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对胎儿的影响、治疗方法及52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对胎儿的影响、治疗
方法及 52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梅毒感染的治疗方法、效果及对妊娠结局、胎儿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选择辖区医院收治的52例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治疗情况将其分为C组(均未开展规范的抗梅毒治疗)26例和Y 组(均开展规范的抗梅毒治疗,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

评价Y组孕妇的抗梅毒效果,并统计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

结果: Y组孕妇RPR转阴率为100%。

Y组孕妇引产、早产、流产、死产不良妊娠结局的总发生率为11.54%,低于C组的42.31%(P<0.05)。

Y组新生儿死亡、极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及先天性梅毒的总发生率为8.70%,低于C组的33.33%(P<0.05)。

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对母婴预后造成严重威胁,实施规范的抗梅毒治疗能有效改善孕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

关键词:梅毒;妊娠;苄星青霉素;新生儿
梅毒是以感染梅毒螺旋体为基础病理特征的临床常见性传染疾病,具有潜伏期长、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等显著特点。

妊娠合并梅毒易对母体健康及胎儿发育造成影响,成为威胁妊娠结局的重要危险因素[1]。

本文回顾性选择辖区医院收治的52例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孕妇为研究对象,探讨治疗方法及母婴结局。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病例纳入时间段:2020年1月~2020年12月;病例对象:辖区医院收治的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孕妇,所有孕妇均为单胎妊娠;样本量:52例。

分组方法:随机分组法;分组结果:C组(n=26)和Y组(n=26)。

两组病例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比较,P>0.05,对比结果如表1:
表1 C组和Y组孕妇基线资料分布
组别


年龄
(岁)
怀孕周期
(周)
产次
经产

初产妇
C 组
2
6
28.14±2
.16
38.23±1.0
5
9/34.
62
17/65.
38
Y 组
2
6
27.35±2
.08
38.15±1.0
2
8/30.
77
18/69.
03
1.2方法
C组26例孕妇于妊娠期间均未开展正规产检,均未进行规范的抗梅毒治疗。

Y组26例孕妇于妊娠期间均开展正规的产检,检测出梅毒感染,并于诊断即刻开展规范的抗梅毒治疗。

即采用苄星青霉素予以孕妇双侧臀部肌肉注射,剂量80~200万单位,1次/周,4周为1个疗程。

所有孕妇均于妊娠初期及妊娠末期行1个疗程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1.3.1梅毒治疗效果
于Y组26例孕妇治疗前后,分别检查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RPR),统计治疗后转阴率。

1.3.2妊娠结局
分别统计C组和Y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包括引产、早产、流产、死产的发生率。

1.3.3新生儿结局
分别统计C组和Y组新生儿死亡、极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及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0.0软件为统计处理平台,计数数据记为百分比(n/%),2检验,P<0.05提示数据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RPR转阴率
Y组26例孕妇经抗梅毒规范治疗后,RPR均转阴,转阴率为100%(26/26)。

2.2妊娠结局
表2 C组和Y组孕妇妊娠结局比较(n/%)
组别










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C组26423211/42.31 Y组2611103/11.54
Y组孕妇引产、早产、流产、死产不良妊娠结局的总发生率为11.54%,低于C组的42.31%(P<0.05)。

2.3新生儿结局
表3 C组和Y组新生儿结局比较(n/%)
组别例数(新生
儿)
新生儿
死亡
极低体
重儿
新生儿窒

先天性
梅毒
发生率
C

1511125/33.
Y

2301102/8.7
Y组新生儿死亡、极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及先天性梅毒的总发生率为
8.70%,低于C组的33.33%(P<0.05)。

3讨论
妊娠孕妇在感染梅毒后可造成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骨骼系
统等脏器功能的严重损伤,进而影响妊娠结局[2]。

而据临床相关数据报道显示,
妊娠期梅毒母婴传播率高达80%,母体可将体内的白密螺旋体经脐带血带入胎盘,
造成胎盘组织坏死、胎儿内脏器官损伤等,是影响胎儿发育及新生儿出生质量的
重要因素[3]。

因此,针对合并梅毒感染的妊娠期孕妇,开展规范的妊娠期保健及
产前体检,及时诊断梅毒感染率,并采取针对性的抗梅毒治疗干预,阻断母婴传
播,成为改善母婴预后的关键。

及时诊断,早期干预是改善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孕
妇预后的关键,苄星青霉素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梅毒感染的主要药物,能够通过对
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产生抑制作用而发挥抗病毒效果,对梅毒螺旋体的活性进行抑
制,从而有效预防病毒传播[4]。

本研究中,对比分析了规范的苄星青霉素抗梅毒治疗在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孕妇中的干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 Y组孕妇经抗梅毒规范治疗后,RPR转阴率为100%,即苄星青霉素的抗梅毒效果显著,可作为梅毒感染患者首选的治疗药物。

同时,本研究中Y组孕妇引产、早产、流产、死产不良妊娠结局的总发生率为11.54%,低于C组的42.31%(P<0.05)。

Y组新生儿死亡、极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及先天性梅毒的总发生率为8.70%,低于C组的33.33%(P<0.05),Y组孕妇经规范的抗梅毒治疗后,其母婴结局均优于C组。

综上,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对母婴预后造成严重威胁,实施规范的抗梅毒治疗能有效改善孕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

因此,妊娠孕妇应积极加强孕期保健和产前检查,以提高梅毒感染的诊断率,促进临床采取规范的治疗干预措施,以阻断梅毒传播,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预后。

参考文献:
1.
游春艳.灵宝市妊娠合并梅毒妇女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干预措施探讨[J].皮肤病与性病,2021,43(03):422+454.
2.
韦翠英.苄星青霉素对妊娠期梅毒感染患者妊娠结局及其对围生儿梅毒感染疗效的影响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08):66-67.
[3]盛健,吕亚慧,王太君,孙丽昕.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对流产及死胎发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1,22(03):227-232.
[4]邹兴文,程曦,肖辉云,于佳.广州市妊娠合并梅毒产妇妊娠期治疗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J].中华传染病杂志,2020,38(11):723-7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