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dle环境下语文网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odle环境下语文网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
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将成为人们终身学习的主要途径,学会运用网络学习将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能力。

Moodle是一个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网络学习平台,利用这个平台进行语文网络学习,构建方便易用的交互环境,形式多样的虚拟性学习平台,同时多边性、全时性的共享资源,极大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和主导性学习动机,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显其主体地位。

利用Moodle进行语文网络学习,设计网络学习活动,提升了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
Moodle,网络学习,建构主义,语文学习,有效学习
引言
E-Learning(网络(化)学习)正在教育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应用与发展,人们在应用e-Learning的过程中也逐渐体会到,信息化学习将会改变传统的学习和课堂教学的模式。

随着当前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与完备,广大语文教师、学生对网络学习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已经逐步适应。

那么如何去选择一个“恰当的网络学习平台”来组织语文教学的网络辅助教学,并在过程中优化学习,提升学习效率已经成为我们当前面临一个重要问题。

一、什么是网络学习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在学校应用的中的不断深入与推广,网络学习已经成为信息技术环境下有利提升学习效率重要方式。

百度百科对网络学习的定义为:“网络学习,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它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和协商学习的方式进行。

”与传统的学习相比,网络背景下的学习,更加注重了自主性和探究性,体现出比较明三个特征。

第一,网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和共享的网络化学习资源。

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获取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在充实学习过程的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了可能。

第二,网络学习以个体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要形式。

当学生在网络教室,面对计算机时,他所产生的第一感觉就是:“我将要用它来学习了,我必须自己干了。

”这样就促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这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
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网络学习这种自主、协作的学习方式,正是语文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第三,网络学习突破了传统学习的时空限制,可以真正的因材施教。

课前,学生可以有效的预习,课后可以进一步的利用网络提升学习。

不仅可在学校学习,还能在家学习。

学习的氛围更加宽松,学生可以在学习活动中相互启发、协作交流,学会交流与合作。

二、Moodle网络学习的特点
网络学习平台众多,如Blackboard、WebCT、赛博等,但他们均需要支付昂贵的使用费用。

来自澳大利亚的Moodle却是免费的,Moodle,Modular Object -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eronment的缩写,即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

它是一个学习管理系统(LMS: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也是一个课程管理系统(CMS: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具有组织、跟踪、评估、发送、呈现、管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促进学习者之间交互等一系列功能的系统。

我校从2007年起,我们利用Moodle平台搭建学习平台,构建网络课程,进行网络学习,感受到了Moodle网络学习的一些特点。

第一,Moodle先进的学习理论帮助学生知识建构
Moodle是一个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的网络学习平台。

“建构主义”学习观点认为学习是一个基于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过程,强调情景的创设,强调协作学习,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援学习;而“社会建构主义”把“建构主义”的观点扩展到一个社群,主张知识源于社会的意义建构,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因此学习者应在社会情境中积极的互动,激活学习者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倾听各个学习主体和学习领域的声音,在实践中来主动建构自己的意义学习,获得持续发展。

Moodle体现了这样的先进的学习理论,围绕着课程利用许多活动模块(如讨论区、wiki、互动评价、调查等等)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构建一个协作学习的社区,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第二,多样化的知识表现形式促进学生的兴趣
Moodle教师作为学习的引领者,围绕着“资源”和“活动”来设计课程:教师在“资源”里可以编写静态文本、链接到文件或站点等;“活动”则包括问卷调查、投票、讨论区、聊天室、Wiki、测验、互动评价、程序教学等各种功能模块,通过这些丰富的活动模块,教师能够方便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手段多样的呈现学习内容,有效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

教师可利用moodle 平台转变角色,更专注课程设计、实施和管理,引领学生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决定有关学习内容是否隐藏或显示,或通过平台自动限定在某时间段内向学生开放,用来控制学生整体的学习进度;还可以通过成绩、日志等后台功能模块,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度,对其进行及时反馈和过程性评价。

评价是教学过
程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也可以借此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学习行为作出修正。

Moodle 可以设计多种评价方式以适应不
同类型的学习活动。

Moodle 特别提供了一些过程性评价的工具,例如电子档案袋,加强了学习者的历程记录。

学生在moodle 平台上的活动都被详细的记录下来,例如学生登录次数,具体的学习活动和时间,讨论交流的帖子数量等等。

这些有助于老师们更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

第三,多形式的交互活动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
根据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学习主体动机强度的增大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Moodle 网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信息,方便易用的交互环境,这些资源的多边性、全时性,共享性,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和主导性学习动机,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显其主体地位。

这些资源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进行呈现,伴随学习活动的深入,逐一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Moodle 网络学习的实践案例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在Moodle 平台,构建一个学习主题课程网站(:8080/course/view.php?id=61),该课程曾获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9征文一等奖,课程设计与说课比赛获地市比赛一等奖。

其先进、合理的设计理念与技术规范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与表扬。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闻、见是教学不可或缺的手段。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难点之一是要使学生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在什么地方,由于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很难理解这一点。

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学中,借助Moodle 平台,在网络环境下,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通过Moodle 平台的丰富功能模块直观地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

同时,也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各类情感因素,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从而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

其基本的学习流程可概括为:前延学习,自主获取——课中激趣,自主学习——后续拓展,分层延伸。

《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一课的网络学习流程图为:
四、Moodle网络学习的思考
通过基于Moodle环境下的网络学习的探索与实践,我们看到利用Moodle网络进行语文学习体现了“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以网络为载体,营造融洽、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参与引导,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从自我需要出发去品位作品,感悟文章的性情”的教学理念,也给我们继续研究与实践基本Moodle的语文网络学习积累了经验。

1.基于Moodle网络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育以人的发展为本,“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改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促进人的发展。

Moodle是一个课程管理系统,也是一个学习管理系统,其非但能的有效地组织与管理学习资源,还能很好的控制和激励学生的学习过程。

它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融为一体,整合的过程实现了增强学生批判性思维,使学生掌握搜集、处理信息的技能和促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交流三大目标得以实现。

因此,要向优化教学结构,改善学生的学习,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以适应现代化对语文教学的客观要求,如果没有像Moodle 这样的网络学习平台的支撑是不可想象的。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Moodle网络学习的实践才得以顺利的进行。

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相比,以Moodle网络学习更加体现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更是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协作精神,有力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如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学习中,Moodle平台为在提供大量学习资料的情况下,学习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多了,主动获取的动力增强了。

在外部刺激、多向交互性及特有的超文本的帮助下,将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构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

2.Moodle网络学习前移后续,丰富课堂
教学前移是根据学生知识基础、智能基础与学习特点存在差异性的实际,创建互动性预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课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预习和探究,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这种有目的、建立在自主管理基础上的学习,也称之为自我导向式学习,简称自导式学习。

在学习之前,组织学生来到进行网络自主预习,围绕学习主题,收集资料,查看为学生提供的资料,同时自主参与课前小测验,为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后续是知识的巩固,是合作互动的延伸,使各层次的学生在课后能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行量力而行的拓展。

克服了传统教学作业一刀切、学习一本书的弊端,为各个层次的学生拓展创造了平台与空间。

在学习作业上,安排了多个活动,供学生自由先选择进行拓展学习。

让课堂不在只局限作四十分钟,利用Moodle网络学习平台,学生的学习向另一个纵深——课余迈进了一大步。

这样的做法也得到家长的支持,将课堂延伸到了家庭。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基本操作的掌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

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努力地安排多次网络活动,如讨论、调查、聊天、查看等活动,不断的改变学习形式,这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也让课堂变得活跃。

实践效果也证明,学生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学得更快,学得更多。

在新奇的教学形式带给学生无限的兴趣与活力,继而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小学阶段学生只学到基本的微机操作技能,而要让生动形象的画面、无尽的网络资源展现在学生面前,又只能依靠学生自己操作。

Moodle平台作为一个全新的、高效的网络平台,还是显得“水土不服”,学生的信息操作还要得到提高。

因而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将信息为我所有,不仅丰富学习方式更要提高学习效率,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黎加厚,Moodle课程设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9
[2]黎加厚,信息化课程设计教程,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2007.1
[3]郭琼、钮靖,魔灯(Moodle)—快速构建网络学习的平台的新方案,计算机教育,2007.8
[4]刘新丽,刘雍潜,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6
[5]百度百科,网络学习,/view/439747.htm?fr=ala0_1_1,2010.5.21
[6]百度百科,moodle,/view/283396.htm?fr=ala0_1,2010.7.17
[7]百度百科,E-Learning ,/view/302172.htm,2010.9.26
[8]易魔灯,Moodle中文技术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