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化学总复习第2部分专题4科学探究优化训练(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科学探究
类型1 有关物质成分的探究
1.(2018西藏)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CuSO4、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NaCl、CaCl2、BaCl2等溶液呈中性,经过思考,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1)白色粉末一定不含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

(2)为了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还需要对无色滤液中呈碱性的物质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无色滤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猜想二:______________;猜想三:Na2CO3和NaOH。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________________
__
猜想三正

(2)静置上述溶液,取少量上层
清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入几滴
________溶液
______________
步骤。

【得出结论】白色粉末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8淮安)水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某兴趣小组收集了一部分水垢[主要成分CaCO3和Mg(OH)2,不考虑其他成分对实验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①Mg(OH)2受热易分解,生成MgO和H2O;
②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遇水变蓝色。

【探究活动一】验证水垢中的CaCO3和Mg(OH)2
(1)小斌取一定量水垢样品,高温灼烧,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水硫酸铜变成__________色.
【得出结论】水垢中含CaCO3和Mg(OH)2。

(2)小红提出小斌的实验方案存在明显缺陷,小红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二】分离水垢中的CaCO3和Mg(OH)2
小林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部分产物已略去):
(1)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____.
(2)滤液A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加入MgCl2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II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次趣味化学活动中,王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

要求同学们进行探究:确认这瓶溶液究竟是什么溶液?
【作出猜想】王老师提示:这瓶无色溶液只能是下列四种溶液中的一种:
①硫酸镁溶液②硫酸钠溶液③硫酸溶液④硫酸铵溶液
【查阅资料】
①常温下,相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
物质MgSO4Na2SO4(NH4)2SO4H2SO4
溶解度35。

1 g19。

5 g75。

4 g与水任意比互溶
②(NH4)24
【实验探究】(1)小明认为根据王老师的提示猜想②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为确定其他几种猜想是否正确,小明同学设计以下两种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预期实验现象预期实验结

①取少许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__________溶液溶液中有白色
沉淀生成
猜想①成立。

(3)请你设计实验方案,确认该溶液是硫酸铵溶液并完成实验报告:
4.(2018通辽)将一定量的K2CO3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过滤反应后的混合物。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欲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查阅资料】K2CO3溶液显碱性;BaCl2、KCl溶液显中性.
【作出猜想】猜想1:滤液溶质是KCl;猜想2:滤液溶质是______________;猜想3:滤液溶质是KCl和K2CO3。

【实验探究】
3
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反思拓展】实验结束后,组内同学认为K2CO3是盐而其水溶液却显碱性,这可能与它的水溶液中含有某种微粒有关,该微粒符号是____________。

5.(2017广东)某同学进行如图两个实验.
(1)甲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3)把甲、乙反应后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

他决定对白色沉淀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钡不溶于酸。

【作出猜想】白色沉淀为:Ⅰ。

______________;Ⅱ.Mg(OH)2和BaSO4;Ⅲ。

Mg(OH)2和MgCO3.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与结论
过滤、洗涤白色沉淀备用;向白色沉淀中加入盐酸至过量①若沉淀全部溶解,且无其他现象,猜想Ⅰ成立;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且无气体产生,猜想Ⅱ成立.
③若沉淀完全溶解,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Ⅲ成立
【实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白色沉淀的成分不可能出现的组合是Mg(OH)2、MgCO3和BaSO4,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3 有关物质变质的探究
6.实验课上,某小组的同学用生石灰进行“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实验时发现:向块状生石灰中加入适量水后没有明显的温度变化。

为确定其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生石灰是否变质?其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氢氧化钙溶解过程中无明显温度变化,与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认为生石灰样品已经变质,并对其成分作出了如下4种猜想:猜想1:Ca(OH)2和CaCO3;猜想2:CaO和CaCO3;
猜想3:CaO和Ca(OH)2; 猜想4:CaO、Ca(OH)2和CaCO3。

【进行实验】同学们将少量样品研碎后,按如图所示过程进行实验。

(1)在溶解过程中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发现温度计示数升高,说明样品中应该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猜想1不成立。

(2)滤渣B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生成该物质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①块状生石灰表面发生变质;②猜想3不成立.
(3)为验证滤液C的成分,进行后续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①滤液中溶质为氢氧化钙;
②猜想4成立,猜想2不成

2
不成立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4 有关物质性质的探究
7.(2017南京)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它们溶液的酸碱性及与酸反应时溶液的pH如何变化?
【实验探究1】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几滴紫甘蓝汁液,同时用蒸馏水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如下:
液体名称蒸馏水碳酸氢钠溶

碳酸钠溶

氢氧化钠溶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
颜色
蓝紫色蓝色绿色黄色【查阅资料】
pH7。

5~910~11。

9
12~14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

蓝色绿色黄色
【得出结论1】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2】甲同学在烧杯中加入约5 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由______色变为______色。

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a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2】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3】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图3所示。

【交流与反思】b点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将图2和图3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c点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得出结论3】通过上述分析,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过程,可以依次用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与反思】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及反应中pH的变化,可以认识反应的原理及进行的过程。

类型5 有关影响因素的探究
8.某小组同学在用过氧化氢溶液与MnO2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发现反应的速率很慢,产生的气泡很少。

为此,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①速率慢、气泡少可能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有关。

②速率慢、气泡少可能与MnO2的质量有关.
【进行实验】根据图甲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用26 mg MnO2与5 mL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实验,压强变化如乙中图1。

实验2:用5 mL 1。

5%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不同质量的MnO2进行实验,压强变化如乙中图2。

【解释与结论】
(1)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1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得出“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结论,需要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要写出实验设想)。

【查阅资料】小组同学通过互联网得知:多种物质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

【实验探究】实验证明,CuSO4溶液也能显著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CuSO4溶液主要含有三种粒子(H2O、Cu2+、SO错误! ),稀硫酸中含有三种粒子(H2O、H+、SO错误!)。

为了进一步探究CuSO4溶液中哪种粒子能起催化作用,小组同学作了以下分析和设计。

(3)小组同学认为最不可能的是H2O,他们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证明另外的两种粒子是否起到催化作用,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完成探究活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a。

取一支试管加入5 mL 5%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2~3滴稀硫酸溶液几乎没有气泡放
出实验证明,起催
化作用的是
__________
b.另取一支试管加入5 mL 5%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2~3滴硫酸铜溶液溶液中有大量气泡放

(5)小组同学在进行实验1和2制取氧气过程中,发现反应的速率很慢,产生的气泡很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利用图甲装置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6 有关条件、原理或规律类的探究
9.(原创)2018年10月27日,第二架C919大飞机第一次试飞成功。

C919大飞机大规模应用了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锂(Li)、铝、锌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过程如下:
【作出猜想】
猜想1:Li>Al>Zn 猜想2:Al>Li>Zn 猜想3:Zn>Li>Al 猜想4:Al>Zn>Li
小钱提出猜想__________不正确,你认为他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①锂,银白色金属,号称“稀有金属”, 由于易被氧化而变暗,故应存放于液体石蜡中。

②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设计与实验】
小聪同学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后,分别放入三支盛有等量的同种白醋的试管中。

实验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锂片表面迅速产生大量
气泡
铝片表面产生气
泡较快
锌片表面产
生气泡较慢
实验结论猜想__________正确
(1)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锂存放于液体石蜡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一中,锂与白醋中的醋酸(CH3COOH)反应生成醋酸锂(CH3COOLi)和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
少数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在地壳中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其余金属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镁能在空气中燃烧,而铁只能在氧气中燃烧,而真金不怕火炼。

据此分析,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还可以根据: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10.某研究小组为探究“铁钉在不同溶液中锈蚀的速率",在相同条件下取同浓度的下列不同溶液用如图1装置完成实验,并用手持数据采集器进行测定。

回答下列问题:
所用溶液NH4Cl(NH4)2SO4NH4NO3
0 min时氧气浓度(%)20.820.820。

8
500 min时氧气浓度
(%)
15。

817.017.4
实验前溶液pH 5.315。

535。

50
实验后溶液pH7.377.998.22
铁钉表面锈蚀情况大量铁锈大量铁锈大量铁锈(1
(2)在NH4Cl、(NH4)2SO4和NH4NO3溶液中,铁钉锈蚀过程中上述溶液的酸性均变__________(填“强”或“弱")。

(3)上述实验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铁钉锈蚀的速率还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请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操作预期实验现象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5)2:
①上述实验中,氧气浓度下降先陡后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甲、乙图像,请写出三点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7 拓展创新
11.“数字化实验"丰富了实验研究的方法,它可将实验过程中某些因素(酸碱性、浓度、气压等)的变化以数据、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
(一)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方案一方案二
(1)图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

(2)由图2坐标图中的曲线可知,烧杯内溶液的酸性逐渐变__________(填“强”或“弱”)。

(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3)如图3所示,用注射器在蜡烛外焰部位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反应生成了水.
方案一方案二(数字化实验)
(4)如图4所示,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同时监测容器内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坐标图所示,曲线__________ (填“a”“b"或“c”)能够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三)比较块状碳酸钙、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
方案一方案二(数字化实验)
(5。

(6)图5中,乙试管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C%应为__________%。

相比块状碳酸钙,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更为剧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图6所示进行实验,倾斜锥形瓶使小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坐标图所示.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点__________ (填“a”“b”“c”或“d”)可知:两个锥形瓶内达到相同的压强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所需时间更短。

参考答案
1.(1)硫酸钠、硫酸铜氢氧化钠
(2)【猜想假设】Na2CO3
【进行实验】过量氯化钙(或氯化钡) 产生白色沉淀
酚酞溶液变红色
Na2CO3+CaCl2=== CaCO3↓+2NaCl(或Na2CO3+BaCl2=== BaCO3↓+2NaCl)
【得出结论】Na2CO3、BaCl2、NaOH
2.【探究活动一】(1)蓝(2)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时会带出水蒸气
【探究活动二】(1)漏斗(2)CaCl2、MgCl2、HCl
(3)MgCl2+Ca(OH)2=== Mg(OH)2↓+CaCl2
(4)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
3.【实验探究】(1)常温下Na2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达到20% (2)NaOH (NH4)2SO4溶液也呈酸性
(3)向试管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4)2SO4+2NaOH错误! Na2SO4+2NH3↑+2H2O
4.【作出猜想】KCl、BaCl2
【实验探究】3 产生白色沉淀BaCl2+K2CO3=== BaCO3↓+2KCl
【问题讨论】不能【反思拓展】OH-
5.(1)Ba(OH)2+Na2CO3=== BaCO3↓+2NaOH
(2)镁条表面出现红色固体(3)【作出猜想】Mg(OH)2
【实验方案】①Mg(OH)2+2HCl=== MgCl2+2H2O
②沉淀部分溶解③且有气体产生
【拓展与思考】滴加的碳酸钠溶液过量甲反应后的溶液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钡不能共存6.【进行实验】(1)CaO
(2)CaCO3CO2+Ca(OH)2=== CaCO3↓+H2O
(3)取适量滤液C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观察滤液变浑浊
【反思与评价】不能样品中有氧化钙,加水后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无法证明生石灰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钙
7.【得出结论1】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
【实验探究2】无红NaOH+HCl=== NaCl+H2O
pH=7,恰好完全反应
【得出结论2】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交流与反思】NaCl、HCl NaCl、NaHCO3
【得出结论3】Na2CO3+HCl=== NaCl+NaHCO3NaHCO3+HCl=== NaCl+H2O+CO2↑
8.(1)2H2O2错误! 2H2O+O2↑
(2)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过氧化氢的浓度越大,反应越快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探究二氧化锰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过氧化氢质量分数相同,加和不加二氧化锰的
两种情况下压强变化的情况
(3)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4)Cu2+
(5)过氧化氢的浓度低催化剂的量太少
(6)不合理水受热转化为水蒸气导致气压变化
9.【作出猜想】3 Al的金属活动性比Zn更强【设计与实验】1
【交流讨论】(1)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2)隔绝氧气,防止锂被氧化(3)2Li+2CH3COOH=== 2CH3COOLi+H2↑
【归纳总结】①金属在地壳中的存在形式②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
10.(1)Fe2O3(或Fe2O3·x H2O) (2)弱(3)不合理要探究的是铁在不同溶液中锈蚀的速率,而本实验所用样本都是弱酸性的,样本不具有代表性,缺少中性、碱性溶液作对比
(4)温度(或氧气的浓度、溶液的浓度等)
(5

②铁钉在酸性溶液中比在中性溶液中生锈快;铁钉在含氯离子的溶液中生锈最快;铁钉生锈先快后慢
11.(1)红CO2+H2O=== H2CO3对照(2)强
(3)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 CaCO3↓+H2O
烧杯内壁有水雾(4)bc
(5)CaCO3+2HCl=== CaCl2+H2O+CO2↑
(6)10 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7)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