计划: 1)粗盐的溶解
2)过滤
3)滤液的蒸发和结晶
(2)阿基米德原理法 F浮= G排液 = ρ液 g V排液
(3)平衡法 悬浮F浮 = G物
(4)本质法:
漂浮F浮= G物
F浮=F2-F1
六、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竖直地漂浮在被测液体中, 以其浸入液体部分的深度来计量液体 的密度;它的刻度上小下大。
2、轮船是采用“空心”的办法, 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获得更 大的浮力,从而能够漂浮在 水面
三、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例: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50 克,问需要氯化钠多少克?水多少克?说出配制过 程:
配制过程:
A、计算
B、称量
C、溶解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一.结晶:从饱和溶液里析出固体溶质的过程
二.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三.结晶的方法 :
第2节 水的组成
电解
二、水的重要性质:
1、物理性质:
颜色 无色
沸点 100℃(一标准
大气压下)
气味 无味
凝固点
0℃
状态
常温下 液态
2、化学性质:
水的异 0~4℃热缩冷胀
常现象
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冰会浮在水面上
(1)水在通直流电情况下分解
(2)水与活泼的金属发生反应
(3)水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4)水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
P
M
T
B
E
C
F D
A
4、.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的海水(A蒸)__发____形成水汽, (B)水__汽__输__送__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
(C)_降__水__,降落到地面的水,通过(F)_地__表__径__流___和(D)_地__下__径__流__ 又返回海洋,这种水循环补充了陆地淡水。称为_海__陆__间__循__环
5.P所代表的水循环叫 ___陆__上__内__循,环T所代表的水循环叫 __海__上__内__循__环__,水循环量最__大___
6、如果某地区的水循环很活跃,那么该地区水体平均更新周期 是较__短____(填“长”还是“短”) 7、目前人类对 地表径__流_______这个环节可以施加一定影响。
过滤法:能除去不溶性固体,但不能除去已 溶解的物质
蒸馏法:可以除去水中已溶解的物质,经净 化后水可直接饮用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如:蒸馏水、去离子水等)
办法 原理 适用范围 基本操作 所起作用
物质溶解性
沉淀法 不同
分离液体中混有 的不溶性固体杂 质
加入明矾、 活性炭等凝 聚剂,搅拌 后静置
F=G
F′<G
F浮=G-F′
一、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 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二、阿基米德原理:
内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 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 F浮=G排液 =ρ 液·g·V排液
公式: F浮=G排液 =ρ 液·g·V排液
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 体的体积有关。而跟其他因素无关。
五、水循环: 1、成因: 水的三态变化(内因);
太阳辐射、地心引力(外因-动力)
2、环节: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 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3、途径: 海陆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 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4、水循环的重要性: (1)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 为一个动态系统. (2) 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不断的得到补充、淡水资源得 以再生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是哪些? 藏比较浅的地下淡水
出现水危机的原因 :
1.淡水资源有限 地球上虽然有丰富的水,但96.53%是不能饮用的
海水,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总储水量的2.53% ,而绝大 部分淡水是目前无法利用的冰川和深层地下水。当今 人们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是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 地下水,其储量约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
1.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
物质
如:海水晒盐等
2.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 大的固体物质。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一)、沉淀法
(二)、过滤法
(三)、蒸馏法
1、沉淀法:
在水中加入凝聚剂,搅拌后把水静置,使水中 的杂质沉淀到水底。
适用范围:用于分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杂质
1、概念: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 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 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 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叫做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对大多数溶液来说:
升温、增加溶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降温.恒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对少数溶液来说:
上3、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 力达到上浮和下沉目的。
4、其它:鱼、氢气球等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5物质的溶解 1.6物质的分离 1.7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一、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1、溶液
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水循环:
③ 水汽输送

降水
蒸发


降水

⑤ 蒸腾 蒸发
பைடு நூலகம்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下渗
A
1.写出图中横线A环节的名称 ;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循环按其发生
的领域可分为
循环、 循环和 循环三种情况.
2.水之所以能在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不断循环流动,不但取决自 然界水的三态不断相互转化,而且取决于循环的动力

.
3.水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的意义是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__2_.__5_升
(2)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份。水分进入植物体,主要发挥 三方面的作用:
A.光合作用需要水分。 B.溶解土壤中的有用元素,使之能被植物根系吸收, 并承担输送养分的任务。 C.通过叶表面的蒸腾,调节叶表面的温度,避免叶 面被太阳光灼伤。
降温、加溶剂
饱和石灰水
不饱和石灰水
升温.恒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 溶液的关系:
不一定
二、溶解度(通常用 S 表示)
1、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
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
条件:
一定温度
标准: 100克溶剂(一般指水)
实验重点说明:
对滤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以免 液体局部过热,致使液滴飞溅出来,等到蒸发皿中 出现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玻璃棒的使用:
溶液状态: 饱和状态
单位:
质量(克)
例:蔗糖在20℃时的溶解度是203.9g。含义是什么?
在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203.9g蔗糖。
在20℃时,100g水中溶解203.9g蔗糖,溶液达到饱和。
2、物质的溶解性等级:
20℃时的
溶解度 >10g 1~10g
溶解性等 易溶
可溶

0.01~1g
微溶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1.1 地球上的水 1.3 水的浮力
1.2 水的组成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一、地球上水的分布: 海洋、大气、生物体、陆地(河流、湖泊、 沼泽、 冰川、地下等)
二、水体的分类: 1、地球上的水按照存在地方可分为:
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 2、按照存在状态可分为
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
名称
含水量(质量分数)
一般动物 水母 草本植物 黄瓜 植物风干的种子
70%-80% 98% 70%-85% 95% 15%以下
3、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1)动物和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离不开水。如食物的 消化离不开水、营养物质的输送是血液离不开水、代谢 产物的排出通过尿液离不开水。人可以一天不吃饭,但 不能一天不喝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