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太阳》教学设计、预习案、课课练合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个太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通讯的一些基本常识,学习本文是如何通过精心选材、巧妙组材来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

(2)理解文章内容,能够体会文章语言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3)学习文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人物与主旨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在对南极的探讨中,揭开南极的神秘面纱。

(2)先在总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解决课文重点,然后通过对女画家行为、心理、精神的感受,领悟文章主旨,语言、表达方式以及修辞手法的教学贯穿其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女画家和南极人身上感受到民族的胆识与气概,领悟崇高的南极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通讯的特点,文章是如何围绕“南极精神”进行选材和构思的。

教学难点:“南极精神”的真正内涵和体现方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了文章标题《三个太阳》会引发你的哪些想像呢?学生自由谈谈。

讲述南极的自然环境及特点、探险南极需要的条件,这些基本上都是男人才能完成的,可是在1986年却有一个女画家成为了南极科考队中的一员,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她的身边,了解她南极之行的经历。

(板书:《三个太阳》)
自学成果展示
1.知识积累。

驳.回bó
蹒跚
..pán shān 凌.厉líng
咯噔
..gēdēng 吞噬.shì
铠.甲kǎi
呕心沥.血lì
伫.立zhù
翩跹
..piān xiān
紧蹙.cù
粗犷.guǎng
舷.窗xián
俯瞰
..fǔkàn
混沌.dùn
2、什么叫文艺通讯?
3、优美语句摘抄及赏析。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学生自读课文,想像并描述一下女画家的那幅画。

(结合自主学习卡)
【点拨】画上可能有茫茫的雪原,晶莹剔透的千年冰川,可能有可爱而笨拙的企鹅、海豹以及轻捷的雪燕,可能有人类留下的痕迹等,但最显著的是有三个颜色各异的太阳。

这是一幅献给南极的壁画。

南极,那是一个非常遥远而神秘的世界,谁能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为我们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南极的情况呢?(学生自由回答)
(师语:看来同学们的南极知识还是挺丰富的,但你们这些知识的得来离不开一群人的努力,知道这群人是谁吗?—一他们就是冒着生命危险去南极大陆考察的科学家们,他们被称为“南极人”,他们的精神被称为“南极精神”。

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样的一群人。

)2.理清线索和构思:本文的四个小标题所标示的内容有什么内在联系?
本文的四个小标题,领起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四个部分的文字,揭示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突出了各自的侧重点。

投下一个漂流瓶:写女画家争取去南极的经过及愿望实现后途中投放漂流瓶的激动心情。

这是文章的起始,故事的引子。

这一部分着重写了风浪中女画家投放漂流瓶的场面,表现了女画家对去南极投下一个漂流瓶无比激动、自豪和对人类的热爱。

终于踏上了乔治岛的雪原:写女画家在南极的紧张工作和生活,写她对南极、对风暴以及对南极人的观察和感受。

这部分着重写女画家与风暴搏斗的场面,由周围的南极人写到女画家,展现了—个坚强女性的精神风貌,在她身上也体现了南极精神。

站在长城站后山上:写女画家在长城站过生日和她在长城站的后山上的所见所思所感。

这是故事的又一个进程,为全文推向高潮蓄势。

留下三个太阳:写女画家为南极站精心制作了一幅壁画,画中的三个太阳给考察队员们留下了艺术想像的宽广空间,最后女画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南极。

总之,全文以时间为序,结合运用了回忆,展现了女画家赴南极体验生活的全过程,通过女画家的切身感受将南极战斗生活中的一幕幕特写镜头组合有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从而表现中国科学工作者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概。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请同学们看书,思考讨论这样几个问题:
1、课文靠谁来串联的?
【明确】靠女画家来串联的。

2、“南极人”是指哪些人?(自主学习卡)
【明确】是指在南极工作的许许多多的科考队员,也包括女画家。

3、这些人具有什么精神品质?这些精神是通过什么事情表现的?(自主学习卡)
【明确】考察队长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巧妙的鼓励艺术。

女画家,执著追求,吃苦耐劳,自我砥砺,热爱生活,充满激情。

测绘工程师持之以恒,不畏艰苦,开朗乐观。

驳船驾驶员(长城站邮局“局长”)思念亲人,不忘教育儿子。

【归纳】南极精神——就是我考察队员在南极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朝气蓬勃、不怕艰险、不怕牺牲、团结拼搏、豪迈乐观、为国争光的精神。

是通过描写南极是如此的冷,环境如此恶劣,他们表现却如此优秀。

4、这篇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全文以时间为顺序,适当运用倒叙和插叙。

运用倒叙,可以突出女画家成行的曲折、艰难,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运用插叙,既从深层次上点明了这幅好画创作成功的规律——参与生活、体验生活、领悟南极人特有的南极精神,又从一个侧面暗示了“三个太阳”蕴涵的深意。

四质疑探究
课文为什么叙写了女画家父亲的有关内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写女作家父亲的有关内容,突出了老一代科学家的奉献精神。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南极的“山”“海”回答女作家的疑问,表现了作者对老一代科学家的赞颂。

文章作这样巧妙的安排,丰富了南极精神的内涵,告诉读者,我国一代代科学家都做着美丽的南极梦,也使女作家的行为更加合理可信。

五再读课文,拓展延伸
根据课文的叙述和描写,简精要归纳“南极精神”的内涵。

【明确】南极精神的内涵: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从南极考察队队长身上最能看出;有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有热爱南极、献身南极事业的崇高精神,这从对南极人的“速写”以及女画家回忆父亲的遗憾中可以感受到;有艰苦卓绝、不怕牺牲的团队精神,这表现在踏上乔治岛雪原的那天夜里,女画家和考察队员们在肆虐的暴风雪中“结合成一个坚实的整体,用自己的身躯,用自己的毅力,与死神搏斗……”
六板书设计
投下漂流瓶去南极
投漂流瓶
踏上乔治岛南极景
南极人
伫立在山顶过生日
伫立在山顶
留下三个太阳
第2课时
一温故知新
1.提问学生检查生字词默写解释。

2.提问:南极精神的含义。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精读课文,领会民族的胆识和气概,崇高的南极精神,品味准确、凝练、富有感情、表现力强的语言。

(1)找出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段落或句子,说说你为什么会被感动。

(2)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或句子,说说好在哪里。

(学生先自己找,然后讨论。


【注意】按照四个部分去寻找,避免在回答问题时混乱,使有的学生跟不上。

(参考如下内容)
投下一个漂流瓶
①女画家坐上“极地号”科学考察船遇到八级风暴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儿可以看出?
【明确】A.反常表现:“神了!她不晕船,像老水手一样,一点都不晕,还常常跑到前甲板,看那惊心动魄的巨浪。

”表现了女画家内心的激动和不平静。

B.心理描写:“她其实老在问自己:我是在去南极吗?真是去南极吗?”表现了女画家去南极的心愿实现以后内心的不平静。

②女画家是怎样争取到去南极的机会的?她克服了哪些困难?
【明确】争取去南极:表明向往之情——交代前往动机——克服重重困难——成为编外人员克服困难:名额挤不上——经费部分自筹——性别不方便——行业不对口
③女画家投放漂流瓶时的心情怎样?你是如何看出来的?找出能表现她这种心情的重点词语。

【明确】女画家投放漂流瓶时可以说是异常地激动,她要把自己的喜悦传给别人,让一个人
的喜悦变成千百万个人的喜悦,“兴冲冲”“沉思”“奋力”“投”等词语写出了画家的激动和勇毅。

终于踏上了乔治岛的雪原
①踏上乔治岛的雪原是什么时候?为什么要精确到“9时正”?
【明确】通讯特点要求必须准确真实;另外,也表明它的意义非同寻常。

②在文中画出女画家踏上乔治岛的雪原时的所见所感的句子。

通过这些,描写出南极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这里描写南极雪原用了什么修辞?
【明确】见本部分2、3段。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画出南极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③课文第4、5、6三段写到女画家“修码头”也“跟着去”,“奋战了11小时”,“连续七天,她一直战斗在紧张而又繁忙的战斗工地上”,她是一位画家,做这些有必要吗?课文为什么要交代这些?
【明确】一是在共同的战斗中她接近了大家,了解了每个南极人,理解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二是在共同的战斗中产生了共同的语言,找到了融进这个集体的兴奋之感。

这些为她的画打下了腹稿,为她此后的画达到形神兼备、神韵非凡打下了基础。

④文章第7、8、9、10、11段用概括的笔墨写了几个南极人的形象,为什么不更具体地写这些人物呢?
【明确】因为本文是写女画家的南极之行,是从一个侧面表现南极精神的。

南极的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有着许多动人的故事,要具体地写他们,不是本文所能完成的。

这样描写着笔不多,只是寥寥数笔,人物个性便跃然纸上,写出了人物的特点和他们热爱南极,献身南极事业的崇高精神。

如考察队队长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巧妙的鼓动艺术。

女画家正是在他们身上读出了南极精神的内涵。

⑤课文第14~20段对南极战斗生活的描写,一面是肆虐的暴风雪,另一面是南极人艰苦的搏斗。

从这些描写中你能读出南极精神的又一个内涵吗?
【明确】艰苦卓绝、不怕牺牲的团队精神。

站在长城站后山上
①女画家在长城站的后山上看到的是一个瑰奇壮观的冰山雪海图,用了一连串的比喻,请你画出这些句子,体会一些修饰词语(如:奔腾不息、晶莹剔透、翩跹起舞)的妙处。

【明确】层层雪浪似大海的波涛,由于风吹雪飞,所以产生“奔腾不息”的感觉;冰山闪亮透明,所以产生“晶莹剔透”的视觉效果;由于冷硬的风的猛刮劲蚀,所以造成“翩跹起舞”的印象。

这一幅幅南极冰山雪海的瑰奇壮观图,同雕塑般伫立的女画家融为一体,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绝妙景致。

②这一部分写女画家父亲的有关内容,有何用意?
【明确】这一部分写女画家父亲的有关内容,是一个很巧妙的安排,丰富了南极精神的内涵:我国一代代的科学家都做着美丽的南极梦。

这也使女画家的行为更加合理可信。

留下三个太阳
①找出女画家艰难作画的句子,从她身上体现的是什么精神?
【明确】见本部分第1~7段,着重写女画家画画的艰难和画画过程中的激动心情。

这里直接的是写女画家在画画,间接的也在写南极精神。

她的动力,她的激动,都是由于南极精神——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南极精神。

②从女画家为长城站作画的构思过程猜测这幅画的丰富内涵。

【明确】这幅画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有她心中的南极人形象,有她理解的南极精神的内涵,有她对一代代科学家的敬重,有她对南极的热爱和衷情……
③画家的壁画上,画了三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对这三个太阳的含义,可以有许多种理解,发挥你的想像,说说你的看法。

象征南极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象征……
三质疑探究
1、你认为文中所指的“南极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这些南极人身上有什么共同点?
【明确】探索自然,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为祖国、为事业而团结拼搏的奉献精神。

其共同之处:热爱南极、献身南极的精神。

2、女画家为长城站精心制作了一幅壁画,画中的三个太阳给考察队员们留下了艺术想像的空间,请你概括三个太阳的含义。

【明确】三个太阳表现出南极每一天的生活都是火热的,三个太阳象征着温暖,三个太阳象征着亲情,三个太阳象征着生命、象征着和平。

四拓展延伸
这是一篇文艺通讯,实际上也就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你从本文中学到了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写法?
【明确】小标题的形式。

以小标题的形式来写,可以抓住几件最能体现南极人精神的典型事例,不会出现逐日逐事地悉数照录。

这样既突出了各段的偏重点,又完整地把南极人的精神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当然用小标题的形式要特别注意各部分之间的过渡和衔接,才能使文章浑然一体。

线索清晰。

本文选取了一个女画家的切身感受作为线索,将南极战斗生活中的一幕幕特写镜头组合并有序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而且从女画家的视角来写,更能将当时南极人面临的困难和他们复杂的内心世界细腻而又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善于描写,巧用比喻。

一是借助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里感受。

如第一部分对海浪的描写,第二部分对星空的描写,第三部分对南极冰海的描写。

二是善于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

第三部分的第8段非常典型:写女画家“像雕像一般伫立在山顶”;接着用一连串的比喻描绘了南极冰山雪梅的瑰丽壮观的景象。

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如描写南极人,寥寥数笔,人物个性便跃然纸上。

考察队队长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巧妙的鼓动艺术(见第二部分第8段)以及丰富的情感世界(见第三部分第4段)。

女画家的献身事业、执着追求、吃苦耐劳、自我砥砺、热爱生活、充满激情、从漂流瓶中字条的话,从她同暴风雪搏斗过后的心理活动,从她过生日接受同伴们祝贺时的情感流露……都可表现出来。

五板书设计:
向往、争取赴南极
融入“南极人”集体
女画家在长城站后山上的所见所感赞颂南极精神
情系南极
教学后记:
自主学习记录卡(15分钟)
自主学习记录卡(15分钟)
郑梁梅中学初一语文课课练(30分钟)
课题: 三个太阳命题: 做题: 审核:
班级: 姓名: 整洁: 得分: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亘.古 gâng 步履. lǚ铠.甲 kǎi
吞噬. shì
舷.窗 xián
蹒跚
.. pán shān
翩跹
.. piān xiān
呕心lì血沥
俯kàn瞰zhù立伫粗guǎng犷紧cù蹙二、古诗文名句填空。

①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⑤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②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四、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西风东进,洋节流行,捧为时尚。

据调查:在中国人喜欢的洋节中,排名前几位的是: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愚人节:中国人喜欢过洋节,其动机大致如下:表达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凑凑热闹,轻松一下;为了“赶时髦”……
材料二:中国的节日同样魅力无限——那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节日盛会交融在一起。

如:春节团圆、除夕守岁、中秋赏月、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端午赛龙舟、元宵闹花灯……绚丽壮观、流光溢彩、妙趣横生!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上面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我的概括:
(2)在世界多元文化不断交汇的今天,你觉得洋节在中国是应该摒弃,还是应该保留?请发表你的看法。

我的看法:
我的理由:
五、阅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这位凌厉的男子也流泪了。

”考察队长为什么流泪?
烤察队长的泪,是激动的泪,喜悦的泪,受到强烈的刺激……
2.“心里却裹着一团火”一句中“一团火”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这种修辞的作用是什么?
比喻,喻指为建长城站,为国争光的热情。

3.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南极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南极精神”是什么精神?
敬业精神,牺牲精神,不怕困难,团结协作的精神等。

4.“她的心底老有一种东西在撞击着,冲动着。

”她的心里撞击着的东西是什么?
被这些南极人的南极精神所感动了。

六、课外阅读。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穿越台湾海峡
⑴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环球行,已经是第3天了。

夜幕降临,远方星星点点的灯火出现在我们视野里,那一定是辛劳的渔火还有夜航的货轮。

“太仓”号张涛锡舰长说,我们正航行在台湾海峡的中部。

尽管早有预感,我的心还是不免心潮难平。

台湾海峡,多么让人心跳的字眼!最早知道这个名字,是读小学课本上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诗——《乡愁》:
⑵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⑶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
⑷而现在,
⑸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⑹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⑺现在,我们就航行在这湾浅浅的海峡,同样的乡愁,同样的渔火,却有了异样的情怀。

今天下午,编队组织全体出访官兵举行了台海形势交流会。

在热烈的讨论中,官兵们无不感到,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事关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他们还结合近年来3次远航出访的见闻畅谈体会。

记者仿佛触摸到出访官兵那种对伟大祖国的赤子之情和期盼祖国统一的拳拳之心。

战士们说,每当到达一个国家的港口,早已闻讯赶来欢迎我们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就情不自禁地高呼:“祖国万岁!”那场面真是感人,那喊声是发自肺腑的,很多人都眼含热泪。

他们中不少人是来自台湾的。

官兵们还记得前年访问美国、加拿大时的一些动人场面。

有一位老台胞一大早就赶来参观祖国的军舰。

他说:“今天你们来了,说明我们的祖国强大了。

”接着又问值勤的战士:“可什么时候才能实现两岸统一啊?”焦虑之情溢于言表。

是啊,统一的期盼是共同的。

⑻然而,航行在这道浅浅的海峡,我们内心却少了几许临风夜航的愉悦,多了几分风浪翻滚的沉重。

值更的副舰长告诉记者,台湾海峡宽处不及200公里,最窄处仅130公里。

在穿越海峡时,白天受海雾和天气条件的影响,肉眼一般看不到台湾;天气晴朗的晚上,灯光可以传得很远,也许我们就能看到来自台湾的点点灯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入夜,海面上雾气散尽,一弯新月悄悄出现在天空,军舰夜航激起的雪白的浪迹分外夺目。

海面上点点的灯火更加清晰了,乡愁也更浓了。

1.这则事件小通讯,引用余光中的《乡愁》起何作用?
抒发对宝岛台湾的思念,渴望它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2.作者为什么详细报道舰队每到一个国家都受到华人华侨热烈欢迎的情况?
表达炎黄子孙共同的心声:祖国统一,祖国万岁。

﹡3.“航行在这道浅浅的海峡,我们内心却少了几许临风夜航的愉悦,多了几分风浪翻滚的沉重。

”这是为什么?
浅浅的窄窄的海峡把祖国母亲和宝岛台湾分隔,更因为台湾当局的阻挠,两岸同胞不能相见,怎能不令人心情沉重呢?
4.“一弯新月悄悄出现在天空,军舰夜航激起的雪白的浪迹分外夺目。

”这里描写自然环境有何作用?
借景抒情。

烘托人们浓浓的情丝。

5.古人借月抒发思乡之情的名句很多,请写出几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