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德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20分,每小题2分)
1.答案B(比:近来。

窆:安葬,下棺入土)
2.答案D(D.都是名作动。

礼,礼遇;祸,造成灾祸。

A.长,使动,使……成长;业,意动,以……为业。

B.夜,名作状,在夜里;事,名作动,做。

C.穷,形作名,尽头;硕,形容词使动,使……变大。


3.答案B(B.连词,表目的,来。

A.为,动词,表判断,是;动词,做。

C.表修饰;表顺承。

D.助词,的;代词,土地。


4.答案D(D.状语后置,无特殊句式;A.判断句;B.定语后置句;C.宾语前置句。

)5.答案C(所以:用来……的)
6.答案A(不是落笔绵密细腻,以情感人,而是行文智慧洒脱,以道理启发人。


7.答案B(①蒸蒸日上:一天天地向上发展。

形容发展速度快。

多指生活和生意。

适用对象错。

②想入非非:形容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

③摩顶放踵:意为从头顶到脚跟都磨伤。

形容不辞辛苦,舍己为人。

此处使用错误。

④窗明几净:明亮的窗户,洁净的小桌子。

形容房间干净明亮,陈设整洁。

⑤涂脂抹粉:原指女性化妆,现多比喻对丑恶事物进行粉饰。

用错对象。

⑥孤苦零丁: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


8.答案B(A.主语残缺;C.关联词错误,“不管”改为“尽管”;D.对应不当,“现代体育精神”与“中华文化魅力”应对调。


9.答案D(④是总起句,排除A、B;⑤是对①的承接,③是①⑤的结果,排除C。

)10.答案C(本题考查用语是否符合语体。

A.“母亲”语体不当,应该用“妈妈”、“娘”等。

B.项,“二话不说喊打喊杀”是口语化的表达,不适合用于新闻发布会这种正式场合。

C.正确。

D.“绵薄之力”是谦辞,此处不当。


二、古诗文阅读(38分)
11.答案D(3分)
12.答案A(3分)(“一般与本名的意义无关”错误)
13.答案B(3分)(是巂州蛮族勾结吐蕃,受苏颋警示后不敢妄动。


14.答案(10分)
(1)苏颋遭遇父亲的丧事,皇帝起用他担任工部侍郎(或“被起用为工部侍郎),苏颋拒绝接受官职,服满丧期后才就任。

[“起”(起用)、“不拜”(不接受官职)、“终制”(服满丧期)各1分,语意2分,共5分。

]
(2)苏颋生性廉洁节俭,所得俸禄全都送给各位弟弟和亲戚,家中没有积蓄多余的财物。

[“奉禀”(俸禄、俸粮)、“悉”(全)、“赀”(财物)各1分,语意2分,共5分。

] 【参考译文】
苏颋,字廷硕,小时候就极聪明,眼睛一扫就能看一千字,且即刻就能背诵。

考中进士后,调任乌程县县尉。

武则天到嵩山举行祭天礼式,升苏颋为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再提升为监察御史。

长安年间,武则天下诏令苏颋复核来俊臣等人所造成的冤案,苏颋查验揭发诬陷的情况,对受冤者多做洗雪、宽恕的处理。

后来,他升任给事中、修文馆学士,任中书舍人。

那时,他父亲苏瑰任同中书门下三品,父子同在宫中机要部门。

朝廷中的官员都认为此事非常荣耀。

玄宗平定内乱,需要草拟的诏书非常多,全由苏颋一个人在太极宫后阁口授书诏内容,依据功劳的不同,草拟诏书内容,丝毫没有差错。

书史说:“求求您说慢一点,不然,我的手腕都要掉了。

”中书令李峤说:“苏舍人才思如泉涌,我比不上他。

”苏颋被升为为太常少卿,仍掌管起草诰命。

他遭遇父亲的丧事,皇帝起用他担任工部侍郎,苏颋拒绝接受官职,服满丧期后才就任。

皇帝问宰相:“有没有从工部侍郎直接升任中书侍郎的?”宰相回答:“陛下想要任用贤能,我们都听从您的旨意,何必计较其资历呢?”于是皇帝下诏任命苏颋为中书侍郎,第二天加封知制诰之职。

那时,李乂与苏颋共同执掌草拟诏令的事务。

皇帝说:“前世李峤、苏味道是当时文坛上的高手,时人称他们为‘苏李’。

如今我有了苏颋及李乂,与前人相比也无愧了。

”不久,苏颋承袭父亲爵位,被封为许国公。

开元四年(716),升任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修国史,与宋璟一同执掌国政。

宋璟为人刚直,很多事都能断然裁决,苏颋能推许他的长处。

在皇帝面前奏事时,宋璟有没说到的,或应对时一时答不上来的,苏颋就协助完成。

如皇帝不能即刻领会意图的,苏颋就再次申说宋璟的意见,所以他们的奏请,皇帝没有不听从的。

这两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宋璟曾说:“我与苏氏父子同为宰相,仆射(苏瑰)是忠厚长者,确是可以治国的人才;但若论向君主进谏,劝善规过,议论兴革,有事当即判断处理,尽心为公、不徇私情,那么现在的宰相超过他的父亲了。


开元八年(720),苏颋被罢去宰相之职,担任礼部尚书。

不久,调为检校益州大都督长史,巡察管辖剑南各州。

巂州蛮族首领苴院与吐蕃联合谋划入侵。

苏颋抓获了他的一个间谍。

手下官吏要求出兵讨伐,苏颋不答应,只给苴院写了封信,并放间谍回去。

信中只说“不可以这样干”。

苴院得信十分羞愧,不敢入侵边境。

开元十三年(725),跟随皇帝到泰山祭天。

诏令苏颋撰写朝觐碑文,世人极为赞赏。

还京后,要他分管选官之事。

此后,苏颋去世,终年五十八岁。

朝廷追赠他右丞相之职,赐谥为“文宪”。

苏颋生性廉洁节俭,所得薪俸全都送给各个弟弟和亲戚,家中没有积蓄多余的财物。

景龙年后,他与张说同以文章闻名。

当时人称他们为“燕许大手笔”。

皇帝非常喜欢他的文章,说:“你所写的诏令,另录一个副本,署上‘臣某撰’字样,我要留下时常翻阅。

”后来,此事成为旧例。

15.答案B(3分)(“寻鹰去”的不是黄云,而是主人公。


16.答案(6分)
答案1:
颔联展现了一个胆略过人(或威震敌胆、战功卓著)、武艺高强的英雄形象。

(2分)上句写少年仅凭一面卷起的旌旗,极少的兵力,就使上千敌骑投降。

(或理解成一挥旗就使上千敌骑投降。

)“一”与“千”相对举,突出了他胆略过人(或威震敌胆、战功卓著)。

(2分)下句写少年杀出敌军重围,毫发无伤,“万全”与“百重”相对举,突出了他武艺高强,万夫莫当。

(2分)
答案2:
颔联展现了一个英勇胆大、武艺高强的英雄形象。

(2分)
“千骑虏”“百重围”写出敌人的强大,战事的激烈,以反衬少年的胆大艺高。

(2分)“收”“出”二字表现了少年收服上千敌骑、冲出百重包围的高超武艺。

(2分)17.答案(每空1分,共10分)
(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2)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4)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5)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三、现代文阅读
18.答案B(3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B、C。

A项是对第一段主要信息的简单整合。

B项与原文“孝悌于家的人鲜有政治上犯上作乱的可能性”有明显出入,错误。

C项概括第二段关于中国的家与希腊的家的对比信息。

D项筛选关于现代中国家庭功能的主要信息。


19.答案B(3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C。

A项正确。

“差序格局”是用来说明中国社会以家人为中心,层层外推的特点,这样家就不仅有伦理意义,还有政治和文化意义。

B项不正确。

全文逻辑严密,逐层深入,先阐明家的重要地位,接着分析孝道对家的意义,然后列举关于家的词语来证明家在历史上所具有的多种文化维度,是按照逻辑顺序而非时间顺序。

C项正确。

三次提到古希腊,都是为了突出中国的家的特点。

D项正确。

题干提及的引证来源分别是《礼记》、费孝通的研究以及“中国大众意识形态报告”。


20.答案C(3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能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分析,从文中已知信息推出未知信息或隐含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A项“把家的伦理道德当作国家治理的一项基本原则”只能推出“家是人伦秩序的核心”,与“差序格局”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故错误。

B项对条件关系的判断过于绝对,而且“祭
祀”等行为与“聚集文化维度”无直接关系,不符合原文。

C项正确,从“都体现了家在传统中国所具有的特别意义”看出,这里的“特别”就是相对于包括希腊的家在内的其他对象。

D项“封建制度在中国长期存在”的原因是复杂的,不可能是单一的原因造成的。

21.答案C、D(5分)(C.没有使用借代与象征的手法,D.“全知视角”应为“有限视角”)(全对得5分,选对一项得3分)
22.答案(5分)
(1)机智敏捷。

了解敌情,知道改走山梁;截击时反穿红棉袄,不惹眼,体现机智。

行动敏捷,像一只逃散的小白羊,在乱石尖跳跃前进。

(2)热情负责。

面对危险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总是有说有笑,冲在前面,洋溢着热情,体现责任感。

(3)勇敢无畏。

她带领战士们躲避敌人扫荡,带头冲锋陷阵,截击敌人,丝毫没有女性的柔弱。

(结合文本分析,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答出三点,得5分)
23.答案(6分)
(1)情节上充满温情的日常生活写得多,战争场面写得少(或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

(或者答:日常生活与革命生活的融合。

如做午饭、羊圈、赶羊,这些乡村的日常生活,与截击敌人融合在一起,淡化战争的险恶。


(2)人物形象的塑造突出活泼热情、乐观勇敢的性格特点。

通过吴召儿与她姑父及战士有说有笑的对话描写,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敌人来犯,她只身前往截击,展现了女英雄的大无畏精神。

(3)语言注重简洁优美的诗意化表达。

如明明是狂风暴雨,却说像钻进了水帘洞;又如坐在平石上,“如活在天空里”。

(4)环境描写注重营造清新明丽的散文诗般的意境。

如开头对吴召儿姑家庄园的描写。

(答出一点2分,3点满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
24.答案(4分)
(1)把外国品牌认为是中国品牌的人数多(或:把外国品牌认为是中国品牌的人数比例高)把中国品牌认为是中国品牌的人数少(或:把中国品牌认为是中国品牌的人数比例低)(2分)
(2)外国品牌喜欢采用中文名,中国品牌喜欢采用外国名。

(2分)
25.答案(3分)
殷墟文字材料的出现,使历史文献学和考古学这两大话语系统得以整合。

(3分)
五、写作
全国新课标卷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满分:60分)
本次作文阅卷参考意见
(一)参考立意
角度一:写给何引丽
(1)何引丽丢国旗是无心之失,并非重成绩、不爱国。

(2)何引丽丢国旗是把成绩看得比国旗更重要,把个人荣誉看得比国旗尊严更重要。

角度二:写给魏静
(1)批评何引丽丢国旗是道德绑架。

运动员追求最好成绩、为国争光才是爱国的最佳表现。

(2)何引丽丢国旗是把成绩看得比国旗更重要。

角度三:写给主办方
(1)要求何引丽披国旗冲终点,是形式主义,是对爱国的误解。

(2)作为主办方,应当全力维护比赛秩序,不该设置干扰比赛正常秩序的环节。

(3)要求何引丽披国旗冲终点是拿爱国来炒作。

(4)要求何引丽披国旗冲终点,是出于爱国教育的动机,可以理解。

(二)基本评分等级参考
(1)作文评判基准分为42分。

(2)能围绕材料的主体事件来解读材料的立意视为符合题意,建议42分起评。

(3)尚能把握材料含义,但行文中有所游离,基本符合题意,评分最高不超过45分(4)不提及材料主体事件,仅仅扣住“爱国”等主题写作,视为套题,评分最高不超
过36分。

(5)未写成书信体,评分不得超过36分。

(三)扣分项评定
书信格式错误1处扣1分,5分封顶。

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标点符号出现3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

(四)残篇评定
(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

(少50个字扣1分)
(2)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5)只写标题的,给2分,不评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